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倪良端

2015年05月28日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仁安羌作战图

1942年,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作战,取得仁安羌大捷,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一个战场奇迹。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历史的深处,回到那场充满血腥与硝烟的战争情景中……

英军一退再退陷入重围,发出求救哀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于1941年底发动了马来西亚战役。日军以阵亡27名士兵的微小代价,一举歼灭兵力大于自己3倍、装备占优势的英军主力。紧接着,日本军队的矛头指向了缅甸。

缅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英国在亚洲(除印度)最大的殖民地,是海外通往印度的门户和蒋介石政府依赖外援最后的海陆通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自知力量不足以抵挡凶猛日军的英国,请求蒋介石政府的支援。经中、美、英3国协商,中国决定派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甸布防。

1942年初,日军向缅甸挺进,一路势如破竹,在没有遇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于3月8日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仓皇撤退缅北的英军,紧急向中国军队求援。于是,中国10万远征军在准备不足、兵力分散、指挥系统未健全的状态中,仓促开进缅甸。

仰光陷落当天,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进占缅甸中部同古。由于控制着公路和铁路运输权利的英方,把运力集中安排英军的撤退,无运力的中国远征军集结受阻,使第200师成了孤军。戴安澜指挥第200师官兵在同古,顽强抵御日军两个师团的攻击达12天,给予日军重创后突围后撤。

中国军队在同古重创日军后,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司令杜聿明策划了“平满纳会战计划”:在西线英军配合下,中国远征军集中主力于缅甸中部平满纳一带,顽强阻击,诱日军1至2个师团于预设阵地内围而歼之。4月5日,蒋介石在史迪威陪同下来到缅甸,批准“平满纳作战计划”。蒋介石要求史迪威说服新任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履行英军承诺:守住西线阵地,以利中国远征军在平满纳作战。然而,亚历山大不仅不支持“平满纳会战计划”,反而要求中方派1个师到西线支援英军。蒋介石察觉英军无心参加平满纳会战,判断英军可能擅自后撤。为能按既定计划实施,蒋介石决定以中国远征军为主力,展开平满纳会战。

当中国远征军在平满纳展开会战时,英军于4月4日开始全线北撤。至6日,中国远征军平满纳战线的右侧背完全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13日,杜聿明赶往马圭会晤英军第1军军长斯利姆,再次要求英军驻守现阵地,切勿再后退,希望英军炮兵和坦克部队派一部支援平满纳会战。斯利姆随即同亚历山大电话商谈此事,亚历山大不但不支持中国军队作战,而且要求中国军队派出精锐部队掩护英军撤退。杜聿明断然拒绝:“既然你们一定要退走,那就请便吧,平满纳会战我们会独立进行。”会晤不欢而散。

不听忠告和劝阻的英军一退再退,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的10天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仁安羌,暴露在日军的枪炮之下。

仁安羌,是缅甸年产石油百余万吨的最大油田,日军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力图尽早夺取这个极重要的战略目标,掠夺其丰富石油资源,供侵略战争急需。

14日,英军放弃马圭,随即炸毁仁安羌油田。斯利姆率英军第13旅和10多辆坦克,经仁安羌退向归约。英军第1师和战车营由马圭向仁安羌退去,英军第17师和装甲旅向北退到纳貌。

15日,日军第33师团长樱井省三遥望仁安羌油田方向火光冲天,炮声巨响。他知道油田被英军所炸,即令第214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高延隆雄,率该部及轻装甲车队、山炮、速射炮各1队,乘汽车向滨河北急驰。不久,这支日军控制了滨河大桥,截断了英军退路,俘英军后勤部队和第13旅官兵280人。日军第214联队主力及山炮第3大队追击英军第13旅,占领油田区内道路交汇点附近地区,派兵扑灭大火,抢救油田设施。黄昏时,英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率所部两个旅和战车营官兵7000多人,在日军第33师团荒木支队的压迫下,由马圭向仁安羌油田一路仓皇退却而来。刚进入油田区内道路交汇区域,即受到日军214联队主力(由伊洛瓦底江乘船赶来)第1大队堵击,跟踪追来的荒木支队从背后攻击,英军第1师当即陷入包围中,虽发起几次冲击,但未奏效。斯利姆亲率英军第13旅在坦克、装甲车和炮兵的支援下,对云集滨河北岸的日军高延隆雄大队发起攻击,遭到日军猛烈地还击。不但未能逐驱日军占据阵地,而且损失数十名官兵和几辆坦克与甲装车,无功而返。

此时,斯利姆命令英军第17师、装甲第7旅全力进攻仁安羌,力图解救被围困的英军第1师。结果,被日军迎头痛击,重创而归。

行进中的中国远征军

承诺解救被困英军,中国远征军新38师临危受命

亚历山大和在印度新德里的韦维尔、在伦敦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闻讯大惊,心急如焚,纷纷向中国请求救援。4月16日黄昏前,亚历山大赶到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漂背,因杜聿明在第5军军部叶新,史迪威和罗卓英视察东线战况未归,此时的亚历山大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深夜,史迪威和罗卓英回到漂背。史迪威一见亚历山大就满脸不高兴,冷笑着说:“您深夜来访,一定是听说我们马上发动‘平满纳攻势’,给我们送来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战斗吧,我们十分感谢您了!”面对史迪威的讽刺挖苦,亚历山大回答:“非常抱歉,现在我拿不出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你们的攻势作战。相反,我要请你派新38师赶去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第1师,那里7000多英军翘首渴望你们派兵去救他们的性命。伦敦和新德里向你们呼救,请赶快派兵行动吧,救兵如救火呀!”

史迪威无心再戏弄亚历山大,找来罗卓英商议。罗卓英说:“蒋委员长曾明确指示我们,对于英军要适时适宜地给予援助,以免唇亡齿寒之痛。现在,英军第1师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本军义不容辞,立即派孙立人师长率部日夜兼程赴援。但是,平满纳会战也必须立即转入攻势,先破一路。”救援英军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当即,罗卓英令参谋长电话向孙立人传达命令要旨:立即率第112、113团驰援仁安羌,救出英军第1师。第114团速开塔泽,暂归杜聿明副长官指挥。同时,派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王楚英、美军少校梅里尔向孙立人送交书面命令,监督孙立人执行。

17日拂晓,王楚英、梅里尔赶到皎勃。新38师第113团刘放吾团长率团已先期到达这里,正埋锅造饭。不一会儿,斯利姆也驱车赶来,述说英军第1师被围在仁安羌,情况危险。要求刘团立即乘英军汽车向滨河大桥急进,在肯耶与英军第13旅旅长柯第斯会合,英军会用坦克、炮兵支援刘团作战。刘放吾说:“没有孙立人师长的命令,本团不能擅自行动。”王楚英告诉斯利姆:“我和梅里尔前来,是向孙立人师长送达罗卓英将军命令的。罗长官已命令孙师长指挥112、113团反攻仁安羌,接受您的指挥,解救英军。孙师长在途,将军可在此稍待。”

17日上午,孙立人随112团团长陈鸣人,师参谋长何均衡、师直属部队赶来皎勃。王楚英向孙立人呈交了罗卓英的书面命令,梅里尔递上史迪威给孙立人的亲笔信。孙立人阅读后,问斯利姆:“有何指示?”斯利姆迫不及待地提出:“请孙师长立率全师驰赴滨河西岸,对日军展开进攻。”孙立人冷静地说:“据将军所告,包围英军的不过是日军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而英军有两个旅7000多人、100多门大炮、58辆坦克,敌我力量相当。日军忙于扑火和抢救油田设施,眼下不会全力猛攻的。请转告斯考特将军,务必坚守,切勿投降,本师一定火速前来救援。”

斯利姆对孙立人的分析甚为信服,留下助手韦尔斯和罗伯逊作联络参谋,派他跟随孙立人师长左右。

孙立人、刘放吾沉着指挥,113团重创日军

17日上午,孙立人所部已集结,集合干部宣布所受罗卓英将军命令大要、仁安羌方面情况、斯利姆的请求,要大家就完成任务的方法各抒己见。陈鸣人团长主张用2个团的兵力从滨河上游坎纳特渡河,绕日军背后袭击仁安羌。由英军第13旅猛攻滨河北岸之敌,迷惑围仁安羌之日军。刘放吾团长认为陈团长的方案可以出敌不料,可收奇袭之效。他指出,本军深入敌后,若敌从滨河大桥出击,断我后路必陷绝境。他建议:112团由坎纳特方面奇袭仁安羌侧背,113团从滨河大桥正面进攻,肃清滨河北岸敌人后趁势攻入仁安羌,夺取501和510两制高点,日军不攻自破,英军之围迎刃而解。孙立人决定采纳刘放吾的意见,命令齐学启副师长率112团乘英军汽车驰赴坎纳特,联系英军第17师、装甲第7旅对仁安羌之敌积极侧击。命令刘放吾派副团长曾琪率第3营,师工兵、战炮、搜索3个连和便衣队乘车先行,在肯耶南占领阵地,侦察敌情地形,伺机夺取滨河大桥。

向各部下达命令后,孙立人带着中美英联络参谋及师直属部队,随刘放吾指挥的113团主力向滨河北岸前进,于17日下午2点抵肯耶北。这时,忽闻前方炮声大作,孙立人即令随行部队抢占阵地,准备应战。命令通信连向前方追架电话,架设电台;派军事参谋人员登高观察前方敌情。

布置完备,刘放吾接曾琪报告:“占据大桥至老渡口约3000米正面日军至少有5个步兵连,有山炮、速射炮、步兵炮12门、装甲车10辆。本团蒋元连、搜索连与敌接触,敌以火炮掩护2个步兵连伴随10辆装甲车猛扑蒋元连。已将工兵、战炮2个连和第3营主力在公路东侧展开设伏,令蒋元连沿公路两侧后撤,诱敌追来用急袭火力消灭之。”根据曾琪的报告,刘放吾设计以团主力由公路东侧抄袭敌后,乘势夺取大桥肃清滨河北岸之敌,渡河进攻仁安羌的方案。

这时斯利姆到来,听了刘放吾的方案,当即建议孙立人采纳。他说:“英军第1师被围数日伤亡骤增,缺水缺粮,官兵极度疲惫难久撑。请孙师长立即采取行动,拯救7000英军性命。”孙立人心平气和地说:“本人和全体官兵救英军脱险的心情都很急迫,刘团长的话很能说明一切,他的心意正是本人和全体官兵的心意。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我们对敌情地形都很茫然,故必须先摸清敌情地形,然后采取适当步骤和战术,力求以奇取胜。现在重要的是肃清滨河北岸之敌,再取仁安羌。”孙立人希望斯利姆力促英军坚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见孙立人、刘放吾胸有成竹、斗志昂扬,且战术巧妙、计划周全,放心地说:“我已对贵军能战胜当前的日军,救出陷入重围的英军充满信心,我等待你们的捷报!”说罢,他令英军第13旅旅长柯第斯向孙立人报到,接受孙将军指挥。

斯利姆走了,孙立人告诉刘放吾,不要向前线增兵,由曾琪去对付来犯之敌,要计划和组织好今日夜战和明日拂晓进攻事宜。孙立人向柯第斯了解英军第13旅装备、战斗力情况,与刘放吾就作战计划与联络方法商妥后,带上他的指挥所人员、联络参谋来到肯耶。下午3点30分,他深入公路东侧一森林茂密的小山头——113团副团长曾琪和3营营长张琦的指挥所,只见中国军人隐蔽在伏击阵地待命,公路上已埋设了地雷。右前方可清晰看见数百名日军紧随装甲车借炮火的掩护,向边打边退的蒋元连尾随而来。

4点,曾琪见日军进入中方伏击阵地,蒋元连已退到安全区,果断地一声令下“打!”顿时,地雷引爆,冲在前面的日军装甲车起火燃烧,阵地上枪炮齐鸣,打得日军非死即伤,狼奔豕突。在滨河南的日军迅速作出反应,如雨的炮弹倾泻在中国军队伏击阵地上,残敌乘机溃逃。经40分钟战斗结束,倒下敌尸112具,内有214联队第8中队长吉柳仲次,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遭重创的日军留下一部守护滨河大桥、老渡口,主力连夜撤回仁安羌油田。孙立人、刘放吾抓住良机,组织部队于18日拂晓发起攻击。

18日凌晨5点,刘放吾一声令下,各营同时出击,迫击炮、山炮、轻重机枪、英军坦克炮齐向敌阵猛射,步兵乘势冲入敌阵。仓皇应战的日军伤亡累累,溃不成军,幸存者泅水南逃。上午10点,新38师113团肃清滨河北岸之敌,控制了大桥和渡口。日军多次组织反扑,均被击退。

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仁安羌战役获大捷

由于日军的炮火、机枪异常猛烈,113团前线部队伤亡大增,组织数次渡河进攻,均无功而返。孙立人见状,立即请刘团长下令停止进攻。这时,斯利姆来到前线,在桥头堡东侧小高地密林里一个连指挥所里见到孙立人、刘放吾,他十分惊讶地说:“我万万没想到孙师长、刘团长身先士卒,到最前沿的连指挥所指挥作战,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英勇。”他又说:“今晨你们大举进攻时,我也令英军发动反攻。希望能对日军造成内外夹击之势,撕开口子,让受困英军在你们支援下冲出重围。结果,却顿挫了。该师已缺粮断水两日,实难再撑,务请孙将军立即挥师渡河,解救英军第1师于倒悬。”

正说着,斯利姆手中的步话机里传来英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的焦急呼救,其情凄切,其声嘶哑。孙立人接过话筒,用英语对斯考特说:“中国军队包括本人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使你们在明天脱险归来,务必请继续坚守下去。”

“有把握吗?”话筒里传来疑惑的问话。孙立人斩钉截铁地回答:“等着吧,明天此刻我们一定面见。”一旁的斯利姆听见孙立人信心百倍的话语,焦急的心情顿时冰释。他同孙立人、刘放吾一一握手说:“静候佳音。”

孙立人、刘放吾对当前敌情地形分析研究后,作出部署:刘放吾率第1、2两个营,师工兵连及英军坦克队为右翼,由大桥两侧偷渡至南岸,秘密逼近敌炮阵地,伺机袭击白塔山。第3营主力配属已潜入501高地的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为左翼,由老渡口偷渡至南岸潜入510高地待命进攻。曾琪指挥英军第7营和炮兵队、迫击炮连、战炮连在桥头堡两侧占领阵地,对敌各种目标完成射击准备,坦克队隐蔽大桥附近待令过桥进攻。由参谋长何均衡总揽后勤事宜,责成英军准备充足的饮水、食物、医疗救护队、运输车辆,集结隐蔽待命。以前线第一次炮击为号发起攻击,突击部队立即向敌冲锋,坦克越过滨河大桥支援第1、2两营向敌阵冲击。

19日凌晨4点30分,孙立人在指挥所接到各部队相继报告:“准备完毕,敌未察觉。”即下令:“打!”霎时炮声隆隆,枪声哒哒,杀气腾腾,烟雾滚滚……整个阵地在颤抖,漆黑的夜幕被撕得粉碎。在501高地,白塔山以南敌阵内火光冲天,杀声震地。营长杨振汉率官兵首先冲入敌炮阵地,一阵机枪猛烈扫射后,连续不断的集束手榴弹炸毁敌炮10多门,掩体四周横七竖八躺满日军尸体。来不及开炮就被炸哑的敌炮,由幸存者用汽车拉着急急向南逃窜。刚逃出不足2公里,遭遇迂回的113团第2营,来不及布设路障、地雷的第2营,举枪便打。不敢恋战的日军仗着汽车跑得快,冒死往外冲。车上的步兵、炮兵遭火力攻击,抛下几辆破车和无数尸首。

在白塔山掩护炮阵的日军214联队第3大队,遭受到113团第1、2营的沉重打击。大队长高延隆雄及500多人阵亡或重伤,就连高延隆雄的尸体都未运走,溃败情景可见一斑。

受重创的日军派214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德重房光所部乘汽车,配属18辆装甲车、4门速射炮救援炮兵和第3大队,在仁安羌北5公里处被追击到此的刘放吾指挥的中国军人、英军坦克队伏击。一阵围追猛打,击毁日军装甲车5辆、汽车7辆、士兵多名。敌力不支,掉头南逃。刘团长下令各营奋力追击。

上午11点,113团第1营攻占仁安羌,在伊洛瓦底江边截获日军215联队主力和工兵26联队逃跑时来不及开走的轮船3艘、汽车30多辆。第2营击溃日军214联队第3大队,占领510高地及附近要点。英军之围顿时被解,残敌夺路南逃。

113团第3营则根据孙立人的命令,拂晓时潜渡滨河,秘密攀上501高地,摸到敌阵前沿埋伏。听到攻击信号,他们一跃而起,在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引导下突入敌阵,同日军展开极其惨烈的肉搏战。经殊死拼杀,顽敌渐渐不支,向山顶和山麓撤退。营长张琦令副营长胡德华率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追击退向山麓之敌;令第9连连长王学义肃清残敌后追上胡德华。张琦自率第7、8连和机枪连向盘踞山顶之敌进攻。顽敌系214联队第2大队,他们凭借陡峭山势垂死挣扎,攻击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冲在队伍最前面的张琦向上攀登时遭敌机枪手狙击,连中数弹,血流如注。生命垂危时他拼尽最后力气高喊:“兄弟们,冲啊,消灭鬼子!”蒋元连长见状大恸,振臂高呼:“消灭鬼子,为营长报仇!为中国人争光!”呼毕,他纵身而起,带着部队冲上山顶,消灭负隅顽抗的日军300多人,完全占领了501高地。此刻,第9连和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消灭了退向山麓之敌,同第2营在萨旦胜利会师。

就这样,围攻仁安羌英军第1师的日军214、215步兵联队和炮、工联队被113团完全打垮,从水、陆落荒而逃。未受到致命打击的日军荒木部队,只能监视和警戒中国军队,对仁安羌战局已无济于事了。

清扫战场时,发现日军抛弃的大批军火,解救被俘英美军文职人员572人。日军丢弃官兵尸首1200多具,113团伤亡522人。

获救英军热烈拥抱中国军人,其场面令人动容

这一天,濒临死亡边缘的英军终于绝处逢生,完全得救。当送水、食物、医药和接运他们的汽车,来到忍饥挨饿数天、身体极度虚弱的官兵面前时,中国人感到奇怪:可怜的英国人竟没有人去取水和食物。他们泪流满面,拖着十分疲惫的身体纷纷涌上来,热烈地拥抱解救了他们性命的中国军人。许多人像孩子一样高兴得乱蹦乱跳,把衣帽抛向空中,抬起中国军人往天上抛,有人则抱着汗流浃背的中国军人狂吻。英军的狂欢之情达到极点,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动容。

英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旅长法威尔和波凯表示,一定要见孙师长、刘团长。由人领着来到510高地,见到孙立人、刘放吾,他们肃然致敬,泣不成声地道谢和拥抱,其情其景着实感人。

仁安羌之役,创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该师113团团长刘放吾,指挥所部官兵1000余人,携迫击炮4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81挺、步枪566支,在缅甸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打败拥有山炮36门、速射炮24门、高炮6门、装甲车48辆的日军第33师团,救出被困仁安羌油田内濒临绝望的英军少将斯考特以下官兵7683名,击毁和缴获坦克58辆、炮100余门,汽车300多辆,营救此前被日军俘去的英美军人、传教士、记者572人。毙日军大队长高延隆雄中佐以下12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时任英军第1军军长的斯利姆在仁安羌战斗结束时,亲自对孙立人师长、刘放吾团长表示感激之情。他在其后所著《反败为胜》一书中说:“中国军人是出色的勇士,他们在缅甸仁安羌一役中不仅打败了兵力10倍于己的强敌,救出了深陷绝境的英军,而且在战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破强、以寡救众,出奇制胜的奇迹,是个不朽的典范。在那次作战中孙立人将军和刘放吾团长都展现出中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他们勇敢沉着,有过人的智慧和胆略,遇事冷静、处事果断、战术灵活、指挥巧妙,都是最优秀的指挥官。尤其是孙立人将军英勇善战,乐于助人,维吉尼亚军校应以有孙立人将军这样的学生为荣!”

(作者系中共宜宾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编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