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札记

(一)

我国有一个传说中的老寿星彭祖,号称他享寿800岁。据史书上记载,这位老先生生于夏,殷末还健在。也有人说他是尧帝时期的人。彭祖姓篯,名铿,陆终氏第三子,颛顼之子。颛顼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彭祖认为:“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他强调保神养生,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伤神、散神、烦神、败神。他说:“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魂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

彭祖认为,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英国长寿老人弗姆·卡恩,一生共经历了12位国王的统治,活了209岁。

 

英国老人托马斯·佩普,活了152岁,经过了9个国王执政时期。现在欧美名酒威士忌的商标就是托马斯的头像。在托马斯152岁零9个月时,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想见见这位难得的老人,派人从家乡施罗普郡把老人请到皇宫尽情吃喝玩乐。这种生活打乱了老人多年已养成的生活习惯,搅乱了老人的顺应生物钟,托马斯在一周内就死去了。

 

1795年,日本有一个名叫万部的农民,他则是东方典籍记载中鲜见的高寿者。他因全家高寿而远近闻名。应宰相的召请,他举家去东京时,自己的年龄为194岁,其妻为173岁,其子为153岁,其孙为105岁。

 

匈牙利的维诺·罗文夫妇创造了婚后生活147年的世界纪录,老俩口一直得到116岁的大儿子的照料而终其天年。罗文活了172岁,老伴活了164岁。1825年夫妇俩在同一天逝世。

 

名列当今日本长寿榜首的是出生于1879年的猪饲达菜114岁,是名古屋市东区势子坊的一位家庭主妇。

 

太平比戴113岁,是和歌山县田边市神岛台的一位家庭主妇。

 

1992年调查的最长寿的男性为107岁的渡名喜元完,住冲绳县。

 

最长寿的双胞胎是家住名古屋市的成田和蟹江姐妹,他们刚刚满100岁。

 

日本共产党前主席野坂参三活了101岁,19931114在东京家中衰老逝世。他是日本政治活动家中一位长寿者。

 

1989年初,居住在阿塞拜疆北部高山地区的伊利亚斯和亚坦已结婚103年。伊利亚斯生于1860年,他的妻子亚坦生于1869年,老夫妻俩一直生活在山区。他们有10个儿子,已子孙满堂。那些孙子、重孙、玄孙,有的务农,有的当教师,也有的当工程师和医生。

 

英国当今寿命最长的老人夏洛特·休斯夫人,已于1993317日凌晨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115岁。夏洛特·休斯夫人一生中,英国换了6位君主和22任首相。在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她参加过维多利亚女王的盛典;她在巴克莱银行的存折,也有101年的历史。她108岁时,应邀到唐宁街10号与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共同品茗。撒切尔夫人向她表示祝贺。她佩服撒切尔夫人,她对撒切尔夫人说:“我并不同意您的政见,但我认为您好是位极为精明能干的人。”休斯夫人曾是一位英语教师,63岁时退休。休斯夫人的父母都活到90岁以上。她的丈夫曾是一位陆军上尉,活到103岁时去世。

 

 

法国南部阿尔市有一位名叫卡尔门特的女寿星,1993年初,她在当地老人院度过了118岁寿辰,亲朋好友纷纷给她送花或打电报向她祝贺。1992年她戒了烟,也不再喝每日例行的波尔图葡萄酒。她在接受法国新闻电台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好长,长得记不住所有的事。”《吉尼斯记录大全》将她列为世上年纪最大的人。

 

美国纽约有一对百岁黑人亲姐妹,姐姐塞迪104岁,妹妹贝茜102岁。姐妹俩朝夕相伴,终生未嫁,共同生活了一个多世纪。

塞迪和贝茜虽已百岁高龄,但仍清健硬朗,洗衣、做饭、清洗家具等家务能完全自理。谈到长寿之道,她俩告诉人们说:“每天除了练瑜伽功以外,还吃一汤勺鱼肝油和维生素数粒、1瓣剁碎的大蒜。”

 

保加利亚的拉兹格勒市洛兹尼察乡有一位名叫阿蒂杰·斯塔尔科娃的老人,1994512度过她120岁的生日。她是保加利亚最年长的女寿星。19911月,她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参加了总统选举,填写选票时也不用戴眼镜。

 

春秋时期的老子活了169岁。

 

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的卻俭、鲁女生二人都寿高300岁。

 

武陵(湖南境内)开元寺“性僻而高”的禅师兼医学家慧昭,生于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卒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活了290岁。(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王远知生于梁代监九年,死于唐代贞观九年,活了126岁。

 

唐朝白香山九老中有一位名叫李元爽的老人,活了136岁。

 

据考证,唐代名医、药王、古今闻名的养生家孙思邈生于541年,卒于682年,享年141岁。在众多医学家中,堪称长寿之最。

 

明朝侯官太守林春泽,活了104岁,100岁时还生了一位千金。

 

明代文学家谢肇淛(浙)在他的笔记《五杂俎》中曾罗列过一批百岁寿星。其主要是:

汉窦公,年一百八十。

晋赵逸,二百岁。

元魏罗结,一百七岁,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

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岁。

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二十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

穰成有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

荆州上荆乡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膂力过人,进食不异。

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

梁鄱阳忠烈王友僧慧昭,至唐元和中犹存,年二百九十岁。

 

据清代乾隆13年《永泰县志》记载,有一位长寿老人,名叫陈俊。他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活了443岁。他是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逐年增高,肌体却逐渐收缩,身驱变得愈来愈矮小,“形如小孩”,行动也困难。乡邻们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称老人为“菜篮公”。陈俊去世后,众乡邻将他的遗骨和塑像安放在汤泉庙内以作纪念,誉称他为“小彭祖”。

 

李青云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死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他以采药修道为生,曾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手中握有诸多延年益寿之法,但大都强调顺其自然。李青云曾在岳钟琪部下当过兵,先后结婚十余次。杨森曾将他的照片托人面呈蒋介石,蒋甚喜,嘱将李青云护送到南京,让中外人士共瞻我国人瑞。可是李青云在通知到达前,因接受丰盛的招待,于返乡之后不久即逝世。该书编者认为,由于李青云高龄,长期形成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受到突然的干扰,肠胃等器官来不及适应,因而骤然死去。他的死与英国老人托马斯·佩普有些地方相似。

 

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发现,瑶族兰素氏135岁。山西刘桢138岁。吉林省傅财是林业劳动模范,19546月已125岁,还参加劳动。辽宁省王维林120岁时还干农活。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964年进行,广西宜山县的冉大姑是全国五届人大代表。105岁时,她仍上山砍柴,将柴送给烈军属;当她107岁时还能全年出工参加劳动298天,加上外出开会,合计340天。冉大姑性格开朗乐观,处世从容。109岁时身体还很好,能吃能睡,能下地干活,能坐汽车,能坐飞机,还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是这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最高寿者。

 

四川省秀山县肖桂英老人,105岁时还操持家务,引针缝补,到河边洗濯,还步行赶集,如同常人。

 

陕西省延安市五届政协委员、原佛教清化寺长者吴云青,1981年虽已142岁,但精神仍很好,步履稳健,还会骑自行车,能担80斤水爬坡不气喘。他思维清楚,记忆力强,能吟唱多首山歌,还坚持学习英语。他对人说:“我准备过3次寿材,前两副板材都因年深日久而腐坏了。现在这一副,一直派不上用途,已把它搭在卧室作楼板用。现在我的想法与过去不同了,我把自己看成一个孩童,还年轻呢,愉快的生活还要过下去!”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和县塔什克乡农民库尔班亚克,时年130岁。

 

19846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英沙县有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他的名字叫地沙拉伊,年龄135岁。他是家中的老二。他们的家是一个“百岁之家”,一家两代人中有5位老寿星。母亲活了110岁,老大活了135岁,老三活了103岁,老四活了101岁。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院维族主任医师吐尔迪·阿西木119岁,到1983年他已从医90年。

 

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徐诵明教授也是一位百岁老人。198910月,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为徐教授举行了百岁祝寿会。徐诵明是开创我国医学病理学事业的先驱者,是他首先引进了病理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病理学教研室,并翻译了日本本村哲二博士的《病理学》专著。他亲自培养出许多卓越的病理学家。现在全国各地医学院病理学的差不多都是他的学生。

 

四川省安岳县鼓乡万长春老人,1991102岁时,当地进行冬季农田基本建设。他参加了工地劳动,挖土、挑水,情绪很高。他说:“省委书记都下来干活,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后人做点事情!”

 

谢素文老人是上海市全市女寿星中的最长者,1991108岁。她身高不足1.5

 

家住台湾的张碧村老人1991106岁。他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427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在战斗中,张碧村中弹未亡。因失踪被误为烈士。其幼年时读私塾,天资聪明,胆识过人。他曾投书章太炎办的《民报》,认为“清朝不亡,百姓家不安枕,而无出头之日。”深得章太师的赞许与青睐。他深深痛恨清末的腐败政治,背叛封建家庭,加入了“同盟会”,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黄花岗战役以后,他避居山村养伤。民国以后,他不以功臣自居,隐退不仕。1989年他104岁时曾到大陆探亲,深为大陆建设成就所感动。

 

台湾一位有名的百岁老人、当代世界上最上寿的摄影师。他就是我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郎静山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原籍浙江兰谷。1905年郎静山14岁进上海南洋中学求学时随国画教师李靖兰学习摄影,孜孜于摄影创作80多年,跑遍世界各地,获20多个国际荣誉头衔。时至今日,郎静山老先生虽已松寿鹤年,但从外静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年轻。他头顶上的银色白发,近年来返老返童似的冒出几许黑丝,还骗了不少“不识泰山”之人,误以为他只有六七十岁。郎老现在身体仍十分康健,耳聪目明,行走稳当,不需拐杖。1990年老人进行身体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血压与中年人无异。

郎静山年轻时除从事摄影以外,还曾打拳,蹲马步,走南闯北,练就一身好体力。他喜欢读书作画,研究诗词、书法,也喜爱旅行,名山大川都留有他的足迹。

1993年,郎老102岁,在日本东京写真美术馆举办个人展,开了该馆办个人展年龄之最的新纪录。在个人展期间,他还专程到名古屋为日本的人瑞——金婆、银婆双胞胎姐妹拍照。这两位也是102岁的老寿星。她们高兴地笑着说:“我俩第一次接受年龄比我们还大的人拍照。”

19867月,95岁的郎老先生一次外出创作,险遇车祸。所乘轿车翻入几十米山涧,随同友人死伤惨重。但郎老却幸运地被甩出车外,被挂在枝叉上,逢凶化吉。郎老幽默地自嘲道:“阎王不收我,可能是我阳罪还未受尽!”

在养生方面,郎静山老人奉行“三不主义”,即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补药。在饮食上,他百无禁忌,什么食物都吃,尤其爱吃肉类和甜食,直到年纪大了,真牙脱落装上假牙后,才改吃青菜、豆腐,饭后则爱喝一杯香浓的咖啡或红茶。

郎老信教,每天都要念佛经,抄经书。他说,信教使他的心“静”,心有所依靠。

郎静山老人性格豁达、乐观、做事不慌不忙,平时话不多,但和老朋友在一起时却常常妙语连珠,很有幽默感。他很少发脾气。与人交往,不与人计较,有些事明知吃亏也就算了。他曾在他的《一生为摄影》一书中,直接说出了长寿的原因:“人家的事多顺从,自己的事我不勉强!”

19899月,他的长子郎毓祥到台湾探望老人,问及老人的长寿之道。老人回答得很简单:“把整个身心扑在摄影上!”

 

生活在延安南泥湾附近马坊村的李志安老人,1993105岁。他是贵州人,1888年生于贵州毕节县。祖祖辈辈为地主干活。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干零工,出的是牛马力,咽的是糠菜粮。父母双双卧床不起,哥哥也积劳成疾,地主劣绅常常上门逼债。面对这种情形,他扔掉牛鞭,1933年投奔了红军。李志安老人敦厚慈祥,银须白发衬着一张紫红的脸,他一生勤劳,从不贪图安逸。他每天起得很早,从不睡懒觉。数十年来,他一人耕种着几十亩土地。90多岁时,他还扛100斤粮食上山,连有的小伙子也跟不上。近两年,他虽然走路不稳便,但仍在家里养鸡、喂猪,有时还上10里外的南泥湾镇去赶集。村里人都说李志安老人真是南泥湾的一棵不老松!

李志安老人在南泥湾已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老人平日很少吃药看病,最好的治疗就是坚持起早床,勤劳动。这位用双脚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老人,寿高百岁而不衰。

 

江西吉安市干休所也有一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寿星,1990年一百岁。他名叫李华阳。李老1930年参加革命,为建立人民政权出生入死。1955年离休。老人很乐意为周围群众办好事。

 

四川省营山县小桥乡,老红军任益智1984102岁。他的家门楣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当红军转战南北,度晚年高寿百岁。”老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一家五口人主要靠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度日。后来,父亲受生活所迫上吊身亡,哥哥给地主干了20多年活,积劳成疾而死,母亲和弟弟也因体弱多病,最后活活饿死。1933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到四川营山县。他虽然已年满52岁,但仍竟然告别给地主当丫头的妻子和女儿,参加了红军。19344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司务长、管理员等职,先后3次负伤,5次立功。在过雪山草地时,他曾一连40天全靠野菜充饥。连长、指导员生病不能行走,他就背着他们走。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攻打一个敌伪据点的战斗中,曾俘敌20余人。1955年,任益智74岁高龄了,部队党组织决定让他留在城市离职休养,他6次写申请要求回到偏僻的家乡农村,并带领众乡亲修公路、打水井,为发展生产,改变家乡面貌尽心尽力。老人虽已年过期颐,但从外表看,很难使人相信他是位百岁老人。1982年他100岁时,老人还能挑水、背米、走泥泞路。

“百岁高龄添百岁,岁岁苍松映红梅”。这是家乡人给任益智老人贺词中的诗句,也是人们对百岁老红军的祝福!

 

19936月至10月,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等单位进行了首届中国百岁寿星排列座次调查活动,调查涉及面遍于全国。调查表明,131岁的贵州省北部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老人龚来发是“中国长寿之王”,122岁的广东省怀集县怀城镇苍龙管理区红旗村村民孔英是“中国长寿王后”。

龚来发,生于18623月,文盲、未婚、身高1.45,体重30多公斤。他头发全白,嘴边留有10公分长的胡子;双眼皮,白眉毛。奇怪的是他的白眉毛长得很快,每月要剪一至两次,否则,就要把眼睛遮住。近两年,老人眉丛里竟长出一层灰黑的绒毛,他面容清瘦,视力、听力都不错,精神也好,反应灵敏。但他的语气弱。他一生务农,不喝酒,不喝茶,不服药,但吸旱烟。老人吃饭不讲究,吃什么都行,他常年吃的是大米与包谷(玉米)混合饭,从来没吃过鱼虾,四季不离蔬菜。他爱吃辣椒。口渴了喝井里的凉水,老人性格开朗,与后生聊天喜欢开玩笑,高兴时还唱唱山歌。

龚来发半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遗弃了他。他的姑母把他送给一个名叫向老二的农民当养子。龚来发10岁时,向氏夫妇相继去世。龚来发失去了依靠,流落在山上过了4年野人般的生活,他以野果,野菜、生洋芋、生包谷为食度日,他说他命大,在山上经常与豺狗打交道,可豺狗从不咬他。

老人所在的村子在与四川省交界的一个高高的山坳里,三面群山围绕,灌木覆盖了满山遍坡。寨内每户人家门前都栽有大片竹子,远看就象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海拔85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较湿润。村民们说,寨子子里大部分人都能活到七八十岁。当地人还说,务川的大山里有一个寿星群落。

1994418,新华社发布消息说:“今年318日,是中国长寿之王仡佬族老人龚来发146岁生日,当地政府有关领导人专程到他家慰问和祝寿。”

孔英生于18711118,乳名迎禧。她共有9个姐妹。她最长,最小的妹妹现已90岁,仍健在。孔英一家31口人,已是五世同堂,孔英身体状况良好,满头银发,脸色红润,身板硬朗,手脚灵活,步履稳健。她嘴里有两颗牙齿,谈吐自然,眼力尚好,前两年能穿针引线。老人好活动,一生喜欢劳动,手脚总闲不住,常操持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喂猪、喂鸡、扫地、带小孩和自洗、缝补衣服等。偶尔老人还上屋后的山上砍树枝做扫把卖。她从不扶拐杖,也不喜欢搭汽车。有时老人也爱和曾孙、玄孙嬉戏玩耍,同享天伦之乐,从不闲睡呆坐。老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吃野菜,以杂粮充饥。如今,她日食三餐,每餐能吃三两饭,喜欢拌汤吃,口味清淡。她从不抽烟,也不喜欢喝茶。她一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极少与人争吵。她不迷信。老人喜静,爱独思。作息较有规律,早睡早起,极少午休。她一生很少生病,偶尔感冒,康复也快。老人从小爱清洁,讲卫生,衣物收拾得很整洁。

红旗村四周岭翠林绿,流水潺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这山青水秀的怀集山区,对老人的长寿无疑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94716,孔英因患重感冒引起肺气肿,经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123岁。

 

19884月,巴马县128岁的罗乜篷老太太,生活乐观。她中年时因“天花”连丧四子。后来,活到103岁的老伴也过世。对此,她想得开。她认为“人死是常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愉快。她还常教儿孙们唱山歌,跳瑶家舞。在人生的旅途中她虽然已度过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但身体仍然显得很健康,思路依旧清晰,反应也敏捷。最令人惊异的是,她的视力仍然不减,动作仍很利索,还尚能穿针引线。

 

巴马县的松树村有个104岁的老妇黄曼申,她年轻时当过裁缝,年岁大了身体仍然健康,只是听力差一点。她说她要活到200岁。

 

松树村113岁的蓝卜平老人,以前是推销员,整天到处跑。年老了,虽然瘦骨嶙峋,但身板硬朗,到处走动,身体也很好。

 

114岁的瑶族老人韦卜新的家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窝”里。他儿子89岁,孙子65岁,曾孙也早已娶媳妇,玄孙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说他很少吃药,有时偶染风寒,也是自己上山采药熬着吃。每天吃两大碗玉米饭,还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湖北省钟祥县路希乡王永法老人101岁时还能爬梯子砍树枝。他耳不聋,眼不花,能看书看报,听歌听戏。他比妻子大34岁,他80岁时,妻子还生了一个女儿。

 

海南岛有一位名叫王公辅的老人,活到130岁。

据《琼州府志》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文昌有一位名叫陈德齐的老人,活到118岁无疾而终。朝廷赐其匾“百岁余秋”。

 

四川省彭山县,孔子、屈原的著作中都有记载。据称活了800岁的彭祖,晚年曾安居于此,死后葬于仙女山。彭祖墓、彭祖祠仍保留至今。

 

据北京市老龄问题委员会调查,1989年,105岁的老寿星名叫吴图南,是吴式太极拳的传人。他于1989年初病逝。吴老耳聪目明,精神弥满,风度雍雅,满头银发,美髯垂胸。他与夫人刘桂贞双双受聘于北京文史研究馆。

 

刘桂贞生来漂亮苗条,1993年年底已是103岁的老寿星,虽然满头银发,但1.7的苗条身材,仍腰直背挺,两只大脚行走自如,显得分外精神。刘老起居饮食有规律,形成习惯已有八九十年:每天早、晚各打一次太极拳。早晨抽几锅旱烟,喝一壶浓茶后到外面遛早,回来洗漱后吃早点,上午、下午在院内或在马路边散步,每天七八个小时,躺着的时间很少。晚间洗澡后入睡。

 

在北京城建国门水磨胡同27号院里,有一对百岁老夫妇。老翁名叫王元斌,1989年整整100岁。老伴王孙氏已101岁。他们结婚77年。一百多年来,两位老人经历了三种社会的坎坷,有过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喜悦。老人每天定时吃三顿饭,能到室外活动,有时还拿笤帚扫扫地。两位老人已有一年多没生病,老太太还长出了一个小白牙。他们儿孙满堂。四代人生活一起,相处得很和睦。

 

1990年年底,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北京市有百岁以上的老人40位,其中37位女性,3位男性,年岁最长的是106岁的廖文英。37位百岁老太太都是家庭妇女,大多早年或中年丧偶,历尽艰辛将子女扶养成人。40位百岁老人大多个子中等偏矮,身体清瘦。多数人的娱乐消遣是看电视,尤爱看古装戏。少数念过书的还能用放大镜或戴眼镜看看报纸。这些老人的生活特点是:经常从事农业或家务劳动,按时睡眠,早睡早起,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他们生活有规律,吃饭定时定量,不吃过饱,不偏食,多食清淡食物。多数不抽烟,不喝酒,喜欢饮茶和吃蔬菜水果。他们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生闷气,很少忧愁。这些老人大多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子孙孝顺。这些都为他们健康长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一位名叫沈小狗的孤寡老人109岁,是上海市有记录以来最高年龄的老人。他在宝山县长兴岛敬老院安度期颐之年,于198610月病逝。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最大的是家住南汇周浦乡石桥村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当时108岁。

 

19871123,上海市的袁敦榇老先生和夫人毛惠琴伉俪双双跨入百岁之年,成为上海市第一对百岁老寿星夫妇。结婚80余年,两位老人相敬如宾,从不争吵。两位寿星虽已届百岁高龄,但身体尚健,饮食正常,思路清晰,待人彬彬有礼。白皙清瘦面容的毛老太太反应敏捷,动作灵活,行走不需搀扶,平时铺床叠被,掸尘擦桌,都自己亲自动手。袁老先生喜欢同后辈人聊天,谈锋颇健。老人有幽默感,心胸豁达,心境淡泊。他还是一个“报迷”,每天必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参考消息》等5种报纸。两位老人膝下有62个子、孙、曾孙和玄孙,其中有近一半在海外生活。

 

李秀文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百岁老人。她是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原配夫人。李老太太直到93岁以前,每天仍坚持扫地、拖地板,做一些家务活。老人思想开朗,生活也有规律,早起早睡,烟酒不沾。

 

厄瓜多尔格鲁吉亚一位老寿星1988816愉快地度过他的131岁生日。这位老寿星名字叫达维塔译。他有167个孙子、重孙和玄孙。这位老人居住在格鲁吉亚的一个高山上的村庄里。每天都坚持在家旁边园地里劳动一两个小时。老人从来没有得过病,没吃过药,身体依然健壮,而且颇有耐力。他认为自己长寿的秘诀是:坚持体力劳动,不吸烟,保持心情舒畅,不为小事着急。

 

102岁的维吾尔族老人牙垫合·吉买提,从12岁到90岁,一直从事体力劳动,给别人牧羊、放牛、种地。他除了视力稍差,牙齿缺了1颗外,饮食正常,行动自如,经常进行较远距离的散步,还做一些家务劳动。

 

106岁的女寿星柯尔克孜族老人阿依木汗·天合尔·白来的,从15岁起就一直在山区放羊和做家务劳动。她年逾百岁仍健康状况良好,除有轻微胃病,稍耳聋、眼花以外,记忆力仍然很好,说话清楚,饮食正常,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劳动。

 

温宿县有一位女寿星,名叫克尼吉汗·塔力夫,是一位劳动能手。房前一大架葡萄,是她亲手种的。房子周围还栽了桃树、杏树,种有菜和花。在她114岁时,除栽树、养花、种菜以外,她还养了两只牛,一头毛驴。每当葡萄成熟的季节,她还亲自吆喝毛驴,载着葡萄到集市上去出售。

 

喀什市乌别克老人,109岁时仍经营管理着自己的商店,余暇常散步、做操。

 

轮台县大道南乡尼沙汗·扎东老人116岁,还经常干一些如扫地、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山区居民兰卜平,当时105岁,还能在玉米地里给幼苗松土除草。

 

老人覃卜颂,他常常到田边割草喂马。1980年他100岁时,还爬上山砍柴。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活到这样的高龄身体还这么好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劳动”。

 

住在福建厦门市将军祠附近的张英老太太,是一位因长年劳动而得以高寿的百岁老人。她不是厦门本地人,188333,出生于闽南惠安县城郊的一个乡村。每天一早,她便下地干活,犁地、除草、拾粪,样样农活都干,件件农活都精通。一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她都尽心地劳动着,这种辛苦单调的生活,给了她强健的体魄。她很少生病,有点小病也无须治疗,抗几天就好了。从1998104岁起,她虽不再承担家务活。但仍能自己照顾自己,梳头、洗衣服等事,仍坚持自己干。据医生检查,她除了左眼视力较差和腿的脚力不够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都还很正常。多年来,她未生过大病,连感冒也很少得。张英在饮食习惯方面与普通人完全一样。因而认为,她在百岁之年仍具有这样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她一生劳作不息的缘故。

劳动是健康的源泉,尤其是经常合理的劳动,对促进血液循环、锻炼神经、加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等都有良好的作用。

 

老寿星钱立坤104岁时还到老年大学学习,可以说他是我国目前年龄最大的老年大学学员。他满头银发,说话声音宏亮。他认为,常走路,常活动腿,有益于健康,走路是最实际的保健!离休以后,他仍坚持每天走30里。他不爱看电影、电视,也不喜欢看戏,每天早睡早起,清晨5点起床,晚上八九点钟入睡。起床后就散步或快步走,随后作自编的运动操。中午很少午睡,常常外出散步,即使是夏天,也顶着太阳曝晒步行。他说:“要适应气候!”

人在生于自然,归于大地的一生中,全都离开不了走路。

北京百岁老寿星何镜溪喜欢远距离行走的老人。1986101岁时仍能戴着老花镜读书看报。他说:“走路,使我走出了健康的身体!”他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时间走路,每天上午、下午名一次。他说:“我迁来北京20多年,没有一天停止过走路!”

 

法国有个名叫“走步爷爷”的老人,个子矮小干瘦,82岁时摔伤骨折。在医生的监护下,他手拄拐杖,从法国中部家乡出发,在欧洲大陆步行数千公里。结果,老人不仅骨折痊愈,而且还健康地活到101岁。“走步爷爷”的病愈和长寿,在一定程度上使运动心理学家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证实。

 

原苏联有一位名叫米斯尼莫夫的老人,活了168岁。他每天午饭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然后散步23公里,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这位老人说:“这样的生活,我记得大概过了140年,每天的生活内容几乎都同昨天完全一样。”

 

百岁高龄的约翰·文图雷洛打保龄球已有85年的经历。1988年美国保龄球代表会承认他是最老的保龄球手。文图雷洛原籍意大利,1903年与父母一起到美国。他在纽约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执保龄球瓶,从此爱上了这一球艺,打了一辈子保龄球。

美国罗拉州有一位名叫弗勒宝维的老人,一生喜欢打棒球,1988102岁时,被美国及国际体坛选为本世纪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的“球龄”有82年。

我国天津较早的小学专职体育老师何启麟老人,1991102岁。何老自幼好动,翻跟头,打倒立,攀杠子,踢足球,无所不好,特别使他入迷的是武术。他曾拜师学艺,为自己打下了武术功底。何老中等身材,脚步稳健,现连蹬15层楼的台阶不喘粗气。他双目有神,看一些大字书刊不用戴花镜。他头脑清楚,记忆力强,对年轻时的一些主要事情记忆犹新。

这三位老寿星的健康长寿在一定程度上说,都得益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102岁的日本老人贞一,一生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1991868日,他用了三天时间登上了3776高的富士山山顶,成为登上富士山年龄最大的人。

 

活了105岁的北京太极拳大师吴图南也是一个常年坚持运动的老人。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早晚都同老伴刘桂贞一起练两次太极拳。吴图南长髯拂胸,神情平静、宽厚、慈祥,让人感到可亲可近。他常对周围的人说:要想老年身体好,最好早练太极拳。太极拳运动可以推迟人的衰老,使人五脏六腑与全身的活动紧密和谐地进行,对长寿很有好处!

 

我国现代科学家、文学家等长寿者也为数不少。上海百岁诗翁葛祖兰先生,从事研究日本传统文学即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古体诗——徘句,数十年孜孜不倦。1984年日本新闻社为他颁发了奖状、奖杯。年逾百岁,能作诗填词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上海长寿老人、书法家苏局仙年逾百岁,不仅字写得好,而且诗词、对联的艺术功底也很深厚。他60岁时开始学诗、写诗,第一首诗就是《六十抒怀》。以后,他每天至少写一首诗,多时写十首,日积月累,写诗一万多首并集成“诗集”多种。

丰富的脑力活动,使这些中外伟大博学多才,延年益寿,成就卓著,即使是耄耋之年,即到了七八十岁的年龄乃至上百岁,也鼎盛不衰!

 

百岁寿星苏局仙除梳头以外,每次洗脸时还用热毛巾捂头。1989年,108岁的苏老寿星的头上出现了黑发。上海专门研究衰老和抗衰老的马永兴主任医师闻讯后专程前往采访。老人解释道:“我的头发由白变黑不是返老返童,是洗脸时用热毛巾捂的结果。”医学专家们认为,此话有理,从科学角度,毛细血管血流状态与长寿有关,用热毛巾捂头部,可以进一步改善毛细血管血流状态,加上老人平时坚持锻炼、活动和练字,生活有规律,对长寿和头发黑都有利。

 

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湖北黄坡人。1988年,喻老在他的《百岁自述》里写道:“我经历了几个朝代,今天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好的时光。我虽届百岁,已近垂暮之年,可我常想,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还要继续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93314晚,喻老先生胸佩“天下为公”的徽章,在汉口家中无疾而终,享年104岁。

喻育之老人喜欢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充足的睡眠。清晨起床后,立即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还注意活动手脚。老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古代就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说,我坚持每日作自己编的体操——‘双甲运动’:将手指、手腕、臂、腰、腿每个关节活动24下”。他说,一天24小时,一年24节气,把人体和时间、节气结合起来;60年一个‘甲子’,两个‘甲子’120年(岁),故叫‘双甲运动’。喻老年逾百岁,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每天练字,手不颤。他乐观诙谐,墙上贴有一首自己写的诗:

“面对一池荷,四傍杨柳坡。

  树荫遮日少,屋敞受风多。

  疑是清凉园,暂为安乐窝。

  人人事避暑,老子自娑婆。”

 

我国古代许多名人都运用叩齿咽津的办法养生。如三国时的皇甫隆、前汉的刘京、晋代的王质等人,都因坚持咽唾法而长寿,都活了100多岁。蒯京活到了178岁。明朝冷谦也曾有“每晨睡醒时,叩齿36遍”的经验。他活了150多岁。

 

隋唐时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41岁。他主张“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强调医生的职责就是“哲愿普救含灵之苦”。唐朝皇帝听说他医术高明,前后3次请他进宫,许以高官厚禄。可他无意仁途,每次都辞谢了,为的是能有时间更多地为民众治病。历史上人们赞誉他为“忠德圣医”、“百龄名医”,尊称他为“药王”,并在药王山建药王庙来纪念他。至今,他的家乡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庙内,还保存着明朝穆宗隆庆六年秦王朱守中所刻的《海上方》石碑一块。《海上方》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寐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已,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道家,所以后世多称为真人。道家极看重人的精、气、神,把这视为人身三宝。所以《海上方》一开篇就从高级神经着手,从精神、情绪着手,来阐述安定人体的内在环境。他曾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

孙思邈93岁时“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他本人的一个重要养生法是“朝朝服食玉泉,数数叩齿饮玉浆。”他劝告人们“常习不唾地”。他在《千金要方》中说:“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

孙思邈写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前者是他古稀之年所编,共30卷,广辑前代名家方书及民间验方。后者是他百岁高龄时之作,也是30卷,不仅记载了伤寒、中风奇难杂症等2000多首药方,还记录了动物、植物、矿物等药物共800多种。

孙思邈在他晚年的一篇文章中归纳了如何长寿的诀窍,全文1890个字:

“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动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反复。

  艾火慢烧身,争如独自宿。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

 

三国时期,有一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他精通养生之道,年过百岁而体力不衰,耳聪目明,颜色怡悦。他说:“臣常闻道人蒯京已178岁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击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末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27遍。如此者,乃名曰炼精。”

 

澳大利亚有一名叫明妮·芒罗的老年妇女,19915100岁时,与小她4岁的老汉达德利·里德结婚。她在婚礼上说:“我愿意成为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新娘。”

 

阿塞拜疆,有一对超百岁的老寿星夫妇,男的叫科尔索夫,年124岁;女的叫玛莲娜,年118岁。在他们举行结婚百周年纪念时,科学家访问了他们。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这对超百岁老寿星夫妇的两性生活一直很活跃。科尔索夫承认这是他们生活精力源源不竭的一个原因。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在一次抽样检查中发现,一位108岁的男性寿星,其配偶故世20余年,他自诉50岁时就开始节制性欲。还有一位女性百岁老人,未婚,清静寡欲度过一生。

 

我国著名的人口学专家马寅初先生是一位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罕见的百岁老人,享年101岁。马老从青年时代就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也从未中断锻炼身体。因而,他虽然命运多磨,事业坎坷,但体质却一直很好,年老体健,工作、学习精力充沛。1960年,他赋闲以后,便决定自己一个人毕尽余生的精力,把这部书编写出来,大大小小的纸卷约百万字之巨。

马寅初先生喜欢爬山。他坚持爬山,到离家不远、高六七百米的歌乐山主峰云顶寺锻炼身体,每天早晚两次,从不间断。

马寅初老先生的健身法还有许多,但他收获最大、数十年始终坚持不变的是热、冷水浴健身法,即先用热水洗澡,随后用冷水洗澡。

 

埃及有一位老寿星,名字叫易卜拉欣,1989164岁。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第一件事是到水渠里洗澡,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随后作晨祷。他早餐是饼干、果子酱、茶水;中午他的饭量大得惊人,一公斤羊尾肉、几张阿拉伯饼;晚饭是10个鸡蛋。

 

马寅初先生的夫人张桂君也是年逾百岁的老人。她耳不聋,眼不花,身子硬朗。她每天总要几次站立窗前,欣赏室外的花草树木。听越剧是她的特别爱好。1986105岁时,她还接受记者采访。她几十年来黎明即起和饭后室内500步走的生活习惯始终坚持不变。

 

张国基老先生也是把洗浴作为重要锻炼身体方法的一位老人,1992412,张老一百岁。张老虽年届百龄,但眼睛不花,血压不高,心脏也很正常,只是耳朵不太听得清。他每日写200字,走4000步,如果一周没有什么出门活动,他就要上下楼两次。他常说“要‘活’”,就“得‘动’”。老人每天睡前必洗一次澡。1992830,即张国基老人百岁寿辰4个月后,他在北京溘然辞世,无疾而终!

 

我国无锡市有一位106岁的老人,名叫唐子政,家住通汇桥堍。他家大门房的沿街的窗上,贴着一副红对联,上联是“孙子生孙,五代幸逢今盛世”。下联是“老人偕老,百岁共乐锦绣春”。老人身材魁梧,动作稳而不迟钝。耳虽聋了,但眼仍不花,不戴眼镜能自己穿针引线补袜缝衣,还能自己补碗,铝锅坏了也自己换底。每天他凌晨4点钟醒,然后锻炼。他生活有规律。

 

113岁的艾蒂·梅·格琳是美国长寿人瑞之一。她的睡眠习惯与别人更为不同。通常她连续熟睡三天三夜,然后就三天三夜不睡不休息。

 

1992年夏天,福建省龙海县石码镇有一位老太太从海外归来。她名叫郑水淀,已104岁,旅居海外几十年,在印尼、新加波、菲律宾、香港等地都有儿孙,家庭生活甚是富裕。郑老太太是一位吃素食的老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从不挑食,平常喜欢吃豆类、蔬菜等食物。老人虽已过期颐之年,可胃肠良好,每天除早晚两顿稀饭以外,中午一餐经常保持吃上三至四两干饭。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沣东乡石家村关普锋老人也是一位素食者。他喜欢喝凉水,硬食常不离口。19933105岁时,还第23次登上了西岳华山。老人面色红润,牙齿整齐,腰板笔直,耳聪目明。他早睡早起,宁静思远,每天清晨4点起床,练静功到7时,从不改变。他种一亩多地庄稼,自种自收。

 

在亚美尼亚一个边远的山区,有一个名叫塔曼·格里戈良的老太太,1980129这一天,儿孙们向她送上一束红玫瑰,祝贺她105岁生日。她是一位坚持素食的老人。她耳聪目明,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生日会上还同孙子跳起了轻盈的民族舞蹈,看不出有百岁老人的神态。她虽然百岁高龄,但仍每天从事家务劳动,照料玄孙和玄孙女。她认为长寿的秘诀就是从事体力劳动和吃素。

 

1992211《北京晚报》上登载了一个消息说,据伊朗一家早报报道:居住在伊朗胡齐斯坦地区的铁匠米利克·阿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153岁。他的妻子比他小100岁。这是他的第7任妻子。他们是在10多年前举行婚礼的。令人惊奇的是,结婚后阿兰太太竟为他生了个女儿。他的长寿秘诀是:勤奋干活和吃肉。

 

上海冯翠林老人,1993103岁。她生于189110月,比丈夫小7岁。16岁成婚由老家浙江镇海到了上海。她特别喜欢吃肉,对蔬菜不太感兴趣。

 

 

住在无锡市西康路52号的浦李氏一生爱吃肉,很少吃素菜。她吃的猪肉无论肥瘦均要烧得很淡。1989年她已104岁高龄,吃肉并没有影响她的长寿。

 

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的李杉老太太也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爱吃肉的典型。1989101岁的李杉,一生经历坎坷曲折,前半生受尽苦难折磨。青年时期,以捡破烂、拾牛粪和乞讨为生。二三十年过去了,她终身未嫁。50多岁时,她在路边拾到了一个出生仅两三天的女婴。她可怜这个遭遗弃的孩子,便决定将她收养。李杉老太太吃尽了人间辛苦却又这样长寿,原因究竟何在?结果发现,她一生保持时间最长的习惯,是爱吃肥肉。

 

19827月,北京市第三次人口普查,一位名叫朱三姑的老寿星,是中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的母亲,101岁。朱三姑也是一位喜爱吃肉的老人。她特别喜欢吃湖北老家的粉蒸肉,即米粉肉。

 

1986年,北京有一位104岁的老人,名叫李德才。老人历来喜欢吃肉。

 

1990年,北京市统计,年龄最大的是106岁的廖文英老太太。老人背不驼,齐耳的短发花白,脸上没有寿斑,双眼仍然有神。她是教育家侯宝璋先生的遗孀,是一位具有高等学历的老人。谬文英老人最喜欢吃的是肉。几十年来,老人每天晚上必须吃一小碗燉得烂烂的带皮带膘的红焖肉。每日午餐也离不开肉,多半是吃肉馅包子、饺子以及其他带肉馅的面食。据老人的保姆介绍,老太太每月除少量的鱼、鸡腿脚外,约要吃五斤猪肉和六、七斤肉馅。

1992212,谬文英老人在北京无疾而终,享年106岁。

 

上海市101岁的陈惠珍,非常信奉节食、杂吃的饮食习惯。她什么都吃,主食除米饭外,还常吃燕麦、荞麦饭、山芋饭、南瓜团。菜肴她不专捡爱吃的吃,鱼、肉每顿不多吃,不爱吃的东西也经常吃一点。她一天除吃三餐饭外,还加两顿点心。但每顿都吃得不多。此外,常年吃苹果、柑桔、香蕉等水果,每次也只是吃个把。

 

巴基斯坦罕萨有位115岁的老人,他幽默风趣,喜欢开玩笑,孩童气十足,村里人都称他为“老淘气”。有的来访者问他:“您几岁开始才自觉是老人?”他说:“到现在还自觉年轻。”

上海市103岁的李亚士老太太有三乐:知足常乐,对生活要求不高,吃好一点就满足了;助人为乐,在里弄里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分发报纸,扫地、下雨前代收晒在外面的衣服;自得其乐,遇事不发愁,想得开,同左邻右舍的老人说说笑笑,同孩子逗逗玩玩。因而她一直精神饱满,身体健康。

 

苏局仙,字裕国,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后裔,于光绪812月(18811月)生于上海,与鲁迅、马寅初先生同庚,系前清科举秀才。在苏翁102岁生日时,有人问起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苏老淡淡一笑:“惟书法而已。”“书法也是一种运动,不过比较和缓而已。”他说:“写字是一种乐趣。写字时全神贯注,专心一致,起到静心养性作用。写字要运动手、腕、臂,可以舒筋活血,要呼吁配合,才能一身之力到毫端。”

苏翁中等个子,不胖不瘦,满头银发,须眉皆白,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老人说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有条不紊,只是耳朵有点欠聪,与人对话时得用笔相助,有时则靠他已年过七旬的儿子苏健侯在旁传话。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坚持早起早睡,早晚都在院宅内走动千步,平时略作轻微劳动如抹桌子等。饮食每天三餐稀饭,拌些大麦粉或奶粉,此外加一个水煮鸡蛋作点心,别无其他补品。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字,尤其爱看史书和唐诗。苏老曾写七律一首《答养生之道》。诗云:

“谁人不愿体康强,百计追求长寿方。

  那料自身具条件,只须随在去思量。

  起居有节凭生理,心地光明务善良。

  岁月无情一任逝,三杯白酒梦羲黄。”

起居有节,心地善良,从事书法,这就是苏局仙百岁不老的秘诀。

苏翁于1991年新年前夕的1230辞世,享年111岁。

 

书法家孙墨佛实足年龄102岁。他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外界纷纷传说老人享年105岁。孙老祖籍山东,出生于大户人家。他在七八岁时,学书法,临摹欧、柳、颜、赵的贴,学真、草、隶、篆体,在12岁时就应左邻右舍之邀,挥毫书写喜庆对联,素有“小写家”之称。老人说:“我的长寿之道就是写字,以书养性。”

 

著名政治活动家、九三学社名誉主席许德珩,19891027步入他的百岁大寿。许老热爱书法,写了一辈子字,一辈子与书法作伴。许老出身于书香门第,1890年生于江西九江。他从小就用大字写《幼学琼林》、《诗经》、《左传》;再大一点,便帮着父亲抄写文稿了。许老不抽烟、不饮酒、不吃补品,不打牌下棋,甚至对听戏看电影也无兴趣,唯独喜爱书法。他身边有八件宝:纸、墨、笔、砚、《书谱》、《十八家诗抄》、《唐诗三百首》和听新闻用的半导体收音机。

 

国画和书法同源,绘画也是使人心情舒畅、使人长寿的艺术。古代、近代、现代,画家长寿者也甚多。著名国画家、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肖龙士活了103岁。

 

著名画家朱屺瞻,1892年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一个颇有艺术气息的富商人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工西洋画,晚年则以国画新作载誉海内外。1990年他一百岁时,在家乡和北京先后举办了“百岁画展”。一百岁举办画展,这在古今中外画家中还是第一人。一位为他体检的著名医师说,他的心脏跳动跟青年人一般结实、有力,叫人感到神奇。有人问他长寿之秘诀。他笑着说:“我的长寿经验是一个字——画,只要一捏笔画画,什么心事烦恼都丢光了。人称笑一笑,少一少,开心能百岁;我说,画一画,少一少,宽怀可长命。”老画家一头银丝与满脸白须融为一体,显得很有生气。1992年年底,朱老101岁时,还连续深入到嘉定、龙华和植物园等地写生作画,为他精心制作的105岁画展作品收集素材。

朱屺瞻老这位驰名海内外的老画家,在他整一百岁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老人一生经历了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回忆过去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老人激动地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这是历史,也是真理!”“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我的历史选择!”

上海市政府决定为朱屺瞻老人修建艺术馆,将于19953月竣工。届时举行画翁105岁画展,老人捐赠的100幅作品将在艺术馆内展出。

 

著名画家刘海粟,生于1896316,江苏常州人,担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多年。在世界上,他受到了各国公众的注目和钦仰。1994316,庆祝刘海粟老人百岁华诞活动在上海虹桥宾馆嘉庆堂举行。刘海粟表示:“我在上海保存的作品、藏品和资料,都捐献出来,放在新建的美术馆里。”

1918年至198870年间,刘海粟老人先后10次上黄山作画。1986年,他还在大风大雨中登上巴黎艾菲尔铁塔。

199487凌晨,艺术大师刘海粟走完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在上海离世。这沧海一粟,汇入了祖国、人民的百川之中!

 

养生之道有许多,可谓百家争辉。欣赏音乐,用音乐养生也是其中之一道。

不少音乐家、音乐爱好者也是长寿者。法国女大钢琴家玛尔格丽特·普勒沃特104岁时还能抚琴演奏。

 

三国魏人嵇康在《养生论》中曾记述过一个很奇特的音乐长寿者的故事,说的是西汉窦公幼年时不幸双目失明,而后克服种种困难学琴,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遇不悦之事,即以琴抒怀,宣泄情感,调节神志,他竟活了180岁。

 

亚沙巴赞山区位于黑海与爱琴海之间。这里的居民普遍有长寿的倾向,长寿村村民中最高龄的竟达160岁。这是香港《快报》、《文汇报》报道的。村民加沙诺夫,148岁,仍然每天四出打猎,而且是猎大野熊,真是令人惊讶!

 

据报载:巴西一位已年过百岁的老年妇女,名叫斑尔巴。有关营养学家和医务工作者考察发现,这位老人一直沿用的食谱是吃花生壳、果核、野菜、仙人掌、蚂蚁。

 

有爱吃花生米的老寿星。河南省汝阳县退休职工唐道成生于1869年,1987118岁。他虽然满头白发,但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好,身子骨也硬朗,满头白发里还长出了一簇黑发,大有返老还童之势。他有一个嗜好,每天吃二三两花生米。

 

有爱喝酒的老寿星。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有一位120岁的老人,名叫罗卜布。他赤脚走路,能独自上山割草。他从不抽烟,但喜欢喝酒,一次能喝自制的20度的淡酒一斤。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塞雷斯有一位名叫谢琳·约瑟夫·库卢的老太太,1988715庆祝她的116岁生日。据这位老人的亲戚说,她的洗礼证明上记载,她1872715生于土耳其。她每天要喝一次或者两次烈性酒威士忌。她从不生病。她的一位侄子说:“如果她觉得有点感冒,就喝些威士忌,一切就都好了。”看来库卢老太太的长寿秘诀之一是喝酒。

 

山东桓山县唐山镇有一位喜欢喝凉水的寿星。她的名字叫张次珠,101岁。她在80岁那年,掉光牙齿的牙床的两侧又各长出了两颗牙;1986年冬,布满白发的头上又生出一些黑发。老人从小就爱喝凉水,直至101岁时还吃冰糕。她睡眠很少,每天最多睡二三小时,但精神很好。

 

有的人吃蚂蚁而长寿。湖南四明山下有一位年过百岁名叫庄老的寿星。几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从陡坡上摔到了山下。次日清晨从昏迷中醒来,他感到周身疼痛难忍、饥饿难捱,而眼前没有一点可以充饥的食物。中午,他爬到一块大石头上,见上面有一层被太阳晒死的蚂蚁。他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吃得很香,一连吃了三四把。后来,他撑着树枝走回村里。打这以后,他忘不了蚂蚁的香甜,一有空闲就上山寻找蚂蚁窝,将捕捉到的蚂蚁洗净,晒干,拌上盐末慢慢食用。自此,他便养成了吃蚂蚁的习惯。

 

清光绪年间,河南商城县南有座金刚院,院内有一位130岁的和尚,名叫百戒法师。和尚们重武轻经。据说,他的养生之道是除了常年习武以外,就是最爱吃清炖整鳖。

 

上海百岁老寿星夫妇袁敦梓和夫人毛惠琴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膝下有62个子、孙、曾孙和玄孙。其中近一半在海外。子孙们孝敬老人。老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很丰富、满足。

 

廖文英是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40位百岁老人中最年长的妇寿星。她的饮食起居后辈人照顾得十分周到。老人有7个子女。她的食谱由三个儿媳制定。她们为老人合理搭配饮食。老人爱吃荤的,常吃猪肉、鱼、鸡和香肠,不爱吃蔬菜。

 

应该承认,长寿还包含有遗传因素。

1554731,红衣大主教达尔马格纳在街上看见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家门口哭泣。主教问他为何如此。他说他父亲打了他。主教大吃一惊,请求见他的父亲。113岁、能干活的老人说,责罚他儿子是因为他对祖父不恭,见到祖父走过,未曾敬礼。主教进到他们家里,果然见到了第三位老人,他已经143岁了。

 

明朝有一个名叫戴渠享的宰相。一次,他路过四川省乐温县,遇到一场大雨,他便在一家店铺里躲雨。这时,他看见一位约七八十岁的老汉在店里购买祝寿礼品。有人问老汉:“你买这么多东西,为谁祝寿啊?”老汉很高兴地回答说:“明天我曾祖父生日,我们做小辈的当然要买些东西祝贺!”宰相便脱口问道:“请问老人家,你曾祖父高寿?”老汉答道:“今年150大寿。”他们正说着话,一位约30岁的年轻人走进店来,递给老汉一把伞,口称“爷爷”,帮老汉把所买物品带走了。雨停后,宰相也在这家店里买了一些礼物,向店主打听了那位老汉的住址,随后赶往祝寿。戴渠享向主人要来文房四宝,也写诗一首,以示祝贺:“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戴渠享题。”大家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当朝宰相,又是皇帝的大师。

 

日本帝国文库收集的名家之漫笔,其中记有三河、国宝饭郡水泉村的百姓满平一家三夫妇,其年龄实在可惊:满平242岁,妻221岁;子万吉196岁,妻138岁;孙万藏151岁,妻138岁。

 

著名长寿学者胡夫兰德曾撰书记载:奥地利一位名叫克查尔腾的老人,1724年死时185岁,他的儿子为95岁。在挪威,1797年欧灵顿死时160岁,他的最大的儿子那时已经103岁。

 

阿塞拜疆一农场有一位名叫莫罕默德·麦华卓夫的老人,120岁,有儿子、女儿、孙子、曾孙、玄孙等共118人。他妻子也120岁,女儿100岁,也是有名的长寿家庭。

像这样的长寿家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斐脑特曾写过《长寿哲学》一书。他在书中写道:1905年匈牙利有位195岁的老农去世时,他的儿子已经155岁。詹诺斯和沙拉是匈牙利一对“超级长寿夫妇”,丈夫詹诺斯172岁,妻子沙拉164岁,他们的儿子116岁。

据原苏联长寿学家鲍哥莫列茨写的《与衰老作斗争》一书中记载:居住在敖得萨的柯彩夫,1939年时已115岁,他的母亲1928年去世时137岁。另一位名叫马苏克辛的老人逝世时123岁,留下了一个80岁的老女儿。还有一位老妇人,丈夫死时她101岁,12个儿孙都活到高寿。

 

上海静安区1989年有一位103岁的老太太,四川人。她饮食基本上以荤食为主,而且偏爱吃红烧肥肉。老人还特别喜欢吃辣椒,一辈子与辣椒结下了难解之缘,甚至到了每餐无辣不食的程度。老寿星三寸金莲,年轻时不好运动,年纪大了活动更少。她也许是受了遗传基因影响而长寿的!

 

据外电报道,原苏联一名已144岁高龄的男子域陀夫,看上去只有65岁左右的年纪。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呢?这是因为他在过去的42年间接受了科学家长寿药物研究实验的结果。1947年,当时域陀夫已102岁,但他了解这项长生不老的研究以后,同意接受一种药物注射。自此,他的生理慢慢开始变化,灰白色的头发逐渐变黑,牙齿也开始重新生长出来,而且体质日见健壮。

 

阿塞拜疆百岁老寿星利巴拉·阿利耶夫一直坚持劳动,还每天打铁3小时。他喜欢步行,从不吸烟,也不酗酒。在庆祝他百岁生日时,他微笑着对来宾说:“如果你活不够100岁,过错全在自己!”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国有“名医多寿”一说。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长寿至141岁,甄权103岁。当代社会,长寿名医也不鲜见。河北省邯郸市民革成员,中医郭云程,行医90多年,106岁时还一边行医,一边整理自己行医经验、撰写养生之道文章。贵州省剑何县民族医院主任医师吴定元,1991105岁时仍行医看病,被人们称为“侗乡百岁李时珍”。吴定元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祖辈行医的侗族家庭里,从13岁起就开始行医。他集平生行医经验,凭着小时候读私塾学来的文化,写了一本取名为《草本春秋》的药书。1990年,老人作为出席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年岁最高的代表,在北京大会堂举行了拜师仪式,他收下了两名少数民族中年医生为徒弟。

 

——摘自1994.10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郭远发著《百岁老人长寿路》中。

 

 

长寿札记

(二)

我国最古老的寿星黄帝的长生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动有序”。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寿愈期颐而花甲重开的寿星。黄帝之子少昊活了100多岁,少吴之子帝喾高辛氏活了105岁,高辛氏之子尧享年118岁。

《黄帝内经》有一篇揭示总结天年寿星的长寿秘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为”,“以恬愉为务”等。

名医岐伯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人是彭祖,到商朝末年已有767岁。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彭祖长寿之道有三:

其一,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幽闲逸乐,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 ;八音五色,以悦视听,所以导心也。

其二,治身之本,要也;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其三,忧愁出悲哀伤人,寒暖失节伤人,喜乐过差伤人,愤怒不解伤人,远思强记伤人,汲汲所愿伤人,阴阳不顺伤人。

 

三国时期的皇甫隆的长寿秘诀:吞津练精。

三国时期百岁老人皇甫隆,精通养生之道,他说:“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练精。”

 

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教授,活到100岁时,仍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他的长寿经验是:

一、对自己“健身有益的,就是热冷浴与爬山;

二、每天早餐必食燕麦;

三、淡泊名利、生活有规律以及爱好运动等。

 

卓越的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伊万·巴甫洛夫,高寿107岁。直到晚年,他仍然精力充沛,具有惊人的工作能力。

他的养生之道是:爱劳动,勤锻炼,守时间。

 

118岁的四川中医罗明山的长寿之道:动静相宜,无忧无虑。

罗明山是四川绵竹的老中医,已经118岁,仍然身强体壮,天天为别人诊病疗医。他说:“水腐固不流,生命恒于动”,“要想长生,动骨运筋;要想体健,天天锻炼。”他还提出:“与日月共阴阳”。他虽年过百岁,睡觉时很少做梦。他常说:“睡去睡去,不思不虑,明朝无米,管他怎的。”

他说:“心胸宜开不宜郁,郁则百病生,开则百病除”,“人生不怕难,就怕愁莫展,能求苦中乐,再难也要活。”他终身积德行善,为人行医治病,对贫困患者从不收费,因此有“罗善人”之美称。

罗明山非常重视肾精的蓄藏,他说:“肾精人之宝,不可轻放跑,惜精即惜命,精固人难老。”他主张青壮年时就要节欲,到老时宜分居。有人问他为啥能活百岁?他曾幽默地说:“我活百岁你难学,不爱妖妻爱山河。”

 

108岁的研究员陈照的养生之道:生活有节奏,坦坦无所忧。

陈照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著名的瘰疠治疗专家,生于1883年,至今已经108岁了。他98岁时离休,自愿到乡下定居,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

他的长寿秘诀:“生活有节奏,坦坦无所忧,遇事自排遣,益心又延寿”。

他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因七情所伤,尤以有难言之隐曲为甚。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怫郁恼怒则肝不能遂其条达之气。气失疏泄,因而横逆影响脾胃。若肝火上炎则灼肺扰心,或上冲头目,或下走肠间,汲伤肾阴,虐及筋脉,诸症蜂起。郁症稍久,气病及血,气滞则血滞,病情更深一步。”

 

106岁武术家吴图南的长寿之道:练拳习武,贵在坚持。

吴图南是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885年生于北京,现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武术界。他童年时体弱多病,九岁开始练太极拳,习武12年,使他的病弱之躯奇迹般恢复了健康。

吴老认为,练拳习武、锻炼身体,不能热一阵冷一阵,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贵在坚持。吴老九十年如一日,每天“闻鸡起舞”,坚持练功,不论是外出讲学、考察,还是工作多么紧张劳累,从不间断。他还爱好爬山和散步。每顿饭后,他都坚持散步半小时。

他说:“长寿本身是财富,而长寿的目的是为人类多做些贡献。贡献的越多,长寿的价值越大。那种只知道修身养性,不做工作,为活而活、为长寿而长寿的做法,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112岁书法家苏局仙的长寿之道:多素少荤,练字静心。

苏局仙是上海著名书法家,106岁时被评为“1985年全国健康老人”。如今他已112岁了,满头银发,一脸红光,腰板异常硬朗,仍不拄拐杖,坚持写字、作诗、看报,每天还绕桌走千步。

他多素少荤,练字静心。他把练字作为静心养性的一种高尚艺术享受。练字时,要用手、腕、肘、臂,集一身之力于笔端,还要呼吸配合,就像打太极拳一样,凝神静气,舒筋活血,能平稳大脑兴奋,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持之以恒地练习书法,是健身长寿之道。

他还认为:“修养身心,要着重于内部功夫。心地光明,眼界开阔,深明是非,谨慎去取。见誉不喜,遇毁不愠,胸中常茫然无一物梗塞,随和应付,力戒主观,即有坚难困厄,镇静以过。并且寿长与否,不须预计,一任自然。如此做去,觉得受用不尽。”

 

百岁寿翁郎静山的长寿之道:埋头摄影自超脱。

郎静山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大师,19901125,他度过了百岁华诞,他在海峡两岸繁衍的“五代百口”小辈们,在不同的地点为他祝寿。

他认为,“生活在照相中打滚、忙碌,才有意思。”为了艺术,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亲自下暗房,不让别人代替。他以超常的视力,在暗房进行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重叠……制作出移花接木、天衣无缝、集芙蓉以为裳的佳作。

郎老烟酒不沾,是静穆的、超脱的,他在一生中为摄影创造的和谐、秀逸、潇洒、超尘的美境中生活,心境恬淡、清幽飘逸,因而获得了长寿。

 

108岁的农民寿星冉大姑的长寿之道是“劳动就是‘补’”。

广西宜山县尤头乡108岁的老人冉大姑,精神矍铄,满面春风。她说:“扛锄挖土,我一辈子就是劳动。”

有人问我活这么大年纪,吃什么“补”的啦?我告诉他,劳动就是补。天天动,血脉通,脸色红,腰腿硬。一天不劳动,就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三天不劳动,就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半月不劳动,就闹病卧床,熬药喝汤。一句话,我不劳动就得死。

冉大姑还说:“这些年来,我人老了,可我一不要五保,二不要优待,三不要照顾,衣服自己洗,自己补,饭自己做。……背朝日头由它晒,面向北风由它吹,天天劳动那才舒服哩!”

冉大姑老人很注意饮食,保护肠胃。她家住山区,玉米是主粮,其余是黄豆和一些杂粮。冉大姑喜欢吃玉米粥。她说:“饭不要吃得过饱。”

她说:“宽心的人活得久,忧伤的人死得快。”她心地纯正,大公无私,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都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110岁老人李本善的养身之道:疏食淡饭勤读书。

李本善是陕西省城固县的长寿老人,生于1881228,如今已经110岁了。他头不昏,眼不花,走路稳当,身板硬朗。他说:“读书使人聪明、胸怀坦荡,即使有了烦恼,也会烟消云散。若不读书,人就会愚昧无知,精神空虚,神不守舍,很不利于健康。”

他还喜欢在有绿色和空气新鲜的田间或渠边散步。他把自己的长寿经验归纳为“四少、四多”:一是少玩要多读书;二是少食多饮,吃饭不要太饱;三是少忧愁多喜笑;四是少发怒多养神。

 

110岁女寿星肖常贞的长寿之迷:好动、喜乐、能吃、善睡。

肖常贞是四川省中江县人,她已经110周岁了,仍然眼光有神,记忆力很好,身体健康,还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一是好动。肖常贞6岁时起,每天起早睡晚,洗衣、割草、拣柴等样样都干,没有闲坐一会儿的时间。近年来,虽然家中不愁吃、不愁穿,可她还是经常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逢场天还步行4里多路到街上赶场。

二是能吃。肖常贞每餐能吃两碗大米饭,而且喜欢吃干不吃稀。对新鲜鸡蛋、蔬菜、咸菜、泡菜则特别喜欢吃。

三是喜乐。现在,她还能连续唱两三个小时不重复。

四是善睡。她睡觉时都是熟睡、少梦,也从来不讲梦话、不打呼噜。

 

108岁的老人廖富辉,至今双目炯炯,精神抖擞,腰板硬朗,身体健康。走起路来铿锵有声;说起话来嗓门宏亮。其奥秘就在于他有一套长寿之术。

第一,他一天的安排,正如生命的列车正点行驶,这就是他如此健康的重要原因。

第二,他的生活中有“二少”和“二多”。即饮食上“少量多餐”和睡眠上“多次少睡”。

第三,活动有利于健康。从早上起床伸腰、活动四肢,到下楼去茶楼公园,以及在室内自由活动,作自我按摩等。老人至今行动自如,身强腿硬,正是他日复一日、年续一年坚持运动的结果。

 

105岁的巴蜀健康老人王忠义的长寿诀:清心寡欲、早睡早起、常练武艺。

王忠义是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庄乡新庄村的民间医生,105岁,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1987年被省里授予“巴蜀健康老人”称号。他声音洪亮,举止灵活,头脑清晰,表情丰富,记忆力好,食欲正常,不戴花镜还能在灯光下看书写字。其祖父活到113岁。他生于18833月,105岁时,他身高尚有1.7,体重63公斤

他所以能够长寿,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由于:他一生清心寡欲,多年来天黑即睡、鸡鸣而起,起床后就练功。先做几个“花插手”,然后打坐,练内气功。练一两小时,待口水起了悬珠才就早餐。他对前来就医求艺的人,总是有求必应,不分亲疏,有钱无钱,都一样热情对待。

 

105岁寿星李德胜的长寿之道:干活常乐,少酒少药。

李德胜是山东乐陵县的长寿老人,105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他说:“天上长寿人间有,干活胜过‘健身球’。知足常乐心地宽,能和神仙比自由。”“足而生乐,乐则生喜,喜则生情,情则养人,焕发精神,有利身心健康。”

他说:“钱多也会伤人。为子女考虑太周到了,不但于子女不利,更会费神伤身,不利健康。”

他说:“俗话说得好,外壮不如内壮,饮食起居注意了,身体有了抵抗力,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他还说:“人老是客观规律,但不能以老摆老,让老字缠住了身子,先从精神上垮下来。人要有旺盛的斗志,鼓足生活的勇气。这样,自然就会延年益寿。”

 

百岁夫妻李尚福、周瑞益的长寿之道:动、和、素、乐。

四川达县虎让一村七组的李尚福、周瑞益老夫妻,到1989年底,已双双健康地度过了100周岁,成为大巴山区乃至整个四川和全国罕见的百岁伉俪。

这对百岁夫妻家住山青水秀的半山坡。房前有条小溪,常年流水潺潺;房后是青山,满坡绿草茵茵;周围竹木成荫,四季鸟语花香。他们的长寿既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有关。

“动”强身。这对百岁夫妻一生务农,酷爱劳动。

“和”养心,即夫妻和谐恩爱。他俩结婚至今已85年了,总是“和”字当头,互相谦让,妥善调理,恩恩爱爱度时光。

“素”为补,即多吃素食。老夫妻的主食基本上是五谷杂粮,副食则是自产的各种新鲜蔬菜。

“乐”调神。他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性格上都开朗乐观,善与人处。

 

105岁寿星苗孟静的长寿之道:药补不如食补。

苗孟静老人105岁了,她最深的体会是“药补不如食补”。

她一生中曾闹过几次大病:患过乳腺癌,没开刀,也没吃药,后来自行痊愈了;患过气管炎,最严重时大口大口的吐血,一天竟吐半痰盂之多,后来也就没事了;102岁时,她又一次吐血,仍没有吃药,也挺过来了。她很注重饮食,一日多餐,而且讲究食品的色、香、味。

 

105岁寿星徐宝来的长寿之道:常乐祛百病,心宽成寿星。

徐宝来是宁波市工人疗养院的工人寿星。105岁了,身板还硬朗,精神也挺好。他眼不花,耳不聋,看报不戴花镜,牙齿还能嚼蚕豆、啃甘蔗。他还自己挤公共汽车到女儿家里去走走。

他说:一乐祛百病。他信为,人活着,最要紧的是精神要愉快。他活了一世,总觉得自己很少有烦恼日子。他们夫妻的感情都很融洽,从来没有生过气。家庭生活十分温暖。

他说:心宽才能成寿星。他常常是不把烦恼当回事,过后不加思量。

 

百岁归侨寿星董艮英的长寿之道:从善心宽,寿似神仙。

董艮英是解放前从国外回到祖国的归侨,现定居在福建省沼安县,已经一百多岁了,是县里有名的“第一寿星”。

她长寿的秘诀,最重要的就是“从善”、“心宽”。她说:“做人要从善、从朴素。凡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她则奉行“莫留钱财给子孙,多积功德在人间”的做人宗旨。她把海外亲属寄来的钱都积存起来,专门用于行慈施善、救危济困。她说:“每每这样拿出一点钱,我心里就得到一阵快慰,觉得精神舒畅。”她认为“钱银如粪土,善德最要紧”。还有,一是“食莫贪”,从青年时起一直到如今,她都坚持粗饭淡菜,俭朴无华。豆腐、花生、青菜是她的主菜;二是“嘴莫馋”;三是“体勤动”;四是“讲卫生”。

 

104岁的编辑寿星张任天的长寿之道:任其自然得高寿。

张任天出生于光绪十三年,他虽然百岁有余,但精神矍铄,思想清晰,十分健谈,20世纪初期的往事仍记忆犹新。

他年轻时得过一场大病,从而使他与烟酒断交已达半个多世纪。他不苛求别人,也不苛求自己。他五世同堂,但他平时的饮食起居全部自理。他说:“你们(指儿孙)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也有自己的习惯,大家还是自便为好。”

顺其自然就是张任天先生的长寿之道。平时的饮食起居,他从不讲究。

老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充实。他每日读报,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102岁教师寿星吴若安的长寿之道:勤劳健身,快乐延年。

吴若安是上海市的女教师,如今102岁了,身体仍然健朗,能读书看报,能参加一些会议,有时还走访亲友、学生,被评为市里的健康老人。“动则不衰,食则有节,乐则长寿”,是她奉行的生活准则。

“愁眉哭作总是病,豁豁达达活寿命”,她生性乐观开朗,对同志对学生,都至仁至诚。她说:“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还是顺心的事多。偶然有不顺心的事,不把它当一回事就罢了。心情愉快是有益健康的,做人应该心胸宽广,遇事不怒,助人为乐,不要被无原则的事缠绕,每天笑几笑,保持经常乐观,就能健康长寿。”

 

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的长寿秘诀:夙兴跑、勤为宝、忙到老。

辛亥老人喻育之,已做过百岁大寿。他曾编过一首顺口溜:“不管三七二十一,活到一百一;如果嫌长了,少活两年也可以。”

他自有长寿秘诀:一是活动。每天使手、臂、腿、腰、头、颈各做120个动作。二是养性。他的口诀是:“达观还须乐观,知命还须安命,知足还须知止。”他认为不贪求、少杂念,才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三是练习书法。他说:“写字是一种锻炼身心的好方法。”四是生活有常。每天早晨起床,他都坚持用硼酸水洗脸、漱口;喜食蔬菜、豆腐、鱼类。

他写了一幅《长寿三字经》:“夙兴跑,夜寐早。晨半饱,午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宝,恒常要,忙到老,乃寿考。”他争取活到120岁。

——摘自1992.2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由孟庆轩、陈国珍编著

《百名寿星长寿经》中

 

 

长寿札记

(三)

104岁的国术大师吴图南,原名吴荣培,蒙古族人。生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他是一个大知识分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即原京师大学堂)。

他的长寿经验是:

一、饮食不忌口。每天离不开肉食,无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他都爱吃,而且烟、酒、茶,样样都沾。

二、爱好非常广泛。年轻时,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在家里,还会织毛线。

三、夫妇虽相差十余岁,但相敬相爱,真是白头偕老。现在,老伴是吴老的得力助手,既当厨师,又当秘书、警卫,一身数职。

四、吴老学识渊博。退休后,潜心研究养身长寿术。

五、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锻炼。吴老从九岁起练太极拳,至今九十余年,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他说:打太极拳打了九十多年,娴熟自如,可以掌握自己内脏各器官,那儿不适,可以用锻炼来调节。每天早、晚锻炼两次。晚上,练完功后就睡觉。

 

孙墨佛实足年龄是102岁。他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原籍山东省莱阳县学房镇西岗山村。他充满自信地说:“现在我的身体还很好,再活十几、二十年不成问题。”

墨佛老至今精神矍铄,背不驼,耳不背,身体各个部位没有发现异常。他的长寿经验是:

一、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他希望“把身子养得好好的,好好看看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政府的政策更感满意。

二、他不仅是一位著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造诣深邃的诗人。这个读书之家,父慈子孝,融洽和谐。

三、他虽已年超上寿,但仍不服老。每天黎明即起写字,他说:“天天写字,天天高兴。”他强调说:“我的身体好,全好在写字上。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一写字就好了。”

四、他思路敏捷,也很健谈。起居有常,每天晚上8点多钟睡,早晨7点起床,中午再睡两个小时;饮食有节,不吃肥肉,不吃油腻的东西,三餐吃不过饱,不抽烟,喝酒少量,从不喝茶,一直喝白开水,喜欢吃甜食,不吃咸的。

 

103岁的戴文涛,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他头发虽然快脱尽了,稀疏的胡须也由灰转白了,但腰板倒还硬朗。

戴老生于1884农历二月初七,老家原在辽南海城县太平乡太平村,一生务农,年过花甲之后遇到过不少的灾难。长寿之道在于有个和睦家庭。

 

104岁的阎张氏,生于18831230,原籍河北省乐亭县。她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里,一生共生育过10个孩子。长年的农业劳动,使她的身体长得很结实。每日贪黑起早,一年到头从不歇息。

阎张氏前半生清苦劳累,孩子夭折,中年丧夫,重病折磨,老年丧子,“文化大革命”中又被遣返,真可以说是经历了七灾八难。她弱小的身躯曾承受过这么多不幸,而百年忧患却并未使她绿色的生命之树凋零。她的长寿之道,除了遗传机制处,与生活起居有规律,吃的是粗茶淡饭,早起早睡,勤于劳动有关系。

她心地善良而恬淡,于人无所求,于己无所愧。善于人处,慎于己为,不气恼,不伤身,也是她长寿的重要原因。

 

百岁归侨卢伍诸,原籍是福建同安县,生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阴历正月二十六日。他的性格一直沉默寡言,但为人忠厚,勤劳。他的长寿秘诀是:

一、生活有规律。每天早晨天一亮就醒,早早起床,他爱劳动,手脚闲不住,总爱找事干。

二、注重饮食有节。吃饭从不吃得十分饱,有八分就够了。他不抽烟,不喝酒,只喝茶和咖啡,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三、性格非常温和,凡事不生气,不操心,一生心情舒畅。全家老小对他非常尊重。(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多做好事。

 

102岁的朱永安妈妈是北京人,住在朝阳门外集市口。她生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一。她的长寿经验是:

一、一生热爱劳动。她出身贫寒,前半生给许多大户人家当过保姆,均以勤劳、刻苦、忠厚老实受到称赞。每天起得很早,做家务有条有理,满百岁后还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不偷闲静休。

二、她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只饮茶。她不挑食,食物多样化,无论粗粮细粮,荤菜蔬菜,能吃的都吃。比较喜欢素食,不喜欢肉类和油腻食物。

三、性格开朗,从不憋气和呕气。再大的打击都能忍受,事过去就算了,想得开。如37岁时丈夫去世了,一直守寡,67岁那年,独生儿子触电身亡,不久媳妇带小孙子改嫁,只剩下朱老太孤身一人,也照样快乐地生活。尤使她宽心和安慰的是,社会主义祖国人情温暖,使她晚年同样有幸福的生活。

 

102岁的东北人陆臻,生于公元1885213,生日是阴历十一月二十九日。祖籍山东海阳县人,她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她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坎坷。长寿经验是:

一、心眼好,精神好。她性格虽然急躁、好强,但通情达理,从来不讲歪理,家里人常顺着她,因此心里不憋气。

二、她不爱睡觉,从不午睡,爱盘腿静坐,闭目养神。

 

1985年,105岁的苏局仙还能每日作书作诗。他曾在一首《叹老》中写道:“人生何快遇明时,老去光阴更美好。”

苏局仙生于1882农历正月初一,家住离上海市中心100多公里的南汇县牛桥村。他的长寿秘诀,写在一首七律诗上:“谁人不愿体康强,百计追求长寿方。那料自身具条件,只须随在去思量。起居有节凭生理,心地光明务善良。岁月无情一任逝,三杯白酒梦羲黄。”

起居有节,心地善良,从事书法,这就是苏局仙百年不老的秘诀。

 

1987年十月是谢侠逊100周岁寿辰,他家住上海零陵路天阴新村。他的长寿秘诀:一是爱国,二是下棋。

 

百岁老寿星戴向华,出生于1886年,家住上海黄浦区,人称“活动型”的百岁老人。他的长寿秘诀是:

一、不抽烟,不喝酒,时时刻刻茶杯不离手;

二、胸怀豁达,性喜交游;

三、不识字,可他却积极参加街道文化站的“老年读书会”;

四、喜欢吃糯米做的东西,爱吃猪肉、羊肉,不怕油腻;

五、起居作息有规律,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103岁的孙璇老太太,出生于1883年,家住江苏常州。人过百岁,稀疏的白发中忽然又长出新的黑发来了。她的长寿秘诀是:

一、善于调济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情怀开朗,为人温和,从不发脾气;

三、特别爱清洁,讲卫生;

四、喜欢吃肥肉、蹄膀之类的肉食,但素净的蔬菜每天必搭配着吃,使饮食既富于营养,又做到有节;

五、少吃多餐,是老人的饮食习惯;

六、早睡早起,使老人的生活程序,做到按部就班,极有规律。

 

102岁的李娅七老妈妈,身材1.5左右,不胖不瘦,满头浓密的白发分散在两旁耳际,圆鼓鼓的脸上浮着微笑,腰板笔直,显得精神。

她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成长于民主革命和军阀混战时期,又长期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滩的下层妇女,一无财产,二无丈夫(她从未结过婚),三无亲戚,生活很艰难。1985年,老人过了百岁生日,精神状态十分年青,喜欢争个强,好个胜。她的长寿秘诀是:

一、多活动,讲卫生;

二、喜爱各类肉食;

三、性格开朗;

四、长寿的遗传因子起作用(她的外祖母也是位活到一百岁的老寿星)。

 

1986年初春,老人张书桥喜庆百岁。

张书桥老人出生于1887年,浙江平湖县人。现居住上海最热闹的市中心人民广场约两三站路的方滨路一带。他的长寿秘诀有:

一、性情随和,酷爱平静的生活。他待人十分和气,善于与人相处。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二、心地淳厚、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宽宏大度,使得老人的心田平静如水,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平衡,从而获得了健康与长寿。为人处世的平和态度,首先使自己得到平静和愉快。

三、善于控制感情,很少发脾气或挑剔别人什么,也善于从生活中找乐趣。

四、睡眠特别好。每晚保持熟睡近十个小时。

五、一生没有特殊的业绩,也没有遭受过太多的波折,只是一个善良和气的厚道长者。他清气寡欲,安于朴素的家庭生活。

 

108岁的温赵氏,生于公元1879年,家住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南隅铁路住宅区,她的祖上是满清八旗中的镶蓝旗人。赵老太太虽已年过百岁,但精神矍铄,双目有神。她的长寿之道有:

一、脾性十分好;

二、勤于劳作,勤俭持家,早睡早起的习惯,喜爱卫生清洁;

三、很少喝酒,不喜欢饮茶,主副食喜清淡,厌荤腥,但从不挑食;

四、喜爱养花。

五、家庭和睦,晚辈们恭敬、孝顺。

 

115岁的白艮针老人,生于1871年,即清同治十年。1986年,实足年龄115岁。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乡),杜尔伯特草原上。原籍辽宁省,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民家庭里。她一生坎坷、艰难。长寿秘诀有:

一、有一个长寿的家族,遗传是她长寿的一个因素;

二、她一生很勤劳。直到115岁,还出去到草滩上拾粪、拣柴,干些零活,不停地劳动,练出了她一副健壮的身躯。

三、生活习惯很有规律。早睡早起,睡得很实,早起后静坐诵经,直到凌晨五点多钟,这才洗漱、吃饭,然后到外面散步、干家务活。

四、生活俭朴,不讲究穿戴,但衣服、被褥、居室经常收拾得很干净。她食欲甚佳,不择食,粗茶淡饭俱可,但不喜欢吃肥肉和油腻的食物,也不饮酒。

五、心胸开阔,性情温柔,办事说话总是不紧不慢,很少生气,从不发脾气,与家里人和周围人都相处极好。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116岁的舒均和老人,生活在湘西山区。他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寿龄最高的人。

舒均和原籍溆浦,生于清代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农历二月十五日。他家境贫寒,从小随父种田、放牛、打柴、帮人挑脚、采集山货等。为人吃苦耐劳,长年累月爬山越岭,奔忙于崎岖的山道上,已经练出一副好身子骨。他生活坎坷,经历了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帝的统治。

他的长寿经验是:

一、生性随和,胸襟宽广。他不但家庭关系处得好,与左邻右舍也很融洽,不论老人小孩都谈得拢。

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鸡毛蒜皮的事,他从不计较,别人有困难却乐于帮助。

三、生活很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抽烟,不喝酒,没有怪癖和嗜好,也很少忧愁,他懂得“天不生无露之草,地不生无路之人”,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很少愁眉苦脸。他的生活习惯是黎明即起,晚上睡得早,无事不熬夜。

四、他爱吃粗茶淡饭和素茶,喜喝山间的清泉水。

五、衣着朴素简单,不爱穿紧身衣服,还总是洗得干干净净。

六、对树林很喜欢。

 

百岁老人寻颂玉,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农历六月十二,家住湖南省浏阳县社港乡社港村。

她的长寿秘诀是:爱劳动,喜还愿,爱干净,图暖和。

 

百岁寿星欧阳均一,经历过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一生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复杂、丰富!

欧阳均一,祖籍贵州榕江县寨蒿,原名欧阳性疏,号巍(解放后易名均一)。他毕业于湖滨大学,喜爱历史、文学,善长辞令、交游。

他一生道路曲折、坎坷,但他能正视人生,面对现实。几十年飘泊无定的生涯,铸就了他疏财仗义的性格,遇人有难,他总是慷慨解囊相助,不遗余力。

 

112岁的周大清老人,家住川东巫溪县三合村。周家七代行医,大清8岁时一边读私塾,一边开始随祖父、父亲学习医道,18岁就独立为人治病。

老人神清气朗,睿智而慈祥的神态,十分健谈,而且风趣机智,耳聪目明,诵背成章。他是高明的骨科专家、眼科专家,疑难怪症的死对头,也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

他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起床,起床头一事便是正襟危坐,凝神静气,默诵他的莲花歌,演练他的正骨手法和指法,百多年如一日。传说老人有“隔山止痛”的本领。

他在人生的旅途上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自从光绪年间出生,兵荒马乱不断,幸而熬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三次无辜入狱,累积起来竟坐了长达十几年的牢。老人唯一矢志不移的就是治病救人。即便身陷囹圄,为了给铁窗内外患者治病而罪上加罪,他也没有放弃一个医生的职责。

他的长寿秘诀有:

一、他的生活极有规律。平时早睡早起,起来不排不解,先面向东方练手法,唱莲花歌。白天再小酣两三次,一日睡眠总共达89小时。

二、喜欢安静,独居一室。每晚睡前,先盘腿打坐,练静功,有时口中念念有词。

三、医术高明,医德更高,“誓疗普天下损伤”。

 

104岁的老寿星陈照,清朝光绪年间,出生在南通县东乡侯家桥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现居住江苏省南通城东郊外的兴仁乡三庙村第十三村民小组。老人精神矍铄,脸色红润,双目能看清1000以外的房屋和树林。他每天总是闻鸡而起,一直忙到深更半夜才睡觉。

陈照遵奉老师“我们医生给人除病消痛,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的教诲,以及“为人不要做亏心事,一生不要寻昧心钱”的戒条,走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很快成了江海平原上医德高尚的“郎中先生”。

他的长寿经验有:

一、心胸开阔,遇挫折不气馁,处之自然。

二、勤劳好动。

三、懂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动要自觉,不用人强迫,不用人催促”。他从童年直到如今,从未间断劳动。几十年勤劳俭朴成了习惯。自97岁那年,经领导再三劝说,他才离了职,自愿到宁静的乡村,过田园生活。

四、早眠早起,生活有节;粗布衣,菜饭饱。

五、性情豁达乐观,遇事从不烦躁。他遇到烦恼的事,能自我排遣,从不积郁在心。

 

107岁的方安圃,南京人,出生于1879年。他的长寿经验是靠多运动。

 

100岁的傅希奕老人,是湖北省安陆县人,生于1887年。现任武汉市文史馆馆员。他经历了前清时期、民国时代、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他面肌丰满、细白、无黑斑,个子不高、背微弓,须眉全白,两眼有神,耳稍背,话音朗朗。

他的养生秘诀有:

一、一生烟、酒、茶不沾。他说:“不喝酒,不受刺激;不吸烟,不受污染;不喝茶,不兴奋,睡得好。”

二、饮食定时定量,每餐只吃九成饱,吃饭很慢。他说:“吃饭如数,是形容古代女人的斯文,不过慢吞细嚼,倒是容易消化、吸收。”

三、坚持锻炼,爱炼武术,尤爱打太极拳;爱爬山。他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嘛。”

四、喜爱下象棋和围棋,还爱唱京戏,写字,看书,旅游,兴趣多样化。有了烦心的事,哼哼京戏烦恼就过去了。遇事能自己排遣,不积郁在心。他说:“看书,写字最能陶冶性情。悬臂运腕,和打太极拳一样,能出一身汗,一天不写字,倒反不舒服。”

五、祖上多人高寿,遗传起作用。

 

105岁的女寿星周春老人,生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113,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她在家境十分困难。在艰难的生活中,周春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刚强的性格。刚十五、六岁,她已成为村上干农活的能手。但生活是苦的,心里是甜的。她的长寿秘方是:

一、心地纯朴、善良,爱做好事。

二、乐观精神,使她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了生活中的强音。

三、坚持劳动,坚持晚上盘腿脚静修——闭眼祷告,夜夜坚持闭目养神。

四、喜欢吃红薯、黄豆、小米粥,吃鱼、肉等。

 

百岁侗医吴定元,1886313,出生在湖南省芷江一个贫苦的侗族家庭,祖上八代行医、务农。他的人生格言是:“他人生病如己病,求得他生似己生。”

他说:“钱财如粪土,人命值千金,我看病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是为了钱。”又说:“国家给了我工资,生活有保障,业余时间看个病,领个情意就行了。”“如果把国家比做天,我这是替天安民,尽我的心意。”“多救一个人,就多一分安慰。”

他的长寿之道:

一、他说:“没有什么特别,一生只知道老实、做活,不害人、欺人、伤人。为别人做事,只求一个仁义。”又说:“树要有根,人要有良心,为人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给人家看病拿天良,不为钱。”还说:“处世待人心要宽,心宽必有厚福。”

二、特别爱劳动,什么事情都干,练就了一副钢铁筋骨。

三、饮食起居有规律。早睡早起,睡眠好。喜欢素食,吃饱则止,从不暴饮暴食。

 

102岁的巴拉提·帕日塔,1884年,出生在南疆喀什市。

他的长寿之道:

一、他一生从事体力劳动,炼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

二、他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就连辣椒这类带点刺激性的普通食物,平时概不沾边。

三、他从来不喝凉水,不饮凉茶,那怕天气再热也不喝冷饮,不吃冷食。

四、他情怀温和,为人老实,平时只知埋头干活,从不与人争吵。

五、始终保持着早睡早起,少吃多餐的习惯。

 

109岁的余雷,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老家在江北潜山,现在家住黄山之麓的黟县美溪乡黄菇鱼塘村。

他的长寿之道是:

一、喜欢一边放牛,一边练功。

二、他说:“我觉得一要乐观,和蔼待人;二要注意饮食起居;三要坚持参加劳动,参加社会活动。”

三、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磨炼出他那宽阔的胸怀,顽强的意志,致使他在逆境之中也始终保持心情开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他说:“我是一不抽烟,二不饮酒,三不吃肥肉,每天吃饭定时定量,爱吃新鲜蔬菜。”

 

104岁的老人刘周氏,出身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她的娘家安徽阜阳小周庄,与婆家张庄仅相隔10公里。她的长寿经验有:

一、心底开阔,再大的事撂在她心里,象没事一样。

二、她总是以热面孔对别人的冷面孔,即使自己吃了亏,还是热心对人,求得和解。她说:“都是自己人,生气犯不着。”

三、她不停地干活,只要能动弹,都想干点事。

四、家庭和睦。家庭充满了亲切、温暖的气氛,人人对刘周氏十分孝敬。

 

106周岁的李长会老人,18819月,出生在江西龙南县一个穷苦农民家里。那里是山区,出门就得爬山。李长会从小就参加劳动。她的长寿经验有:

一、性格开朗,一生爱劳动。她说:“我歇不住啊,要是不动动,身子骨还真难受呢!”

二、老人有个讲卫生的好习惯。长期爱活动、讲卫生,使老人身子骨一直很结实,耳不聋、眼不花,至今不定期能自己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三、家庭和睦,儿孙们敬爱老人。

 

103岁的曾连芳老人,她的长寿有:

一、生活历来很有规律。她从来不贪睡懒觉。

二、喜欢吃杂粮,如番薯;从来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也从未抽过一支烟。

三、她天天都饮绿茶,但从不饮浓的,只饮淡的。

四、长寿与遗传有关,她的母亲活到了110岁才与世长辞。

 

107岁的陆学武,1880年,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一户穷苦的渔家,贫困使他从小与书无缘,和船篙却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现在,他老人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钱塘街。他的长寿秘诀有:

一、家庭和睦,儿孙们孝顺。

二、他不愿吃咸的,爱吃清淡食物,比较爱吃炖肉。

三、对生死别离的痛苦,他能坦然处之,对幸福和快乐也没有太多的奢求,因之,他从来没有太大的失望。

四、即使有了金钱也从不挥霍,生活很有节制。

五、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只要能动,就闲不住。

 

百岁老人倪亮,1885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五里屯。他的长寿因素有:

一、长年劳动,练就了一身硬骨头。

二、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咸的。

三、勤练功。他学会了太极拳和太极剑后,每天早晨5点钟就到运动场练功,无论是冰雪严寒,还是暴风骤雨,一天也不中断。

四、少食多餐,从不暴饮暴食。

五、胸怀宽阔,性格温顺。

 

102岁的老寿星五少文,现住沈阳市养老院中,他出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的长寿秘诀是:

一、劳动和打猎中,锻炼出好体格。

二、凡事想得开,心情愉快,不急不躁。

三、早睡早起,多走多动。

 

110岁的李凤泰老人,原籍山东黄县,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他的长寿经验有:

一、会保养,肯练功,好活动。

二、他从小时候学过武功,粗通几路拳脚,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三、他自己做饭,爱吃什么就做什么,但不贪吃贪喝。

四、他一向心情愉快,待人和气,遇事不急,不愁,不怒。

 

104岁的张木元,家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周村乡黄山涧村,是一个非常偏僻、闭塞的山村里,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个多世纪。他的长寿经验有:

一、睡眠很好。

二、身体比较瘦弱。

三、对食物没有特别的嗜好。

四、他的脾气特别好,气量大,心宽,从来不跟别人斗嘴吵架。

 

108岁的女性老人赵刘氏,甘肃章县人,生于于1879年。她的长寿特点有:

一、她的整个生活历程比较平静,没有很大的风流,自己心又宽,想得开,不操心,有劳有逸。

二、她爱吃大肉,爱喝花茶,这对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很有好处。

三、居住环境近于自然,有花有草,空气新鲜,鸟语花香,对身心健康起了一定作用。

四、老寿星喝的是自家院子的井水。

五、老寿星信仰佛教,初一、十五吃素。

六、老寿星讲卫生成习惯,勤洗勤换衣。

七、老寿星怕热不怕冷。

八、老寿星习惯早晨大便。

九、老寿星晚饭后喜欢散步。

十、老人从不用化妆品、擦雪花膏等。

 

103岁的回族老奶奶马爱米乃,甘肃省临夏市韩家寺人,1884815生。她的长寿之道有:

一、笃信宗教。她信仰伊斯兰教,总是每礼必拜的。

二、生活养成规律,定时起床,定时三餐,定时礼拜,间隔中散步、活动,午睡是必不可少的,上午另有一段小憩。

三、终身未育。

四、天气的适应性强,天生的清心寡欲,天生有一个健康、乐观、豁达的情怀。

 

百岁老人沈大梅老太太,出生在福州市一个市民家庭。她的长寿之道有:

一、性格开朗,为人乐观。

二、喜欢讲故事,开玩笑。

三、家庭和睦,儿孙孝顺。

四、喜欢干净,讲究卫生。

五、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

六、思想进步,喜欢参加社会工作。

七、喜欢运动、劳作,是个闲不住的人。

 

106岁的张殿卿老人,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出生在海龙县双兴乡小湾龙沟的农家。他的长寿经验有:

一、性格开朗温和,为人纯朴善良。

二、食欲旺盛,但基本吃素。

三、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

 

——摘自1987.10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周沙尘主编《超寿星谈长寿经》中

 

 

 

 

 

 

 

回首页

回总目录

 

恭请您多指教:lzddpjw@163.com  lzddpjw@sina.com 老子大道溥及网

Warm welcome to the Laozi's Great Dao universal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