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陈逸飞的是是非非

2013年04月20日15:05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陈逸飞当年在画室中 图TP

  ◆林明杰

  最近关于陈逸飞的是是非非又有了不少声音。其实还是老歌翻唱:一、他的画没有创新,是商品画;二、雇佣代笔。

  作为陈逸飞某一阶段的见证人之一,我觉得当下的某些说法与我所目睹的不一样。

  陈逸飞从美国回到上海后,有几年时间比较空闲,我也空闲,两人住得又近,接触很多,甚至经常一个礼拜会碰头两三次。我无数次看过他画画,没有看到谁为他代笔。除了有一次我看到“小哑巴”帮他描摹仕女袖口的花纹。由于当时他刚开始做逸飞服装,极忙,而画廊订的画也到快到年底要交了。“实在来不及了。”在一幅基本已完成的仕女画上,袖口有一圈花纹,他画了个样子,就让“小哑巴”完成重复的其他几个,最后他还都进行了润色。

  除了这一次外,我所看到他画油画、水彩画、瓷器等,都是独自完成的。他画画很快。他很得意自己这个本事,“别人以为这么精细的画会花很长时间,我其实很快搞定。”

  当然,从逻辑上这也不排除我走了以后他立马把代笔叫过来。但要这样长时期瞒着我,他也挺累的。

  至于现在传闻最多的“小哑巴”,他是因为陈逸飞恩师孟光临终托付陈逸飞关照,于是陈就让他来做助手,同时教他画画。后来他还曾有几次给我看“小哑巴”与他笔谈的纸条。好像那时“小哑巴”才20岁左右。

  懂绘画鉴定的都明白,笔性是有“年龄”的。陈逸飞自幼在绘画技术上就有天赋,经过数十年历练,岂是这么容易“代笔”,何况是年岁相差甚巨者。尤其他晚期的作品,雄浑放达,笔意显著,追求“壮”的意境,更难代笔。鉴定其作品并不太难。曾有一次,媒体报道某拍卖行出现陈逸飞伪作。我去看了,虽然从未见过该画,但很肯定是真迹。后来出现的证据也证明了我的看法。

  至于对陈逸飞艺术的评价,我认为不能脱离历史环境。陈逸飞大量创作“唯美”作品时,正是在中国经历了美被长期打压、埋没和扭曲后。他的这些作品有助于让国人重新找回基本的美。他用绘画和电影兴起的怀旧风,其实是钩沉了被埋没和丑化的美。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艺术家用画笔如此向世人呈现中国女性和古镇之美。

  陈逸飞虽然自己的风格是写实的,但他对新锐艺术却很关注和欣赏。他认为,当今世界,画已不是人们的视觉中心,所以年轻艺术家不妨根据新的技术、媒介以及其他条件,更广泛融入社会,来进行创作。他在中国最早提出大美术观念,并大力推动视觉艺术理念。他成功地影响了城市决策者,使得抽象雕塑和装置艺术得以进入城市的公共空间。他有效地推动了创意园区的发展。他的电影《人约黄昏》创造的“元素”,激发了《花样年华》。他率先创办了艺术杂志、艺术网站。他将自己的审美观主导了逸飞品牌服饰设计。我记得他在自家阳台上对我说:“现在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看上去比过去像样了,但走在城市里的人穿着打扮还太土。”他创办了逸飞服饰,根本的原因是想让他热爱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更美。他着魔似地试图让他眼前的一切都变美。

  我们有时候会下意识地用世界美术史开创者的标准来要求这个时代的中国艺术名家。当中华民族整体来说还是处于“追赶”阶段时,怎么可能独独要求自己的艺术家领先于世界呢?艺术离开了对人性的关怀,艺术家离开了对其生存时代、环境以及其同时代人们的关怀,还剩下多少学术价值呢?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