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  史略  >  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016-07-19 09:43:00   作者:administrator   来源:吉安市人民政府网

  蒋介石派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加紧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的准备。他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强调这次要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策略。

  1933年6月,以西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刘建绪为总指挥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开始向湘赣根据地“围剿”。这次“围剿”,国民党出动6个师和1个补充中队,加上地主武装,共约10万兵力,采用保垒主义的蚕食战术,向苏区纵深步步逼进,企图紧缩、封锁、围困苏区,达到最后消灭的目的。

  为反击敌人新的“围剿”,1933年6月中旬,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在永新县沙市成立,下辖红十六、十七、十八3个师。红八军改编为第十七师,肖克任师长,蔡会文任政委,辖第四十九、五十、五十-3个团。奉命调来湘赣苏区的湘鄂赣苏区红十八军改为第十八师,徐洪任师长,辖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3个团。红十六军改编为第十六师(未来湘赣苏区)。7月,警卫师及独立一、二、三师分别改为警卫团及独立一、二、三团。整编后的湘赣红军厉兵秣马,士气高昂。

  7月29日,中共湘赣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指令精神,作出了《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新的第五次“围剿”前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指示各县迅速扩大红军,筹集军粮,组织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作战,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夺取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

  湘赣省委决议下达后,根据地各县实行总动员,迅速掀起了为红军筹款、筹粮、运送物质的支前热潮。此外,各县都以乡为单位,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侦察队,一旦战斗需要,随时奔赴战场。苏区人民竭尽全力支援红军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粉碎敌人“围剿”的斗志和勇气。

  1933年6月至11月,湘赣苏区红军和地方武装趁国民党军忙于部署力量,修筑碉堡,尚未大规模进行“围剿”之际,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拉开了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序幕。

  为打破敌人的“堡垒战术”,恢复宁冈苏区,继而恢复井冈山根据地,1933年7月至9月,肖克、蔡会文率领红十七师在宁冈独立营配合下,多次出击宁冈,给敌人重大杀伤,烧毁大批碉堡,夺占了一些重要据点,但因敌强我弱,最终未能恢复宁冈苏区和井冈山根据地。与此同时,湘赣省军民对苏区各县地方武装进行了一些调整,组建了莲花游击队、安福独立营、安福短枪队、永宁独立营以及湘赣红独四团等,深入白区,骚扰敌人。

  1933年11月初,国民党军开始对湘赣苏区大举进攻,苏区军民也开始大规模反“围剿”斗争。由于中央推行“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放弃前几次反“围剿”的积极防御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错误口号,采取以碉堡对碉堡、以阵地战对阵地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拼消耗的战术,尽管苏区军民浴血奋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由于“左”倾军事路线的指导,虽然取得梅花山、潞田、沙田等战斗的胜利,给深入湘赣苏区的敌军以沉重打击,暂时缓和了紧张局势,但未能扭转被动局面。此次反“围剿”斗争最终还是失败了。

  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一方面,其实质是“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根据地军民多年艰苦奋战拼搏的红色果实,由于错误军事路线的执行而付之一炬,教训沉痛而深刻。而另一方面,更是凸显了“诱敌深入”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虽然失败了,但广大红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善战、顽强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军魂”、“军威”、“军心”仍然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与学习。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电话:0796-6563908

对外合作 传真:0796-6563909

版权所有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     备案号 赣ICP备19007115号-1
公安部备案号 36088102000016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