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七十载奋进新时代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巡礼

字号:T|T
2021-12-08 15:20 来源:博物馆中国
涵古茹今,掇菁撷华。吉林省博物院走过了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展示中华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时代精神,构筑起公共文化传播与人民群众休憩的精神文化家园。
 

图片

吉林省博物院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吉林省博物院,前身为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在吉林市筹建,1952年1月正式开馆。1954年9月,随省会迁址长春市。1978年革命史部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革命博物馆;1982年伪满洲国十四年史部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伪满皇宫陈列馆;1983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7年自然历史部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自然博物馆。1999年12月,吉林省革命博物馆加挂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牌子;2002年5月,吉林省革命博物馆更名为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2003年3月,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吉林省博物馆与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组建吉林省博物院。

 

01

文物收藏体系完备

吉林省博物院是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套)、二级文物3379件(套)、三级文物14280件(套)、其他文物10万余件(套),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中国历代陶瓷器、萨满民俗文物品也有一定的收藏。其中代表性的文物有北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南宋杨婕妤《百花图》卷、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元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卷、明董其昌《昼锦堂并书记》卷、清丁观鹏《法界源流图》卷等;近现代著名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溥心畬等人的作品也收藏颇丰。此外,还有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汉白玉耳杯、辽契丹文八角铜镜、辽石雕彩绘塔、辽库伦辽墓壁画、金定窑紫釉印花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宋官窑贯耳瓶、宋“松风清节”琴等重要收藏。近现代文物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物为主要收藏,重要的文物有清中国一统舆地全图、《淮军阵图》、吉林省全图、吉林青年团印发的反对二十一条传单、辽宁民众自卫军使用的电台、陈正人给彭真的《对当前东北及其周围形势的认识和我们的方针的建议》手稿等。

图片

辽契丹文八角铜镜
 

图片

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图片

北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
 

7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经过吉林省博物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馆藏文物资源日益丰富。特别是以张伯驹、宋振庭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学者为吉林省博物院文物征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来,先后入藏海关、财政等部门移交传世书画等罚没文物;征集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用具、服饰等;枪械、军装等革命文物,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艺术珍品,填补了馆藏的缺憾和空白。

 

02

陈列展览题材丰富

70年来,吉林省博物院发挥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先后举办各类陈列展览800余个,馆内接待观众达1300余万人次。陈列展览主题紧密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吉林省中心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革命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馆藏文物资源等方面开展。同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办展思路,拓宽陈列展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紧密围绕重大历史、政治题材举办展览。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举办“壮阔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吉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办“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举办“众志成城——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筑牢“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片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序厅
 
二是紧密围绕吉林省中心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举办展览。如“温暖凝聚力量——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全媒体大型图片展”“农民工子女绘画作品展”,表达党和政府对百姓生活和农民工问题的关心,激发广大人民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同时,还积极围绕促进地方发展举办展览,如“四平市博物馆‘火花’精品展”“美丽的白城摄影展”,为扶持基层发展、宣传地方新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紧密围绕革命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举办展览。如“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烈·火——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专题展”,全面展示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承抗联精神。“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充分展示和弘扬吉林地域历史文化。
 

图片

解放军官兵参观“烈·火——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专题展”
 

图片

“白山黑水抗联魂——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专题图片展”巡展启动
 
四是围绕馆藏文物资源举办展览。如“清风徐来——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清冶铜华以为镜——吉林省博物院藏铜镜展”“瓷苑掇英——吉林省博物院藏精品陶瓷展”“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为公众呈现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
 

图片

松漠雄风展厅一角

 

图片

明清华章展厅一角

 
五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办展思路。如从意大利引进“辉煌时代——古罗马帝国文物特展”,从山西引进“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吉林省博物院推出“南张北齐——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齐白石画展”“长白遗珠——吉林省博物院藏京津画派书画展”,先后赴北京、四川、重庆等多地展出,进一步宣传和展示吉林省博物院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03

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70年来,吉林省博物院不断拓展社会教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场馆内的社会教育服务活动传承创新,同时,坚持把优质文化资源送进院校、部队、社区、乡村,构筑起场馆内外多方位的教育服务模式。目前,吉林省博物院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课程教学实践基地。
(一)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服务广度。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吉林省博物院社会教育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立足场馆提供讲解服务,年均讲解近2000场次,受益公众年均60万人次以上。开展“悦动吉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进校园”等教育项目,研发“百花争艳绘春色”“我是小小考古学家”等教育课程12个,“探秘博物馆”研学旅行学习教具和专利材料包,年均覆盖学生人数近12万人次。开展“爱心宣讲走基层”活动,讲解近200场次,覆盖公众近20万人次。推出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关东抗日英烈珍闻展”等系列流动展览,常年走进院校、部队、社区、乡村,延伸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范围。
 

图片

“十大国宝”展览送进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小学
 
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一方面重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独特优势。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赢在博物馆》栏目、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栏目、吉视生活《文化下午茶》、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等媒体合作。另一方面,及时运用新媒体增强宣传的精准性和互动性,相继开通了多个新媒体平台的网络账号。其中,吉林省博物院社教小喇叭微信公众号,开创了“吉博·声音”和“吉博·云课堂”两项线上文化栏目。截至2021年11月,该公众号共发布图文信息6256条。
(二)促进质量提升,挖掘服务深度。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吉林省博物院的教育工作以“学习—尝试—反思—总结—提升”这一模式逐步发展,博物馆教育工作整体呈现出了工作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群体广泛性、课程内容严谨性的变化趋势。
 

图片

“追寻红色记忆 倾听历史声音”清明祭扫活动
 
在教育活动内容方面,形成了以讲解为基础的馆校合作、博物馆研学、流动展览、小小讲解员、节庆活动五大教育方向;在社会评价方面,被评为全国和长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吉林省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基地。基于院藏一级文物《百花图》开发的社教活动“百花争艳绘春色”被评为中国博物馆协会“2015-2017年度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推介展示活动”优秀教育案例和“2018-2020年度中国博物馆社教专委会优秀研学路线”。2013年创建“奇趣博览大课堂”,已开展教育活动700余期,覆盖青少年观众5万余人次。同时,作为全国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吉林省试点,打造了吉林省首座“模拟考古发掘现场”,开启了“博物馆+学校教育”的尝试。目前,吉林省博物院志愿者服务团队人数累计已达到4000多人,累计服务时长近14万余小时。
此外,为辐射更多人群,在多个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积极探索线上教育模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
 

04

智慧博物馆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多年来,吉林省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撑下,相继开展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全院文物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实体展览线上展示和H5系列原创微展览制作,以及新媒体传播服务等工作。2020年,H5系列原创微展览入围国家文物局“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同年,全省博物馆展览(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评为“吉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2021年,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荣获“第七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一)推动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项目实施。“十三五”期间,在吉林省文物局支持下,遵循“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理念,组织完成全省博物馆展览(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该项目实施,打造了一个服务于社会公众、全省文物管理部门和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数字文化资产,包括藏品数据库、展览数据库、博物馆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数字资产;推出了一批特色应用,包括文物动态登录、二维码导览、在线策展、定位导览等,从而整合全省博物馆资源,解决省内文博单位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打通服务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博单位、社会公众的线上线下渠道,真正实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目前,吉林省内93家博物馆在平台上登记注册,收录吉林省一普文物数据638614件(套),向社会公开文物25542件(套)。
(二)开展吉林省博物院文物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立足于吉林省博物院全馆业务信息化体系,建立文物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藏品管理、库房可视化、展陈管理、社教管理、文创管理、志愿者管理、预约与观众接待服务等模块和统一支撑平台。实现了院藏12万余件(套)文物数字资源内部共享,打通了馆内信息资源壁垒,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
(三)推出系列云展览。一是推出H5原创微展览6项,在抗击疫情期间,相继推出“春节·雅事——书画茶香二三事”“抗‘疫’行动——从见义勇为到见‘疫’勇为”“春风拂过百花闹”“镜里乾坤”等H5系列原创微展览,展现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抗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其中,“春节雅事——书画茶香二三事”被国家文旅部选中在2021年春节期间在海外推送。二是基于实体展览的全景展示制作10项,题材涉及境外展、抗联专题展、考古成就展、民俗展和书画展等。系列云展览有效延伸了吉林省博物院社会教育服务的链条,弥补了实体展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图片

H5原创微展览“春节·雅事——书画茶香二三事”
 
(四)新媒体宣传成效突出。近年来,吉林省博物院采取“1+N”式新媒体传播方式。“1”指以博物院文化为主体,“N”指围绕主体,官网、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种新媒体公众号共同运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信息+服务”为定位,以博物馆的文物、文化为基础,以各媒体为对外交流桥梁的“同频共振”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在抗击疫情期间,吉林省博物院微博与文博中国、文博头条以及全国各博物馆联合发起多期话题活动,如以读攻“读”、手写祝福语(抗疫)加油接力等,阅读量达770万余次,互动3500余次。2020年吉林省博物院微博被评为“吉林省文旅系统最具影响力微博”。
 

05

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工作稳步推进

70年来,吉林省博物院注重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和预防性保护项目,为文物营造安全、舒适的保存环境。特别是近年来,专设文物修复实验室,改善硬件条件,招聘文保修复人才。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积极改善库房环境,建设书画精品库。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做好文物的日常维护和预防性保护。同时,“十三五”期间,编写多部文物保护方案,开启纸质文物修复工作,完成500余件纺织品文物的提取和保护,有序推进珍贵文物重点修复工作。此外,还承担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革命遗迹调查与保护项目”,历时近4年,共实地核查近千处革命遗迹,并对其中600余处进行立碑保护。
作为国家文物局102家文创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吉林省博物院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的新思路。依托馆藏文物资源,提取特定文化元素,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2019年,在“礼遇吉林”吉林省旅游商品大赛中,研发的双陆棋调料瓶荣获金奖。2020年冬季文创产品萌萌暖手宝组合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树下听泉图”纸雕灯,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展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图片

薛涛《制笺图》抱枕

图片

薛涛《制笺图》团扇

图片

金奖产品——树下听泉图纸雕灯

 
图片
图片

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奖杯

图片

 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奖牌、证书

 
 
笃定前行,思谋及远。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吉林省博物院业务工作全面开展,科研水平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迈步跨入新时代,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以《吉林省博物院“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为蓝本,吉林省博物院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