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全国响应 开启共和 皇帝退位

武昌起义以后不久,各省纷纷响应,将全国范围的革命浪潮推向了顶峰。以武昌首义为肇始的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让中国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全国响应

武昌首义成功之后,湖北的各府县相继由革命党人夺取了政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响应。

最先响应起义的是湖南。10月22日,焦达峰率领新军在长沙起义,宣告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成立,焦达峰担任都督。随后,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先后独立,成立军政府。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声势空前高涨。各地立宪党人和大官僚、大绅士看到清政府就要崩溃,纷纷随风转舵,附和革命。

辛亥革命各地响应形势图

中华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以后,革命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黎元洪为副总统。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的电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乘火车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天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召开成立大会。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共和宪法的原则,确立了内阁制,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具有全国性意义,内容更加系统完备。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孙中山为总统府题写的“天下为公”匾

孙中山(前排左五)在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与议员合影

大总统誓词

就职典礼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一行乘专列离开上海赴南京就职。下午6时许到达南京,由黄兴等人迎接进入设在前两江总督府衙门(太平天国时曾为天王府)的临时大总统府。当晚10时,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誓就职后,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正式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清帝退位

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工具,积极制造舆论,说中国的政治非袁世凯不能领导。

而大权在握的袁世凯一方面利用军事优势和革命党人的软弱,派人南下谈判,争取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另一方面采用强硬手段,对清朝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

为了革命尽早成功,不计名利的孙中山表示,如果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遵守《临时约法》,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在讨论了优待条件后,清政府由隆裕太后代行颁布了退位诏书。宣统帝退位,清朝封建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首义志士的历史首创精神

辛亥革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革开放一样,是百年来中国历史所经历的最深刻的三大巨变之一。它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武昌首义则是点燃辛亥革命熊熊烈火的火炬。

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还在于当地的革命志士表现出了可贵的历史首创精神。这主要表现为:

其一,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其二,团结合作的精神。

其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其四,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其五,崇高的爱国精神。

革命党人曾举行过一系列武装起义,但均告失败,唯武昌起义一举中的(dì,箭靶的中心),令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这也许具有偶然性,但却体现着革命顺乎人心的历史必然性。在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我们应当继承武昌首义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