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读史】给你一个真实的“学霸”朱熹

2017年04月26日 10:11:06 来源: 国馆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读书成大事的人不多,曾国藩一个,王阳明一个,朱熹算一个。”


  据说,朱熹尚未出身时,他爹朱松请人算了一卦:帮我看看富贵如何。


  卜卦者算完,吓了一跳:你富也富不了哪儿去,贵也贵不到哪儿去,但你生个儿子的话,就不得了,一定是孔夫子再世。


  其后,朱松果然生下了朱熹,传闻朱熹出生那一天,他老家婺源家门口的古井里顿时紫气如虹,蔚为大观,似乎昭示着后世“紫阳先生”的诞生。


  朱松对这个宝贝儿子甚为疼爱,亲自传道授业解惑,而少年朱熹也表现出过人天资,四岁,朱松指着天,对朱熹说:你看,这是天。


  朱熹看天,沉吟了一会儿,反问道:天上有何物?


  朱松一时语噎,却也大惊失色,区区四岁小儿,竟有如此深思之心,来思索天上有何物。


  “此子必非凡物。”


  朱松也不客气,拿出一大摞四书五经七七八八的书摆在朱熹面前,一个字,读。


  朱熹更不客气,读就读,他便像猛龙一样一头扎进书海,和绝大部分人看大块头书头都大了不一样,朱熹生来就是块读书的料子,在书海里泡着,如鱼得水。


  此后,一年四季,无论春雨夏雷、秋叶冬雪,在福建尤溪的一栋小馆舍窗前,都可以看到朱熹伏案苦读的身影,天资聪颖,再加日夜苦读,朱熹很快对先秦古经熟络起来。


  八岁即可读懂《孝经》,懂得“孝”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其扉页写下:“若不为此,便不成人。”


  还在朱松面前谈得头头是道。


  后来在山水环绕的“六经堂”读书时,朱熹规定自己“读书必诵”,必须读书,不能看书,学习《中庸》《大学》,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十遍。


  读到《中庸》中所说的:人家一遍就能做成的事,自己做不成,就做一百遍;人家十遍就能做成的事,自己做不成,就做一千遍,人若果真能够若此,再蠢的人也会变得通达,再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大。


  朱熹便愈加奋慨,求学精进之心愈强。


  绍兴八年,朱熹九岁,便已开始啃《孟子》,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就被孟子之精思与磅礴吸引住了。


  “我八、九岁时,读《孟子》,每每都深受震动,慨然奋发,以为为学,就是要下这样的功夫。 此后更是欲罢不能,坚持不懈地苦学。”


  你可知朱熹苦学至何种程度?


  每年朱熹随着朱松去扫墓,都要住在黄熊山脚下的云根书院读书。有时,为将天地之气与书本之精结合起来,朱熹真是爬到高耸入云的湛卢山抱经苦读。


  正是凭着此般毅力与刻苦,朱熹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打开儒学的大门。


  “自此为学,方有寸进。”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非常重视读书,但其实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无非为升官发财泡女人而已,若较真来讲,真正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之人很少。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四中评序》中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


  陶渊明是真的喜欢读书——最纯粹的读书人,每次看书,不求能不能看懂,只管看,如若碰到不懂的地方,便跳过去,某一天再看,突然懂了,就高兴地睡不着觉。


  朱熹也是这种人,直至晚年,他抱病在床,依然不忘读书,每次都看得入迷,废寝忘食。


  每每有心得之处,都乐呵得直咳嗽。


  家人劝他不要看了,不要看了,他却说:读书乃是天下第一乐事,现在病了,已经如此痛苦,怎能还不让我读书。


  冯唐说人生最美好的事,几床悍妇几墙书”


  朱熹不需要几床悍妇,但他的确有几墙书,以便闲时、苦闷时、乐达时随手翻阅。


  朱熹甚至根据自己一生读书之经历,写出了流传千年的《读书之法》。


  他的学生辅汉卿等人将他的读书方法整理起来,史称“朱子读书法”。


  简要来说,“朱子读书法”分为四点。


  第一,读书要有仪式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


  读书之前,必要先将桌子整理干净,待窗台阳光正好,空气正新,挺胸直腰,才可翻开书本。


  第二,读书要诵读。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真正的读书,都是慢阅读,慢慢地读,精精地读,才可读透一本书。


  第三,读书要循序渐进。


  “(孩子学习)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清洁,次及读书写字及杂细事宜,皆当所知。”


  朱熹眼里,童蒙教育必先始于基本道德礼仪,从很简单的小事做起,例如见师长问好,见父母问好,主动承担家庭任务,所有这些做好之后,再练读书的基本功和写字。


  “行有余力,学以从文”。


  第四,读书之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人。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读书是为了知行合一。


  故而朱熹常教育门下弟子,看那些智者的言论,要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了书里所说,是否有什么过错,要如何改正。

 

  朱熹一生苦读,却从未以读为苦,而是以此为乐。


  朱熹曾写过一首读书四时之乐,其诗云: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思来想去,世事浮沉,春夏秋冬,风雨云雪,只要书卷在手,则快乐永藏于心。


  晚年,朱熹隐居于福建武夷山,日夜读书、讲学、著述,其门下弟子追随者数千人。


  “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得酒啸咏。”


  我仿佛看到一个白髯飘飘的老者,和一大群稚嫩的年轻人,他们好读书,好喝酒,他们啸聚在一个无人到访的深山之中,一手持书卷,一手握酒坛,每饮酒,则成诵,诵读之声,漫山遍野,悠悠而鸣,浩浩其声。


(来源:国馆)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957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