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勐腊故事 | 蔡希陶:他把一生奉献在罗梭江畔

作者:勐腊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领导小    发布日期:2023/5/8 21:59:17    来源:勐腊县委宣传部 勐腊发布
0
<%=mycom.ComName %>
蔡希陶(1911年-1981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上海华东大学毕业。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版纳植物园的前身)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的大本营和研究基地。

01

早期生活

1911年

3月12日

20230508215933_2495

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小镇上。从小他就热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1928年,通过姐夫陈望道的介绍,他从上海来到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在那里,他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绿色世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从此拉开了帷幕。

1932年,一个寒气袭人的早晨,蔡希陶受所长胡先骕先生重托,告别了古老的京城,只身闯入了云南这块曾经的蛮荒之地。渡过金沙江,踏着越来越深的秋草,他的采集工作一步步深入到了彝族聚居的凉山边缘地带。他以过人的胆识,慑服了黑彝头人,与当地人彝族头领歃血结盟,得到了深入大凉山地区活动的许可采集植物标本。

眼前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大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使得蔡希陶兴奋不已,他陶醉了,他不知疲倦和艰苦,甚至生命的危险,在丛林中采集着一份又一份植物标本。从1932年到1937年,他跑遍了云南的三迤(注:清代云南的迤东、迤西、迤南之道,合称"三迤")。采集植物标本12000余号,共120000余份,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云南植物王国的面纱。

02

蛮荒之地 云南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各大机关纷纷南迁。静生生物调查所在昆明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临危受命,带着家人和他的植物学,再次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

在云南怒江考察的蔡希陶(左一)(1932年)

在当时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的关心和支持下,北郊黑龙潭的一幢庙宇成为了工作站的站址。在这里,他不仅安置了一批又一批来昆明逃难的科学家,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览室和图书馆,还有冒死收集来的几万号标本,都统统向来昆明的科学家和学生们开放。黑龙潭的那尊破庙道观,一时成了旧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活动中心。

1938年

蔡希陶在黑龙潭创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长的他在战乱时期挑起这样的担子,实在是艰难。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办过农场,当过鹦鹉店老板;为了农林研究所的生存,他绞尽脑汁,跑遍过昆明大街小巷,收集茶花与美国的科研机构交易,用900美元,扩大了100亩科研基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困境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了云南的烟草事业,从美国引进了大金元著名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大金元轰动了昆明。今天,烟草已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03

解放之后

1950年云南解放。在旧中国苦苦挣扎了几十年的蔡希陶,终于迎来了祖国的春天、科学的新生。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归入了中国科学院属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工作站主任。1951年8月初,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了橡胶会议。这时,昔日的好友,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曾推荐蔡希陶任北京动物园的主任,但为了共和国的橡胶事业以及千千万万云南的群众过好好日子,他放弃了回京的机会,继续留在了云南这块红土地上。

为了找到三叶橡胶和宜林地,不惑之年的蔡希陶再次请缨出征。他和同事在边境地区不顾残匪的出没频繁,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滇西南等地的山山水水,大小坝子,终于找到了橡胶树和宜林地的线索。这次考察证明了:在中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是适宜橡胶栽培生长的地区,从而结束了中国无橡胶宜林地的历史,打破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迷梦。现如今,勐腊橡胶种植面积达230余万亩,全县制胶企业发展到32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87.75万吨;橡胶木加工企业23家。成为勐腊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956年10月12日,蔡希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的他已是功成名就,但对绿色世界的眷恋之情却丝毫未减。为了圆这个绿色的梦,他带着一群刚刚从大学、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奔向了绿海茫茫的西双版纳罗梭江。1958年12月,以他为首的开拓者们乘坐独木舟横渡罗梭江,进驻林海莽原的葫芦岛,“十八把大砍刀”劈出了绿色的家园。1959年元旦那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宣告成立,蔡希陶为第一任园主任。

周恩来(右一)总理与蔡希陶(左一)教授在西双版纳橡胶园中亲切交谈(1961年)

1961年4月14日,周总理在州府景洪接见了蔡希陶。总理一番语重心长针对热带雨林保护和利用的谈话,使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如何保护西双版纳特有的自然资源从此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1981年3月9日这一天,蔡希陶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五十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绿海生涯结束了。

04

精神永存 植物学界的引路人

青山在呼唤,在勐腊县罗梭江畔的“葫芦岛”,他的大部分骨灰掩埋在他亲手栽下的龙血树下,他离不开这片绿色的土地,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挚爱和眷恋之情。

蔡希陶

栽培下的

龙血树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昔日荒凉的罗梭江畔“葫芦岛”已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900公顷的园地上,39个独具科学内涵的植物专类园区,近13000多种来自国内外热带地区的植物,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犹如一颗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绿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20230508220636_724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蔡希陶先生在科技领导岗位上,不但运筹决策,为国为民拓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基地,推广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形成巨大的社会物质生产力,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支多学科的科研队伍。他自己为年轻人教授专业课、英文和拉丁文,手把手指导植物考察、植物引种驯化、植物化学成分测试、植物栽培试验和论文写作等。他明确“要求科技人员到工作实践中去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和扩大知识,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冯耀宗在《我的科学路上的引路人——蔡希陶老师》一文中写道:“蔡老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引路人”。蔡希陶先生一生亲贤爱才,善于影响、培养和提携后学。他是尊重知识、培养人才的模范,他的伯乐精神感人至深。

蔡希陶先生的一生是创造性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富有成就的一生。他为“植物王国”——云南的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奉献科学”精神一直成为西双版纳“葫芦岛”人的精神支柱。

他在植物学界对科学追求的奋斗精神,在罗梭江畔“葫芦岛”奋斗的足迹,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今天,影响着西双版纳植物学界一代又一代的人。

蔡老的经历也不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勐腊人投身到民族振兴事业中来。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把各族群众培育成林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以产业增效促增收,探索“生态+旅游+振兴”模式,打造以生态游、花海游、田园风光游和观光农业游为主的全域旅游,把保障改善民生嵌入生态旅游产业链中,引导扶持各族群众创办农家乐,开发傣锦、竹制品等旅游产品,摆摊设点出售芒果、柚子、菠萝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生态增景、群众增收、民族增彩,从而提高了当地各族群众经济收入水平和生活人居质量,使各族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


来源:

勐腊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领导小组办公室 冯宏伟、(资料校正: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杨永平)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编辑:刘 航

审核:龙 斯、李非洲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青山埋忠骨——云南禄劝安葬21名红军烈士遗骸
下一篇: 县委主要领导在一线调研查实情,一线督促问实效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