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河南学习平台2019-04-09
订阅
作者:付二红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唐代著名诗人, 7岁始作诗文,九岁始习大字、十四五岁便出游翰墨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唐大历二年(767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在四川夔府别驾元持家中,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勾起儿时回忆,眼前浮现出沙河之畔舞剑者公孙大娘的娇美舞姿,便问她师从何人?她答说是公孙大娘的弟子,于是便勾起了杜甫50年前的往事。

杜甫自道,6岁时随家居住在郾城,曾在县城街上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此时的杜甫已经56岁了,两鬓斑白,漂泊大半生,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诗兴大发,挥豪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后收录《唐诗三百首》。剑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具有高贵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兵器,剑的来历源远流长。剑舞在我国也有着悠久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路,戎装见孔子,曾拔剑起舞,作为一项表演技艺。唐朝时期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武将舞剑也是常有之事。当时的舞蹈有健舞、软舞两大类,而公孙大娘便是以健舞闻名。明嘉靖三十三年《郾城县.方技》载:唐公孙大娘,郾城人。而称呼为“大娘”则是指她为家里的大女儿,并非她为年龄较大的妇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孙大娘正恰青春靓丽、也是身手最矫健的时候。公孙大娘本是一个没落名门的仕女,雍容儒雅,风姿靓丽,行若翩翩。而郾城自古就有习武舞剑的传统,公孙大娘生活在剑器之乡,承此遗风,才练就一身绝技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公孙大娘初练舞于郾城沙河南岸,因沙河连年水患,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县城搬迁到沙河北岸地势较高处,此时公孙大娘的演练场所也随后搬到今郾城西街处,每天来观看表演的人依旧人山人海。她所收的众多弟子包括临颍李十二娘,就是在此处聚集学艺,后来逐渐名声大噪。她与李龟年、李鹤年、李彭年三兄弟都很交好,经常切磋交流、同台献艺。尤其与宫廷乐师李龟年,配合默契,舞剑的同时,笙歌相配,金鼓齐鸣,引发了宫廷内外的热烈追捧。中书舍人司空图作《剑器》诗称曰:“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全唐诗十函一册》晚唐名士郑嵎在《津阳门诗》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节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也说:“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玄宗喜乐舞,专门设左右教坊教演歌曲,从皇帝御前的宜春院、梨园的宫廷艺人到宫外奉养的舞伎,精通舞剑器艺术的,在此期间,公孙大娘堪称第一。

公孙大娘是一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她勇于博采众长,善于创新,使剑术套路、节奏巧妙的结合起来,堪称完美。剑器浑脱舞原为剑器,浑脱两种舞蹈。剑器源于春秋战国中原地区的剑术,浑脱源于西域的健舞。他巧妙地把唐太宗设置的“宫廷十部乐”和唐玄宗自编的“霓裳羽衣曲”融入《剑器浑脱》,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她还创造出《裴将军满堂势》之舞,将号称唐代三绝之一的裴曼的剑术展现的淋淋尽致,深得众人喜爱。

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时身着戎装锦衣、戴五彩帽子,鲛俏飘带,破风而起,体态大有中原武人气势,宛如女侠临世;演《剑器浑脱》时,公孙大娘头戴浑脱胡帽,脚蹬软底胡靴,一身少数民族装扮,招数之间,体态自然。所以,杜甫在诗中写道: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再现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场面的盛况。

公孙大娘是一个奇女子,她娴熟,优美、洒脱的剑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无人能比。据说当年草圣张旭,人称“张癫”就是因为多次观看了公孙的剑器之舞,激发豪情而茅塞顿开,自此草书长进妙笔生花,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据唐《国史补》中记载:张旭自己谈到他的草书创作灵感时,也感叹:“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得其神”。同时期郑处海在《明皇杂灵.逸文》中言:“公孙大娘舞剑,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其顿挫势也。” 另外开元年间著名画家吴道子,人称“画神”,也深受剑舞启发,他的壁画用笔以“高古游丝”而描写,将个人壁画的用笔技巧变为若高古游丝的细描,运用人物卷褶飘带极其轻盈之势,使壁画线条轻盈飘逸,潇洒自如,彼有公孙大娘舞剑之风。有人戏说,是公孙大娘助推了两位书画大家一把,其实,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公孙大娘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他剑舞中变化莫测的节奏和气势,除了画家和书法家受到影响,连一代诗圣杜甫后来诗风形成“沉郁顿挫”、“鲸鱼挚海”的诗歌雄风,也极具其神!

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作者单位:漯河市郾城区文化旅游局
责任编辑:陈相利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