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为两次入狱的王洛宾平反的?

中国少年特战兵训练营特别推荐:

是谁为两次入狱的王洛宾平反的?

被国人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是名扬世界乐坛的殿堂级人物。 如今流传于世的我国西部民歌中,除了黎英海编配的《送我一支玫瑰花》和丁善德的《玛依拉》等少数几首歌曲外,其余基本出自王洛宾之手。但对于这些作品的归属,学界是有过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就是作品署名,究竟算是作曲呢,还是改编,抑或编配?对此,王洛宾始终坦然处之,他嬉称自己:只是一个西部民歌的传歌者而已。王洛宾的一生悲喜交织。他史诗般辉煌的作品,有过无数的光环和荣耀。但其命运却多舛,三次身陷囹圄,历经过常人难以想象、忍受的遭遇和罹难。淡泊明志、荣辱不惊的王洛宾,为了心中神圣的音乐,信念执着。他穷尽一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王洛宾本名王荣庭,字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北平东城牛角湾艺华胡同的一座四合院。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祖父王昭先是个民间艺人,曾在京城画梁雕栋,空闲时喜好吹拉弹唱。父亲王德祯则酷爱京昆雅韵,兴起时总会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段。王洛宾从小就是在笛声阵阵、唢呐声声、昆曲柔美、京剧多韵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15岁那年的盛夏,父亲病故了。受家人委托,王洛宾去给远嫁哈尔滨的二姐处报丧。在那里,他无意中结识了一批进步有为的文艺青年,其中有萧军(著名作家)、塞克(诗人、剧作家、音乐家)、沙蒙(后来电影《上甘岭》的导演)等。 1941年,王洛宾去兰州,回青海的路上,以共党嫌疑犯的身份被抓进兰州的沙沟监狱。王洛宾虽与他们走得很近,也积极宣传抗日,但他并不是共产党员。在监狱里,王洛宾将牙膏皮卷起来做笔,写了第一首囚歌《炊烟》,草原上黄昏的炊烟是自由的。放风的时候,乐观开朗的他就给难友们唱歌,甚至跳新疆舞。一个八个月大时就被带进监狱的小姑娘,一天神奇地把手伸到他面前:“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原来是监狱看守给她的一颗蚕豆。王洛宾的眼睛湿润了,他用牙膏皮为小女孩写了一首《蚕豆谣》。1944年5月,在马步芳的营救下,王洛宾出狱了。被提携为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军官训练团音乐教官,后来又担任国民党西北行政长官公署政工处上校文化高参。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马步芳曾要王洛宾与他一同逃亡台湾,但热爱西北音乐的王洛宾婉拒了。1949年9月,彭德怀司令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解放了甘肃、青海全境。王洛宾所在的国民党八十二军起义投诚。时任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马寒冰,是个文化人,他也是《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新疆好》等歌曲的词作者。马寒冰在起义军官名单中发现了王洛宾的名字,于是就向兵团司令王震汇报,请示如何处置。王震将军当即表示:国民党、马步芳尚且能让王洛宾为他们的军队服务,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做到呢?其实,我们人民的军队更需要音乐。就这样,王震将军力排众议,决定留用王洛宾带他一同进军新疆。当马寒冰找到王洛宾,并传达王震司令员的意见后,王洛宾是激动不已,他多少年的心愿终将能实现了。

在进疆前,王震司令员还专门接见王洛宾,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歌曲名扬天下,我早就知道。现在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队伍,希望你能用最美的歌曲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人民和共产党、人民军队。音乐的真正源头,就在生活中和民间,望你能不断深入生活,与人民打成一片……”从此,王震将军的话语,一直是王洛宾创作的座右铭。

王洛宾在牢房时的留影

1960年4月,王洛宾第二次被判入狱,刑期15年。他的罪名是历史反革命加现行反革命——他曾在马步芳属下任过职,被指“历史反动”;写过一首《萨拉姆毛主席》,被指谐音“杀了毛主席”;他导演排练的《大比武》舞剧,演员的枪口曾对着台下的军区首长,被指“用心险恶”。王洛宾对自己的罪名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无数次写申述材料,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我一直是为党和人民写歌,怎么会是反革命呢?但他的申述石沉大海,没人理会;他期盼的贵人相救,也没出现。一次又一次希望的破灭,使他无奈地不得不低下倔犟的头,在监狱的砖瓦厂里,他和其他年轻的囚犯一样,顶着灼人的炽热,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红砖、砖坯,出窑装窑,煎熬地度过5475个日日夜夜。期间,他也有过轻生的念头,但理智最终使他避免了悲剧。因为王洛宾心中的音乐梦还未完成,他坚信光明和正义是一定会来到的,即使是在最困苦的日子里,他还创作过许多优美的歌曲。那是他这段牢狱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光。王洛宾的服刑地位于距离乌鲁木齐市20多公里的八家户村。据说当年左宗棠的湘军到新疆,有8个老弱军人退役后无家可归在这里开垦种地,后来形成有8户农家的小村庄。

平反后的王洛宾重新穿上军装

1975年出狱时的王洛宾,已是62岁的白发老人。但他这时在乌鲁木齐生活,又成了一个没有户口、没有粮票、没有工作,居无定所的无业游民。为了生存和音乐,王洛宾先后干过挑沙子、搬砖块、运石头、拉板车等重体力活动。苦难的炼狱和盲流生涯,并没摧毁王洛宾的肉体,更不能击垮他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经历,反而成了他创作中的一种财富。他能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作品也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晚年的谭友林将军

1977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谭友林改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主管全区部队的组织、干部工作。他一面协助军区政治委员搞好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揭批查工作,一面抓紧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整个新疆军区在“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以及“文革”前历次政治运动的错案,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错案,积案如山。谭友林召开各种座谈会,找人谈话,了解情况;审查案卷,派人外调,对每一件案子都仔细审查甄别,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饭都不能及时吃。他依靠党委,依靠群众,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使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尤其是西北歌王王洛宾一案的平反,影响很大。王洛宾在国民党的监狱蹲了3年,在共产党的监狱又蹲了15年,戴了几十年的“反革命”帽子,这次以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文为其彻底平反,使其非常感动。后来,王洛宾在北京举办音乐会,专请谭友林题词。谭友林欣然题写:坎坷人生,辉煌事业。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