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最后的“四小名旦”陈永玲

2016-12-16 00:00:00 0

陈永玲,名陈志坚,祖籍惠民县大年陈1929年出生于青岛父母亲均为社会名流虽是男孩,陈永玲少时天生俊美,着装漂亮,生活中常被人误解为女扮男装,而在舞台上则是男扮女装。

他潜质聪慧,8岁学艺,9岁登台演出,12岁被誉为“小筱翠花”18岁当选“四小名旦”,成为一代名家。2006年2月15日在北京病逝,是中国最后离世的名旦。


10岁时独自到北京学艺,师从筱翠花,名扬京津沪


陈永玲读书时就对京剧有特殊爱好,曾拜南方“四大名旦”之一的王芸芳为师。1939年,年仅10岁的陈永玲,偷偷乘火车独自北京报考程砚秋创办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永字科学生,师从筱翠花,艺名陈永玲进校半个月,陈永玲便与大师姐李玉茹同台合演《四郎探母》,一下子了起来。

1941年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解散,陈永玲赴名角云集的天津,先后与李宗义、孙玉坤、侯喜瑞等名家合作演出,他扮演《挑帘裁红》中的潘金莲、《翠屏山》的潘巧云、《小上坟》的萧素贞等角色,大获同行首肯和观众好评,小筱翠花”誉满津门。

1943年,陈永玲挑大梁组成“玲声社”班子,1944年与张春华到上海献艺,以《小放牛》《二进宫》双出连演50余场,引起了轰动,一时间,陈永玲成为京、津、沪南北观众交口称赞的青年京剧名家。


中国“四大名旦”,陈永玲拜了,梅兰芳称赞“不可多得的俊才”


1947年8月北京《纪事报》发起历时45天的“四小名旦”票选18岁陈永玲荣幸当选,票数依次为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

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艺无止境,陈永玲谦虚,师傅筱翠花胸襟豁达、艺德高尚,1947年引荐陈永玲拜荀慧生为师,1948年又拜在梅兰芳、尚小云的门下,工青衣中国的四大名旦”,陈永玲拜了三个,登堂入室,广征博采,海纳百川陈永玲能够成为大师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3Xeeb8xBGi.jpg

陈永玲表演《贵妃醉酒》


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都很器重陈永玲,他先后学习了梅派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尚派的《穆柯寨》《昭君出塞》荀派的《拾玉镯》《铁弓缘》等名剧。他还拜名旦朱琴心为师,学了《采花赶府》《春香闹学》等名剧。与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叶盛兰、马连良、奚啸伯等同台演出,名家名戏,艺术水平不断进步


C:akepath陈永玲拜师照.jpg

1941年陈永玲拜师筱翠花,一排右四为陈永玲,二排右五为筱翠花。图片来源网络:林恺的微杂志


陈永玲戏路宽广,唱做俱佳,青衣、刀马各派都能唱,扎靠又漂亮,其中《小上坟》是一场的活,脚腰眼一刻都不能闲;《二进宫》是一出唱工戏,其中的高腔陈永玲都演唱很精彩。

当时有一句俗话“北京学艺、天津验收,上海赚钱”。陈永玲凭精湛技艺,在天津唱红,一直红到上海滩。他做工细腻、唱腔俏丽、扮相妩媚,念白清楚打远、面部表情传神,能够恰当地反映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他那炉火纯青的跷工,更令人叹为观止。梅兰芳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俊才”。

1951年陈永玲参加谭富英、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后转为北京市京剧二团。他在北京京剧二团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合作到青岛演出,配合默契,广受欢迎。1953年参加赴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与袁韵宜合演《村姑与牧童》,获演员二等奖。


建功大西北,受迫害20多年间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


1955年陈永玲抱着把京剧艺术传播到大西北的美好愿望离开北京到了兰州,1956年在甘肃省京剧团任主演,又担任兰州市京剧团团长,在甘肃省艺校任教

1957年“反右”运动中,只知唱戏、斗争会上一言不发的陈永玲,被扣上了“暗藏右派”的大帽子,遭受政治运动的迫害1965年,自反对《海瑞罢官》始,历史剧、古装戏被打入冷宫,更不允许男扮女装演戏。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与其他著名学者、演员一样,陈永玲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劳改、下放、批斗,吃尽了苦头,他的左腿被打坏膝盖骨。1973年他又莫须有的罪名被判7年徒刑。

即便身处逆境,陈永玲对艺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被管制劳动时,寒冬腊月,天不亮就起来练嗓子、跑场子,然后再和别人一起喂猪。在监狱里每天早上要跑操,就按着圆场碎步跑,所以他基本功得以保住。

直到1979年,他的刑期才宣布解除。1980年,平反出狱,重返舞台但只享受演员八级的待遇而他全然不顾,为获得梦寐以求的登台权利兴奋不已调到青海京剧团任主演兼艺委会主任。

陈永玲戏路宽,会戏多,具有多方面表演才能。1981年他应邀参加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的演出活动,傍着梅葆玖在《红鬃烈马》里扮代战公主,正反鹞子翻身、掏翎子、背马鞭、踢腿接快卧鱼等独有的特殊技巧,依然干净利落,宝刀不老。


往返于大陆香港和台湾振兴京剧国粹艺术


陈永玲的母亲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退休后,孤身寄居香港母亲的多次催促1986年陈永玲到香港定居,担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

1996年,陈永玲移居台北,应邀在国光剧校讲授京剧艺术。他那举手投足的俏皮灵劲,风情万种的模样,看得演员们打心里佩服特别是那股女子的媚态,学不来,没得比。直到年逾七旬仍往返于湾、香港、大陆三地之间,竭力振兴京剧国粹艺术。

2001陈永玲在香港演出《战宛城》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他已经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病,但是他却坚持要踩着跷演。

晚年的陈永玲非常注重对后辈的培养,香港著名影星汪明荃,台湾著名京剧花旦朱胜丽、魏海敏和著名演员吴海伦、吴美兰,大陆影星斯琴高娃等都是他的弟子。大陆青年旦角李胜素的《廉锦枫》因得到陈永玲的亲授,而获得全国大奖。

在去世前的几个月,他还抱病收了关门弟子、北京京剧院青年花旦演员常秋月,传授久已失传的舞台跷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常秋月以一出踩跷演出的《翠屏山》赢得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遗嘱将骨灰分成四份,分别撒在黄河、大海、北京和家乡惠民


陈永玲是对生活和艺术都严谨,追求完美的人。

他爱美,追求时尚。年轻时,家庭条件好,他打扮得风流倜傥,在北京赶场,一夜就能挣一套房子。身陷牢狱,他的爱美之心不变,虽然着囚服,他用茶缸将衣服熨得有板有眼。

陈永玲说:“我喜欢鲜亮的颜色,从小就非常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利索,就算是生病了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为身边的人做个好榜样。”他的女儿陈红说:“父亲是个很前卫的人,他40多岁的时候在兰州第一个买了辆专业选手骑的山地自行车,骑在街上谁都要看上几眼。社会时兴穿唐装,父亲也赶时髦做了好几套。即便临终前在医院里,陈永玲也穿着大红格子衣服,永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爱艺术,追求个性。媒体评论他是“集梅、尚、荀、程、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陈永玲没有简单照搬梅兰芳的路数,而是结合自己的艺术根基和特殊条件,吸收荀慧生、尚小云等前辈的特长,特别是充分展现他最擅长的“筱派”的风格,使表演在华美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动人的多彩感和生活化。

1994年,陈永玲应邀赴湾,演出了《铁弓缘》和《贵妃醉酒》。《贵妃醉酒》是梅派代表作之一,是一出典型歌舞剧。作为梅兰芳的入室弟子,陈永玲这出戏得到过梅师精心指点,再加上陈永玲博采众长,使表演既丰富又生活化。演《贵妃醉酒》不仅塑造贵妃的“贵”,展现贵妃的“醉”与“美”。基本宗梅派,但跑圆场和眼神表演却显露出筱派的特点,水袖则吸收程、尚、荀派的手段。观众赞他的表演是一幅工笔画细节极其微妙、鲜活而传神,整体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可谓意境奇妙。

虽已65岁,陈永玲眼神之活、动作之稳、舞姿之美,令观众赞佩不已陈永玲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家,一是天资好;二是幸运,拜过的名角多;刻苦和执着,师傅晚上打麻将,他就在一边侍候着,那可是绑着跷在练功。不仅学戏认真,还特别好学,在后台能用英语和外国人寒暄,这在当时的京剧演员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永玲去世后,遗嘱将骨灰分成份,分别撒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黄河、大海北京家乡惠民县2007年,子女们按照他的愿望,回故乡大年陈村,将其骨灰进行了安葬,大师终于魂归故里。


aQfkxSCdzG.jpg3hPHQrZKTn.jpg

次子陈逸恒剧照


陈永玲的父亲曾在青岛主办《胶澳日报》,担任社长和总编辑,母亲精通文史,擅长英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陈永玲的夫人言慧兰,是京剧名家言菊朋之女,长子陈霖苍先后担任甘肃、江苏京剧团团长,工架子花脸,曾获全国京剧大奖和文华奖次子陈逸恒先后主演过《绝对权利》《忠诚卫士》《国家公诉》等电视剧,是观众熟悉的著名演员。(作者:侯玉杰)

责任编辑:王光磊

copyright
责任编辑:
滨州历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