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矿务局:挖煤/修路/运煤
前因:洋务运动;后果:修建唐胥铁路。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引进西方科技创办了一系列企业,用来挽救晚清的统治危机。

1878年7月24日,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下,买办唐廷枢在唐山开平镇,正式筹建了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不是唐廷枢筹办的第一家企业。此前,他已帮助李鸿章,成功筹办了轮船招商局

当时,洋务运动正火热地开展着。商轮、机器都需要大量的煤炭。而清朝都是土法采煤,产量低、煤质差,无法满足需求。

创办一家现代的煤矿,就势在必行了。

李鸿章因轮船招商局的成功,看到了唐廷枢的才能,就把办煤矿的事,也交给他负责了。

1876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前往直隶(今河北)一带勘测煤炭。不久,他就在唐山开平有了收获:此地蕴藏着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

唐廷枢

唐廷枢非常兴奋,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李鸿章。

此前,他就给李鸿章算过一笔账,说在吨煤的价格构成中,中国矿工工资所占的比例,仅为英国矿工的一半。英国煤矿公司,都有很大的利益可赚。那么,按照这个可以推测,中国若办煤矿,获利空间肯定更大。

李鸿章听后很认同,就命唐廷枢负责筹办新式煤矿。

1878年,在唐廷枢的筹办下,煤矿正式成立了。因其地址在开平,所以就叫开平煤矿或开平矿务局。

矿务局投入生产后,日产约为300吨,第二年总产就达到了3.8万吨,成为了清朝重要的煤矿基地。

当时,进口的日本煤碳,在天津占据优势地位。开平矿务局就与日本煤炭展开了争夺天津市场的战争。

唐廷枢充分地利用了“地利”这一优势,搞低价竞争,抢占了市场份额。长期下来,日本煤炭销量大减,市场就逐渐被中国煤炭控制了。

为了与外国煤矿企业抗衡,唐廷枢还提出了煤炭减税的请求。

开平矿务局

他说,矿务局自创办以来,各项费用共花了70多万两,成本实在太高了。如果再交昂贵的税,那矿务局势必难以和洋煤竞争。

李鸿章听后,就把这个请求转述给了朝廷。同时,还帮矿务局说了很多好话,让朝廷意识到:唯有降低煤炭所纳税银,才能“恤华商而敌洋煤”。

朝廷听了李鸿章的话,才批准了减税的要求。

开平矿务局的经营良好,煤炭产量逐年递增,就急需把大量的煤炭外运出去。

李鸿章和唐廷枢看到了这一需求,就奏请朝廷,说矿务局想出资修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这样,铁路就能够把煤炭运到北塘,到北塘后,再经水路外运。

这个请求一出,朝廷里面顿时就炸锅了。当时,清朝还没有自己修过铁路。一些官员上书说,修建铁路会大面积地挖掘土地,风水就会遭到破坏。

李鸿章听后,再次上奏,并做了让步。他说要把铁路缩短,只修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县)的一小段。他还强调,修的不是“铁路”,而是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

听李鸿章如此表述,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并规定:不准在铁路上使用蒸汽机,以免大声呼叫。

开平矿务局领旨后,很快修好了唐胥铁路。可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大笑话:碍于朝廷的要求,运输工人只能用驴、马拉着煤车在铁道上滑行。

马拉火车

当时,开平矿务局的产量,已从之前的3000多吨猛增到了38000吨。驴、马拉车,岂能解决运输需求?

为此,李鸿章不得不下令,改用蒸汽机车拉动煤车。

为堵住顽固大臣们的嘴,矿务局还想出一个办法,在机车头上刻了一条龙,称之为“龙号”机车。

龙号机车行驶了几个星期后,消息就传到了北京。

言官马上上奏弹劾,说机车行驶时,震动了清东陵,喷出的黑烟,熏坏了庄稼。李鸿章得知后,又开始和朝廷疏通斡旋。不久,龙号机车又正常运转了。

运输条件改善后,开平矿务局又买了几艘运煤船,并在塘沽、天津、上海等港口设有专用码头。矿务局的煤炭销往多地,获利颇丰。

到十九世纪末,开平矿务局的总资产已接近600万两,成为了煤炭行业的明星。

后果

修建唐胥铁路

1880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从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建成后,铁路长约7.5公里,开始时用驴马拖拉,第二年使用机车曳引。

结论:开平矿务局,是洋务运动开始后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它的成功,为很多企业提供了煤炭资源和借鉴经验,是近代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