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人物 > 正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镌刻者魏长青:我还愿参加献写大碑

来源: 北京晚报

2021-09-29 16:59

今年的9月30日是第八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将迎来最为庄严肃穆的时刻。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的诸多细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在六七十年前,当时的字体放大技术十分落后,书法家们是如何将领袖的题字放大并镌刻在碑身上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及背面 新华社/TAKEFOTO供图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是由著名书法篆刻家、琉璃厂“萃文阁”创始人魏长青带领他的徒弟们,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和碑文分别镌刻在碑的正面和背面。


魏长青篆刻工作照

日前,魏长青的后人老魏,新发现了他父亲一通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信札史料,通过这些资料及老魏的讲述,揭开了更多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往事。

信札里流露爱国热情


魏长青信札 闫树军 提供

因为受父亲的影响,老魏从年轻时候就喜欢收藏书画。退休前,他也一直从事文物保护与收藏的相关工作。最近,他从友人处得到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他父亲写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一封信的影印件。

这封信老魏也是第一次看到,惊喜之余,恭敬地将信的内容誊写了一遍。他向记者讲述了信的大概内容:魏长青于1953年某日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展览室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模型,才知道他写的“汉隶落石刻成”,用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模型。魏长青受到莫大的鼓励。由于自己刻苦练习多年书法艺术,他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申请,提出了为纪念碑刻写大字的意愿,“我还愿参加献写大碑”。

对老魏来说,最让他兴奋的还是这封信的写作时间:1953年。

一直以来,老魏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都是1955年以后父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镌刻毛泽东主席题字的往事。根据这封信的记载,早在1953年之前,他父亲就已经开始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封信中,魏长青还提到,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献给金日成将军锦旗上的字也是他书写的。信的最后,魏长青这样写道:“若不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用苦心继承劳动人民遗产艺术,焉有今天光荣。”老魏说,这封信展现了父亲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位旧时代的书法篆刻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感召下,焕发出了崭新的热情,洋溢着真挚而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怀。

尽管目前没有更多的史料知道“汉隶落石刻成”的具体内容,但这封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的极大热情,以此来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意。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贾英廷,多年来潜心研究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出版了多本专著。他向记者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的大致过程。

1949年10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聘请了专家组统领纪念碑的设计,专家组成立后立即开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规划设计方案的征集。至1951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收到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180多份。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以“纪念碑”为主体、以“碑题和碑文”为主题的方案。


魏长青临摹碑文题字

1951年初,有三个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这三个方案各有特点,一时很难取舍。于是,在1951年国庆节期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处矗立着3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模型,成为天安门广场上一道亮丽壮观的风景线。

贾英廷说,当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都是以模型的形式送交中央领导审查的。魏长青信中提到纪念碑模型也与历史相吻合。

1952年5月10日,由全国政协、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7个单位派代表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众多专家反复讨论后,最终确定下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极富民族特色,整体建筑庄重完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建碑宗旨,达到了建筑形式表达人民意愿、作品风格服务于主题的要求。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竣工,并于当年5月1日揭幕。贾英廷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纪念性建筑,也是新中国城市雕塑史上的开篇之作。”

提及父亲魏长青当年将毛泽东主席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往事,老魏笑着说:“那都是老故事了。多年来,不少报刊、书籍包括影视作品都有介绍,不过,这些资料中提到的魏长青生卒年需要修正,魏长青生于1900年,卒于1977年。”

将毛主席题字放大20多倍

魏长青祖籍北京昌平南邵镇小北哨村。他自幼家境贫寒,十多岁起就开始外出谋生,曾到北京前门外文宝斋当学徒。每天店铺关门后,唯有他一个人留在店里苦练书法篆刻。经过十几个寒暑的历练,魏长青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1928年,魏长青离开文宝斋,在岳母的支持下,在前门西河沿劝业场创办了以印章篆刻为主营业务的萃文阁,1930年翠文阁迁至琉璃厂东街。此后十余年间,他潜心钻研业务,书法篆刻艺术在业界有较高影响。他研制的“八宝印泥”得到了徐悲鸿、齐白石等书画大家的赞许,有“京城第一泥”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萃文阁获得新生,魏长青也一直渴望为新中国做有益的事情。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纪念碑的设计,在书法篆刻界颇有名望的魏长青,作为当时前门区的代表之一,也投身其中。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确定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写了前后碑文。毛泽东主席共题写了两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题字书写在宣纸信笺上,竖行自右向左排列,每个字高为8至9厘米。为使字体符合建碑的审美要求,需要对字体做选字、放大等一系列工作。设计小组接到任务后,首先要确定选用哪一幅题字。经有关人员研究后,拟选用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拼成一幅,并请魏长青参加讨论。魏长青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条幅的字体,其气韵、笔势是有连贯性的,不能拆开拼用。最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尊重魏长青的建议,确定了其中一幅,即现在刻在纪念碑上的那一幅。

字体确定以后,就需要按照碑身尺寸放大成实样。以“永”字为例,按照设计要求,这个字高达2.2米,而原作的高度只有9.9厘米,这需要放大20多倍。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字体放大20多倍以后,近距离就基本看不清笔法和结构了,这就需要凭艺术的感觉准确勾描出字体的基本轮廓线。

当时还有其他书法家也参与字体的放大任务,结果未被采纳。魏长青接到任务后,反复研究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特点,精细描绘出放大的字样,然后将描绘出来的字样再缩小20多倍进行还原,与题字原迹进行两相对照。魏长青描绘的字体,与毛泽东主席的字体丝毫不差,被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设委员会认可采纳。

老魏说,当年听母亲讲,父亲在接到此任务后的那段时间里,有点走火入魔,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手指在肚皮上反复背摹毛泽东主席的题字。在父亲看来,只有充分理解和熟悉毛泽东主席的书法笔意,才能准确地表达其书法艺术的精髓。

由此可见,魏长青能胜任这个历史性的任务,除了篆刻技术过硬,还需具备极高的艺术修养,魏长青是当之无愧的“匠艺之人”。

魏长青的徒弟徐柏涛先生在《我的翰墨生涯》中记录了当年的细节:“毛主席亲自为纪念碑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碑文,每个字只有小楷那么大。字体的放大工作就交给了魏长青先生和我……我们俩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放大任务,接着又用打格放大的方式,将周总理题写的碑文放成现在展示的样子。”

不过,把放大的字样往碑上镌刻时,又出现了难题:因碑心是花岗岩石料,又硬又脆,一錾就崩。此时,魏长青向兴建委员会建议,用胶皮覆盖在碑心石上,将需要錾刻部位的胶皮漏挖下来,形成“阴文”轮廓,用高压枪喷金刚砂,喷打“阴文”字体处,喷打出一个个边缘整齐的字体。接下来以紫铜为胎,采用我国传统的镏金工艺做成金字镶嵌进去,保证金字经年不易变色。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终于在1955年11月将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题字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老魏说,父亲完成刻碑任务后,政府有关部门要付给他报酬,但魏长青坚辞不受,他说,为人民建碑应尽心效力。后来,党和人民给予魏长青极高的荣誉: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宣武区政协常委。

老魏向记者表示,他有个倡议,希望北京能建一处金石博物馆,专门展示北京老一辈书法篆刻家的作品和爱国事迹,以励后人。

(原标题:新发现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镌刻者——魏长青早期信札“我还愿参加献写大碑”)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姜宝君 

流程编辑:u063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