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图)
2008年07月29日 14:13新华网 】 【打印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要图

第二次反"围剿":飞将军自重霄入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打破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围剿"的红军,很快就迎来了更多的敌人。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20万人的大军再次逼向中央苏区。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的弧形战线上,国民党军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进。"我们早就在在不停地爬山,练习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警备区副司令的李衍福记得,第一次反"围剿"结束没几天,他们就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练兵活动,连他这样的连队文书都不能"幸免"。然而,就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压境之时,红军内部却还在争论"打"还是"不打"的问题。刚刚上任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认为,红军只有三万多人,应撤离根据地,另寻出路。还有人主张"分兵退敌"。"毛泽东坚决反对。"余伯流说,他坚持主张集中兵力,诱敌深入,依靠根据地内的军民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局会议上,双方僵持难下。

此时,毛泽东提议扩大会议范围,让一线红军将领也参与讨论--这些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红军将领,自然知道毛泽东所提出的战略战术的价值--这样,毛泽东就由少数变成了多数。"真是惊险!"提起第二次反"围剿",76年后,在古都南京一处环境幽静的寓所内,老红军陈茂辉至今为毛泽东的胆略而叹服不已。1931年5月14日,陈茂辉和三万多名红军官兵在吉安县东固山区隐蔽20多天后,终于得知,国民党军队王金钰部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一个旅终于脱离富田阵地,正兵分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那天晚上,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截获的一条敌情,证实了这一信息。

公秉藩师部电台用明码同该师驻吉安留守电台通报说:"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吉安台问:"到哪里去?"富田台答:"东固。"这个电台,就是由第一次反"围剿"中俘获的国民党军队无线电人员王诤组建的。

毛泽东、朱德做出一个被后来军事学界普遍认为十分大胆的决定:红军从国民党主力之间的空隙中隐蔽西进,突然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攻击王金钰部的后背。"敌人两个师中间的空隙只有25公里,稍微不小心就会被发现。"当时任红12军副指导员的陈茂辉跟着部队,迅速从国民党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隐蔽西进。他们把这一举动称为钻"牛角尖"。"飞将军自重霄入",钻出"牛角尖"的红军突然出现,公秉藩师一片混乱,大部被歼,被俘的公秉藩化装成书记官获释。"那些天下大雨,路又窄,敌人穿着胶鞋,一下子就拥挤到稻田里去了,鞋子怎么也拨不出来。"首战告捷后,李衍福跟着部队一路追杀。从赣江东岸到闽西山区,红军横扫七百余里,半个月内,连打五个胜仗。

第三次反"围剿":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一个月后,红军就迎来了30万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这次由蒋介石亲自领衔。

"红军的准备很不充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陈茂辉说,"当时,我们人员没有补充,又远离原来的根据地,在闽北和闽西做群众工作。"毛泽东、朱德决定绕道千里,从闽北回师赣南,"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主席和我们一起徒步行军。"93岁的老红军李衍福记得,7月18日,红军主力回到了根据地,到达兴国西北的高兴圩。然而,回师高兴圩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却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处在北、东、南三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危险境地。毛泽东、朱德再出险招。

"好紧张。"8月5日晚上,李衍福随部队悄悄出发,出敌不意地悄悄向东急行,翻越一座高山,在第二天上午穿过国民党左翼集团军和右翼集团军之间二十公里的空隙,跳出包围圈。"这一次钻的'牛角尖',更窄,更险。"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学勤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