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聽台灣愛唱歌】林憶蓮,真.酷之間的音軌

圖片來源:林憶蓮《鏗鏘玫瑰》專輯。

天后坐在天母的路邊,等了3小時……

那是林憶蓮剛要生女兒的1998年。當我知道我即將要企劃她的全新專輯的時候,心情十分忐忑。90年代是流行歌曲的黃金年代,《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讓她的聲音橫掃全球華語歌壇,成為超級天后。初次與林憶蓮見面,我從她極有溫度的眼神中,找到彼此的相信,於是;很自然的,我就叫她Sandy。

當時媒體最有興趣的就是林憶蓮的婚姻和女兒,那也是我陪伴她在音樂工作的路上,最不知所措的緊張緣由。98年的夏天,她住在北投,錄音期間,經常獨來獨往的出沒在台北市區,有一次製作人跟她約了下午2點在天母順路接她,Sandy買了一大堆麵包和咖啡,要帶到錄音室跟夥伴們分享,但製作人睡過頭,一直到下午5點多才出現在約定的地點,在這3個多鐘頭中,我和同事們沒有人接到Sandy的任何一通電話,她耐心的在原地等候。

我問她,那段時間,妳在哪裡?她說,「我就一直坐在路邊,人行道的階梯上。」

「妳不擔心人家認出妳嗎?」

她回答:「不會,我很自然的!」

很自然的,我愛上了Sandy的天真,她沒有「后」的包袱。

她蹲在錄音室的角落,哭了!

她在錄製第一張台灣發行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專輯之前,主動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製作人陳秀男,信中她想要告訴音樂夥伴「Sandy是一個什麼樣個性的人,她期待透過她的聲音可以傳達哪些情感。」這封信打動了唱片公司,在量身訂作歌曲的時候,為她邀集到許多好歌。

但在錄音的過程中,林憶蓮曾經在漆黑的錄音室一角蹲著啜泣,當製作人看到她摀著臉的雙手後面是滿臉淚水時,她說:「Sandy不會唱歌,我唱不出我心裡最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覺。」於是,她重新找老師練習發聲和演唱。

她很善感,她懂得愛,所以想要唱出愛。她很專注,她懂得真,所以想唱出真。

歌迷的愛,她都聽到了

有一次我帶林憶蓮回到香港參加「飢餓三十」的個人演唱會。演出前;她在舞台上從頭到尾彩排了5天,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歌手對自我的要求比任何人多,她掌握每一分鐘,想要向歌迷表達愛意和歌藝;舞台上,她能歌擅舞,舞台下,她默默鍛鍊。當晚的演唱會結束後,歌迷掌聲久久不散,安可完畢,她換裝準備離去,歌迷全體還站在場館內呼喚她的名字「Sandy! Sandy! Sandy! Sandy! Sandy!」她哭著返回舞台,問歌迷們:「你們想聽什麼?」,樂聲一下,她含淚微笑向歌迷致謝。

因為這一次全球「飢餓三十」的演唱活動,林憶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憶起曾經赴非洲探望飢童。當時是一個電台的現場Live訪問,我坐在錄音室外面聽著主持人與她的直播對話,突然聽見節目中很大一聲「砰」,等我回頭望向玻璃窗內,看見正在受訪的Sandy,因為回憶起饑童的生活窮困,心疼而不忍的情緒湧上,她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那急著拭淚的手一揮,不小心砰一聲將廣播用的耳機掉落到地上。

這就是我認識的Sandy,林憶蓮!

《鏗鏘玫瑰》專輯封面。

鏗鏘玫瑰,每一次給,都有即興意味!

企劃林憶蓮的《鏗鏘玫瑰》專輯,我們一直在討論方向。Sandy提起美國1967年「Flower Children」嬉皮文化的意義,尤其是「LOVE & PEACE」的主張,於是我們決定去「Flower Power運動」的標誌城市──舊金山拍攝照片與MV。〈鏗鏘玫瑰〉這首歌曲,本身就有Sandy內心的叛逆性格,她想變,想挖出自己內心不柔軟的那一面,她想唱更貼近「為女則強」的那個林憶蓮。

到了舊金山,她和造型師去跳蚤市場買了幾件二手的嬉皮服裝和毛毯,就成為專輯的造型,我們在古老的嬉皮旅館拍攝MV,穿過一串又一串的珠簾,房間的正中央是浴缸,床上布滿了10多個大小不一的枕頭,屋內瀰漫殘餘菸草的木頭味,《鏗鏘玫瑰》的企劃過程,我像渡過了另一個人生,她帶我看到了創造一張專輯,要跟不同文化、不同世代產生「愛與和平」的關係。

林憶蓮的成功,來自於她謙虛的自信和敬業的真誠,她的歌,溫暖了許多歌迷的靈魂,我看到的;是她那顆柔軟的心,始終站在人性這一邊。因為她對世界的愛,所以我在這張專輯中,為她寫了〈明白〉這首詞,如今聽來,仍能感覺林憶蓮在〈鏗鏘玫瑰〉的堅定歌聲中,她的內心還住著一個等愛的小女孩。

林憶蓮〈明白〉(收錄於《鏗鏘玫瑰》專輯)
作詞:熊儒賢
作曲:安棟

不能睡不能飛的夜裡  誰在漆黑森林將我喚醒
不許哭不許痛的呼吸  窒息的空氣凝結成冰
貪過心擁有你的記憶  竟是淚水斑斑的痕跡
奢侈的荒唐的都該放棄  是不是一定終成回憶

你明白  愛多難  用眼淚等過來
你明白  我的愛  你隱瞞你的存在
你明白  愛像海  從不肯停下來
你明白  我的愛  別隱瞞你在等待

你明白  愛多難  別隱瞞你在等待

瀏覽次數:18406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台灣流行音樂及經典民謠文化推手,集音樂出版者、策展人、演唱會製作人、紀錄片監製於一身,耕耘流行音樂三十餘年,2002年起自創「野火樂集」音樂品牌,戮力於發表台灣的原創歌曲至國際發聲,屢獲國內外音樂大獎肯定。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台灣流行音樂及經典民謠文化推手,集音樂出版者、策展人、演唱會製作人、紀錄片監製於一身,耕耘流行音樂三十餘年,2002年起自創「野火樂集」音樂品牌,戮力於發表台灣的原創歌曲至國際發聲,屢獲國內外音樂大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