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后为何发生随枣会战?桂军少将记载的川军、桂军联合战斗

1939年5月16日,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湖北随县东南约17公里的塔儿湾阵地炮声隆隆,日军精锐的第3师团第5旅团向守卫这里的中国军队发起了又一次的进攻。
图片
第3师团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这个师团在日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它不仅是日军的20个常设师团之一,更是常设师团中的一流——挽马师团。
日军的常设师团分两类,一类是挽马制的挽马师团,另一类是驭马制的驭马师团。挽马师团装备有驭马师团所没有的威力巨大的12门120mm榴弹炮,而挽马步兵联队还有驭马步兵联队所没有的对付装甲战车的速射炮中队。
此时,守卫塔儿湾阵地的中国军队是第11集团军麾下第84军第173师第519旅,旅长是毕业于黄埔4期的少将梁津,这是一支桂军。
梁津旅麾下原本有第1038团和第1038团的2个团,但由于2个团被分散使用,在塔儿湾驻守的兵力只有他的旅部和刘栋平任团长的第1038团,另外还有第517旅加强来的1个营。到今天为止,梁津和他的战士们已经在阵地上守了5天了。
比起有重炮的日军,梁津旅只有常规的步机枪,手榴弹和4门迫击炮,但是他们巧妙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使得阵地上的伪装工事和真实工事交相呼应,秘密的机枪阵地构筑起交叉火力。桂军习惯构筑一种当时称作“蛤蟆洞”的防空防炮工事,这种洞现在被称作“猫耳洞”,这是一个位于散兵坑坑底的斜洞,当日军飞机大炮轰炸时,战士们就躲在“蛤蟆洞”中躲避炮火,当日军的炮火停止,步兵进行冲锋时,战士们就从“蛤蟆洞”中出来对日军进行打击。
图片
梁津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塔儿湾阵地守了5天,但是他们自身损失也很大,原本齐装满员2千多的官兵,只剩下300多人。梁津命令团长刘栋平对人员和武器重新整编为一个新的营,并任命原来的1营营长担任新整编营的营长。
此时面对日军新一轮的进攻,营长提着2箱手榴弹,亲自指挥2挺重机枪守在要道,他在战斗中奔跑指挥,脚被日军掷弹筒的弹片击中,他瘸着脚呼叫指挥,坚持不下火线,在他的感染下,官兵们也都毫不退缩。
面对中国军队的防守,日军在进攻中不断调整策略,他们瞄向了梁津519旅和兄弟部队517旅的结合部。两军结合部往往都是防线中防御最弱的部分,而这次日军成功了。
突入结合部的日军在机枪支援下向桂军进行包抄,眼看桂军就要被包饺子的关键时刻,517旅启用了预备队,他们和梁津部以夹击之势歼灭了日军200余人,又将残余日军压了回去。
虽然阵地有惊无险,但是梁津部仅剩的1个营官兵又遭到了重大损失。旅长梁津清楚,日军如果再来一波进攻,他的这点部队无论如何守不住阵地,他向师长钟毅请求援兵,得到的回答却是师部无兵可派,他不得不直接向军长覃连芳请求。
当梁津接通覃连芳军长的电话并说明请求后,电话中除了传来军指挥所参谋人员的嘈杂声,他听不到军长的任何声音。梁津心里顿感希望破灭,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没有得到军长的回复前他又不敢放下电话,他就这样等着,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电话中终于传来了军长的声音。
覃连芳军长答复梁津,塔儿湾阵地附近已经没有可以调配的本部桂军,而他手中能够调配的桂军远在60里以外,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为此,他只能向上级请求调配最近的川军第22集团军来支援,非常好的消息是上级已经同意调川军第45军第785团前来支援,这个团到来后就暂归梁津指挥。
图片
一听说是外系统的军队,还是支川军,梁津感到有些失望,但是有总好过无,梁津只能默默接受。
下午4时左右,旅长梁津的指挥所来了两名军人,这两名军人身着被硝烟染得看不清底色的灰军装,带着灰布军帽,只是身高和普通桂军差不多,长得壮实精干,其中一名年长的约35,36岁,领章上戴着上校军衔,腰间宽面双孔皮带上别着一支俗称枪牌撸子的勃朗宁M1900型手枪;年纪稍轻的约30岁,领章上挂少校军衔,肩上挎着一个皮包,腰间别着一支转轮枪。
两人来到旅指挥所,先是用眼光一阵扫视,最后将目光落在唯一挂少将衔的梁津脸上,上校上前一步,向梁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用一口川话大声说道:“第22集团军第45军127师785团团长李岳嵩前来向梁旅长报道。”
梁津虽然是广西百色人,却很熟悉桂柳话,这是一种和四川话同属西南官话的语言,他伸过手去客气到:“欢迎李团长,我们并肩战斗。”李岳嵩伸出双手握住梁津的手:“我团一切行动听梁旅长的指挥。”说着向一同来的少校一摆头,又对梁津说:“我们带来了官兵花名册和武器册,请梁旅长过目。”
少校急忙从皮包中取出两本册子,上前一步双手递到梁津手中。梁津接过花名册和武器册仔细一看,顿时大失所望。
前来支援的李岳嵩团实际只有2个营的兵力,武器也都是落后的成都造元年式步枪,除了4挺马克沁重机枪,没有轻机枪和迫击炮,每个士兵的子弹只有100发,手榴弹只有8颗。
又一次感到失望的梁津对李岳嵩实话实说:“李团长,实话告诉你,我的团3个营在这里苦战了5天,已经筋疲力尽,你们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你们只有2个营要守卫我们3个营的阵地,而且还没有轻机枪和迫击炮,现有的阵地就完全不适合你团了,你看怎么办?”
梁津的话说得很婉转,李岳嵩早有准备。
图片
李岳嵩一进入桂军阵地,就见识了桂军的装备,与头戴英式托尼钢盔和土黄色军装的桂军相比,他们身上的灰军装和灰布帽显得很土气,再看桂军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阵地,他估计桂军1个连至少装备有6挺轻机枪,1个营至少有4挺重机枪,相比他带着的花名册和武器册上的内容,他完全做了被桂军轻视的心理准备,但他不在乎这种轻视,自抗战以来,他没少承受这样的轻视。
李岳嵩所在的第22集团军,在抗战爆发后首先进入了第2战区的山西,由于装备陈旧遭到阎锡山的轻视,更被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以添油战术的方式拆得七零八落,落得集团军找不到军,军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的地步,结果不仅使得齐装满员的第22集团军损失过半,连集团军司令长官邓锡侯都差点落入敌手。第22集团军付出如此重大的损失,不仅得不到阎锡山半句好话,反而被赶出山西,他们空有杀敌热情却无用武之地,后幸得李宗仁第5战区收留,凭着在台儿庄战役出色的表现,他们终于在第5战区落下户来,随后就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会战,会战中他们英勇奋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休整之后他们又来到了随枣前线。
梁津旅长的说话,李岳嵩完全听得懂个中含义,他的眼睛虽然看着梁津,却也明显感觉到前后左右射来的无数目光,那是梁津指挥所的副官和参谋们的轻视。李岳嵩一边承受着轻视,一边向梁津说出了一番自己早已打好腹稿的话:
“请旅长放心,我的团原来是1个师的建制,出川以后参加了山西,河北,山东和江苏的作战,打到现在只剩1个团的人,但他们都是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阵地不合适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重新修改,关键是,我们一定能完成守卫阵地的任务。”李岳嵩说得斩钉截铁,声音铿锵有力,顿时让指挥所内的军官们刮目相看。
和李岳嵩同来的少校团副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当他陪着李岳嵩走进桂军阵地时,看桂军的架势就悄悄提醒了李岳嵩,自己的装备完全没法和桂军相比,担心被桂军拒之门外。李岳嵩说他有办法对付,没想到却说出他的团是由师缩编而来的子虚乌有的话。
李岳嵩一番子虚乌有的话和表态却明显打动了梁津。梁津慷慨地说:“好,李团长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既然来支援我,我也不能小气,你说你还需要啥?”
李岳嵩就等着梁津说这句话,他一挺胸脯:“报告旅长,除了七九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其他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好,李团长如此豪气,我立刻请求军部给你团调10万发步枪子弹和200箱手榴弹。”说着,梁津立马给军长覃连芳电话。覃连芳当即答应,并立刻派骑兵运送弹药前来。
梁津说出的子弹和手榴弹数量,如果平摊在李岳嵩团每个士兵头上,每人将增加100发子弹和10颗手榴弹,这无疑是一笔大数目。李岳嵩非常高兴,他向梁津敬了一个礼,然后抬起左手戴着的手表看了看说:“感谢旅长的慷慨,我的部队5时左右就会抵达这里。”
“好,我的阵地后面有一片村庄,你团抵达后先到后面村庄集结待命,让你的营、连长先到阵地上观察分配阵地,夜晚日军不会进攻,我们在黄昏后进行阵地交接。”梁津向李岳嵩道出了他的阵地交接计划。
一、川式阵地和日军的进攻战术
图片
李岳嵩团主力抵达梁津旅阵地后面的村庄时,军长覃连芳送来的弹药和手榴弹已经整整齐齐堆放在这里,李岳嵩立刻命令军需官将弹药进行了分配。
按照梁津的交接计划,李岳嵩的那位少校团副带着2名营副和6名连副先来到了梁津旅的阵地。1038团团长刘栋平指派了对应的营连军官带着他们参观阵地,然后双方对阵地进行了分配,指定了连的交接地段,之后,刘栋平带着1038团剩余官兵转到阵地后的村庄休整。
当李岳嵩团完全进入阵地时,已经是夜晚8时。李岳嵩决定在前线阵地上放置5个连,他亲自掌握1个连的预备队。
李岳嵩在村庄内分发弹药时,就对战士们进行了简单的战斗动员,他告诉战士们,杀死敌人的第一步是先保护自己,因此他要求战士们上了阵地后要不顾疲劳,立刻整修阵地。
战士们都是世代耕种的川娃子,又都是经历了几次大战的老兵,自然懂得阵地的重要,不用李岳嵩招呼他们都会自觉修补阵地,他们每个人都是挖地挖坑的专家,此时拿着铁锹等工具以在家乡种地的精细结合战斗的经验挖着掩体和战壕,原来的桂式阵地飞快地朝川式阵地变化。
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干着,李岳嵩则带着副官和卫兵来到阵地的土丘上。白天李岳嵩是匆匆而来,并没有仔细观看过阵地附近的地形,此时借着月光,他看清了阵地前面约200米处就是一条名为蒋家河的小河,这条河流看似有30米的宽度,但很多河床都已经裸露,即便河床没有裸露的水面也分布着很多被炮弹溅起泥土形成的水坑,因此河看起来并不深,最多没及小腿。
由于经历了5天的战斗,蒋家河两岸的泥土都被飞机炸弹和炮弹翻了个遍,李岳嵩是农家出身,他依然能从泥土中看出河两岸都是种上了小麦的旱田,而且从残存的小麦看,麦苗已经有了几寸高,他能想象开战前两岸都是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如果没有战争,再过4,5个月这里就是风吹两岸麦花香,农民们幸福洋溢的景象,可惜这一切都被战争毁了。龟儿子的日本人,李岳嵩狠狠地骂道。
李岳嵩脚下的阵地,是比河床稍高的土岭,土岭上有几十个高低不一的土丘,此时他就站在其中一个土丘上,此时战士们也即将将阵地构筑完毕。
川军重新构筑的阵地,除了保留桂军的“蛤蟆洞”防空洞外,他们还挖了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创造的“陶罐形”单兵掩体,这种掩体下面大,上面小,不仅有防空防炮作用,而且能在原地立刻起身作战,也更加舒适。掩体的最下方是一个可以容人进出的洞,这个洞和战壕相连,可以保证人数少于桂军的川军战士们根据需要进出单兵坑并在战壕中移动火力,而且战壕也比原来更加弯曲,保证了一定距离战壕内的战士不同时被炸弹所伤。
4挺马克沁重机枪也被分散布置在阵地的两侧,由于担心桂军的机枪火力已经被日军熟悉,所以重机枪阵地有意避开了原来桂军的机枪阵地,此时它们被藏在1营和2营两侧的土丘后面,一旦战斗打响,它们就会被拉上土丘。
李岳嵩对战士们构筑的阵地很满意。
阵地的构筑除了遵循普遍的战争规律以外,还和这支部队擅长的战术细节有关系,而部队的惯用战术又来自于长官。在构筑阵地方面,李岳嵩的营连长们让他很省心,他们都是他当连长时的老部下,相互之间早就有很高的默契。
但是李岳嵩又有无奈,他的2个营要守卫原来3个营的阵地,就只能排成一线,无法做纵深防御,这使得日军可以集中兵力攻其一点,而只要一点被攻破,整个防线就将瓦解,而且就算此时排成一线的防御,由于人手不够,火力密度也不够。以当时栓动步枪的防御能力布阵,2名战士之间要间隔1米的距离,而现在他的战士们不得不间隔2-3米,这就使得他们的火力很弱,也使得日军更容易突破,而似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却是李岳嵩无法改变的。
李岳嵩带着团指进了原来1038团团长刘栋平的指挥所。
团指挥所设在一个叫做柏林岗的山岗反斜面洼地中,上面用树干加固并铺上树叶做了伪装,距离阵地约有400米,山岗高度约有6-7米,视野宽阔,可以纵览整个战场。
预备队在指挥所附近还挖了工事。
看看距离天亮还有3,4个小时,李岳嵩让参谋们忙活,他和参谋长乘机睡上一觉,因为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情绪,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他的心里素质很好,这使得他很容易睡着,如果不是一阵电话铃声将他唤醒,还不知要睡到多久。
李岳嵩睁眼一看,已经有无数亮光从天棚上射进指挥所,参谋一边将电话递给他一边报告是1营长来的电话。李岳嵩接过电话,电话那头传来1营长平静的声音:“团长,阵地上升起了日本鬼子的气球,看来龟儿子要进攻了。”
由于中国军队制空权的丧失,高射炮数量又极少,因此日军可以肆无忌惮用载人气球侦查中国军队阵地,这就使得战斗还没有打响,日军已经占了便宜。中国战士们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国力的差距需要他们以血肉之躯来填补,这就是现实,中国军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李岳嵩对1营长说:“你们要注意防炮。”然后挂了电话就出了指挥所,后面跟着几个参谋和一部电话机。李岳嵩爬上山岗举起望远镜向外看,见1公里外的半空中悬挂着一个硕大的飞艇,上面有两个身着青茶褐色军装的日军,其中一个日军举着一个硕大的望远镜朝自己的阵地侦查。
李岳嵩知道日军手中的望远镜比自己先进,他们一定将自己的阵地看得明明白白。
李岳嵩接通了两个营长的电话,他叮嘱他们一定要战士们隐藏好,特别是要藏好4挺重机枪,这是他们唯一的重火力。但叮嘱归叮嘱,李岳嵩清楚,这里是无遮挡的平原,虽然重机枪阵地用树枝做了伪装,但近在咫尺的日军很容易侦查到自己的机枪阵地。重机枪能否保住,只能听天由命了。
图片
李岳嵩并没有将守阵地的希望寄托在4挺重机枪上,而是要用另外的战术,这是弱势装备对先进装备不得不采用的战术,那就是尽一切可能近战,包括白刃战。
半小时后,日军的炮弹开始落在阵地上,这是日军的12门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榴弹炮发射的炮弹,只见一个大烟柱接着一个大烟柱,它们裹挟着泥土腾空而起,地上立刻出现一个个几米的大坑,泥土纷纷向下掉落,就像下着漫天的泥雨。运气不好的川军士兵被炮弹炸中,有的被炸得尸骨全无,有的被气浪掀起多高摔下地来动弹不得,还有的被埋在泥土中,更多的战士们卷缩在掩体内,他们捂着耳朵无能为力,只盼着炮击早点过去。
李岳嵩的指挥所附近也落下了炮弹,有一发炮弹呼啸着正好落在指挥所旁边,李岳嵩的卫兵一把将他按倒在地,万幸这是一发哑弹,只是插进了泥地里并没有爆炸。李岳嵩推开卫兵,亲切地骂道:“你个龟儿压得老子气都喘不到,已经来了一颗炮弹了,不得再来第二颗了。”说着干脆一屁股坐在用手榴弹箱垒起的凳子上,说来也怪,似乎再也没有炮弹落在附近,大约1个小时后,日军的炮弹稀疏了。
李岳嵩急忙又爬上山岗向阵地观看。8倍望远镜的玻璃片略微有些抖动,透过镜片,李岳嵩看到阵地上三三两两冒出了战士们的头来,看来他们也意识到日军步兵要展开进攻了。李岳嵩给两个营长打电话询问情况,得到报告是有20多名战士在日军的炮击中伤亡,非常遗憾的是2挺重机枪直接被日军炮兵摧毁,另外2挺受到炮弹气浪冲击发生故障也无法使用。
李岳嵩团成了一支完全意义上的轻步枪团。李岳嵩手上没有多余的牌,他只给两个营长下达了“日军不进到150米内不得开枪”的命令。
日军在1公里外“咯咯咯”鸡叫般的10多挺九二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进攻了,看来气球上的日军已经从军服颜色上看出他们与昨天阵地上的不是同一支军队,他们的重机枪射击并不是有目的的压制,而是向中国军队平均分配火力的试探。在日军重机枪射击下,中国军队阵地上溅起一排排小泥柱,这些小泥柱几乎覆盖了全部中国军队阵地的表面,他们并没有还手能力,只是安静地藏在掩体中。
进攻的日军是1个中队,他们的3个小队以1个小队在前2个小队在后的三角队形向中国军队进攻。
图片
日军的策略很简单,针对阵地上中国军队战线漫长的缺点,集中兵力进攻其一点,此时他们进攻的正面正是1营阵地。随着日军距离中国军队阵地越来越近,在川军战士们眼中,远处青茶褐色人形的散兵线队伍在慢慢变大。
日军散兵线趟过了蒋家河,他们上岸后停顿了下来,每个小队的6挺轻机枪率先向李岳嵩团的阵地射击,随后他们的步兵快速向李岳嵩团阵地冲击,当他们冲到150米处时,1营的战士们开枪了。
李岳嵩团的战士们都是富有经验的老兵,他们的第一轮射击就击毙了20多名日军。日军的进攻被压制了,但中国军队也暴露了自己没有机枪的秘密,日军重机枪越过日军步兵的头顶进行超越射击,现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突破中国军队阵地上的一点,轻机枪也开始向中国军队进行精确的短点射,日军步兵重新整顿队伍开始冲锋,他们冒着中国军队的步枪子弹交替掩护着,他们的掷弹筒手投掷榴弹造成爆炸烟雾干扰中国军队的视线。
李岳嵩见阵地上他的战士们枪口接二连三冒出青烟,这是战士们利用日军火力的空隙顽强还击,又用手榴弹将将攻到近前的日军压了回去。
日军对李团阵地没有更多办法,但是他们很有韧劲,连续进攻了两次失败后,他们出动了3个中队,以1个中队在前,2个中队在后,以每个中队相距约100米的3个层次向1营阵地发起了波浪式冲锋。
二、随枣会战背景,情报的泄露
图片
1938年10月,日军终于在武汉会战中获胜并夺取了武汉,但随即他们发现,他们虽然达成了战役目标,却在战略上陷入困境,因为他们夺取武汉的重要战略目的就是促使国民政府投降,但是此役的胜利并没有使得国民政府屈服,而且自七七事变以来,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军力和资源都受到了极大的消耗,战线的拉长使得他们的军力补充和后勤运输难以为继,因此,日军再也不能像武汉会战以前那样发动大规模长距离的凌厉攻势,他们不得不改变之前的战略战术。
日军停止了自七七事变以来的持续大规模进攻,他们开始巩固既定的占领区,集中兵力对占领区周围的中国军队进行扫荡,而这时一个情报使得日军在武汉战役后立刻马不停蹄又开始了再一次的大规模战役行动。
据日军获得的情报,1939年4月28日这天,蒋介石召开了一次军事委员会,这次会上蒋介石强调了两点内容:一是抗战到底,二是以30万军队在广州和江西两地向日军发起反攻。
为了阻止中国军队的反攻,日军瞄向了武汉西北部的随县和枣阳地区,他们决定对这里第5战区的中国军队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
第5战区军队就是以李宗仁为司令官,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一战大振中国军民士气的军队,他们的防区是从沙市到山峡的长江一线,并包括河南西部和安徽西北,还有湖北省的东部和西部。
武汉西北部的地形,是神农架、大洪山和桐柏山的三座山夹着两条路,西边是神农架,中间是大洪山,北部是桐柏山。神农架和大洪山之间是一条从汉口到宜昌的公路,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是一条从襄阳到平汉路上花园(今孝昌县)的公路。
武汉会战后,第5战区的中国军队退到武汉西北的大洪山和桐柏山,既护卫着入川的通道,又随时有截断平汉路日军的可能,再加上大别山一带还有桂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游击军,在战略上给日军华中派遣军造成了极大威胁。
1939年4月下旬,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开始行动了,他集结了日军第3师团,13师团,15师团和第16师团等4个师团外加一个第4骑兵旅团共10万精锐,配属200余门火炮和100多辆坦克装甲车向随县、枣阳发起进攻。
图片
台儿庄战役后的1年多时间内,第5战区官兵没有得到休整的机会,他们一直在战斗,因此人员和物资装备的消耗很大,部队得不到及时补充,装备反而不如战争初期,但是他们一直警惕着日军的行动,因此在日军行动之前已经作出了部署。
根据地势,李宗仁将部队分为左右两个兵团,右翼大洪山一线配置以张自忠第33集团军和许绍宗第29集团军组成的右兵团,守卫神农架和大洪山之间汉口到宜昌的公路;左翼大洪山北麓、随县、信阳和安陆一线配置以李品仙第11集团军和孙震第22集团军组成的左兵团,守卫襄阳到花园的公路。
由于第5战区力量不足,统帅部又分别调第1战区孙连仲第2集团军南下到桐柏山北麓阻击日军,调江南第9战区汤恩伯第31集团军北渡长江,运动到桐柏山以南机动侧击日军。
从人数上看,中国军队集结了18个军共43个师20余万人,是日军的一倍多,但是日军是装备飞机大炮坦克的现代化军队,中国军队则是一支甚至不能称为近代化的军队,双方是人肉和钢铁的作战,实力相差非常悬殊。
其中挡在随县和枣阳一线正面的就是李品仙第11集团军麾下的第84军。
在双方数十万大军的捉对厮杀中,有一个小战场特别能反映这场战争中国军队的艰辛,这就是蒋家河附近的战斗。
三、日军攻破了阵地,怎么办?
日军在发起波浪式冲锋以前,又是先以120mm榴弹炮进行了轰击,相比第一次的轰击,这次的轰击更为准确,只是时间比较短,主要是以弹幕掩护日军的冲锋,炮击后不久,第一波日军很快就冲过了蒋家河,李岳嵩团的战士们用步枪和手榴弹将他们压制在30米的距离,但是这一波日军死战不退,他们以机枪和步枪火力吸引了中国军队的火力,使得第二波日军很快就冲了上来,在掷弹筒和机枪掩护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冲锋。川军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是他们还是前进了20多米,这时第三波日军冲了上来,在激战中,有几名日军冲进了2营阵地。
这一切都被400米外山岗上的李岳嵩看得清清楚楚,他估计日军会逐步扩张阵地,他的战士们将以近战方式将这股日军压回去,因为近战有利于我军。
但让李岳嵩意外的是,冲进了2营阵地的日军似乎猜到了李岳嵩的想法,他们并不在弯曲的阵地上和中国军队进行阵地争夺的肉搏战,而是完全不顾阵地上的中国军队,埋头向中国军队背后猛冲,转眼间,就有约100名日军冲到了中国军队阵地后面纵深约100米,他们还在不顾一切地往川军背后冲。
日军的这一动作让李岳嵩突然明白,狡猾的日军不想放弃他们的武器优势,他们极力避免和中国军队白刃战,他们想在中国军队后面集结,以火力对阵地上的中国军队进行夹击。
李岳嵩急忙命令预备队连迎着日军冲上前去,他又给阵地上的2个营长下命令,告诉他们日军的企图,要他们不惜牺牲立刻封闭阵地,并要1营派出1个连配合预备队歼灭冲进纵深的日军。
预备队在连长带领下早就集结待发,李岳嵩一下达命令,他们就挺着刺刀朝日军冲了过去。
冲进来的日军正以为得手,他们大概是准备冲到中国军队背后200或者300米处再重新整队向中国军队发起前后夹击,没想到迎面突然冲来一支挺着刺刀的中国军队,这支中国军队出现得太突然,一下子将日军建制冲乱,日军顿时有些措手不及,这时,阵地上中国军队的1个连也朝这支日军杀了过来。
中日双方军队在中国军队阵地纵深约200米处展开了白刃战。阵地上日军还在往里冲,1营和2营的战士们拼命抵挡,双方也展开了白刃战。
李岳嵩团的防御阵地就出现了两处大规模白刃战,一旦被日军突破一处,全部阵地防御都将瓦解。
图片
旅长梁津在他的旅指挥所看得清楚,他急忙命令在阵地后面村庄休息的刘栋平团上前支援,但是电话中却传来刘栋平团长拒绝的声音:“旅长,白天有日军气球侦查,我军行动不便,容易招来大炮轰击。”
梁津气不打一处来:“刘团长,你要知道川军是在为你守阵地,现在他们正在和日军肉搏,情况危机,而且两军肉搏,日军怎么敢开炮?你只管放心前来,只是队形不要太密集,以疏散队形展开,一定不会有事。”
听梁津这样说,刘栋平才无话可说,他集结队伍向川军阵地支援。
向川军阵地进攻的日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没想到突然又冲上来一支生力军,他们抵抗一阵后,丢下40多具尸体就往后退,到中午12时,川军和桂军联手恢复了阵地。
日军步兵冲击中国军队阵地无果,又开始用炮兵轰击,但这次不是炸弹,而是毒瓦斯,他们的毒瓦斯炮击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幸好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早就有过应对训练,因此损失不大,但是日军步兵一直没有再发动进攻。
事后得知,日军已经放弃了从蒋家河阵地的突破,而是从其他防线进行迂回。
这样,李岳嵩团在阵地上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晚上12时,他们付出了重大代价,原有2个营的兵力最后只剩下2个连,6名连长全部阵亡,后来因为第11集团军向河南退却,主动放弃了蒋家河阵地,李岳嵩团才重新归还第45军建制。
四、事件评价
塔儿湾蒋家河附近的战斗,是随枣战役的前哨战,时间正逢日军气势旺盛之时,装备简陋的川军团仅以2营步枪就抵挡了日军精锐部队在飞机大炮轻重机枪下2日的进攻,在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悲壮而英雄的赞歌。
川军抛弃地域之见,不惜付出重大牺牲帮助友军守卫防线,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心是绝对无法有此行动的。
让人唏嘘的是这次战斗并不广为人知,而这次战斗之所以能流传,又并非来自川军的回忆,却是来自桂军旅长梁津的回忆,若非桂军方面对这段历史的揭示,川军的这次战斗就将淹没在浩瀚的抗战中,默默无人知。
这次战斗,再次向现在的人们揭示了当时军人们的状态,抗战前他们还是为各自地盘而战的军阀,抗战后他们摒弃地域,守土有责,真正为中华而战的国家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