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同治帝死因
从病理学上来说,天花倒是符合同治的发病周期。天花即痘症,是清人畏之如虎的烈性传染病,猝然发病并死亡是极有可能的。而1911年4月成书的《崇陵传信录》中便有记载:“惠陵上仙,实系患痘,外传花柳毒者非也。”

咸丰十一年(1861)夏,咸丰帝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6岁的皇太子载淳成了皇帝,也就是我们后人口中的同治皇帝。

这位小皇帝因为过于年幼,朝廷大权根本不在他手上,而是掌握在他的母后慈禧和东太后慈安手中。

而可惜的是,同治帝上位早,离世也早,年仅十九岁便归西了,一辈子也未曾真正体验过做掌握权力的滋味。

同治帝上位早,离世也早,其间由慈安和慈禧主政,从未真正体验过掌握权力的滋味

一.民间所传的“梅毒”之说

那么同治帝究竟因何而死呢?

要知道,同治帝身体一直还不错,他年纪轻轻猝然离世,多少有点不寻常。他虽然没继承祖上康熙、乾隆那样的健壮体魄,但起码也没得过什么慢性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去世前三个月,他还参加了一次狩猎活动。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他甚至还“阅中式武举马步射”,看不出任何不正常的迹象。

可是同月的月底,同治的身体却忽然不舒服了,而且他的病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过了三十六天,便“崩于养心殿东暖阁”。

关于他的死因,大家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大概的共识,那便是病毒性死亡,至于是哪种病毒,大家主要是两种说法:一是死于梅毒;一是死于天花。

梅毒这个说法,主要来自民间传说。民间的朋友们爱好八卦,皇帝便如今天的明星一样,容易传出些桃花场的绯闻。据传,同治帝经常微服私行寻花问柳,最终感染梅毒身亡。

民国初年的时候,宫廷野史正好挺畅销,这个说法便顺着那时候的读物流传开来,直到如今也大有市场。

而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首先从动机上说,同治帝没有实权,当时所谓的“同治中兴”,也与同治本人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慈禧等人的手笔。因此无法参与朝政的他,没事儿便偷偷跑出来寻花问柳,纵情淫乐,最终染上了梅毒。

不过只到这里,同治寻花问柳的动机稍显不足,那么我们便来讲讲慈禧对同治私生活的干涉。

故事要从同治帝选后说起。同治帝选后时违忤了慈禧的意思,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而慈禧看中的富察氏只能封为惠妃。阿鲁特氏长同治帝两岁,知书达理,端庄贤淑,颇具才名,同治对她十分宠爱。

而慈禧对此十分不满,她只喜欢惠妃。当她得知同治跟皇后阿鲁特氏共度良宵的日子最多,其次是色冠后宫的瑜嫔,极少和惠妃在一起后,十分生气,多次出面让同治帝和皇后疏远,和惠妃多接近。

慈禧对同治帝的管控很严,连他与哪个后宫多接触也要干涉

同治是个正常的小伙子,对自己不喜欢的女性根本没有兴趣,他拒绝和惠妃亲近。慈禧竟然以皇后不熟悉宫中仪制需认真学习为名,严谕中断帝后接触。从此阿鲁特氏独栖中宫,空房寂寂,和被贬冷宫无异。同治帝也愤而独宿。

一开始的时候,同治帝还忍得,每天看书作诗倒也自在。但他毕竟是个健壮的小伙子了,老是这么憋着,也怪难为他。于是同治先是翻看了一些春宫书画,光看不解瘾,又微服出游,寻花问柳,久而久之,便不免染上了梅毒。

同治帝既不想接触惠妃,又不能接触皇后阿鲁特氏,只好寻花问柳,以解饥渴

关于同治染梅毒的记载,许指严的《十叶野闻》说同治“实染梅毒,故死时头发尽落”;署名“坐观老人”撰《清代野记》甚至单列“皇帝患淫创”的小标题,标题意识可谓妙绝。

而多年以后,为同治帝治病的御医李德立有个曾孙站了出来,特别撰文强调他的父亲曾在1938年告诉他“同治确是死于梅毒”,并说“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

这个说法看似乃当事人的儿子所说,算是有了“人证”,但不免有些夸张。根据现代医学,梅毒感染的周期是很慢的,要经过3 个发展期,至于全身溃烂,则更要五年甚至更久,与上文提到的猝然发病显然大不相符。

二.更有说服力的“天花”之说

从病理学上来说,天花倒是符合同治的发病周期。天花即痘症,是清人畏之如虎的烈性传染病,猝然发病并死亡是极有可能的。

而1911年4月成书的《崇陵传信录》中便有记载:“惠陵上仙,实系患痘,外传花柳毒者非也。”

除此之外,同治帝患天花这个说法,也有一个实际的见证人,那便是他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圣躬有天花之喜。”

同治帝“天花说”,也有一个实际的见证人,那便是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

这里的“喜”字,自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这个说法的说服力,相对于梅毒说是更高的。

而同治在最后日子所遭受的折磨,翁同龢都看在眼里,记在自己的日记里——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脊,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

二十八日,“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后揭又流

半盅”。二十九日,同治帝“侧卧,御医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

十二月初五日,全身腐烂的同治帝已是精神恍惚,奄奄一息,下午五时,饱经折磨的同治帝终于牙关紧闭,瞑目而逝,结束了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旅途。

这患病的过程记载得很是详细,翁同龢又是帝师,因此其记载的可信度还是不低的。除此之外,今人也在清宫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内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死去共37 天的脉案、处方和用药情况。

这里面的记载,便更加详细,且与天花的病状相合了————起初是天花(痘疹),接着转为痘后痈毒,最后发展到毒热内陷。

因“梅毒”而死,让同治帝的死显得平淡而无聊,但事实往往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于是,这个年仅十九岁,对中国政治影响不算很大的年轻皇帝,就死在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上。这个事实虽然比不上“梅毒”说那么有戏剧性,显得简单而又无聊,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不会照顾所谓的戏剧性,时候到了,便会平淡无聊地发生。

参考资料: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E8KBGKVP0523WI5S.html[OL].网易订阅,2019(2)

[2]齐廉允.同治皇帝:荒诞悲情的短命天子[J],文史天地,2021(1):38-42

原创|2022-04-12 15:46:46
阅读9209 2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Q先森
历史观察者 百科特约作者
1205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