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当花椒遇上电影
最新电影资源、电影评论、电影推荐。
他是中国电影奠基人,集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一身的千面人袁牧之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袁牧之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十五岁涉足舞台,戏剧表演、创作、理论研究样样精通,成为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二十五岁步入影坛,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成为一代电影大师。

袁牧之可能有许多人都不太熟悉,可是他却是我们电影发展的奠基人,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位电影大师。

因为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袁牧之在戏剧界有“舞台千面人”之称。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1909年4月12日出生。幼时家境富裕,早年学习创作戏剧,后来转向电影。

袁牧之的父亲袁子壮是一位与洋人做生意的买办,他曾经娶过几房妻室,但是子女多数夭折,在袁牧之出生之前,家中只有一位年龄大他许多的姐姐。

袁牧之的母亲过门后生了一子一女,袁牧之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携其妹改嫁,袁牧之作为这个家庭的独子,由前房的夫人养育成人。

这位由尼姑还俗的妇女心地善良,视年幼的袁牧之如同己出,不仅非常疼爱,而且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条件。对于这位养育自己成人的母亲,袁牧之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情。

1929年3月养母去世时,袁牧之特地赶回宁波奔丧,后来他在文章中特别谈到了养母去世时的难过和悲伤。

上世纪二十年代,正在上海上大学的袁牧之,开始参加戏剧的革新运动,成为辛酉剧社的主要演员。袁牧之对人物精密的设计和构思以及造型的逼真,都是表现派艺术中的精华。

1934年,袁牧之编剧并主演的《桃李劫》,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成为左翼电影的经典,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有声影片。

袁牧之主演的第二部影片是《风云儿女》。他在影片当中扮演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青年诗人辛白华。在这部影片中,袁牧之紧紧把握住辛白华这个青年知识分子善良正直和追求进步的人物基调,把他走上民族解放战场的思想基础和从诗人到战士的发展转变过程表现得生动感人。

特别值得一讲的是,在这部影片拍摄过程中,剧作者之一田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他在狱中写作的该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由他的女儿带出后,由聂耳谱曲,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在影片当中演唱这首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的,正是袁牧之和他年轻的同志们。

1937年,他编导的《马路天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由赵丹、周璇主演的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80年代,意大利著名影评家达西拉奇惊叹说:“《马路天使》堪称一个奇迹。它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意大利在战后提出的要早得多。

1954年以后,他因病长期离职修养。在病中,他仍坚持创作活动。1978年6月30日,袁牧之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袁牧之安葬在北京的华侨公墓。墓碑用电影胶片的形式建造,也代表了他对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用金色的大字写着“中国电影奠基人”。

袁牧之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艺术家,他数十年的舞台与电影表演和编导艺术实践,他塑造的那些闪烁着动人光彩的艺术形象和活动影像,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财富。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不会忘记他,中国的电影观众不会忘记他,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

作者  当花椒遇上电影|2020-01-23 00:58:35
阅读542 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当花椒遇上电影
最新电影资源、电影评论、电影推荐。
当花椒遇上电影
最新电影资源、电影评论、电影推荐。 百科特约作者
137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