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赵秉钧-袁世凯为什么要毒杀国务总理赵秉钧

原标题:【今日关注】赵秉钧-袁世凯为什么要毒杀国务总理赵秉钧

104年前的今天,1914年2月26日,赵秉钧在天津直隶总督署突然中毒,“腹泻头晕,厥逆扑地”,七窍流血而死亡。更有报纸写的生龙活现,称赵秉钧之死是“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布置特务暗杀宋教仁。案情揭露,改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为灭口,次年把他毒死”。

赵秉钧

赵秉钧,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代枭雄;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的内阁总理。

赵秉钧De大事记

·1914年2月26日 直隶提督赵秉钧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6日,赵秉钧在天津直隶总督署突然中毒,“腹泻头晕,厥逆扑地”,七窍流血而死亡。更有报纸写的生龙活现,称赵秉钧之死是“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布置特务暗杀宋教仁。案情揭露,改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为灭口,次年把他毒死”。

赵秉钧De故事

袁世凯为什么要毒杀国务总理赵秉钧

赵秉钧与袁世凯同是河南项城老乡,1913年,赵秉钧已经担任了临时国务总理,被袁世凯视为心腹。1913年初,刚刚组建的国民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已成定局。袁世凯对此惶惶不安,曾送给宋教仁大笔资金想拉拢收买,但被宋教仁严词拒绝,宋因此成了袁世凯的眼中钉。同样,对于赵秉钧来说,宋教仁的出现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当袁世凯询问如何对付宋教仁时,两人自然想到了一处。在一番计划后,密谋刺杀宋教仁的计划出炉了。

除了袁世凯与赵秉钧外,还有一个直接的组织者——赵秉钧的内务秘书洪述祖。

在精心策划下,1913年3月20日晚,震惊全国的宋教仁遇刺案就发生了。

宋教仁

袁世凯师法齐侯杀公子彭生的伎俩,因刺杀宋教仁一案循环连杀五人,手段阴鸷而又卑鄙。

袁当时恨宋教仁入骨,以刺宋事谋于国务总理赵秉钧,赵托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勾结上海流氓头子应桂馨,应又指使他手下一个名武士英的退伍军人,于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应袁世凯“邀商国是”的阴谋,由上海北上时,以手枪狙击宋于上海火车站上。武刺宋后,当场脱逃。两天后,上海当局根据得到的线索,将应桂馨捕获,武也落网。一个月后,武突然死于狱中。死因不明,实际是袁为了灭口而害死的第一个人。

赵秉钧

应在狱中住了一个时期,被他手下党羽救出,避居青岛。后来,赵秉钧秉承袁的意旨,叫应来到北京。据说,袁起初还没有对应下毒手的决心,想对他加以笼络。但赵、洪在事前曾答应送应十万元作酬劳金,应这时坚决要求兑现。袁感到这个流氓头子并不能俯首帖耳受他指使,怕迟早要泄他的底,就派遣侦探郝占一又将应刺死于京津车上。郝刺死应后,不能守口如瓶,反而到处吹牛。袁引以为患,授意陆建章把郝调到陕西,将郝也杀死。

审判厅要审国务总理

1913年4月26日,在孙中山和黄兴的强烈要求下,江苏省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将宋教仁被刺案的证据分别电告袁世凯、参众两院、国务院、各省和各报馆。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心慌意乱,赵秉钧吓得魂不附体,要求辞职避嫌。袁世凯则以为越避嫌疑越大,不如“请病假”静观变化。

袁世凯

国民党人决定组织特别法庭处理宋教仁被害一案,要求赵秉钧到案受审。袁世凯则指使司法总长许世英出面,以与《约法》和《法院编制法》不符为理由加以阻挠。28日,赵秉钧通电全国,声明与宋教仁案无关,把责任全部推到洪述祖、应桂馨身上。29日,上海地方检察厅票传赵秉钧到案受审。赵秉钧拒绝到案,但不得不于5月1日再次辞职。

5月6日,上海地方检察厅二次发传票,请北京地方检察厅传赵秉钧归案。赵秉钧即致函北京地方检察厅长,称洪述祖通电已承认假托中央名义,足以证明他与宋教仁一案无关;他致洪述祖、应桂馨二函均属正常公文往来,并无嫌疑,故无到厅候质之理,对传票当然可以拒绝。

赵秉钧死于袁世凯之手

这时,赵已经不担任国务总理,正在做直隶都督。据赵的心腹刘某之子刘松庵事后追述:有一天,袁忽然派人送赵丸药两粒,对赵说:“总统听说宫保有病,送药来。”赵听后大吃一惊说:“我没有病。”

来人道:“没有病也要吃药。”说时声色俱厉,并从腰下抽出手枪相向。

赵知道难逃毒手,仓惶四顾,喊道:“你们拿水来,让我送药。”这时,赵还存万一希望,期待左右有健儿出而相救。

来人又从腰下拿了一个水壶出来,说道:“水已经备好了。”直等赵吞下丸药后,才扬长而去。

赵服药后,急派人叫刘某来托以后事。赵死后,袁因刘某并未参预刺宋案的机密,授意后任直隶都督安插以暗差美缺,终老其身。

武士英

继袁除刺杀宋外,又循环杀死武士英、应桂馨、郝占一、赵秉钧四人,共杀五人之多。其手段不能不说是极毒辣之能事了。当时,袁放过的只有一个洪述祖。洪在青岛躲了多年,后来化名到上海,被宋教仁的儿子和秘书捉住,终于被处绞刑,死于司法部狱中。

在刺宋案后,袁还千方百计掩饰真相,布置疑阵,而实际上天机早巳泄露,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

于式枚(字晦若)曾为这件事填了《浣溪沙》词一首:“跌足捶胸哭遁初,装腔作势骂施愚。当时跑然阮忠枢,造意杀人洪述祖,闭门立宪李家驹,算来总统是区区。”

还有一说是:赵秉钧之受袁猜忌,不单是因为刺宋案,而是早就伏因于袁东山再起,人京组阁之时。当时袁在彰德,动身人京前,谋士云集,共商大计。赵在众谋士中是袁最亲信的人。袁特地邀请赵进卧室密谈,谋取清而代之的策略和步骤。赵献的计谋,袁一一心领神会,莫逆于心。最后,两人仿照群英会诸葛亮与周瑜的故事,各写四个字互相对照。赵写的是“两利俱存”,袁写的是“两面威吓”。两人所写大意相同,而赵的四字涵义更深。袁因此感到赵的谋算在自己之上,从此,虽然一面靠赵为智囊,暗中却防赵一手。这时,杀机已经隐伏下来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