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把歌声带给大家

原标题:王洛宾: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把歌声带给大家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杰出音乐艺术家,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因他而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他的笔下有浪漫抒情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有活泼动感的《青春舞曲》,还有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萨拉姆毛主席》。他是“西部歌王”,也是“西北民歌之父”,然而,他却只是将自己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传歌人,他就是中国民歌界的“一代宗师”——王洛宾。

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生于北平的普通人家,祖父是为逝者画像的手艺人。在王洛宾的记忆里,祖父总是在悲伤的哭声中,一笔一画描绘死者的模样。老人经常对家里人说:“只有真正懂得悲哀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快乐。”这朴素却沉重的句子,竟说中了王洛宾的一生。

家人凭手艺走南闯北,历经几代辗转到北平。幼年的王洛宾常从祖父口中,听到那些遥远的人和故事。母亲也时常笑着对他说:“等你长大了,还不知要跑多远呢。”18岁时,王洛宾考入北师大音乐系,接受了4年的欧美音乐教育。当时,中国现代音乐尚未发育,王洛宾向往着巴黎音乐学院,希望在那里遇到更纯粹的艺术。然而,抗战爆发,母亲病逝,家国突变让他的理想化为泡影。

在抗战背景下,王洛宾跟随战地服务团,来到了中国的西北。为了激发与鼓励同胞们抗战,他组建了青海儿童抗战剧团,还到西宁的中学当音乐教师,闲暇之余,创作大量抗战歌曲。一天,在六盘山下的一个大车店,一位老人唱着回族民歌《花儿》,王洛宾听见,被深深震撼了。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歌词,让王洛宾突然间意识到,他寻找的音乐并不在西方。为什么要去巴黎呢?最美的歌就在中国

为了寻找西部民谣,王洛宾离开西战团去往新疆,途中受阻,只得在兰州落脚,在青海遇到了西部的少数民族,从他们的歌声中学到各种民谣。王洛宾开始了漫长的流浪,把对音乐美的向往和生命的诗意,热烈挥洒在了大西北的荒漠上。

就在这时期,导演郑君里到青海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王洛宾和一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都参与了这次拍摄。在片场,卓玛和王洛宾亲密谈笑,调皮的马鞭轻轻落在他的背上。王洛宾永远无法忘记卓玛的笑容,把深藏心底的爱恋化作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山河动荡的岁月,王洛宾写了许多歌谣,数量最多的便是情歌。他一路创作,一路整理吸收,试图让西北民谣走进关口,让更多人领略民间音乐的美。

1939年,王洛宾偶遇慰劳车队,一个维族司机唱了一支新疆民歌,动人的韵律令王洛宾兴奋不已,他当即掏出纸笔开始填词,用简单却诗性的汉语,来表达歌曲里丰沛的情感,《达坂城的姑娘》就这么诞生了。王洛宾将内心迸发的生命感受,和民谣原始的曲调结合得天衣无缝。看似简单的词作和节拍调整,有着对原生民族审美的深刻体会,再考虑如何让更多人接受,让歌声传唱得更远。

梁启超曾于五四愤言:“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不少人试图以音乐启蒙国智,但中国现代音乐几乎停滞不前,谱曲与填词人可谓寥寥无几。至于民谣,各民族间更是互不相通。在大西北流浪的王洛宾认为,要让民谣流传得更广,必须要让它们符合汉语特点。

为此,王洛宾写了很多歌词,这是他一生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柔美的情歌如同潺潺的溪流,既有民俗风情,又不失文学韵味。王洛宾可以将汉语的四声音调,与少数民族歌谣的旋律紧密结合,《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青春舞曲》、《康定情歌》、《阿拉木汗》,经典民谣从此流传开来。

1941年,王洛宾去兰州,回青海的路上,以共党嫌疑犯的身份被抓进兰州的沙沟监狱。王洛宾虽与萧军、塞克走得很近,宣传抗日,但他并不是共产党员。在监狱里,王洛宾将牙膏皮卷起来做笔,写了第一首囚歌《炊烟》,草原上黄昏的炊烟是自由的。放风的时候,乐观开朗的他就给难友们唱歌,甚至跳新疆舞。一个八个月大时就被带进监狱的小姑娘,一天神奇地把手伸到他面前:“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原来是监狱看守给她的一颗蚕豆。王洛宾的眼睛湿润了,他用牙膏皮为小女孩写了一首《蚕豆谣》。1944年5月,在马步芳的营救下,王洛宾出狱了。被提携为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军官训练团音乐教官,后来又担任国民党西北行政长官公署政工处上校文化高参。新中国成立前夕,王洛宾拒绝和马步芳一起去台湾,而是跟随当时一野一兵团的司令王震去了新疆。此后的一生,王洛宾都把自己献给了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和传唱上。

在大跃进当中,王洛宾创作了一首歌,名叫《萨拉姆毛主席》。在维语里,“萨拉姆”是万岁之意,可因为听起来像“杀了”的发音,王洛宾再一次被投进了监狱,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20年。在被关押了2年后,由于文工团缺少高水平的教员,王洛宾被假释出狱。他被严格监管,毫无尊严地活着。2年后,停止演唱王洛宾歌曲的文件下发,他创作的歌谣再也不能被传唱了。肉体上的困苦还能忍受,不许唱歌,对他是极为残忍的。

他曾说:“我之所以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民族自尊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多年走在荒漠边缘,我的体会是,越是荒凉寂寞的地方,人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而现在,没有了想象,只剩下了荒凉。

1981年,王洛宾平反。68岁的他时常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乌鲁木齐穿行。多年坎坷让他习惯了孤独,相依为伴的只剩下音乐。这时的他被称作“西部歌王”。

许多文艺青年都对他充满敬意。听说了他的故事的三毛,曾不远万里来到乌鲁木齐与他相见,两人都对音乐有敏锐独到的见解。三毛为他唱起自己的《橄榄树》,他为三毛唱起《高高的白杨》。流浪的孤寂和对美与诗的热爱,让这两个人的心灵发生了共颤。别离后,两人曾不断通信,然而就在1991年1月5日,年仅46岁的三毛自缢身亡,王洛宾为此悲恸不已,含泪写下一曲《等待》。

很多人都说,当代的作曲家里,没有一个像王洛宾那样坎坷。大半生里的那些苦难和悲伤,都化作了王洛宾笔下的旋律,走得越来越远,影响越来越深。

王洛宾60多岁时说:“我的很多成功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写就,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他总是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歌声带给大家,让大家获得更多的快乐,心中都多一点爱,多一点美。

What's Next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作品音乐会

2018年6月22日(周五) 19:00

哈尔滨大剧院 小剧场

¥ 150/100/80/50

购票二维码

· 曲目

混声合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半个月亮爬上来

花儿与少年

女生合唱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青春舞曲

女声独唱

玛依拉

等待

男生合唱

等你到天明

阿拉木汗

女声独唱

永隔一江水

眼泪花儿把心淹了

混声合唱

在银色的月光下

康定情歌

掀起你的盖头来

*曲目及顺序以演出当日为准

官方网站

http://www.hrbgtheatre.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