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特批一定要去东交民巷

原标题: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特批一定要去东交民巷

1948年12月18日,在涿县召开的北平市委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成立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叶剑英出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和北平市市长,彭真任市委书记。

12月28日,北平市军管会发出了《关于做好入城准备工作的通告》,还颁布了14条入城纪律,内容涉及入城人员的军风纪律,要求入城人员服装整齐,注意礼节。甚至规定通行时要靠右边走,不准在市内乘马驱驰,汽车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40里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1949年1月1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成立布告。同一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与傅作义军队交接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后,市内原来国民党的党政机关、文化教育、企业、交通等大大小小千余家单位,皆转入人民手中。北平秩序安定,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被肃清,人民群众过上稳定的生活。

然而,在北京城里,还有一块特殊的地方,就是东交民巷。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八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与车流奔驰不息、人流接踵摩肩的长安街相反,东交民巷路静人稀,鳞次栉比的西洋风格小楼掩映在浓密的国槐树里。

东交民巷这条建于明朝的狭长巷子,呈现过繁华,更经历过劫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这里成了使馆界,八国驻兵防守,独立管理,禁止中国人入住,并堂而皇之地写在《辛丑条约》上。

到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的时候,东交民巷的各国兵营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的手中,这个领事馆区仍然是“国中之国”。

在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的时候,毛泽东特别批准:“要让威武的人民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毛泽东说:“东交民巷是长在中国人脸上的一个疮,是到了根治的时候了!”

原来的八国兵营,到1949年时仍有外国驻军的只剩5个,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和由苏联继承的俄国兵营。苏联与新中国最早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把俄国兵营交还给了中国,只是使馆人员还在其中暂祝几年后,苏联使馆建成,俄国兵营完全交还给了中国。

法国、荷兰都在北京军管会的限期下撤出了兵营,美国以各种理由抗拒了两天,但面对军管会接收小组的坚决态度,也仅仅拖延了两天就腾空了兵营。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最先用枪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和利益最多,在东交民巷占建的兵营最大,位置也最显眼——北墙斜对面就是紫禁城。

面对北京军管会的接收公告,英国试图拖延。他们表示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征收英国兵营的行动暂缓,但也仅仅暂缓三个月,英国还是把东交民巷的英国兵营交还给了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皆被废除了,外国军队不可能被允许非法驻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