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的符号,竟意外引起了即清醒又糊涂的激烈地争论,文明的童年也是童年

原标题:半坡遗址的符号,竟意外引起了即清醒又糊涂的激烈地争论,文明的童年也是童年

半坡遗址博物馆

#文明的童年#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是在1953年春发现,于1958年建成的,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多年以前,为支援系统内部新项目的建设,派技术能力好的不同工种的老师傅们去参加建设,别看我们住在深山老林里,里面散布着木材加工厂、机修车间等,车工、钳工、电工、焊工等所有的工种,是带着工种的乡下人。因为我腼腆,平常除了看看书,很少去外面疯跑疯玩,看着我省心吧,就安排我作为给他们跑腿打杂的小狗腿子,给了一张免费旅游的团票。

休息的时候,和师傅们一起去半坡遗址博物馆,看着里面朴实,裹满厚重历史的一件件展品,看着那一处处发掘出的遗迹,似乎看到了半坡的先民们,在苍茫荒蛮的大地上,穿梭忙碌着的身影,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地一点一滴地创造着奇迹,这才能真正地叫做战天斗地了。此时的年纪,足以震撼到让心灵满是似乎承受不住的感觉。

半坡符号

当看到那些出土符号的时候,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符号里的意思,我全明白,可是,要说明符号代表了什么,就是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于是,便像被什么东西附体一样,恍恍惚惚地就想做点什么,便懵懵懂懂地把那些复杂点的符号,照样子画到了纸上,没想到,后来这些画,引发了一场一半聪明,一半糊涂的混战。

回到住处,那时候,住的地方就是刚上完顶的机器车间,能挡风遮雨,师傅徒弟的一群人,安张床就是自己个的家了。我把画的符号,按四角号码编码的数字,写在了符号的旁边。想着,等以后休息了,到市里的图书馆里,借像《康熙字典》、《辞海》之类的老版本字典查查看,看看能查出什么字,再看看这些字到底和出土的符号之间有什么关系。好奇心被点燃的人,总是会想办法来解释自己产生的迷惑。

钳工师傅端着泡好茶叶的茶缸,边咂巴,边溜达,走到我身边,看着我画的符号和后面的数字,然后指着一个符号和数字说道:天天就看你抱着书本看,咋还这么粗心呢。这标高标错了。接着,又指着另一个符号和数字说:这个联轴器的径向误差和轴向误差超出了国家的规范标准。我听到后,心里像投了一颗炸弹,好像一下子被炸醒了,又像更糊涂了,嘴上只是呐呐地说:这是半坡出土的符号……

刨子

话还没说完,师傅们一听是半坡出土的符号,还带数字,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他们在博物馆只看展品了,没注意这些符号。

木匠师傅拿起画着符号的纸,指着一个符号和数字说:啥标高呀,那时候有钳工吗?木匠才是最早的手艺,这就是个刨子,刨出外平面,不过这平面也够长的。那个是开榫……

电焊工师傅对着木匠师傅说到:那是坡口填充焊,填平平面……

起重工师傅说:这叫向上点动,我两只手照着这个画,一比划,举过头顶,开起重设备的就要点动向上,啥时候也离不开起重……

钳工师傅气得大声说:钳工是万能,你们没看见出土的鱼钩,打磨得多么地精细,除了钳工谁能做的出来……

半坡鱼钩

我一看,这可乱了套了,他们七嘴八舌地混战着,过一会,就该拿我开涮了,我赶紧地夹着尾巴开溜。

钳工师傅说的鱼钩,让我想起童年里的经历,这出土的古代符号,和现实中的顽皮孩子的童趣,竟然那么相似。山里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小的时候,鱼钩,都是自己做,一个鱼钩,最小号的,五分钱一个,而一根针,最大号的缝被子的针,才五分钱一个,可以做三个五分钱一个的最小号鱼钩。先去卖鱼钩的地方,假装买鱼钩,把鱼钩放在本子上,上面覆盖一张纸,使劲一拍就拍出了鱼钩大致的印子,然后,赶紧把鱼钩的印儿用铅笔仔细地描出来,但是在倒刺的地方,会画出很夸张的一道。小孩子嘛,总是把商店里卖的东西,当作最完美,最标准的,倒刺的位置一定是精确计算出来的。回到家,用线按在纸上,弯曲成鱼钩图形的样子,把线剪断,再把针烧红后,放到煤粉里退火,出去玩一会,回来把退好火的针,按剪下来的线头的长度,把针斩断成三截,比着纸上倒刺的位置,在针上用錾子錾出倒刺,再按纸上的形状弯曲好,烧红淬火,一个鱼钩就做好了。

线的鱼钩倒刺夸张

半坡遗址出土的符号,为什么找不到明显的相似特征,难道是描述的是其他的物体,真的像这群师傅打嘴仗的理由所表现的吗?

中华文明的童年,却比顽童的童年充满艰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