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温度】19.白求恩的遗书

1939年11月12日,枫落染秋,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约翰大街235号却再也没有等回它的主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把他的一腔赤忱与热血永远留在了遥远东方大国的土地上。

临终前,在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书中,他动情地写道:“……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时钟倒拨,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有过什么样的无悔经历和无憾人生?

1937年7月30日,在洛杉矶医疗局举行的西班牙人民之友宴会上,曾志愿参加抗击佛朗哥法西斯势力且对苏联社会保障医疗体系心驰神往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见到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先生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他此行要发动华侨并广泛争取国际进步人士支持中国抗战的目的。白求恩听后,很受震撼,中国战场远比西班牙战场更需要他这位外科专家,他放弃了重返马德里的计划,毫不犹豫地向陶行知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后来证明,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承诺。

1938年1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与协调,白求恩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向延安进发。途经香港时,他给前妻弗朗西丝 (作者注:两人结婚、离婚、复婚、再离婚,但她却是白求恩临终也放不下的爱人) 写信,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来中国的原因:“在一个充满阴谋和腐败的社会里,我不会袖手旁观。我不会宽恕那些贪婪的人对别人发动战争。”曾经因酗酒而一度沉沦的艺术青年、曾经因坏脾气无法与人合作的外科权威、曾经因患肺结核而看到贫富有别的西方愤青,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1938年3月底,白求恩在来到延安的第二天晚上见到了毛主席。后来毛主席说:“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就是指这次会见。毛主席双手郑重接过了白求恩的党证,并询问他一路上的情况,并向他细致介绍了解放区抗日形势。这次会谈长达三个小时,白求恩提出到抗战前线去,毛主席同意,说那就去五台山。白求恩医生回到凤凰山下的住处后,把这次会见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他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列的房间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倾听他从容不迫的言谈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和朱德在那伟大的行军中怎样领导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丛山里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斗经验,使得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来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中国。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引自:刘益涛《毛泽东在延安十年纪事》) 之后数日,白求恩在马海德和傅连暲陪同下,参观了延安的医院。 (作者注:马海德即与斯诺同行宁夏的美国医生,傅连暲则是红军西征纪念馆“同心城里结同心”的主人公) 延安的勤奋向上、毛主席以及每一位共产党人的真诚相待更加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1938年8月,白求恩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年近五旬的他,曾有过连续69小时为115名伤员做手术的记录,他说在中国的“马背医院”当个外科医生,既要是木匠、铁匠,还要是缝纫匠和理发师。在繁忙的手术之余,他以卫生顾问的身份创办卫生学校、培养医务干部、编写医疗教材、建立根据地战时医疗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忙碌而充实。一直到1939年10月28日涞源摩天岭中指受伤、11月初感染脓毒败血症,他带着高烧和病痛始终坚持夜以继日抢救伤员,最终不幸于11月12日去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在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身后,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追忆文字: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纪念白求恩》

我们准备把军区卫生学校改名白求恩学校,并准备以军区一个模范医院定名为白求恩医院,以永远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国际朋友。

——聂荣臻,刊于1940年1月4日《抗敌三日刊》

他是在革命中死的,是在中国抗战、中国革命事业中死的。他帮助晋察冀边区的创立,而死时还看到了疯狂的日本强盗对边区的围攻;他帮助中国抗战、中国革命,而竟不幸未能见到中国抗战、中国革命的胜利。全八路军战士为白大夫的死而同声痛哭,我们将以更艰苦卓绝的精神来继续白大夫未竟的革命事业,报答白大夫对于我们的期望。

——左权,1940年1月《悼白求恩同志》

白求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然而我们将永远记得白求恩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朱德,刊于1942年11月13日《解放日报》

白求恩来到中国时,他的政治见解早已成熟。他经历过贫苦、疾病;他熟知政治、社会和社会问题、工人运动、伐木工的板棚和结核病院……这个高举国际主义光荣旗帜的旗手,这个加拿大人民伟大的儿子,将永远是中国人民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的典范。

——马海德,1979年11月18日《健康报》

白求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卫生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援外医疗队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始终能够看到“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血脉传承,看到一种精神的升华与丰富。

(本文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主笔

王琼

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栏目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薪火相传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和力量所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先进思想、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让我们一起重温百年历程,弘扬伟大精神,用心感受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让我们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坚定地信仰信念信心,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往期回顾

【信仰的温度】编首语

【信仰的温度】毛泽东与五四运动

【信仰的温度】一条小船,一个大党

【信仰的温度】一位黄埔女兵的抉择

【信仰的温度】5.走出一条“本本”上没有的新路

【信仰的温度】6.道法一条线,治军两古田

【信仰的温度】7.红七军的远征

【信仰的温度】8.最后的突围

【信仰的温度】9.从“娃娃主席”到生产英雄

【信仰的温度】10.遵义会议前的遵义

【信仰的温度】11.长征会师启示录

【信仰的温度】12.“铁流后卫”董振堂的最后九昼夜

【信仰的温度】13.献给那些以化名牺牲的东北抗联英雄们

【信仰的温度】14.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信仰的温度 】 15.“ 我历来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当教员”

【信仰的温度】16.魂归太行

【信仰的温度】17.一支以村庄命名的连队

【信仰的温度】18.全军挂像英模之张思德

编辑:王文艳

海报设计:袁超(培训部)

朗读:俞雪松 (对外培训部主任

审核:何春风

监制:师宏睿

来源:办公室、党史党建教研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