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陈炯明叛变,北伐军55天4战翁源,为何最终没能救孙中山?

原标题:1922年陈炯明叛变,北伐军55天4战翁源,为何最终没能救孙中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导致孙中山退到广州海面的永丰舰上继续抗击叛军,这就是著名的六一六兵变。同时孙中山火速命令北伐军率师回粤戡乱。然而孙中山55天却没能等来北伐军的回师救援,要知道此时的北伐军正在赣南集结,准备攻打南昌。应该说,五十多天,正常情况下,北伐军回师广州,完全够了!然而孙中山在失望中再次逃离广州黯然下野。

那么这五十多天,北伐军究竟在干嘛?

1、回粤戡乱还是北伐南昌?

在接到孙中山急电后,北伐军将领对于是否真正马上举师回粤,却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6月23日,许崇智等又接到胡汉民于流动大本营自南雄发出的紧急电报。

原来,胡汉民自韶关与广州的电讯联系中断,并获悉叛军源源向韶关增兵的消息之后,料想叛军将首先对付韶关,以对抗可能回粤的北伐军,连忙作出大本营往赣州撤退的决定,于6月17日由胡汉民与林云陔(gāi)率十余名大本营文官先行,营长张发奎率领二百多士兵殿后,辗转北退,一路危险。

胡汉民在6月23日的电报说,叛将翁式亮、杨坤如等已经占领韶关;追击大本营人员的陈炯明叛军,也已经接近始兴,希望他们迅速作出回师靖难的决定。

当时北伐军前线的真实情况是,他们因屡屡接到孙中山蒙难消息,以许崇智为首的大部分将领,皆暂时停止继续北伐向南昌挺进,静待时局的发展;惟有李烈钧急欲攻下南昌,在6月18、19两日还率队猛攻吉安,引起南昌方面极大的震动。

而作为北伐军总司令、负有最高军事责任的许崇智,在接到孙中山命他马上回粤戡乱的手书后,他已经处于一种焦灼痛苦的煎熬中;再接6月23日胡汉民的电报后,马上于当晚在赣州召集李烈钧、黄大伟、李福林等北伐军将领研究回师戡乱方案。

但是由于进攻南昌胜利在望,大多数将领们都极力主张先攻下南昌,作为革命的根据地,然后再行返粤戡乱,则胜利的把握更大。尤其是滇军首领李烈钧,他自从二次革命,兵败江西湖口之后,多少年来,梦寐以求打回江西去,而江西的革命力量方面,也极盼他早日回到江西“主持大局”。

但北伐军喊了多少年北伐,到这次才真正攻下赣州,并对南昌形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态势,大获全胜极有把握。

在此关头,却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轻易放弃,岂不可惜?再等到何年何月,才打回江西去?因此,李烈钧反对马上回师戡乱最为激烈。

形势似乎陷入了僵局。在这个关键时刻,假如许崇智很冷静、很民主的话,假如他让将领们举手表决以定行止的话,那么,孙中山命北伐军回粤戡乱的计划肯定会落空,让他在白鹅潭永丰舰上苦苦的等待,越发变得悠长而又危险。

2、一波三折的回粤戡乱之路

许崇智没有这样做。

这时候的他,在理性中饱含激烈,简直不愿与闻北伐军的将领们对回师戡乱说出一个“不”字。

但他又不能强迫他们,更不能责备他们对孙中山“不忠”。

当他看到李烈钧等将领们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时候,激动地站起来说:

“就是各人不愿回师,我许崇智亦单独率部回粤救孙先生!”

“就是各人不愿回师,我许崇智亦单独率部回粤救孙先生!”

并力陈返粤只须“打三个冲锋功夫,便可打到广州市”。当然,这种说法对于发动一场复杂的战争来说,未免显得粗率与简单了些,但此时许崇智的主要用意,在于激励大家回粤的信心。

但是,在当晚的会议上仍然有两派主张:

一派主张继续前进,先克南昌、九江,再行应付叛军;一派主张立即回师,助孙中山先生平乱。

一派主张继续前进,先克南昌、九江,再行应付叛军;一派主张立即回师,助孙中山先生平乱。

由于争执激烈,未能作出最后的决定。及至6月27日,胡汉民辗转来到赣州,报告叛军祸粤详情,军心为之激愤。

许崇智是夜又复开军事会议,李福林、朱培德被许崇智坚决回粤的精神所感召,立即同意回师讨贼,议决由许崇智所部的第二军为主力,以滇、福两军分任右翼与左翼,共分三路前进。原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部)也同时回粤,分由大庾、信丰向粤境南雄前进,其他各军,则暂驻赣境,由李烈钧留守赣南,以为后援。

回粤大军在许崇智的率领下,连夜拔营出发。

但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第一师梁鸿楷抵达信丰后,竟不遵命,擅自向三南方向(按即位处赣粤边境的江西龙南、全南、定南三县)退入广东的连平,然后潜归惠州观望,为以后北伐军回师埋伏下致命的隐患。

7月2日,北伐军全部进抵粤境,自南雄、始兴直指韶州。由于梁鸿楷的叛离,以致北伐军的首脑们对于回粤的战路计划又发生了分歧。

胡汉民极主尾追梁鸿楷,首先肃清东江,但许崇智对他这个主张不以为然,其主要理由是由东江至省城太远,孙先生现正蒙难于兵舰之中,应急趋近路救援,如果时间一长,难保海军不变,时间一分一秒都是万分宝贵的。

如作进入东江打算,则太过迂回曲折。如果主攻韶关,从那里开辟出一条血路,到达广州的时间就会大大地缩短。还有一层值得考虑的是,北伐军是一支由几个地方武装力量组成的战斗集体,互相建立信赖,这在战争时期来说,显得比什么都要重要。

因为现在已经与滇军约定合攻韶关,滇军为右翼,而许崇智与福军担当正面,如果在这时候粤军与他们分道而行,滇军必滋疑窦;另外还有一层,福军势弱,如许崇智部不加入,则韶关一路,福军等于无用;这样分散兵力,对于回粤之役是相当有害的。

许崇智为了激励军心,同众将领立下靖难词,大誓三军,其词云:

“三军一致,誓同生死,拥护孙大总统,平定粤省之乱,如有异心,天诛地灭!”

“三军一致,誓同生死,拥护孙大总统,平定粤省之乱,如有异心,天诛地灭!”

各部队为了以示与陈炯明叛军有别,所有的服装,都作了更改,大盖帽的檐上,全部镶有红边。誓师过后,部队连夜急驰疾进。

3、一战翁源

陈炯明发动“六一六兵变”炮轰总统府之后,没料到孙中山竟能奇迹般地逃出他布下的天罗地网,先失一着,因而必料孙中山会调遣许崇智的北伐军回粤,使韶关成为一个把守广州大门的相当关键的战略要地。

因此,他马上调动翁式亮、杨坤如、陈炯光等陈家军将领,共率数十营兵力,占据了粤汉铁路,沿粤汉铁路一带布下重兵,同时在韶关周围的帽子峰、芙蓉山、莲花山一带设下坚固的防线,作为堵截北伐军回粤的第一道屏障,其中尤以韶城北门之外的帽子峰为最险要;还计划以英德一带为堵截北伐军的第二道防线。

与此同时,陈炯明还与吴佩孚密电往还,力促吴佩孚带兵出赣南,从大庾、三南等地兵分两路,进袭始兴、新丰等处,与陈家军前后夹击,将许崇智的北伐军彻底扑灭。

由于陈家军有着充足的准备,陈炯明 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叶举还致电前线将领,表示如击退北伐军,将进行重金犒赏;翁式亮则更直接,许诺犒赏部队猪肉三千斤,用以激励士气。

北伐军从7月10日始与陈家军展开正面交锋后,虽然右翼的滇军很快就突破了陈家军的防线,占领了白虎坳、皇岗岭、鸡公岭等阵地,并直逼帽子峰;中路的福军以及许济、吴忠信、孙本戎等部也英勇出击,向前推进,但总体来说,由于守敌过于顽强,双方鏖战多日,仍然相持不下,陷于胶着状态。

特别是韶城之胜败,几乎全视帽子峰之得失为转移。 滇军初到之时,兵力尚薄,以十人为一团,组成敢死队,屡打冲锋,前后共计血战十余次,帽子峰有得有失,双方易手达八次之多,而以7月15日晚战况最为激烈。

为了迅速杀出一条血路,许崇智决定变更战略计划,避开韶关这个坚固顽强的堡垒,决定以少数北伐军扼守住入韶的要冲帽子峰,再以右翼少量军队牵制住乐昌方面的守敌,以免陈家军缩短战线。

右翼仁化方面,也暂取守势,然后抽出右翼朱培德部所辖的滇军六营,协同许崇智、李福林部精锐,间道迂回向翁源方向进袭。翁源为粤北重镇,那里地多高山,有鸡笼山屏障于前,桂湖山雄峙于后,与韶关成犄角之势,且是直下英德的重要门户。

翁源一下,必能切断韶关守敌的后路,更能切断源源由省城到援的叛敌,直接撼动陈炯明堵截北伐军的第二道重要防线。

战役开始之前,鸡笼山与桂湖山早已被陈家军的李云复一旅所占领,并有黄业兴、丘耀西、苏世安等部共二十余营把守,兵力极其雄厚。

从7月17、18等日开始,许崇智分三路集中精锐向翁源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使用散队冲锋法,许济率部专攻鸡笼山,李福林部绕道袭击桂湖,战斗异常激烈。

陈家军虽死力防守,但抵挡不住北伐军锐不可当的猛烈攻势,纷纷退却。

翁源方面的守敌,终于害怕陷入埋伏而赶紧溃退,黄部及何部的北伐军进占了翁源城,是役双方战死人数逾千。至此,北伐军第一次宣告克复翁源,许济乘胜率部向英德马坝方面猛烈追击。

如果克复英德,则北江以下,已无险可守,长驱直进省城广州指日可待。

这引起了英德及广州方面守敌极大的震动。

另外,韶关方面战线,由于北伐军兵力薄弱,自7月17日至20日,乍看几乎无仗不败,陈家军“乘胜”追击,谁知越追,北伐军兵力越雄厚,陈家军只好调集英德以上各站兵力,纷纷调往韶关,连日追击,一直追至始兴附近,殊不知正中北伐军诱敌深入之计。

对此,上海《民国日报》报道“许崇智善用伏兵包抄法”,说他在这次战役中,“先派兵若干,埋伏某处,然后以一军与逆军战,与败不与胜,引逆军至某处,我军四面包围,是役逆军实在伤七千余人,且逆军以为得胜,陈逆已拍电命其勿追,然已无及,已误入重地,中我军之计也”。

报载中的“某处”,另一报纸报道说是距韶关三十五里、名叫“五马归槽”的地方,许崇智军在那里打了一个极其漂亮的伏击战。

英德既为堵截许崇智军回粤的第二道防线,因此,陈家军的大本营也设于此处。翁源一失,大本营内一片混乱。陈家军的右翼司令徐军雁,马上将司令部移驻于火车站内,然后调集各队,力图克复翁源。

同时,躲藏于幕后的陈炯明,洞察事情更深。 孙中山的死里逃生,本来已经使他万分尴尬,现在孙中山还据守白鹅潭的永丰舰上,依仗外国租界的特殊位置,徘徊不肯离粤,实在是因为许崇智的北伐军已经返粤,给孙以信心,因此,孙中山极希望许崇智能迅速得手,以便卷土重来。故此,陈炯明认为非以全力抵御北伐军不可。

当他发现进攻翁源一带的北伐军来势凶猛,实为许崇智军的主力,已经蔓延至英德一带时,除了马上加派四十余营兵力往韶关外,还急忙调动陈炯光、苏世安、黄业兴、黄任寰、李云复诸部火速增援韶关,同时命熊略、尹骥、李炳荣各部增援翁源。

特别是李炳荣部,兵力达到万名以上,直接由惠州绕道而出,截击许崇智军后路,逼使许崇智军不得不作出退避之势。

另外,陈炯明还一方面命令他所盘踞的石井兵工厂,连夜开工,赶制枪支弹药运往韶关。一方面再次勾结吴佩孚,由吴派出沈鸿英部从湘南经上犹、崇义,配合蔡成勋部,联合进攻留守赣南的李烈钧部北伐军,使李烈钧部不支,只好从赣州撤退,一直退回粤境。

4、二战翁源

在叛军势力强烈的反扑下,7月19日在翁源又展开了一场酷烈的争夺战。

其时,翁源的守兵为陈炯明叛军将领李云复所部。 李于翁源第一次失陷之后,待援兵驰到,再次进行大举反攻。由于翁源地势四面环山,孤军深入,易受包围,而且北伐军进占之后,还未来得及进行布防,因而不得不实行退却,仅据守在附近的狮子岭上,翁城再次陷于陈家军之手。

但同一天,许崇智军黄大伟部攻克始兴,加入了翁源阵线。另外,新被孙中山委为湘省讨贼军总司令的湘军陈嘉佑(为国民党人)也与许崇智会过面后,率部与朱培德部会合攻占乐昌,牵制了翁源方面的守敌。

7月20日,两军反复争夺翁源的战事更趋激烈。许崇智军占据了狮子峰,既得地利,居高临下,尽占优势;除此之外,用《申报》报道者的话来说,“许军为愤兵,为饥兵”,其气势“有进无退”,因而,饷械充足的李云复军只得取守势,竭力防御,调集重兵,以期固守。双方一时相持不下。

双方经过一轮搏杀,7月20日这天,许崇智军张民达部再次克复翁源。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许军弹药装备保障缺陷明显。

许崇智军使用的是六八枪,而攻下赣州时所缴获的大批子弹,均为八九式枪弹,不能对号使用,而急需的六八弹又只能在广州石井兵工厂制造,因而他们相当困窘。但尽管如此,许军仍然奋力反击,前赴后继,绝无畏缩。

在陈家军强大的攻势下,翁源再次易手。

陈家军夺得翁源之后,战事也越趋激烈。许崇智军从马坝、大塘一线退却,即以火山为坚强据点,陈家军的增援部队也源源开到,双方展开肉搏,昼夜不息。 许崇智军确因久战疲劳,前线渐露出不支的动摇之势。许崇智为了鼓励士气,于7月23日亲自进驻火山,鼓励三军再次向陈家军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大破守敌。陈家军锐气顿挫,纷纷退却。

7月24日,许崇智军乘胜反击,在韶关一带大败陈炯明军,黄大伟部也三复翁源。

陈家军在许崇智军强大的攻势下,全线向大塘、韶关方面总退却。许崇智军再次乘胜追击,于7月27日,左翼军许济旅进占莲花山阵线,向韶关车站和马坝车站发起猛攻;陆学文旅向马塘方面施展攻势;孙中山卫队部与谢部进占大塘、羌在街一线,向韶关附近敌人的防御阵地展开猛攻;湘军陈嘉佑部也火急驰援,战事也越趋激烈。

在可以预料的时间内,许崇智军就可以夺取韶关与马坝车站,陷陈家军于四面包围之中,瓦解陈军,全面占领韶关县城,然后沿粤汉铁路长驱直下,直指广州。

捷报传来,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为之大振;各地时评也纷纷为许崇智叫好,使他的形象在原来的基础上显得更加高大,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了不起的革命英雄。

捷报传来,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为之大振;各地时评也纷纷为许崇智叫好,使他的形象在原来的基础上显得更加高大,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了不起的革命英雄。

如上海《民国日报》7月31日署名香港特约通讯员“燧石”的文章,总结出许崇智这次回粤平叛的特点是,“基本战略在以少胜多,应用战略在以奇驭正”。

5、北伐军回粤失败

可是,孙中山与善良的人们欢喜不过数天,一个惨痛的消息,如闷雷般炸得人们眼花缭乱。

原来,就在许崇智于韶关获大捷的当天,陈家军的洪兆麟、熊略、黄强率部火速增援韶关,使守敌的士气为之一振;加上驻扎韶关的翁式亮部,也抽调出杨坤如部,火速往马坝方面驰援;李炳荣所部,也由六里圩赴援,各路大军云集韶关境内,大大地加强了陈家军原有的抵抗阵线。

更为致命的是,7月28日,原从赣南回师后就投敌观望的梁鸿楷师陈修爵部,突然乘火车抵达马坝车站,以迅猛姿态进攻许崇智军陆学文部。

这种冷不防的猛烈攻击,不但打破了许崇智全线反攻的全盘计划,还使连续苦战了一个多星期、无从补给、无从休养、因而疲惫不堪的北伐军,实在难以招架。陆学文部抵挡不住,首先溃退,遂至牵动全线,各路部队被逼退回火山一带。

但许崇智早已料到陈家军必大举反攻,为先发制人计,他厚集兵力于一路,意欲先攻陷韶关,以动摇陈家军的作战计划,遂于7月27日夜,率大队六千余人,亲自指挥,猛向大塘陈家军防地攻击。

这大塘距韶关不过十二里,离马坝也只有二十里,若夺得此地,再分两路前进,一路直趋韶关,与中路联合向韶关正面进攻,一路出马坝,向韶关后路包抄,则韶关定可攻陷无疑。

是夜,许崇智率部发起攻击之后,大塘守军应战数小时,卒至大败,向马坝方向退却。许部乘胜追击,前锋已经到达距马坝十里的地方。

7月28、29两日,投敌的陈修爵部率队由新岭头夹击许崇智军,许崇智军终于不支,弃大塘而去。中路的陈炯光,左路的杨坤如、苏世安、黄任寰,继续向前追击。

至29日下午,杨坤如部占领了火山,中右两路的许崇智军,遂退集于大桥一带,准备抵抗。杨坤如率队追到,许崇智军即分两路溃退,一退鸡笼,一退周田。陈家军又接着分队追击,黄任寰、苏世安率队向鸡笼追击,陈炯光率队驻大桥,居间策应,杨坤如于7月30日,已追至周田,许崇智军继续向仁化一带退却。

退至鸡笼的许崇智军,也被黄任寰苏世安压迫,退守始兴。翁源方面的许崇智军,同时被陈家军反击,全面溃退,于7月30日退至始兴的江口,敌军也追至长岗、水南、水口等处。

许崇智驻节江口,收容溃散的部队,重加整顿,准备组织反击。8月2日,当许崇智正要发出反攻命令的时候,忽然接到翁源王懋功部的败讯,陈家军已经追击至始兴县清化司,后方受敌,江口难以固守作战,不得已星夜命令部队从江口撤退,向南雄方面进发。北伐军回粤靖难,至此也惨痛地宣告失败!

孙中山因深觉许崇智所率领的军队,实“为革命武力之仅存者,现已由粤退福建,子弹耗尽,亟待接济”,因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在他的精心安排下,许崇智于8月间率部进攻闽南,开始了另一段轰轰烈烈的生涯。

而遭受到此次变故惨重打击的孙中山,也心情黯然地离开了自己曾经勇敢而又孤独地固守过55天之久的永丰舰,到达上海…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