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绣文:永远的“虎妞”,中年弃世,遗产不留养子,病重未获探望

原标题:舒绣文:永远的“虎妞”,中年弃世,遗产不留养子,病重未获探望

舒绣文属于演技派,她身材不高、相貌也算不上美人,在生活照里看起来非常平常,但一上银幕或舞台,立刻焕发出不同的光彩,自信、从容、激情、投入……仿佛沉浸在她的角色之中,与角色融为一体,因此,经常被人称赞“演谁像谁”。

从《女儿经》中轻佻的舞女、《夜来香》中身世悲惨的卖花姑娘、《热血忠魂》大气凛然的秋瑾、《太平天国》英姿飒爽的洪宣娇、《雷雨》中忧伤阴鸷的繁漪、《骆驼祥子》里泼辣的虎妞、《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爱出风头的交际花王丽珍……舒绣文饰演角色跨度极大,她也非常善于把握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以艺术手法予以精妙体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导演张骏祥说:“舒绣文表演的最大特点,是富有激情。”

在重庆时期,她与张瑞芳、白杨、秦怡并称为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又因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演活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交际花王丽珍而闻名全国。建国后,舒绣文被调往北京人艺,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可谓功成名就。

四大名旦,右一舒绣文

演艺事业虽然成功,舒绣文的人生仍然充满了悲惨气息。

她的原生家庭贫穷困顿,让她十几岁就不得不去当舞女,后来,婚姻又连遭挫折,未能生育,抱养了好姐妹的孩子。舒绣文望子成龙,对儿子视为己出、严加教育,却也导致青春期的孩子与她产生了隔阂,1969年,舒绣文因遭迫害导致肝病加重入院,身边一个陪伴的亲人也没有,临终前仍在呼唤儿子的名字。

亲情,对于舒绣文,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

1、出身书香门第,因家贫无依,16岁成为舞女

舒绣文1915年出生在安徽黟县,原名叫舒彩云,1921年跟着父母迁居北京。

舒家本是书香门第,但到了她父亲的时候,因肺病赋闲在家,还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导致家中负债累累。

舒绣文为解决家里的经济困境,从北平的安徽中学退学,外出打工,瞒着父母到华北饭店当舞女,好挣钱贴补家用。她父母得知后,虽觉有辱家风,可也无可奈何。

而更过份的是,不久一个债主看上了舒绣文年轻活泼,要纳她为妾,看在钱的份上,她那个曾当过教师、为人师表的父亲竟然同意了,还坚决地说:“你要不去,我就不认你这个不孝女儿。”

她的母亲也默认了此事。

这让舒绣文十分寒心,她听人说上海挣钱比较容易,索性就从北平前往上海,想找份收入高的工作。

1931年,她来到上海,先在淮海路上一家俄式西餐馆打工,在那里认识了常来吃饭的电影业人士应云卫、李丽莲等人,经他们推荐,她在天一电影公司找到一份普通话教员的工作,一个月工资30元,冲着这份高薪,舒绣文一头扎进了演艺界。

2、锲而不舍钻研演技,不靠美貌靠实力

当时,她在电影公司里为老板邵醉翁夫人当国语教师,邵醉翁是著名影视商人邵逸夫的哥哥,也是邵氏兄弟公司的开创者。

有一天,公司正在拍摄《云兰姑娘》,恰好缺一个只有几个镜头的配角,导演邵醉翁看见舒绣文站在一旁,就叫她过来演一下。

这是舒绣文第一次站在镁光灯下,灯光亮得刺眼,外面还围着很多看热闹的人,舒绣文紧张得手足无措,结果上场时被电线绊了一下,走得跌跌撞撞。

邵醉翁忍不住骂道:“真笨!你就不是个当演员的料,白白浪费了我的胶卷。”

舒绣文是个要强的人,这话深深地刺激了她,她发誓要演出个名堂来。

但她的先天条件却没有优势,相貌不出众,个子偏矮,中学没读完,充其量算是小学毕业,也没受过专业训练,但舒绣文虚心好学又有悟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琢磨着动作、神情、语言的各种细微表达。

她长得不美,年轻时,舒绣文对自己的容貌很是担忧,痛下决心改善外形,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用胶水把上眼皮粘出一条折痕,硬是睁着眼睛睡了几年觉,把自己的单眼皮改造成了双眼皮,但其他地方她就无法改变了,她的宽下巴和脸部的硬朗线条,让她没有其他女演员特有的柔美风姿,与胡蝶、阮玲玉、周璇等人相比,容貌显得普通无奇。

《天国春秋》

为了提升自身形象,她一下班,就以“许慎”、“苏谦”的假名去补习班学文化、学表演、练形体,用气质和演技弥补先天的不足。

20岁时,她已经陆续在集美歌舞团、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参加了不少演出,舒绣文不爱争角抢戏,无论主角配角她都认真演、下功夫琢磨,还经常记笔记写心得,擅长用细微表情和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

与冯喆合拍《恋爱之道》

经她日复一日的琢磨修炼,其表演火候已经炉火纯青。

不久,田汉邀请她在话剧《名优之死》中扮演女主角刘凤仙,而“刘凤仙”是京剧名伶,为了演活这个角色,舒绣文拜京剧名家魏鹤龄为师,一连数月,苦练京剧基本功,了解京剧艺人生活,彩排之后,田汉来到后台,惊喜地握着她的手道:“演得不错,很像!”还挥毫为她写了八个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35年,她在电影《夜来香》中为大美人胡蝶配戏,大家本以为她被国色天香的胡蝶一衬托,肯定黯淡失色,哪知她在剧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从此一炮而红。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丽珍

此后,她演遍了古今中外的女人,贤良的、温柔的、刚烈的、蛮横的、懦弱的、傲慢的……任何角色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入戏极深,演绎得生动深刻。

1946年,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饰演虚荣狠毒的交际花李丽珍,一开始,舒绣文并不想接这个角色,甚至很厌恶这个角色,后来编导蔡楚生和郑君里一起给她做工作,她才答应接戏,并认真琢磨角色的内心和神情,从而演活了这一人物。当年,全国评出10部优秀影片,舒绣文主演的两部都名列其中,《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列第一,《裙带风》名列第三,她也被评为“最出色的女演员”。

1957年,舒绣文调到北京人艺,她因早年生活困窘,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身体欠佳,但一上话剧舞台,便光芒四射,成为台上的焦点。《北京人》里隐忍懦弱的愫芳,她演来丝丝入扣;《骆驼祥子》里刁蛮泼辣的虎妞,更是神采飞扬。

当时,舒绣文演的“虎妞”成为人艺一绝,在北京无人不知,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多次观看这部话剧,还曾到后台探望舒绣文。

周恩来夫妇到后台探望“虎妞”

著名戏剧家欧阳山尊认为:“虎妞成为她的顶峰之作,风靡北京。她读词,文艺界的人认为是一绝。”

而作为当时人艺的第一大腕,舒绣文只要有空就去为青年演员当配角、跑龙套,表演得同样卖力。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舒绣文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3、情路坎坷,中年弃世,养子在她身后才知真相

舒绣文16岁就孤身一人闯荡上海滩,因此一直渴望家庭亲情,但她的婚姻生活却十分坎坷。

16岁时,带她来上海的报社记者禇先生,一到上海就想逼迫舒绣文与他同居,以此作为帮她找工作的条件,而舒绣文却发现他是个有妇之夫,舒绣文性子刚烈,当即与他一刀两断,宁可出去打工帮佣,也不愿再见到他。

进入演艺界后,她与一位电影摄影师结婚,但婚后不久,她与一个男演员因戏生情,舒绣文为了不伤害丈夫,提出了离婚,但她是个传统女性,与这个过度热情开放的男演员不久就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矛盾,也分了手。

《女司机》

此后,她在重庆与热爱文艺的商人吴绍苇结婚,吴绍苇是山东人,家族传统开钱庄生意,但吴绍苇却一心迷恋话剧和电影,经人介绍认识了舒绣文后,索性改行,关了钱庄,当上了电影制片。

他们俩志趣相投,但吴家是大家族,对“戏子”身份的舒绣文不太接纳。舒绣文因身体缘故不能生育,抱养了好姐妹的儿子抚为己有,起名叫舒兆元。

舒绣文母子

建国后,吴绍苇成为上海电影厂的制片,1957年,舒绣文调往北京人艺,希望丈夫能与自己一起同行,吴绍苇推托说:上影厂的工作离不开,等一年再说。

但第二年,他向舒绣文提出了离婚,不久后,吴绍苇再婚,过上了他想要的平淡生活,而舒绣文则与儿子相依为命。

吴绍苇性情温和、不爱表达,与舒绣文好强上进的个性反差很大,两人的家庭出身不同,地位越来越悬殊,在家中,常常是吴绍苇操持家事,而舒绣文到处拍戏开会,这让吴绍苇心存失落。

1970年,舒绣文去世后的第二年,吴绍苇对追问他的儿子解释说:“你妈妈政治地位越来越高,我觉得我得仰头看她了,我越来越累……”

因为名声在外,舒绣文在全国人大、政协、妇联、文联里有一大堆头衔。

身处高位,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儿子舒兆元也约束得格外严格。她爱儿子却不娇惯,重视学习、要求严格,检查作业时发现错误会把睡梦中的儿子叫醒改正;用自己穿旧的军衣改成孩子的衣服;得知孩子有一次坐电车少买了5分钱的票,不但对孩子严厉批评,还写检讨信到《北京晚报》发表,让孩子在学校做检讨,想让孩子知道,做人一定要诚实、清白。而因此,她与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母子关系不太亲厚。

而文革到来后,舒绣文遭到迫害,经常遭到批斗,被造反派打骂。身处是非的漩涡,舒兆元也受连累下放,听到舆论的各种非议,他对母亲也有了误解。

1969年,舒绣文病情加重,因为肝硬化排不出腹水,身上瘦得皮包骨,可肚子却高高隆起,小腿肿胀得像萝卜,积水从崩裂的皮肉处渗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住进北京同仁医院后,她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让儿子的女友曲青云给身在干校的儿子发去电报,但舒兆元却没有前来,可能是无法请假,也可能是没意识到这一次会是永别。

3月16日晚,舒绣文换上平时喜欢穿的黄色毛衣,梳好头发,显得有些反常,半夜她突然翻身坐起,大声呼喊着:“兆元!兆元!”几个小时后,在3月17日上午,舒绣文在病痛的折磨中与世长辞,临终还在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终年54岁。

在给儿子的遗书中,舒绣文交代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几万元全部上交组织,她说:“我给你留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荣誉,而是刻苦学习的精神,忘我的精神,奋斗的精神……”

直到母亲身后,舒兆元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而多年来舒绣文待他的情份却不比亲生母亲逊色,文革后,舒绣文被平反,恢复了名誉,这一切都加深了舒兆元的愧疚之情。

后来,他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演艺道路,曾在电视剧《水落石出》中扮演了刑警大队长的角色,并多次提笔为母亲写下回忆文章,表达对母亲的追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