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平台:咸豐帝──棄京門逃逸 圓明園遭劫


  圖:咸豐帝在位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大清便開始國無寧日。清文宗咸豐帝在位時,太平天國起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歷史由此轉折,中國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言宁,1831年生,道光第四子,清朝第七世皇帝。20歲時繼位,年號咸豐,在位11年。1861年,咸豐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卒年30歲,廟號文宗,葬於清東陵的定陵(河北遵化縣)。

  咸豐帝在位的11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繁。他即位後不久,太平天國起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沙皇俄國強佔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早期也花過心思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然而,面對大清這一副爛攤子,平庸懦弱的咸豐一籌莫展,最終沉湎於聲色,縱慾自棄。

  咸豐六年(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此時,咸豐不但沒有下詔號召天下軍民勤王、共謀抵禦外國侵略,反而為慶祝30歲大壽,舉行盛大典禮,在圓明園演大戲4天。眼見戰火襲來,他暗示大臣上呈奏章,讓他去承德避暑山莊「巡狩」。同年8月,咸豐帶領嬪妃等一眾倉皇逃往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

  不足兩個月,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放火燒毀圓明園,大火數日不熄,一代名園成為一片廢墟。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是清王朝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寶藏,在當時或被焚毀,或被搶掠。前陣子,被法國高價拍賣的鼠首和兔首,就是當時英法聯軍掠走、流落海外的國寶,本為圓明園海晏堂前「12生肖報時噴泉」(俗稱水力鐘)的噴頭。

  此時的咸豐每天仍與後宮美女花天酒地,宮廷戲班唱戲不止。不僅如此,他還貪食鴉片,並美其名曰「延年益壽膏」。1861年,咸豐病重咳血,死前安排肅順等8位顧命大臣輔佐皇子載淳(即同治)。這引致後來的權力爭鬥,出現慈禧垂簾聽政,實際掌握朝綱近半個世紀之久,不僅影響清朝的命運,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

  (歷代帝王篇)

  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