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
管理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

人物经历

严凤英

1945年,严凤英在桐城练潭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参演的剧目是《二龙山》。

1947年10月,严凤英在秋浦河两岸前后共唱了三个月。

1946年,严凤英来到安庆市,先在群乐剧场演出,以《小辞店》、《游春》两曲戏轰动安庆。

1948年,社会动荡不安,不满20岁的严凤英流落到上海,解放前夕又辗转到南京。

1951年,严凤英重返安庆舞台,继续在“群乐剧场”演出(后改名为“胜利剧场”)。

1952年,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

1953年,严凤英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1949年9月,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为黄梅调上演,首次为黄梅戏改革探索了道。他是《黄梅戏音乐》的作者,50年代即开始研究“傩戏”。

1950年,严凤英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甘律之。[1]

1953年,严凤英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演出《打猪草》。

1951年,严凤英回安庆,甘律之为她购置行头,支持她重登黄梅戏舞台。

1953年,严凤英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打猪草》,为感谢甘家的帮助,她买了许多礼品去看他们。

儿子王小亚出生时,陪伴在严凤英身边的是甘律之,王兆乾只是发来一封电报,祝母子平安。

1954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结婚了。

1956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离婚。 

1956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并与之结婚。时白林回忆说,严凤英是个浪漫的人。下班时,经常看到她趴在三楼的窗口,等丈夫回家吃饭。王冠亚个性温和体贴,婚后两人感情很好。

无论事业还是家庭,这都是严凤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评剧演员新凤霞曾回忆说:“冠亚老实,对凤英俯首贴耳,体贴万分,是个模范丈夫,自和凤英结婚以来,没有给她带来一点痛苦。但在凤英生命最后一刻,他是遗憾的……”。

1968年4月7日夜,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2]

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主要作品

《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所获奖项

1954年,《天仙配》获华东区戏曲会演一等奖。

1960年,曾荣获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66年,《天仙配》获文化部“金质奖章”。

讨论量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