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京广铁路】两个时代的守望 2018.1.18更新

【新老京广铁路】两个时代的守望 2018.1.18更新

文:香茶

图:香茶(微博@铁旅纵横)、阿滔(@水牛湾神经质青年_是这个滔)、@LJH380A@做奥迪的王大师

具体图源见水印

(注:参考整理了网上各路资料,如有误请指正。本意是发现网上没有较为系统性的科普文,便自己动手写了一篇,然而也系统不到哪里去…?本文写于2015年11月19日,现发为图文版。)


  在湘南粤北的南岭重山中,有一条民国时期的老铁路在山水之间穿行。它是1936年通车的粤汉铁路,也是1957年京汉段全线通车后改称的京广铁路,一个如今被火车迷们称为“老京广”的铁路遗址。这段铁路的铁路早已被拆除干净,只留下旧桥隧、旧车站和铺满碎石的路面证实这里确实曾经是一条铁路,火车曾经在这里通过。而在老京广的不远处,则是繁忙的新京广线,南来北往的客车货列呼啸而过,可火车上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不远处就是一条饱经沧桑的老铁路呢?一个是荒草丛生沉默的遗址,一个是繁华热闹的中国铁路大动脉,两个对比鲜明的时代在这寂寞的深山中相互为伴,两相守望。

新老省界隧道、省界桥

  老京广的使命完成于1988年衡广复线通车及1989年大瑶山隧道贯通。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到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一路都是南岭山河,铁路就修筑在这风景秀丽却又艰险的地段。这里有气势磅礴的四大隧道五大拱桥,但在那个技术和经济都不甚发达的年代,必定是尽量避免修筑隧道和桥的,这里却连建如此之多桥隧,可见工程的艰辛和困难。桥隧从北至南分别为白石渡隧道、燕塘隧道、燕塘桥、风吹口桥、省界隧道、省界桥、碓硙冲桥、碓硙冲隧道、新岩下桥,其中除了新岩下桥改造后继续使用外,其他皆已废弃。而这些老桥隧的另一侧,则是新线的燕塘一号隧道、燕塘二号隧道、燕塘三号隧道、风吹口一号隧道、风吹口二号隧道、(新)省界隧道、碓硙冲一号隧道、碓硙冲二号隧道。老线的桥隧均刻着“民国二十五年 凌鸿勋”的字样。凌鸿勋是著名土木工程专家,老桥隧即是出自他之手,由他设计与建造。但可能由于文革的破坏,隧道的字样都被人抹去,不甚清晰,所幸魔爪无法触及拱桥之侧,桥身侧面的字样还完好。

省界桥

  从白石渡镇上去往老白石渡站方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高高的残破的台阶,踏上台阶,眼前是只剩下断壁残垣的老火车站。站门口只有破破烂烂的半堵墙,货运站已经垮塌,候车室也拆除了。走上废弃的老京广,路边是堆积如山的道砟。老白石渡站改成了新白石渡站的货场,站区仍有多条在用的专用线(尤其是某些关于国防需要的专用线)在此接轨,路边有写着“注意火车”的护栏,但是依旧破落。这里是白石渡至乐昌区间唯一未拆铁轨的老京广废弃路段,但是这里的铁轨又能保得住多久呢?昔日繁华的必停站,而今只落得个破败不堪。继续前行,下跨老线跨线桥,过后铁路就变成了水泥地。经过天鹅塘大弯,水泥地与村落一起消失,到达新老线交汇点,进入无人烟之地。不一会儿,就能看到第一个隧道,白石渡隧道。这是一个短短几十米的隧道。过后则是与新线隔河相望的燕塘隧道,对面新线燕塘一号隧道丹霞地貌高山之上的挡土墙蔚为壮观,只一眼便让人震撼,令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工程技术之强大。在这里,可以足踏老线,看着新线往来的列车,感受历史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过后则是第一座桥,燕塘桥。一路前行,尽是湘南壮丽的丹霞地貌与白沙河秀美的风光。

老白石渡站
白石渡隧道口2016年新立保护碑
在老线上看列车驶出新线燕塘三号隧道

  走过碧水上的风吹口桥,走在长得比人还高的杂草中间,醉心于铁路历史和美景之中,实为人生乐事。往前即是省界隧道,穿过幽静的省界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到达气势磅礴的省界桥。路旁有一块白沙河河道界碑,这又是两个时代划分的证明。粤汉铁路通车前,白沙河是通往广东的黄金水道,但时至今日,往昔船只来往的繁华而今都不见,只剩河上寥寥数船。就在老省界桥不远处,新省界桥上正有列车呼啸而过来去新省界隧道,绵长的鸣笛响彻红山绿水之间,令人心神激荡。走小路来到省界桥下,可以看见省界桥雄伟的身姿。年近八旬的老桥,泛黄的桥体依旧风韵十足。令人欣喜的是桥身的细节,桥身刻有稻穗花纹,象征着鱼米之乡和广东省城“穗城”。抬头仰望,两座省界桥在这里并排,它们代表着过去和现在两个时代,在这里相望数十年。老线在山谷中对着热闹繁忙的新线沉默无言,新线上的乘客在此看到“省界桥”三个字,便知道是进入或离开广东了。离开省界桥往南,来到乐昌市境内,到达荒草萋萋的碓硙冲桥。老京广在这几公里内四跨碧绿曲折的白沙河,造就了绮丽的铁路风光。过后是传说中十年没有人找到过的碓硙冲隧道,确是难找,在山坡上脚踩隧道顶只见远处新线通过的列车,却无路可下,后终有人寻见它真容时,却是带着开山刀劈了几公里的杂草才可进入。

风吹口桥
新线列车上看老桥
新老省界桥航拍
碓硙冲隧道

  往南走,老京广继续一路蜿蜒在白沙河山谷中,穿越湘粤边界数重大山。在到达广东北大门、南下进入广东第一站坪石站之前,会通过新岩下桥。新岩下桥为新老线共用桥,老桥改造后作为新线继续使用。改造后的新岩下桥不再是传统拱桥,两侧弯拱处是老桥样式,中间为新桥直线样式。过了新岩下桥,很快到达坪石火车站边壮观的丹霞地貌金鸡岭下,来到武江之畔,在山间与九曲十八弯的武江一路为邻,共同绕开大瑶山向东而去,绕一个大大的曲线,最终抵达乐昌站。坪石站老线下行第一个站麻冲站附近有一个白面石隧道,去路已被高高的杂草完全埋没,导致行人无法前去探看。老京广在进入罗家渡之前,会跨过一条地图上没有画的河,此河名古名庐溪水,今名田头水。这条河就是“水牛湾湾一对角,罗家渡渡两条河”中的河之一,而水牛湾则是坪石镇的老名字,因为武江在这里就像牛角一样弯了两个角。如今乘坐新线火车经过田头水时,能看见河上残存的老线铁路桥桥墩。

新岩下桥,香茶摄
新岩下桥,左边下行桥为老线改造,香茶摄
麻冲站,香茶摄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田头水桥截图

  老罗家渡站对面有一个新罗家渡站,新老线的两个同名站,也在武江两岸相互守望,只是,老罗家渡站只剩下了画着白线的站台。当武江对岸的新线有列车鸣着汽笛飞速而过时,这一头已经变成水泥地的老线只是静静地聆听着。从这里走向老线深处,圆螺角隧道之前是一直与新线并行的。过了圆螺角隧道,过了新线的三层滩隧道,就到达大瑶山隧道北口了。新老线在这里分开,老线蜿蜒至东北方向,新线却从这里开始走直直的长隧道往东南方,穿山而过。著名的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米,曾经是中国已通车的最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长度也曾在世界铁路隧道中名列第10,在地形复杂的粤北山区修筑一条这样穿越整个山脉的的长隧道,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亦无法想象筑路何等艰难。这一条长长的隧道,也划分了铁路的两个时代,尘封了老京广余生的岁月。

被村民用来种菜的老罗家渡站站台,对面列车通过处为新线罗家渡站附近
新线罗家渡站航拍
罗家渡航拍,左为新线,右为老线路基
圆螺角隧道
圆螺角隧道过后的树霜头隧道,现已被新修道路埋没,上图摄于2015年4月
树霜头隧道,摄于2017年1月
出了树霜头隧道后已是从坪石到了大源,老京广已经沉眠水底,无法通行
新线大瑶山隧道北口

  从北京至广州的老铁路全线中,最美的风光或许是大瑶山一带,但最为险要的地段也莫过于此段。铁路沿江而建,修建在滔滔江水畔,低处易遭洪水,高处便临山崖,险峻至极,每当火车行驶至此,都因地势险要无法快速通过,最高限速50公里。又因此处地形复杂,且老线为单线铁路,火车通过这里时只能慢速行车,在此停下来会让时经常要等待很长时间,是京广线上唯一梗塞的路段。从坪石到乐昌,沿着武江绕过大瑶山一大圈一共要通过麻冲站、罗家渡站、双下站、泗公坑站、新秦站、小滩站、岐门站、大长滩站、塘角站、永济桥站、张滩站、老虎头站12个站,而坪石以北、新岩下桥附近还有一个新岩下站。如今这些小站皆废弃在了风雨洪水中,有的甚至尸骨无存、毫无痕迹可寻。若游人能有幸找到它们的原址遗迹,或许能如探访罗家渡站一样,在江边的高台上扒开当地村民种的菜,看到火车站站台标志性的白线,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当年是一个火车站。

专为粤汉铁路株韶段设计的蒸汽机车
老罗家渡站站台,香茶摄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疑树霜头隧道截图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泗公坑养路工区截图
新秦隧道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九峰桥截图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小滩站截图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金鸡号截图
1995年电视剧《啊,山还是山》未知隧道截图

  虽然老京广大瑶山段风光旖旎,但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它已不再能满足运力需要,所以有了衡广复线和大瑶山隧道。1989年贯通的大瑶山隧道使坪石到乐昌段的铁路里程缩短了15公里,时速也由原先的5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以上,大大提高了行车效率,节省了行车时间,但也意味着从此乘客们将无缘于大瑶山与武江结合的秀美风光,可谓有得有失。大瑶山隧道通车后,原先沿江修建的老线只用作通勤、旅游和战备。坪石镇曾有号称“中国江河第一漂”的漂流旅游项目“九泷十八滩”,而这个漂流的线路也与沿江的老京广一致。在老京广上,就有一个老线运营时没有、为了漂流旅游专门修建的火车站,它是建于1995年隶属乐昌旅游局管辖的小滩站。漂流的游客将在小滩站弃舟登车,乘坐“金鸡号”旅游列车到达乐昌。后老京广线逐渐废弃,不再运输旅客,便只作为战备铁路保存下来。直到2006年韶关市“7·15”特大洪灾的发生,老京广线被彻底冲毁,有的铁轨被切断卷进江水中,有的被洪水的巨大力量拧成麻花,有的被洪水击打得离开路基高高悬空,令见者触目惊心,除了惋惜铁路,更是对大自然生出几分敬畏。停靠在岐门站的几节车厢和“金鹰号”通勤车,还有停靠在小滩站的羊城铁旅“金鸡号”,都因两头的铁路被洪水冲毁而无法开出,将永远停留在这里,直至后来遗留在武江底。

2009年的大源镇,水上铁轨,LJH380A摄
2009年的岐门站,金鸡号卸下来的车底,LJH380A摄
2009年的岐门站,通勤金鹰,LJH380A摄
2009年的大源镇,悬空的铁路,LJH380A摄
2009年的小滩站,金鸡号,LJH380A摄

  “7·15”洪灾过去没几年,因老京广彻底废弃,不再具有战备作用,便开始几乎全部铁轨拆除。至此,充满历史感的老铁路只空余光秃秃的路基,成为了遗址,瑶山深处不再有火车的悠悠汽笛声回荡。2009年,位于塘角站旧址的乐昌峡水利枢纽开工截流,武江水面上涨,“九泷十八滩”的景观被“高峡出平湖”代替,位于大瑶山深处、老京广后段的地势较低的大源镇几乎全沉入水中,而老京广遗址更无可避免地永久眠于风景如画的武江。而今去探访大源水隧道,只能见得隧道前后皆被水环绕,无路可走。谷歌地球上标明的许多大源地名,都和老京广一样,已沉在一片碧绿之中。除却地势较高的未淹没区域外,那些铁路的历史,就沉眠在了武江水底,永远。

乐昌峡枢纽
老张滩站

  回望被荒草和时光掩埋的老京广,数十年沧桑皆付一声叹息。新老京广代表着两个时代,沉默的历史和鲜活的现今日夜在山谷中相互守望。历史不会被遗忘,现今也必定有更好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变化是必然的,不过也正如LJH380A所说,虽然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但旧事物必定会有它所不被新事物取代的地方;属于老京广的时代过去了,愿它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路走好。

最后送一张风吹口桥旁萌萌哒作者

附:【 普 语 播 报 】 丐 段 工 作 报 告 之 旧 京 广@触 目 惊 心(完) 写灾后老京广的长帖。


坪乐区间线路图 赵火车仔绘
整理:老京广狂魔群群友


谢谢提供帮助的朋友们(*^ω^*)

2016年6月1日

编辑于 2018-10-08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