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去泥土里安息,去沉睡,而是去水杉树上获取另外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形式——纪念蔡希陶先生

你不是去泥土里安息,去沉睡,而是去水杉树上获取另外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形式——纪念蔡希陶先生

编者按:

1981年3月9日,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因病在昆明去世,享年70岁。

屈指算来,蔡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七年了。

1938年,蔡先生创立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之前身)。在建所8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研究所的创始人,对蔡先生一生扎根边疆、献身植物科学事业常怀敬意。


蔡希陶先生谱名中矩,名希陶,字侃如。1911年4月10日生于浙江东阳虎鹿镇蔡宅村乐顺堂。

蔡希陶(1933年)

蔡先生于1929年9月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物理系。在上海读书期间,常到姐夫陈望道家,期间深受瞿秋白、李达、夏征农、鲁迅、冯雪峰、胡愈之等革命前辈和文学泰斗的影响。

1930年9月,为避军警抓捕,经陈望道推荐,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当练习生。在北平静生所工作期间,该所所长胡先骕先生常派他到北平附近采集植物标本。先生刻苦钻研,自学成才,1931年即与胡先骕合作发表了《四川省唇形花科植物之研究》一文。

杭州蕙兰中学时期的蔡希陶(左一)

云南植物王国的揭幕人

1932年2月,蔡希陶先生受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派遣,到云南考察。

他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边远山区开展植物调查和采集。1932年至1934年间,共采集植物标本21000余号,其中有427个新种和不少云南新记录,揭开了云南 “植物王国”的面纱,为云南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后与俞德浚先生合译《农艺植物起源》,并发表了豆科、蔷薇科和魔芋属等植物的研究论文。考察期间,蔡希陶先生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的人情风俗,先后创作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很有气派”的多篇文学作品。

在云南怒江考察的蔡希陶(左一)(1932年)

植物科研机构的奠基者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胡先骕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商定建立一个专事调查云南植物,促进云南农林经济事业发展的植物学机构。

在各方的支持下,在蔡希陶先生的具体操办下,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于1938年5月在昆明北郊黑龙潭挂牌成立,蔡希陶先生兼任公园经理。

1940年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买下黑龙潭的一块土地选址建立办公室。

经胡先骕授意、龚自知命人书“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之所训,刻于大理石,嵌入墙上。

1941年办公楼的建成,结束了借助黑龙潭寺宇的局面,初奠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之永久基础。其时常带西南联大学生到农林所实习的吴征镒先生在 《也是迟来的怀念》一文中把农林所誉为“那时的植物学最高学府”和“旧中国的一个植物分类学活动中心”。

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办公室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迁滇的单位纷纷回迁。后内战爆发,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在风雨中飘摇。

为维持所里10 多名员工的生计,保护好十余万号植物标本,蔡希陶先生组织员工种菜、种花、种烟以自救,开设鹦鹉商店出售花木和观赏小动物等,苦撑至昆明解放。

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蔡希陶先生是倡办人,也是实际上的负责人,唯一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一个人。

陈封怀先生在“忆述希陶同志一生”文中认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的建立 “以希陶同志为首创之功”。

严济慈题词——纪念希陶乡弟逝世十周年(1991年)

1950年4月7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更名为中科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希陶先生任主任。他抓发展、搞建设,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昆明工作站的园区面积得到扩大,并建设了研究所第一个集办公和科研的“品字楼”。

在科学研究上,他创建了第一个以药用和香料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前身)。后来昆明工作站升格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先生任所长,蔡希陶先生任副所长。

三幢品字形科研大楼竣工(1957年)

1959 年,在年近半百的蔡希陶先生的带领下,一批被他的奉献科学的精神和高尚人格所感染的年轻科技人员和工人,他们自称为“集体的鲁宾逊”,在一个由澜沧江一大支流罗梭江环绕的“葫芦岛”上,用“十八把大刀”披荆斩棘地“双手劈开葫芦岛”,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

在他的领导和身体力行的带领下,这个建立在热带林海和穷乡僻壤的植物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很快地在建园和科研上出成果、出人才,名闻中外。1978 年,热带植物园升格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前身)。

周恩来(右一)总理与蔡希陶(左一)在西双版纳橡胶园中亲切交谈(1961年)

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先行者

蔡希陶先生在考察植物时深入民情,既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植物资源的利用知识,也痛惜他们过着“端着金饭碗要饭的”穷困生活。因此,蔡希陶先生立志要 “用植物学这门理论学科去为人民做一些有用的工作”,他成为我国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先行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蔡希陶先生一直关注云南烟草的生产。

1945年,他通过陈焕镛先生从美国引进优良烤烟品种“大金元”,并驯化成功。后开设烟草推广培训班和提供烤烟良种,使其成为云南发展烟草生产的当家品种,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十年代,他急国家所急,组织云南橡胶资源及其宜林地的考察研究,他提出,滇南西双版纳是发展三叶橡胶的最适宜地方的建议,被国务院采纳而为在我国建设橡胶生产基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作为全国橡胶协作组成员于1982年获“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

此外,他领导科技人员从野生植物资源中发掘和从国外引进了众多的重要药用、油料、香料和珍贵速生树种等经济植物,为我国热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资源及其发展技术。

橡胶获国家发明奖,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获奖单位之一(1982年)
蔡希陶和科技人员研究交谈油瓜的栽培管理
蔡希陶生前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的龙血树已枝繁叶茂(2018年)
蔡希陶生前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的龙血树已枝繁叶茂(2018年)

青年植物学家的领路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蔡希陶先生在科技领导岗位上,不但运筹决策,为国为民拓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基地,推广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形成巨大的社会物质生产力,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支多学科的科研队伍。

他自己为年轻人教授专业课、英文和拉丁文,手把手指导植物考察、植物引种驯化、植物化学成分测试、植物栽培试验和论文写作等。他明确“要求科技人员到工作实践中去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和扩大知识,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冯耀宗在《我的科学路上的引路人——蔡希陶老师》一文中写道:“蔡老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引路人”。蔡希陶先生一生亲贤爱才,善于影响、培养和提携后学。他是尊重知识、培养人才的模范,他的伯乐精神感人至深。

蔡希陶先生的一生,是创造性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富有成就的一生。他为“植物王国”——云南的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奉献科学”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西双版纳“葫芦岛”人和昆明“元宝山”人的精神支柱。


最后,让我们再读一遍1990年,人民日报怀念蔡先生的文字,献给他:

你不是去泥土里安息,去沉睡,而是去水杉树上获取另外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形式。

50年来,你开拓创办了昆明黑龙潭和西双版纳小勐仑两个植物园,死后也紧紧地拥抱着这两个植物园,再也不分开。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愿生命之树常绿——缅怀蔡希陶同志》
[2]秦仁昌《云南植物研究拓荒者——蔡希陶教授》
[3]吴征镒 《也是迟来的怀念》
[4]秦仁昌 《云南植物研究的拓荒者——蔡希陶教授》
[5]旭文/王振淮/晓戈 《蔡希陶传略》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王改变 杨永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品:科学大院

科学大院是由博览运营的院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ID: kexuedayuan),去昆明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时候,别忘了缅怀这位云南植物王国的拓荒者,蔡希陶先生。

编辑于 2018-03-09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