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的一生的诗作就是一部安史之乱的史书。

如果把杜甫一生的诗作全部读完,就是一部建成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

这种说法毫不夸张。事实啊,可不是吹出来的。他的诗对当时历史现象的记录,往往比官方的唐史更加详细,更加真实。

公元752年,40岁的杜甫写了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前出赛》共计九首。这个时期还是大唐王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大唐王朝在军事上扩张期大家的预估。

大多数乐观的杜甫却给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前出赛》第六首表达了自己的军事观点,这是一篇章超越唐朝当下甚至超越几个世纪的军事论文,结果未获得唐玄宗的重视。

公元755年,安史之望爆发。当时的长安在叛军的野蛮蹂躏之下,繁华不在,他因此写下了《哀江头》,《春望》伤心至极的十篇。

杜甫在同年5月份和家人从奉贤出发,想逃到白水离行之前,他的小儿子饿死了。他伤心欲绝,注意长安十年的感受,还有儿子饿死期间的沿途见闻,写下了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

长安收复杜甫回到长安任左十一,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表为化州四宫参军。

四年冬,杜甫从化州去洛阳办事。一路上亲身感受到人民所受战争之苦及其对安史叛军的痛恨,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三吏》和《三别》。

虽然杜甫的官儿不大,但他的朋友圈,其实是很高大上的。

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培迪、元杰等等交往的朋友有一半儿以上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还是觉得百年鸽自苦,未见有知音。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艘小船上去世十年,59岁。

他终其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创作于安史之乱。他用他的诗歌记录下了整个安史之乱的过程,以及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就像是一位战地记者,亲眼见证每一个历史细节,并把它还原出来。

如果说盛唐时期造就了李白,那么中唐时期唐朝的逐渐衰落也造就了杜甫。

杜甫钦佩李白,杜甫独有的悲天悯人,树立了他与李白不一样师风,心忧天下忧苍生。

有人说,如果把杜甫中年至他死去时的诗作全部读完,就是一部进入整个绝望的史书。如果把杜甫诗的诗作全部读完,就是一部大唐帝国。

编辑于 2022-04-14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