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之父宋嘉树、何香凝之父何炳垣的国籍

宋庆龄之父宋嘉树、何香凝之父何炳垣的国籍

作者:陈晓平

2023年1月27日05:01广东南方周末官方账号

宋庆龄、何香凝并称,都是近代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又不限于妇女解放方面。宋嘉树(宋耀如)是宋庆龄父亲,何炳垣则是何香凝的“老豆”,两人很少共同点,若要找一个,那就是他们都曾持有外国国籍。

宋嘉树的葡萄牙国籍

1904年6月30日,宋霭龄赴美留学,乘坐远洋客轮“高丽”号抵达旧金山,在移民局被一盆冷水淋了个透心凉。移民官怀疑她的葡萄牙护照属于伪造,禁止登岸,结果她被迫在船上呆了20天。美国作家尔格雷夫《宋家王朝》一书写过这个细节,这本书我不敢全信,近日翻查旧金山旧报纸,发现在这一点上没有编造。7月4日,《旧金山呼声报》(The San Francisco Call)报道:“来自上海的小个子爱丽斯·宋小姐,对移民局官员来说成了一个问题。她是个中国女孩,(按条约规定)无权踏上美国土地。同时,她又是个学生,并声明她父亲是葡萄牙人,有权登陆。移民局正在休假,葡萄牙领事刚好离开本城,她只能呆在‘高丽’号上面。”“女孩用十分出色的英语抗议被扣押,并说会尽快向葡萄牙领事申诉。”经教会人士多方奔走,终由华盛顿的国家移民局下令,宋霭龄最终得以入境(7月20日《旧金山呼声报》),前往威斯理安女子学院上学。

宋霭龄为何持葡萄牙护照入境美国?这是他父亲六年前入籍葡萄牙的延续。1898年10月13日上海《申报》,葡萄牙(当时叫做大西洋国)驻沪总领事华德师发布一份告示:“大西洋国钦命驻扎上海总领事华,为晓谕事:案据宋嘉树前来禀呈,伊生长澳门,乃宋明德之子,向归西洋官吏管辖,今愿隶入西洋籍等情。为此出示晓谕,自第二次之后限三十日内,准所有不知姓名各关涉人等,于限满后开堂时赴案听候审判。此谕。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十月初八日示。”

西格雷夫没有看到这份告示,她推测1895年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宋嘉树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这样的措施,不为无见,只是将时间提前了。宋嘉树应该是受到追捕康有为事件的触动才有此举。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康有为从天津乘船出逃,直隶总督荣禄急电两江总督刘坤一,要求在上海拦截康有为。9月25日,船到吴淞口外,英国领事抢在清廷官员之前把他接走。只要稍迟一步,康有为必死无疑。宋嘉树近距离观察到这个惊险场面,决心弄个西方国家国籍,希望借助“领事保护”,提高安全系数。以清廷对付“逆党”的惯例,一抓到可就地正法,但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外籍人在中国犯事,该国领事有权介入,疑犯不会被刑讯逼供,即使参与“谋反”也不会处死刑,1891年英国人美生(C.W. Mason)帮哥老会购运军火案就是极好的先例。革命党人利用治外法权自我保护,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在此之前,加入葡籍的华人大体在澳门居住过,少数是不在澳门居住的广东人。从《申报》资料看,1898年上海有几个华人申请加入葡籍。为达到入籍目的,无论是在澳门还是上海,华人申请入籍,大多编造出生于澳门或父亲曾居住澳门的“事实”。

宋嘉树给宋霭龄办理葡萄牙护照赴美留学,本来的想法可能是希望入境顺利,也是当日美国排华政策所逼成,没想到引起更大麻烦。按照清廷被迫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华主要是禁止劳工赴美,官员、商人、学生仍可正常前往。宋霭龄若办理中国护照,注明学生身份,被移民局留难时可找清廷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协助,应该能很快解决,不至于被困20天之久。

何炳垣加入英籍

何香凝之父何炳垣,广东南海人,香港富商,在香港开茶叶店及投资地产致富,在各种何香凝传记资料中,何炳垣的身影是十分模糊的。据1899年《香港宪报》所载,何炳垣又名何载,曾用名何顺韬、何坤玉,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棉村(今广州荔湾区海南村)人,自1856年赴香港谋生,先是在荷里活道185号开设“长发生”中药铺,而后在摩罗上街1号开设“祥安”茶店,在香港持有不少地产。查香港早年商业登记,何载还开设过一家“浩昌和”船上用品供应商店,并制造船帆等,地址在中环荷里活道31号。1899年10月,何炳垣被批准加入英籍,其作为英国子民的权利只限于香港殖民地范围。

何炳垣开设的“祥安”茶店,后由何香凝兄弟何让夔、何季海继承。“祥安”历史悠久,在香港知名度很高,有驰名商标“孔雀”牌,曾被无良商家仿冒,为此特地登报澄清:“本号亲到鹤山选办地道古劳、马耳、雨前、银针各种名茶发客,向用‘孔雀’嚜(这里用同“唛”字,英文mark之译音)为记,历有余年。蒙仕商光顾,驰名中外。……诚恐贾商不觉,被其混骗,是以特登报布告。如蒙诸君赐顾,请认茶色气味、‘孔雀’为记之商标,摩罗上街‘祥安号’招牌字样并封口印,庶不致误。如有假冒本号招牌嚜头,一经查出,即禀官究治。”(转引自郭红军《清末民初的香港茶市》)清代民国时期,珠三角地区以鹤山县所出茶叶较好,其中尤以古劳乡所出最为有名。何炳垣亲自到鹤山采办,质量保证,故而能“驰名中外”。

何炳垣共生下三子九女共12个子女,何香凝男女总排行第九,口头上被人叫做“何九”。故老相传,摩罗上街单号一边的房子,曾经都属何炳垣所有。1922年10月13日《香港华字日报》报道,劫匪于9月份持械行劫摩罗上街7号妇人何八,劫去财物价值四百余元。何八显然是何香凝八姐。这则报道侧面证实了何炳垣曾拥有半条街的传说。

港英政府早期并不允许华人加入英籍,到轩尼诗爵士任港督时,逐渐吸收一些长期居港华人入籍,使一些商人、技术专家能安下心来,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较早加入香港英籍的是保良局创始人冯明珊、施笙阶等商人。香港为中西交通孔道,两人创立保良局,专门救护被拐卖出洋的妇女,造福社会,冯、施两人于1881年6月加入英籍。印刷技术专家黄胜、著名摄影师黎芳于1883年入籍。按照港英有关条例,华人在香港归化英籍,“在本港地内是为英国赤子(British subject),第在本港内得享英国赤子之分之益之权,其馀别处则不然”,也即所谓“国民权利”只限于香港,其他地方不适用。“香港英籍”不等于英国本土英籍,不能享有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特权。

宋嘉树加入葡籍、何炳垣加入英籍,不必过度解读。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有不少加入所在国国籍,只是为了行事方便,不妨碍他们为中国做贡献。何炳垣即使加入英籍,依然热爱家乡,先后向旅港南海商会捐款,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宋嘉树更不必说,他加入葡籍,是革命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丝毫也不能表明他对葡萄牙这个国家有什么文化认同。形式上的国籍与真正的国家民族认同之间会出现极大差异,本文提供两个案例给世人参考。

发布于 2023-02-01 10:02・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