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统一,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去世

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统一,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去世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宁馨儿)

【1933年9月22日】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统一,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去世

1878年1月13日,陈炯明出生于广东海丰,原名陈捷。陈炯明出生的当天,恰逢父亲陈曦庭乡试中榜的捷报到达,因此起名为陈捷。

(中为小时候陈炯明)

1898年(20岁),陈炯明考中秀才。1906年(28岁),入读广东法政学堂。两年后,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毕业后,陈炯明回到家乡,倡办海丰地方自治会、戒烟局。

1909年7月(31岁),陈炯明当选广东咨议局议员,提出了《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入会证书)

1910年(32岁),参与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经香港回海丰,期间参加过刘师复组织的“暗杀团”活动。

1911年3月(33岁),陈炯明参加黄花岗起义,担任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起义失败后,陈炯明回海陆丰筹备武装力量,并占领惠州。这期间,他结识信仰无政府主义的刘师复,深受影响。

(左一为陈炯明)

1912年(34岁),中华民国成立,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7月(35岁),陈炯明参加二次革命,宣布广东独立,讨伐袁世凯。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炯明逃亡新加坡。期间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要求画押宣誓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拒绝宣誓。

1916年(38岁),陈炯明回到广东东江地区,组织广东共和军,反对称帝的袁世凯。袁世凯死,黎元洪出任总统后,陈炯明同中央政府妥协,被封为“定威将军”。

1917年,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南下组织护法军政府。陈炯明任闽粤军总司令,将二十营警卫军改编为“援闽护法粤军”,击败了福建军队。

1918年8月(40岁),陈炯明占领闽西南的漳州等地,开展漳州新政。在陈炯明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国的首善之区。闽南26县成为“模范小中国”,被时人誉为“闽南的苏俄”。

期间,苏俄曾派人送列宁亲笔信与陈炯明联系,并咨询是否有合作的可能,但陈炯明未予理睬。

(漳州陈炯明将军府)

1920年11月(42岁),陈炯明攻克广东就任省长,并邀请孙中山回到广东,成立军政府,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

1921年(43岁),陈炯明在广东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各县推行民选县长、议员。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并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教育,实行免费教育。


(陈炯明发起的民选投票和自治银票)

同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主张武力北伐,统一中国。而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即民选议员和地方长官等),以南北和平的手段来谋求统一。

(广州军政府,第一排左四为陈炯明)

1922年4月(44岁),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激化。由于孙中山执意北伐,随即撤掉其援桂总司令、广东省省长的职位,不得已陈炯明撤回惠州隐居。

6月2日,直奉战争中奉军战败,徐世昌宣布辞职,黎元洪复职。北方各界以护法运动目的已达为由,纷纷希望孙中山下野,以求打破两个总统的僵局。

(第一次直奉战争)

粤军中的叶举(陈炯明旧部)等人也联名发电要求孙中山下野。此时,粤军将领邓铿遭暗杀,孙中山与粤军互相指责。6月16日,叶举出兵围攻总统府,鸣炮警示孙中山离开广东。

(孙中山在中山舰上)

于是,“陈炯明率部叛变”的消息,传遍了广州。孙中山转移到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还击轰炸广州后,离开广东。9月16日,陈炯明被拥立为总司令。

1923年1月4日(45岁),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由滇军、桂军和粤军,组成东西两路“讨贼军”,合击陈炯明。1月15日,陈炯明宣布下野,次日撤出广州退守惠州东江。2月21日,孙中山重回广州。此后,支持孙中山的部队围攻惠州,陈炯明的粤军死守,双方保持僵局。

(中年陈炯明)

1924年(46岁),广州发生广州商团事变,广东各界转而支持粤军。陈炯明也已经策划好反攻计划,然而此时,孙中山的部队获得了苏联的支持,得到了大量优势武器。

1925年(47岁),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部,尤其是在第二次东征中,苏联派将官直接指挥部队行动。陈炯明被迫解散军队,退居香港。

(黄浦军东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同年10月10日,其前身为洪门秘密会社的“美洲致公堂”,正式改组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被推举为总理。

(中国致公党成立大会)

1931年(53岁),九一八事变后,有日本人送他八万元支票,陈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还。10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陈炯明继续被推举为总理。

1933年9月22日(55岁),陈炯明病逝于香港,灵柩存放于香港东华义庄,无钱下葬。1934年,他的旧部发起募捐活动,社会各界纷纷捐资,包括汪精卫、陈济棠、蒋介石等人,4月3日,终葬于惠州西湖旁紫薇山。

陈炯明去世之时,有报纸评论:“陈氏为人刚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为南北权要之模范。”

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用12磅大锤猛击陈炯明墓3米多高的花岗岩大碑未成,打算第二天用炸药炸平坟墓,幸好被村民以害怕危及周边房屋为由保护起来了。

(陈炯明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79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42篇作品)

发布于 2019-09-22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