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人物】恽逸群:新闻界里的杰出战士

 stamp 2024-03-28 发布于海南
图片

恽逸群原名钥勋,字长安,笔名翊勋。1905年1月24日生于江苏武进县上店镇寿山村的一个塾师家庭。4岁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自幼勤奋好学,尤其爱读历史,从中得到教益,树立了爱国图强的思想。1925年的五卅惨案后,他积极奋起,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

图片

在校任教 发展地下党组织

图片
图片

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原名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担任了武进县党部常务委员。当时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负责人中,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受到启迪,接受了马列主义,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26年

他由乔心全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接着他回家办逸仙中学,以此作为革命的据点和联络站。

1927年

蒋介石叛变革命,枪口转向共产党,他被捕入狱,受尽铁窗之苦,后因证据不足开释。出狱后,他革命意志更坚,继续忘我地为党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先后担任武进、宜兴县委书记。后终因身份暴露无法立足,遂于1929年下半年经组织同意,受聘为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导师。

当时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刘澡原是恽的老师,他知道恽逸群是中共党员,但很欣赏恽的为人和学识,对他十分信任;加之学校地处偏僻,从而给恽逸群开展党的工作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在校的一年时间中,就介绍了7名中共党员和4名进步教师到校任教,使校内充满了革命的朝气。

此时中共萧山县委刚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党员零散。所以当恽逸群接上组织关系后,中共杭州市委便决定由恽逸群负责萧山党组织的恢复工作。

1930年2月

恽逸群以指导地方办校名义,进入萧山南乡上堡村,并在那里设法找到了一些原有党员,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重建了县委,他被当选为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不久批准为书记)根据萧山的情况,恽逸群在党代会上明确指出:萧山地下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通过建立农民协会,把尽可能多的农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在党的周围,开展减租减息,反对苛捐杂税,在青黄不接时组织农民“吃大户”,并积极准备武装暴动,以迎接革命的到来。他的工作要点完全符合党的“六大”精神,得到了杭州市委的赞同。

图片

萧山县上堡村(现萧山区戴村镇佛山村)新貌

图片

当时,县委书记需要经常到各区委、支部巡视,帮助基层开展工作。恽逸群在学校任教,经常外出有诸多不便。为了保守秘密,克服困难,他只得利用晚上和假期进行工作,一般总在晚上熄灯后乘船离开学校,天亮前赶回学校。

由于恽逸群的深入宣传发动,萧山西乡、南乡农民再次组织起来,为保卫自己的生存权利而进行斗争。地主、土豪慑于“吃大户”的风潮,被迫借粮给贫困农民度荒,使农民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在此同时,他又积极在校内开展活动,建立了校党支部、团支部,并明确指示校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革命觉悟,发展党员,把革命的火种撒到浙江各县。为此,他特地通过关系从上海党组织处,购进了一大批革命、进步书刊,供学生秘密传阅。他还和党员教师商讨研究,设法向学生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湘师学生来自浙江各县市,在恽逸群的指导下,学校对传播革命思想的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萧山党组织也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党员从原来的4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支部从5个发展到12个。尽管萧山党组织在恽逸群离开后,再次遭到破坏,但他为萧山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图片

坚持理想 新闻界里的“革命家”

图片
图片

恽逸群著作

1930年9月

恽逸群调任中共浙北特委,任秘书长。

1931年

因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等错误的影响,浙北特委等地方党组织也遭到破坏,恽逸群被迫转移到苏北,在灌云响水口中学教书。

1932年8月

恽逸群经友人吴中一的介绍,踏进了上海新闻界,在新声通讯社当记者。从此开始了他在文化新闻界的旅程。

他为采访长江特大洪水灾情,跟随“长江堤工勘察团”前往安庆、汉口、沙市等地,了解国民党的两桩丑闻:一是赈灾官员大量贪污用救灾名义借来的“美麦借款”;二是偷天换日,把救灾款充作剿共费。他在报道中巧妙地加以揭露,引起舆论界的注意。

恽逸群擅长写经济新闻,因而受知于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有一次经济学会在杭州开会,他应邀前往采访,马寅初先生致开幕词,涉及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滔滔发言,不留底稿。作为当地权威报纸的《东南日报》,由于记者不熟悉经济,未能对这次会议作出翔实报道,亦无法向各报记者提供发言记录资料。而恽逸群并未在会上作记录,他完全凭记忆把马寅初先生的讲话默写出来。经马寅初先生过目,未增减一字。由新声通讯社发布的消息,首先在上海各报发表。

1934年5月5日

上海发生了《申报》已故英文翻译秦理斋夫人母子4人服毒自杀的事件。恽逸群作为秦理斋及其夫人的挚友,熟知内情,撰写了连续性的报道,揭示出在国难声中被封建礼教威逼而死的这一幕惨剧的真相,当时社会各界颇为重视,议论纷纷,成为谈论的中心话题。

恽逸群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已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全凭自己的信念独立地进行工作。中共江苏省委遭到5次大破坏,一时无法重建组织,恽逸群也无法接上关系,直到1934年下半年,通过新世纪通讯社记者季步飞,才接上党的关系。

恽逸群在新声通讯社工作期间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新声社是上海最大的一家民办通讯社,独占工商界重要新闻,社长严愕声是上海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谋士,副社长吴中一熟悉孙科、吴铁城等国民党的骨干人物。恽逸群凭着和工商、金融界上层人士的接触,着手搜集他们发迹的资料,对一百多个资本家的资本积累过程了如指掌。他在搜集资料上的辛勤劳动,为他日后成为“报界才子”打下了基础。

1935年12月

恽逸群在马相伯领衔的救亡宣言上签字,成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发起人,任救国会宣传部新闻干事。

1936年

在《立报》担任主笔期间,每天写评论文章以短小精悍而著称。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他写了一篇《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一文,名震中外。后来事实居然得到了验证。因此,他写的时评为当时人们所重视。这年他又在邹韬奋主办的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任编辑。

1937年10月

范长江提议:现在国内政治形势已不必再沿用无组织的活动方法,可以组织一个团体,向全国发展,扩大影响。大家同意这个主张,就推选恽逸群和范长江、邵宗汉等起草,由恽逸群领衔共24人署名,发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恽逸群以其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及威望被推定为秘书主任,即对内对外的总代表。“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抗日救亡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在舆论宣传上所产生的影响,是和学会核心人物恽逸群的劳绩是分不开的,他曾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

在抗日战争前期,恽逸群还先后担任《大美报》编辑、《译报》总编辑、《导报》总会候补理事。

1939年6月

敌伪对上海新闻界搞暗杀行动,组织上获悉情报,恽逸群名列黑名单前列,便立即通知他迅速离沪,赴香港任国际新闻社总编辑兼立报港片主笔、青年记者学会海外办事处主任、香港分会总务部主任等职,并负责新闻界的统战工作。

图片

几经坎坷 以笔为武揭露黑暗

图片

1942年

香港为日军侵占,恽逸群由组织安排,回到上海,受潘汉年领导,潘指示他打入伪《新中国报》社搞地下情报工作。但不幸于1944年10月在上海被日寇宪兵队逮捕,关押于苏州。在狱中他经受了各种酷刑的考验,直至1945年6月被释。

1945年11月

组织上决定恽逸群进入华中解放区。他在淮阴找到范长江后,即被华中分局任命为华中新华社编委兼华中新闻学校校长。他一边负责校务工作,一边又写讲稿授课,讲稿写完后经修订,定名为《新闻学讲话》,在华中新华书店出版。这是解放区新闻工作方面的第一本论著。

1946年1月

国共停战协定签订。

3月

中共代表团调恽逸群再去上海,行至如皋,华中分局去电叫他回淮阴,原因是组织考虑到国民党反动派要抓他,以不去为宜。于是他回到解放区担任了华中新华社社长。

6月

解放战争开始,他随华中分局北撤,调任山东《大众日报》和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及华东新闻学校校长,并常驻华东局担任政治秘书。当时恽逸群的主要任务是为《大众日报》写社论,因为报社和华东局驻地相隔百余里,为了使报纸能及时反映华东局对战时各项工作的政策精神,报社需要有一位能力很强、笔头很硬的人常驻华东局,这就选中了恽逸群。这一时期报纸上的重要社论和评论,大都由作逸群就近请示华东局负责同志后撰写送到报社,特别是关于军事形势和土改政策方面的社论和评论,几乎都出自他手。

1947年2月

间著名的“莱芜战役”,蒋军5万覆没,人地两失,我军大退大进,先是放弃临沂,后以三夜二天的时间歼敌5万。恽逸群在《运动战歼敌的又一光辉范例》的社论中指出,我军上下一致,人民全力支援,平时抓紧以战教战,并成功地实行以战养战,因此能运动自如,愈战愈强。恽逸群在社论中预告:“山东大会战的结果是蒋军必败,我军必胜;在这次大会战胜利后,跟着来的将是人民解放军更接近伟大全面反攻的局面”。这篇社论是经陈毅审定的,它是蒋家王朝覆没的预言书。

同年10月

逸群代理华东局宣传部长职务。

恽逸群对我国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五四以来的各派系演变政治内幕非常熟悉,对国民党20多年的反动统治更有深刻的研究,分门别类搜集了相当丰富的系统材料,可惜经过抗日战争的剧烈变动,资料和笔记完全散失。因此,在1948年应《新华文摘》之约写《三十年见闻杂记》的时候,他只能在手头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凭脑子里的记忆来写,这就是在当时解放区负有盛名而至今尚为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蒋党真相》。这本书对蒋介石靠阴谋起家维持长达20多年来的统治,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宝贵资料,分析透彻,入木三分。该书曾于1949年3月由山东解放区大众出版社印行,各地翻印,一时纸贵洛阳。

图片

1948年8月

济南解放,恽逸群任济南市委委员兼《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

1949年3月

渡江南下,5月进入上海,任申报新闻报军管特派员,解放日报副社长、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躬逢开国盛典。

1950年

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但不久即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

1955年

又受“潘杨案件”的牵连,蒙受冤狱达十余年之久。出狱后被安排到江苏阜宁中学图书馆工作,时已年逾花甲,身体瘦弱,但仍然煞费苦心地对该馆所藏万余册图书加以分门别类地整理。不料十年动乱,他又备受迫害与折磨。就在那恽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写下了《平凡的真理——略谈个人崇拜》《论新八股》《也谈儒家和法家》等针锋相对地批判“四人帮”谬论的战斗檄文。虽然明知文章不能发表,被查抄出来还会招来大祸。但与党和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自觉革命精神,驱使他奋笔疾书。他还在手头毫无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是怎样开始的》和《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领主阶级》两篇历史论文,在史学研究上开展争鸣,一扫过去学术问题权威说了算数的恶风。

图片

“四人帮”粉碎后的1978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恽逸群调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他以劫后的羸弱之身,垂老之年,开始了辛勤劳动。但不幸旧病复发,于同年12月10日含冤逝世。1980年4月国家公安部为他平反,宣告恽逸群无罪。1982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又恢复了他的党籍。

恽逸群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不愧为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