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永不消失”的石鲁

2020-01-16      本刊记者 郭翔妹

  19551956年间,石鲁到印度、埃及等地写生。域外的写生之旅给了他关于中国绘画的新启发—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立足。

  石鲁一贯读中国古典美学著作,临摹历代名家法书、绘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

  195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石鲁接受了以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为题材的中国画命题创作任务后,创作出的《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石鲁的女儿石丹回忆,那时石鲁被抽调到北京,住在齐白石旧居进行创作。他不断地构思、修改,力图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转战陕北》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和山水画的界限。用大江大河的气势展现人的磊落,“人亦山水,山水即人”。

《转战陕北》 1959年 233×216cm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石鲁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几年中,创作了一大批中华山河新风土人情的经典之作,与一批革命历史主题画一道,筑起了他的艺术高峰。

  1970年之后,经历人生起起伏伏的石鲁重新拿起画笔,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这阶段他的绘画题材大多是华山、黄河、花卉和动物,诗书画印结合等,基本属于传统文人画形态。石鲁在1972年创作了《玄武图》(即《龟蛇图》),对此他说:“蛇动、龟静,执一不动中的动,为天下式。大巧若拙即此。”

  1981年,石鲁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在《答美国友人问》中说道:“我常常书写‘艺道方长’的字,我的艺术道路还长着呢!是人民生活使我走上了艺术的道路……(病)治好后,还要继续走向生活,走向民间。我最感兴趣的是到生活中去。”这一年,石鲁在刚刚成立的陕西国画院还为陕西南部赈灾画了一张大幅《荷花图》,遗憾的是,这竟成了他的封笔之作。1982825日下午,石鲁病逝。

  作家李建彤在《永不消失—忆石鲁》中写到:“石鲁的一生,活得刚毅倔强,他活得有声有色,他活得有爱有恨,他活得光彩夺目,这一切的一切,似乎转眼即逝,但他又在我们眼前,永不消失。”

展览中的石鲁书法作品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