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昨夜上了镣”,柔石坦然面对牺牲
2023-06-2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常鑫/剪辑

1931年2月7日,柔石在上海龙华慷慨就义,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就在一个星期前的1931年1月30日,柔石给冯雪峰写了一封信,描述狱中情境。笔触淡然平静,完全不见一个戴着镣铐的人的迷茫与绝望。是坚定的信仰和对未来的坚信,让一个年轻的革命者面对死亡还能如此从容不迫。今日再读此信,依然能够感到扑面而来的信仰的力量。

    预见了牺牲,坦然面对死亡   

1931年1月17日柔石被捕。1月30日刚被转到龙华监狱的柔石给他的挚友冯雪峰写了这样一封信。“雪兄:我与35位同犯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还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大先生,望大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大先生地址,但我哪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赵少雄 一月卅日”。一个星期后的2月7日,柔石与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被枪杀于上海龙华,史称“左联五烈士”。

信中的“赵少雄”,是柔石的别名。柔石1902年生于浙江宁海,是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他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

但是也因为积极从事进步运动,柔石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而柔石被捕之后的心境,从那封写给友人的信里也可以看出一二。首先是柔石想到过自己会被捕吗?信里没有明说,但感觉得到柔石是泰然处之的,这种淡然的态度源自充分的心理准备,好像是早有预感,此时应验罢了。那么柔石想到过自己一星期后就会被枪杀吗?从信里看,虽然柔石未必想到自己很快会就义,但也确实做了最坏的打算。“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敏感的柔石应该知道这次是非同寻常的被捕。但即便是面对死亡,他和战友同志依然淡定而坦然,竟然还学起了德文。烈士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令今人动容。

    革命者永远年轻,肩负起历史使命    

也许是因为狱中传信的特殊性,柔石的这封信通过鲁迅先生的抄录才得以公之于众。在左联作家中,柔石是鲁迅十分器重的后辈。因此柔石的就义让鲁迅十分愤怒而伤感。他还为此写了那首著名的《悼柔石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今天为市民读柔石信的是来自鲁迅中学的孩子们。一位读信人告诉记者,这封信和过去看过的一些烈士遗书不同,全信没有太多的煽情和鼓动,一切都显得很平静。但是在这平静之中有一份视死如归的精神。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淡定地讲述和生活。正因为有无数如柔石般的前辈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柔石这封信先藏于左联纪念馆。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的左联纪念馆曾是中华艺术大学的所在地。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成立。在左联存在的近6年时间里,进步青年文艺家们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就包括柔石。

纪念馆中一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也是革命者付出牺牲的见证。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为丈夫许峨所织的毛衣。1950年,龙华24烈士的遗骸被发现,这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也重见天日。许峨一眼就认出了这件毛衣,正是冯铿之前亲手为他织的,天气寒冷,许峨又让冯铿穿上御寒。

柔石牺牲的时候只有29岁,冯铿则只有24岁。当年左联的200个成员大多只有二三十岁,比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还要年轻。学生们表示,他们会将烈士的遗作一直读下去,把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自己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常鑫/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