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清惠陵是同治帝的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其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死後,於光緒元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該陵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因而,大木構架至今保存完好。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1張

同治皇帝,鹹豐帝長子,清代第十位皇帝,於1861年繼位,登基時年僅五歲。同治十一年九月中旬,同治帝大婚。五天後,兩宮皇太后對外頒布懿旨,將在第二年正月選擇黃金吉日,舉行皇帝親政儀式。這意味著在位已長達十二年的同治帝,終於可以掌權專政。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原本垂簾聽政的兩位太后撤去簾屏,同治帝正式親政。但是,同治帝在位十三年,無權十二年,如此算來,僅有一年時間親政,如此短的時間注定他難以施展抱負。在親政的一年中,同治帝似乎只做了兩件事:一為修繕圓明園,二為冶遊。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2張

同治帝修園的目的很簡單,即可以為兩宮太后提供一處絕好的修養之地,又能借此淡化其母對權力的迷戀。

眾所周知,同治帝繼位初期,由於年齡尚小,平日朝中事務皆由兩宮太后慈禧、慈安代為處理。慈禧太后為同治帝生母,對權力極為癡戀,先後架空兩位皇帝,皆以垂簾聽政控制皇權。同治帝為了防止皇權被奪,只能通過修繕圓明園討好二後,可謂是煞費苦心。

另一件事,即為冶遊,說到這裡,還要從同治帝納妃說起。同治帝十多歲時,慈禧太后就張羅著給兒子同治選妃,在挑選妃子時,慈禧太后專斷獨行,不征求同治帝的意見,就擅自做主婚配。同治帝對於選出的妃子,向來是公平對待,日常寵幸也是「雨露均沾」,絕不會偏愛一人。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3張

可是,慈禧太后卻偏喜慧妃,三番兩次諷勸同治帝,讓其經常「眷顧」慧妃。對於這一要求,同治帝自然不願順從。從他當皇帝起,朝中任何事情,都需要聽從於慈禧太后的安排,同治帝對此從未拒絕。可是,現在自己連寵幸妃子的權利都沒有,凡事都要按母親的要求去做。

此時,同治帝再也忍不住,徹底怒了,索性以後不寵幸任何嬪妃,整天呆在乾清宮,安心做個無欲無求的君王。可是,他畢竟是個正常男人,且正處於精力旺盛階段,難免有時候會把持不住。再加上,修園錢財被貪官所騙,兩宮太后責怪不斷,最近的煩心事皆湧上心頭。

同治帝不由頭疼欲裂,甚是自卑。多天以來,他都將自己關於殿內,心中無比沉悶。朝中佞臣宵小得知同治帝憂愁後,讒言教唆,誘使同治帝出宮玩樂,先後放蕩遊走在茶園酒肆、青樓妓院、狎邪淫樂… …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4張

同治十三年底,同治帝巡視三海工程後,起駕回宮。返程路上,他感覺身有不適,便回宮後讓太醫診治,後來才知患上發燒。同治帝以為是多日勞累所致,並未放在心上,僅是命太醫配了幾份藥服用。

然而,一連三日,高燒依舊不退,朝廷遂緊急召集眾太醫,診治病症。發燒第四日,同治帝身上出現大量丘疹,形狀可怖。太醫院首領莊守和、李德立見此症狀,不由大驚失色。稍許,二人一聲嘆息,在脈案上寫下兩個大字——「痘症」。

「痘症」,即是古人談之色變的天花,在醫療水平落後的古代,得上天花等同於宣布死刑,近乎無治。這種烈性傳染病,傳播速度快,感染性強,一旦出現大規模疫情,後果不堪設想。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即是因天花而死,年僅二十四歲。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5張

誰曾想兩百年後,清代另一個皇帝順治帝,同樣是因天花而亡。

慈禧太后為了治好兒子,特頒布懿旨,命宮內張燈結彩應痘神,民間百姓禁止炒豆吃豆、禁止沿街潑水… …在同治帝病重期間,兩宮太后恢復垂簾聽政。同治帝得知後,心中倍感傷心,在權力與親情面前,母親慈禧太后終究還是選擇了權力,而忘記了自己正與病魔作著抗爭。

想到這,同治帝內心愈加淒涼。

幾日後,同治帝病情出現好轉,他身上的痘痘冒出膿頭,這說明痘症最危險的時期已經度過,待痘毒脫出,且未出現感染,身體即可恢復痊愈。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6張

正在宮中之人歡喜時,病情卻於十一月十九日急轉直下,同治帝全身「濕毒承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四肢關節皆出現腫痛潰爛。六天後,同治帝腰部、臀部膿創潰爛鑽孔,時常會從體內溢出膿水,每日可達一茶碗的量。十二月初五,同治帝不治身亡,年僅十九歲。

從病情加重至駕崩,僅半個月時間,令人猝不及防。

在社會上還有一種傳說,同治之病經曾祖父精心治療,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後,阿魯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來東暖閣視疾,當時載淳神志清醒… …皇后哭訴備受母後,也就是慈禧的刁難之苦,皇帝亦親有感受,勸她暫且忍耐,待病好之後,總會有出頭的日子。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7張

不料在窗外偷聽的慈禧聽到此處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闖入幃內,一把揪住皇后的頭髮用力猛拖,一大撮頭髮連同頭皮都被拉了下來,又劈面猛擊一掌,頓時皇后血流滿面。載淳大驚,頓時昏厥。太后急傳先曾祖入閣請脈,但已牙關緊閉,滴藥不進,於次日夜晚死去。

此說未見檔案史料記載,其事有無策,姑不作評論。

同治帝之死令人惋惜,若是能給予其足夠的壽命與親政時間,或許大清的命運會就此改寫。同治帝親政一年間,雖無豐功偉績,但他積極實行新政,設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廠開礦、派人留洋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政績還是值得肯定。

可以說,在同治帝的推動下,近代中國逐步走向開放、進步。只嘆慈禧太后誤國,先後架空兩任皇帝,導致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就此走向毀滅。並且,同治帝有一個孩子在嘉順皇后肚子裡時,就被慈禧害死了,所以都說他無子,後來有人追尊這個孩子為末阿哥。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8張

關於同治帝之死,民間有傳並非死於天花,而是梅毒。此說法主要依據為同治帝早年冶遊,極可能就此染病。根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稱:「同治帝常覺宮中無趣,經常私下潛出,至外城妓院,尋找名妓縱樂。」

並且,在染病後,太醫察覺到此為梅毒,但沒人敢對慈禧太后公示。後來,慈禧太后認為此病為天花,太醫們便順勢按天花醫治。如此藥不對症,自然難以使同治帝痊愈。數日後,同治帝下部潰爛,腐臭無比,已然存有生命危險。

太醫們怕事情鬧大,急忙上稟慈禧太后,稱:皇帝所患病症為梅毒。慈禧太后怒而駁斥,堅稱此病為天花,並令太醫們不得散布流言,只準按天花診治。在這種情況下,同治帝豈有不死之理。當然,以上流傳僅為野史記載,並無正史依據,真實性不得而知。

慈禧在窗外聽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同治帝就死了,從此民間眾說紛紛 歷史 第9張

但是,根據清代留下的脈案記載,同治帝確實得了天花,並且,他也有過出宮冶遊的經歷。醇親王曾經說過同治帝私出的時間,恰好與皇帝犯病時間接近,這就說明皇帝犯病一定程度上與冶遊縱淫有關。

正史有載,同治帝曾在治療中病情好轉,後來身體又突然惡化,如此反復,極可能說明他身上梅毒、天花先後爆發所致,兩種頑疾在身,結果可想而知。

可憐同治帝自幼抱負遠大,卻因一時賭氣葬送了性命,令人不勝唏噓。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紀二十一》、《清朝野史大觀》、《四朝佚聞》、《同治皇帝死於「晚期梅毒」而非「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