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松风阁书法日讲
解读艺术理论 读懂书画艺术
画图要从己,做事要顾人:评朱屺瞻其人其画

1892年5月27日朱屺瞻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一个颇有艺术气息的富商望族,祖父长熠公,父亲朱大堃,生母施氏。他的父亲37岁时才得这个独子,取名为朱增钧。因幼年丧母,常思母啼泣,塾师童颂虞就以《诗经魏风》句:“陡彼屺兮,瞻望母兮”为之赐字:屺瞻,后以字行。也是受这位塾师的影响,他从8岁开始摹写兰竹和山水。1908年,朱屺瞻进人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就读,得表叔著名学者唐文治先生指点:“作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记浮滑。”这对朱屺瞻艺术追求影响至深。后立志从艺。1912年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翌年22岁的朱屺瞻即受聘上海图画美术院任教擦笔画,在学校授课之余进修研究油画、素描、中国画。直到1917年他辞去教职,只身东渡日本留学,进入川端美术学校,师从藤岛武二学画。回国后潜心钻研中外美术,积极参加不同中西美术团体的各种画会。

同时期的中国画坛,也开始放眼世界。朱屺瞻于1917年留学日本川端美术学校,师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FujishimaTakeji,1867—1943)。藤岛武二1905—1909年曾先后留学法国和意大利,1910年回日本,展览的新作表现出印象派的风格。朱屺瞻的日本留学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日本留学之行极大地开阔了朱屺瞻的视野,尤其是欧洲现代画派野兽派的创始人马蒂斯的风格,深深地迷住了朱屺瞻。

朱屺瞻在其画论集《癖斯居画谭》中激动地写道:“马蒂斯的设色与图案,都受到东方艺术趣味的启示。我从马蒂斯学得鲜明的施色,强烈的对比”,“马蒂斯早年作画,亦有以调和色为主的,这些作品静谧和润。他的后期作品,鲜明饱满,看来神采奕奕。他还运用了黑线条,给人以浑厚之感”,这些言论说明了马蒂斯对朱屺瞻的影响之大,可以说马蒂斯的鲜明的色彩深深影响了朱屺瞻的绘画风格。“佛像来自于印度,经数百年的雕绘,不知不觉中取得了中国的民族精神。这种‘中国化’的过程,值得研究。如何创出‘中国化’‘民族化’的油画,与如何汲取西画的优点融入国画的问题上当有所启发。”《癖斯居画谭》中的这段话则说明朱屺瞻并不是个信奉“拿来主义”愚笨之人。朱屺瞻强烈老辣的色彩不可否认是受到了马蒂斯的影响,但是究其本质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风格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中。至上世纪40年代,朱屺瞻的创作就明显地偏向于国画了。“一种客观的缘由,可能是西画材料昂贵和物质条件限制,所造成了这样一种‘改行’的局面”。“抗战胜利后朱屺瞻到栈房清理存物,才发现自一·二八淞沪战争后所画的油画竟无一幸存……朱屺瞻从1912年正式接触油画到1942年,画了整整三十年,到头来连一幅作品都没留下来,历史上像他这般遭难的,实在罕见。”

另一方面,战争也给艺术家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外敌入侵的政治背景对个人的打击,也更容易唤起艺术家对本土文化心灵回归的意愿。即使是油画创作,他也试图将国画的意境融入其中,调和出带有东方韵味的油画精神。这种带有东方格调的油画,从他40年代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1941年朱屺瞻与周碧初、钱鼎的三家油画展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申报》上有关“三家油画展”报道中说:“朱屺瞻之构图及笔法,以意为主,别具格调。”朱屺瞻此时的油画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构图的别致和笔法的不同,意境也是别具格调。40年代,他对中国式的写意油画格调的把握已经处于成熟状态了。朱屺瞻认为“作油画须画出一个中国作风来”。他此时的作品用《美术年鉴》里面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油画创作东方风格,配合欧西色调。乃力求东方格韵,不愿追逐欧西。”

作为具有深厚学养的艺术家,先生在其80岁高龄之时用5年的时间来临摹历代名画,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和疑惑。但先生自然有他的想法,先生自谓其之临摹仅属“意临”,借此作基本练习。他在临石涛《山水清音轴》,题云:“临画是有助着后来,也有束缚着后来,我当戒之。”又云:“临画时,意不在师古,意在临摹过程中,吸收前贤们的笔画匠意,例如临了杨升的没骨画,恍然有所得,不自觉中吸收的营养,必多于自觉的。”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先生在下笔之前,便对原作的笔墨精神加以熟读并成竹于胸,然而磊磊落笔,而绝不斤斤计较于原作之形似。由于珂罗版画册均无彩色,故着色时先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敷之,或古雅、或沉厚、或绚丽。先生笔健气壮,但每幅作品之完成,短者数天,长者则需数月,不可谓精心倾力。画毕,先生会将原作画家的经历,作品的出处和临习之感想,大都题于画上,以记始末。先生这类温古之作,名为临摹,实为再创作,当不虚也。

先生对自己这类“再创作”的作品也是非常看重的,在其作品集中屡屡刊出。如:临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临方从义的《山阴云雪》、临黄鹤山樵的《冬青茅屋》和《春云出谷图》、临杨升的《寒岩积雪》、临范宽的《雪山萧寺图》、临关同的《秋山晚翠图》、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富春大岭图》、临石涛的《山水清音图》、临王原祁的《巨然笔意图》等等,可谓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着先贤经典之作的影子,却更多的有屺瞻先生自家的笔情墨趣,其中不乏先生的精品力作。事实上这些作品已成为朱屺瞻先生整个山水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屺瞻老人是中国画坛一颗百年不陨的巨星,是一位在艺术道路上百折不回、一往情深的大师,以其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谦逊为怀、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给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老人对艺术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态度,在《艺术与修养》中谈到“然欲创立新意,独立作画风格,须从烈火中锻出,从薄冰上履过。”可见开拓之路的艰难与坎坷。但他忠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流俗,不媚时,甘居寂寞与贫穷,坚定执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毅力。智者乐,仁者寿,老人作画常对人说,我是“瞎搨搨、白相相”,简单的六个字体现了其重德、重行、重人格,蕴涵了平易质朴、深邃博大的生命状态和艺术哲学。

裁剪图片

回首近百年来中西方文化艺术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历史,其绘画意识领域出现彼此交集融合的“大同”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的艺术家都在进行着敏锐的探索与借鉴。朱屺瞻正是一个在探索、创新上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他在国画色彩上融合西画,突破古人,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滋养,又不失传统的“中国味”,是中国画家汲取西画养分的光辉典范。

作者  松风阁书法日讲|2020-09-02 19:21:24
阅读260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松风阁书法日讲
解读艺术理论 读懂书画艺术
松风阁书法日讲
解读艺术理论 读懂书画艺术 百科特约作者
459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