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雲

尚小雲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原名尚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南宮,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父親早逝,後進入戲班學武生,師承孫怡雲,又得益於王瑤卿,特色是字正腔圓,善於使用顫音。他的武功根底相當深厚,擅演刀馬旦,藝術上有“尚派”之稱。1957年陝西省戲曲學校成立,尚小雲受聘擔任藝術總指導。1959年尚小雲將自己珍藏的古代字畫、玉器共六十六件,無償捐獻給陝西省博物館。1960年梅(蘭芳)劇團、尚(小雲)劇團、程(硯秋)劇團和荀(慧生)劇團被改為國家劇團。1976年4月19日在醫院辭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尚小雲尚小雲

尚小雲是我國深具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名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南宮縣。1900年1月7日,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七日生於北京市安定門內法通寺草場大院。他在其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三十年代末,他又在北平自創“榮春社”科班,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京劇人才,為京劇事業的傳承做出了作了卓越貢獻。
尚小雲是平南親王尚可喜十二世孫,屬漢軍鑲藍旗。祖父尚志銓曾任廣東清遠縣縣令,父尚元照為蒙古王爺那彥圖府中總管。他有姐弟六人,五弟尚富霞是著名京劇小生演員。1966年“文革”開始,尚小雲受到迫害衝擊。於1976年4月19日,農曆丙辰年三月二十日逝世於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享年76歲。

生平經歷

因家道中落,尚小雲年僅7歲時就投身梨園。1908年,他轉入了三樂社科班學戲,初習武生,花臉,後改旦角。1912年三樂社在廣和樓公演,尚小雲的戲很受歡迎。1913年李際良掌三樂社,更名正樂社,演於民樂舞台。1914年冬,尚小雲與孫菊仙配《三娘教子》、《戰蒲關》,聲名漸起,被評為“第一童伶”。世人稱尚小雲、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為“正樂三傑”。16歲出科後,他先後與孫菊仙合演《三娘教子》、《戰蒲關》,與王瑤卿合演《乾坤福壽鏡》,與楊小樓合演《湘江會》、《楚漢爭》等戲,與余叔岩、譚小培、王又宸、馬連良等多人合作演出。
尚小雲出科前後,先後受教於張芷荃、戴韻芳、陳德霖、路三寶、王瑤卿等名師,藝事突飛猛進。他的崑曲戲由李壽山傳授,尤以《昭君出塞》、《風箏誤》等戲最見功力。尚小雲早年習武生,對楊小樓的藝術十分仰慕,後來他把“楊派”武生的精湛表演,吸收融化,用在自己的旦角戲裡,使其表演剛勁、挺拔,於旦角的嫵媚多姿中又見陽剛之美。特別適於表演巾幗英雄人物。
至此尚小雲成為同輩旦角中,以演女中豪俠為特色的佼佼者。1918年尚小雲自組“重慶社”,不斷排演新劇目,以巾幗英雄人物為居多。如《卓文君》、《林四娘》、《秦良玉》、《墨黛》、《雙陽公主》、《摩登伽女》、《相思寨》、《青城十九俠》、《虎乳飛仙傳》、《紅綃》、《峨嵋劍》等等,都是他首創演出,又成為他的獨有劇目。“尚派”代表作以巾幗英雄、俠女為多,需要武功技巧,即使不具武勇的角色,尚先生也根據劇情需要採取“文戲武唱”的辦法,以求火爆,並增進視覺上的美感。比如《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在出塞後換乘烈馬之時,就使用了串“鷂子翻身”、“趟馬”疾馳,俯衝“圓場”等屬於武功技巧的動作。這都極為符合人物的特色情景,提高了可視性。
尚小雲先生的尚派風格是以陽剛見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他的做功表演上,強調一種力度,大開大闔,大起大落,強調一種頓挫,稜角分明的表演。另一方面是他的唱腔高亢剛健,氣力充沛,一氣呵成,在演唱上他善於運用立音、顫音、頓字和一種“節節高”的唱法,形成了尚派的獨特風格。他的表演充滿激情,強調氣勢,這方面也是尚派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值得提出的是,尚先生的藝術在剛的同時又講究剛柔相濟,剛中帶柔,柔中帶媚。剛則至剛,柔則至柔。

尚派藝術

尚小雲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其一生藝術經歷,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鐵嗓鋼喉,高勁圓亮

尚小雲出科以後,先後從孫怡雲、張芷荃學戲,又得益於陳德霖。並從王瑤卿、路

尚小雲尚小雲
三寶學花旦戲,隨李壽山、陸金桂等學崑曲。所從師者,均為老成典型。因而早年即為文武昆亂不擋的出色旦角,而尤以其青衣戲最為觀眾認可,被公認為“青衣正宗”。
尚小雲天賦極佳。其嗓音寬亮,扮相俊美,身材適宜。尤以中氣充沛、調門高亢、久唱不衰為難能可貴。由於其聲高勁圓亮,以剛為主,很適宜傳統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春》、《探母》等唱工劇青衣戲享名於時,故有“鐵嗓鋼喉”之譽。
青衣一行,傳統上多演“貞節烈女”,其唱法不僅要求清亮嬌脆,還須有陽剛噴薄之音。自胡喜祿開創陰柔一路唱法以後,陽剛一路漸有不敵之勢。而孫怡雲、陳德霖等均準老派,以陽剛為勝。尤其是陳德霖,繼承了陽剛一派的優點,同時講究剛柔兼濟,開創了青衣一行新的演唱格局。
尚小雲在演唱上,直接繼承了陽剛一派的傳統,早期恪守傳統青衣“口緊字松”的唱法,其後受陳德霖影響,於剛健中輔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發音上抗下墜,對比鮮明,注重氣勢,給人縱橫捭闔、拔險攻堅的剛勁之美,傳統青衣“節節高”的唱法,在他能舉重若輕。尚小雲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後來旦角每每減少詞句,有時還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詞。如《玉堂春》,一般在“驚動鄉約和地保”後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卻接上“一旁又來了兩個官人,一個拉來一個扯”,然後才接“拉拉扯扯”一句。
與四大名旦中其他幾位一樣,尚小雲在京劇旦行各領域都有所涉足,無論青衣、花旦、刀馬甚至武旦,都能勝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處,是並不致力於打破這些行當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一個特殊環境下,都以不同的行當適應表演的需要。在《探母》中,尚小雲早年演公主,後來又演太后,他都恪守行當規範,公主以旗裝花衫應工,而太后則完全是青衣典型。又如《全部紅鬃烈馬》,尚小雲在《武家坡》演王寶釧,在《大登殿》則演代戰,亦是青衣、花衫分明,決不含混。
尚派唱腔的特點,講究攻堅碰硬,都以實音、真力轉折,決不稍懈;同時又以板頭的變化運用,打破唱腔的固定節奏,展示唱腔的豐富內涵;又以斬釘截鐵的斷和錯綜有力的頓挫,使唱腔錯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簡約、堅實整齊中呈現峭險之處,顯得力透紙背。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處,則表現為酣暢淋漓,滿紙雲煙,和專尚纖巧者不同。

文武兼善,面面俱到

尚小雲初學老生,繼之以武生花臉,最後才改旦角。尤以武生,既有在科班時的基礎,後又有和楊小樓同班、同台的經歷,體會極為深切。是以尚小雲在其近六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每以文武兼擅馳名。
尚派的做工身段,如跑圓場等,能越跑越圓,有前激後盪之勢。起落準確,跬步不失。舞蹈身段,如《御碑亭》中表現孟月華回家途中遇雨,泥濘難行,尚小雲用了三個滑步:先是前栽,表現在泥濘中快行難以站穩;接著是後仰,腳下一滑,幾乎坐地;最後終於失去平衡,兩腿前伸從舞台一角滑向另一角。三步緊緊相連,被稱為“尚氏三滑步”,在舞蹈藝術中而有真實生活的感受,至今膾炙人口。
尚小雲的武工,在四大名旦中獨樹一幟,最為人稱道。每舉手投足間,矯健非常。其《湘江會》、《戰金山》以及後來編演的《秦良玉》等戲的開打,在美觀中又別有一種威猛氣概。其扎靠戲,與楊小樓、錢金福等有同樣的優點:旗不亂、靠不掀、翎子不倒,在京劇武打表演中具有典範性。其晚年演出《雙陽公主》,在這些地方更顯老成典型。
尚小雲與楊小樓數度合作《湘江會》,而在起打中相得益彰,就足見他的功力。旦角武打身段,不像淨行及武生,站“大蹲襠式”,只是兩腿略拱的“女騎馬式”,蹲式幅度小,易搖晃或站不住。而尚小雲在《湘江會》對槍打完“大掃琉璃燈”以後的掏翎挫腰騎馬式亮相,卻如錦?花墩,紋絲不動,極見精彩。
《秦良玉》一劇,范寶亭飾闖塌天,被挑下馬後就地兩滾,動作飛快;而尚小雲扮演的秦良玉,要在鑼鼓中立即將之刺死。這一身段不僅要快,還要分清一個在馬上,一個已墜馬,其間分寸頗難把握。而尚、范二人此處如驚蛇入壑,絲絲入扣,火熾而驚險。
舞蹈是京劇旦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表演手段。尚小雲在其新編劇中,也作了可貴的探索。如《紅綃》、《林四娘》中的劍舞,《婕妤當熊》中的扇舞,《雲娘》中的即席跳舞作歌等,都是。尤以《摩登伽女》中首創化用“蘇格蘭舞”及夏威夷“呼啦舞”,為拓展京劇表演手段做出了巨大貢獻。
尚小雲除本行旦角以外,在反串戲及喬裝戲中,都展示了其文武全才、各行皆能的藝術功底。如其反串《八蜡廟》黃天霸,按武生演法,一絲不苟。又如演《翠屏山》石秀,《酒樓耍刀》及《殺僧》兩場,酒氣熏蒸,滿面煞氣。在“花梆子”中耍六合刀,敏銳絕倫,縱身幾個“蹦子”,掄刀下劈,其氣勢之迅捷,便是一般專演小生者,亦要為之退避三舍。

加工舊劇與編創新戲

尚小雲打破了以往京劇旦行(青衣)專門講究“貞女節烈”的道德評判標準,從“烈

尚小雲尚小雲
”之一端引發了“俠”、“義”、“剛”、“健”等內涵,從更廣闊的層面關注婦女的生存和生活價值,實際上已隱含了對傳統婦女觀念的批判,頗具時代意義。尚小雲的這一嘗試,大大增強了京劇旦角(青衣)一行的表現力,拓展了京劇旦行的表現空間。這是尚小雲能夠步入四大名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作為現代京劇藝術大師的精神基礎。此外,他在劇目內容上大膽取少數民族及域外生活為背景,這也是京劇史上的首創,對拓展京劇表現力作了可貴的探索。在新劇的排演中,他大規模使用布景,並參照歷史、民族服飾的實物,改革舞台服裝及化妝,這也是對舞台的整體形象改革的嘗試。
尚小雲遵循藝術規律,同時開展了對傳統劇目的加工與新編劇目的創作。對於傳統戲,尚小雲或增頭加尾,或連綴折子戲,或刪繁剔冗,以使主題突出,情節完整,人物鮮明。他曾改編演出了《玉堂春》、《十三妹》、《梅玉配》、《詹淑娟》、《天河配》、《雷峰塔》、《春秋配》、《乾坤福壽鏡》等數十個傳統劇目。而對於新編劇目的排演,尚小雲根據自己文武並儷、各行皆工的特長精心創造,在唱腔、扮相、表演、布景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造,極大豐富了京劇舞
台。
《梁紅玉》是尚派名劇。30年代末尚小雲根據傳統折子戲《戰金山》等整理改編,從《玉玲瓏》起,到《戰金山》結束,名《梁夫人》。1950年前後,又予以加工,易名《梁紅玉》。其中《許婚從軍》的唱段和《擂鼓助陣》的擂鼓表演尤為精妙。後來,尚小雲根據義大利籍清宮畫家郎世寧所繪的香妃半身戎裝像改進了傳統的女靠,使梁紅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
為了強化我國民族戲曲載歌載舞的特點,在尚小雲的保留劇目中,常常採用崑劇的演法,有些場次整個按照崑劇折子戲來演。一些崑劇折子戲經他大幅度加工,成了京劇的常演劇目,而且都已成為尚派名劇,如《梁紅玉》的後半出《戰金山》,《漢明妃》的後半出《昭君出塞》,就是享譽最盛的藝術精品。

尚派藝術代表作舉隅

1962年,尚小雲赴山東講學,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東教學的講稿》。其中對京劇藝術的基本原理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頗多精闢之論。比如,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雲明確指出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將口法列於京劇表演五法之首。尚小雲是程硯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確、系統闡述的京劇藝術大師。
1935年,由李壽民改編的全部《漢明妃》在北京首演。此劇由崑曲《出塞》發展而成。《出塞》是全部《青冢記》的一折。尚小雲飾王昭君。在《出塞》中,他大膽採用了“文戲武唱”的方法,載歌載舞,聲情並茂,把京劇旦行幾乎所有的步法都組織進去了,還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動作。全劇充分反映了尚派飽滿、強烈、清健、豪放的風格。其表演手段層出不窮,通過種種程式化的舞姿創造了一系列動態畫面。他運用了大跨腿、大弓腿、大揚鞭、急搓步和上馬時單足顛顫、垛泥、趟馬圓場等動作,細緻地刻畫了王昭君的離愁別恨和邊塞的荒涼。他塑造了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裡馬鞭、身上斗篷的王昭君藝術形象,渲染了“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這“馬上昭君”的載歌載舞,被譽為一幅幅活的“佳人烈馬圖”。
尚小雲演這齣戲,著意於區別“馬下昭君”和“馬上昭君”的不同點,注意“昭君上馬”和“馬上昭君”的神形變化。“馬上昭君既要有人,又要有馬,馬是烈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顧”,真正體現了我國寫意戲劇的精神實質。目前崑劇、京劇舞台上演出《昭君出塞》基本上都是按照尚派路數演出的。
《乾坤福壽鏡》一劇,早年尚小雲學自王瑤卿,是尚小雲十分喜愛的一出拿手戲。原是清末四喜班珍藏秘本。早年此劇為四大本連台本戲,王瑤卿演時為兩本,分兩日演完。尚小雲刪繁就簡,改為一本一天演完。尚小雲飾演壽春。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開始,則前半部飾胡氏,後半部飾演壽春。《失子驚瘋》是此劇中最精彩的一折。尚小雲經數十年磨礪,將瘋步、水袖功、瘋呆的眼神,融為一體。對人物心理變化的刻畫,更可謂細緻入微。大鬧桑園一場,胡氏瘋態畢現,一番胡鬧以後,被壽春阻止。壽春向林鶴說明乃主母成瘋經過,此時場上雖是壽春與林鶴站在台中表演,胡氏僅在一旁發獃,但尚小雲身形紋絲不動,面目呆滯,眼神卻於空茫之際顯出一縷思念、想望。壽春與林鶴一大段對白之間,胡氏一直保持一個姿勢,全身如鐵鑄銅澆,唯以木然之眼神表示其內心如海波濤;口中雖無一語,而滿台精神俱在。大師所以為大師,良有以也。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尚小雲的藝術達到了更高境界,他將《漢明妃》、《梁紅玉》、《乾坤福壽鏡》、《銀屏公主》、《墨黛》等劇目作了精益求精的加工提高。同時,對傳統戲《御碑亭》、《虹霓關》、《打漁殺家》、《武家坡》等劇目進行了鍥而不捨的精心琢磨。這些劇目,不僅代表著尚派藝術的風格特色,而且與梅、程、荀的傳世名作一樣,至今仍代表著京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水平。

任職情況

曾經擔任富連成社顧問。1950年建立“尚小雲京劇團”,任團長兼主演。1955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常委委員,並連任第二、三、四屆常委委員。1956年任北京市文聯常委理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副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學院顧問。1959年移居西安,任陝西省藝術學校藝術總指導,陝西省劇協常委理事。並出任慶祝建國十周年赴京獻禮演出團團長。1960年出任中蘇友好協會陝西分會理事。全國文教群英會陝西省赴京代表團副團長。1964年受聘於陝西省京劇院,擔任該院首任院長(當時陝京是全國五大京劇團體之一)。

親傳弟子

尚小雲尚小雲
著名的親傳弟子有張蝶芬、趙曉嵐、雪艷琴盧小玉(貴州)、孫榮蕙(天津)、楊榮環(天津)、尚長麟(次子)、李喜鴻(北京)、孫明珠(陝西,學生,未拜師)、王紫苓(天津,主攻荀派,尚派戲演出不多)、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鮑綺瑜(內蒙古)、周百穗(貴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長孫女、佳木斯)、段麗君(成都)等。

張君秋(後自創張派)、劉元彤、李世芳、毛世來等人均受到他的教益。

培養的其他行當的名家

他主辦榮春社,培養出許多人才,如老生徐榮奎、李甫春、馬長禮,武生尚長春、孫瑞春,淨角景榮慶、尚長榮等。中國戲曲學院的謝銳青、鮑綺瑜,北京市戲曲學校的李翔等人都曾得到他的親傳。

主要親屬

尚小雲之前室為李淑卿,為京劇淨角演員李壽山的長女,即尚長春之生母。
尚小雲先生有一個女兒,三個男孩兒。女兒尚秀琴嫁給京劇演員任志秋,尚秀琴未從藝。任志秋久隨京劇著名老生大家譚富英先生演出,工旦角,在繼承“尚派”藝術方面有一定成就,現已去世。任志秋之女任二娟也工旦角,現在北京京劇院工作。三個男孩兒為尚長春、尚長麟、尚長榮。尚長春工武生,尚長麟工旦角,如今都已去世。尚長榮工花臉,如今在上海京劇院擔任主演。長春先生有三子三女:長子尚繼春,現為山西省京劇院主演,工文武老生;三子尚東輝,現為中國京劇院伴奏員;二子沒有進入戲曲界。長女尚慧敏,現為佳木斯市京劇團主演,工旦角,繼承乃祖"尚派"藝術極有成就,她在紀念尚小雲、荀慧生、筱翠花三位大師95歲誕辰專場時,演出《武家坡》,內外行公認她唱做都很有乃祖風采。次女尚慧珠,現為中學物理教師;三女尚慧萍,現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工作。尚長麟、尚長榮各有三子,除長榮之長子尚大元,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工老生外,其他都沒進入戲曲界。即使尚大元,如今也已退出戲曲界,改經商業

活動年表

尚小雲尚小雲之化妝

1920年20歲

2月,入又慶社與俞振庭、姜妙香等常演《玉龍祚》 、《十三妹》、《汾河灣》等。
1921年 21歲

冬,北京京劇界為救濟同行業有困難的藝友,開展義務演出,尚小雲積極參加,並在《趴蠟廟》一劇中,反串黃天霸。 是年,多在北京三慶園演出,合作者有大元、高慶奎、俞振庭等。
1922年 22歲

2月,尚小雲得名旦孫怡去老師指教,認真排《祭塔》一劇。12月1日 ,溥義在淑芳齋舉行大婚慶典,京劇名流楊小樓、余叔岩、馬連良、梅蘭芳等演戲慶祝。尚小雲也在其內,並與王蕙芳合演《五花洞》
1923年23歲

2月8日 ,在北洋軍閥曹錕之總統府,為議員演出《南北和》。王瑤卿、龔雲甫等參加演出。 9月,與余叔岩合作為各國駐華外交使團演出《御碑亭》。日本使節久保得二觀後,對尚小雲推崇備至,有詩讚曰:更有青衣迥不群,宛轉歌喉高不分。正樂雖廢傳頭在,婉孌第一尚小雲。10月,與譚小培、郝壽臣、肖長華合作,為北洋政府各機關演出《法門寺》。7月,在清逸居士溥緒幫助下,編寫的《秦良玉》問世。8月,《紅綃》一劇亦定稿。此後,在編寫和改編劇本方面多得溥緒、莊蘊寬、李壽民諸人幫助。
1924年24歲

2月,北京《順天時報 》,評選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人當選。外界評論“四大名旦”的藝術風格各異:梅派端莊華貴,尚派婀娜剛健,程派含蓄深沉,荀派嫵媚活潑。 3月,排演時裝戲《摩登伽女》。著西裝,用西洋樂器伴奏,一時風靡戲劇界。
1925年25歲

2月,尚小雲創辦“協慶社”,聘請侯喜瑞、朱素雲、言菊朋、馬連良、尚富霞、茹富蘭等入社。尚小雲的岳父李壽山先生任本社執教,尚小雲自任社長。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病故於北京協和醫院,後移靈於中山公園中山堂。梅蘭芳、尚小雲、高慶奎等作為京劇界代表前往弔唁。 3月,赴奉天為張作霖之母壽日唱堂會:再去吉林,為萬福麟之母壽日唱堂會。 5月,“協慶社”首赴天津新朋友戲院演出。尚小雲與言菊朋、朱素雲、馬富祿等演出《玉堂春》、《遊園驚夢》、《春秋配》、 《秦良玉》等劇,並演出崑曲。

1926年26歲

1月,尚小雲當選為北京梨園春公會會長。7月,尚小雲在 溥緒協助下,編寫出《婕妤當熊》一劇。8月21日 ,梅蘭芳招待日本守田座歌舞團,小雲座陪。是年,尚小雲分頭赴天津、上海演出。
1927年27歲

6-9月,先後創作出《千金全德》 、《卓文君》等劇。是年,再次赴天津、上海演出。天津《大公報》盛讚尚小雲演出的崑曲《瑤台》。
1928年28歲

10月10日 ,長子長麟出生於天津
1929年29歲

1-11月,在眾多朋友協助下,先後創作出《珍珠扇》 、《花蕊夫人》、《掘地見母》等劇。
1930年30歲

5月28日 ,李夫人淑卿病故。 9月,尚小雲創作的《相思寨》一劇問世。 10月,與梅蘭芳等在天津為遼寧水災義演《南天門》、 《降龍木》等劇。
1931年31歲

1月1日 ,尚小雲與梅蘭芳的表妹王蕊芳結婚。是年,多演出於天津。

1932年 32歲

3月,在天津為淞滬抗戰的將士義演。

7月25日,尚母張文通病故。

8月19日,次子長春出生於北京。

是年,“四大名旦”及楊小樓等各捐款300元,購地十二畝作為梨園基地。

尚小雲尚小雲之圖

1933年 33歲 

1月,尚小雲在石老娘胡同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合演自己改編的劇本《五花洞》。

2月,收吳素秋為弟子。

4月,尚小雲在天津春和劇院為救濟黃河水災義演《玉堂春》前後本。

1934年 34歲 

5月,新編劇《前度劉郎》問世。

8月,收董慧寶為弟子。

10月,新編劇《空谷香》:後分赴長沙、漢口、開封。洛陽等地演出。

1935年 35歲

5月,收張繼青為弟子,

6月,新編劇《比目魚》問世。

8月,為瀕臨解體的富邊科班排導《崑崙劍俠》、《娟娟》、《金瓶女》等戲,使這一歷史悠久的老科班有了轉機。

收李世芳、毛世來為弟子。

9月,收張君秋為弟子。

12月,收張德慧為弟子。
1936年 36歲

1月,為次子長春學藝,發出招收10名學生的廣告。結果,大出意料之外,報名人數眾多。

2月,出廣告向外界聲明擬成立榮春社科班,並對入科的學生保證以下三點:(一)入科學生均有人身自由,不立賣身契約:(二)入科學生從學習文化入手,革除目不識丁,學藝口傳心授之弊端:(三)保證學生溫暖,做到學有所獲,出科職業有保證

3月15日,尚小雲創辦的榮春社科班正式成立。

4月,為解決榮春社科班經費開支,先後將10多間房子賣掉。

5月,先後聘任尚和玉、程繼仙、王風青、孫怡雲、於永利、羅文奎、郭春山等京劇界名流為榮春社科班教師。

6月,孫榮惠、周仲青等入科學藝,後馬長禮、王榮增等入社學藝。

應遠在浙江的100多名文林社科班學生的懇求,答應他們進榮春社學藝,並在當月下旬接回這批學生,使榮春社科班人數超過300名。

7月,根據豫劇《滌恥血》移植改編的《綠衣女俠》問世。

8月,新編劇《龍女牧羊》,改編劇《詹淑娟》問世。

12月,新編劇《青城十九俠》與改編劇《混元盒》、《楚漢爭》相繼排演。
1937年 37歲 

2月15日,榮春社開科班開始正式演出,科班學生凡名字第一字掛“榮”字者,均為文角,掛“春”字者,均為武角。

3月,為保證榮春社學生演出不黃台,不失去觀眾,尚小雲與楊小樓在學生演出後合演《湘江會》。

10月,新編劇《虎乳飛仙傳》與改編劇《飛俠女》、《劉金定》相繼問世。

1938年 38歲 

3月16日,以學生為主要演員的榮春社京劇團正式成立。

4-8月,新編劇《九曲黃河陣》、《九陽鍾》、《北國佳人》與改編劇《福壽鏡》、《一粒金丹》、相繼問世。

尚小雲尚小雲演出

1941年 41歲

3月16日,召開隆重紀念榮春社成立三周年大會。在有眾多貧寒子弟要求入社學藝的情況下,遂招收第二期學生200多人。二期學生藝名首字取“長”字者均為文角:取“喜”字者,均為武角。

1942年 42歲

一面演出,一面繼續教學。

1943年 43歲

4月,榮春社一期學生中的200多人首赴天津大戲院演出,由《白水灘》、《通天犀》、《劫殺場》等折子戲串在一起的全本《蠻荒少女》。由於登場角色眾多,突出集體陣容,頗受觀眾歡迎。

5月,改編劇《玉龍祚》、《弓硯緣》問世。

1944年 44歲

是年,多在北京長安戲院、華北戲院及三慶園演出。

1945年 45歲 

是年,常在北京三慶園上演《白兔記》、《蟠桃會》等劇。

1946年 46歲

12月27日至31日,為賑濟山東災胞,在長安劇院演出《白蛇傳》、《摩登伽女》等戲。此次演出,震動大,收入多,為山東災區義演捐款居各京劇團之首。

1947年 47歲

5月,由於國民黨政府腐敗透頂,物價飛漲,榮春社入不會出,很難維持下去,為解決師生吃飯問題,尚小雲再次賣掉7所房子,又賣掉了“道吉”牌汽車。

8月,改編劇《蘭陵女兒》、《湘江會》問世。

9月18至21日,與荀慧生為天津勸業國小義演。兩大名旦合作,轟動津門。

1948年 48歲 

5月2日,物價暴漲,加之,國民黨軍隊在劇團青年學生中不斷找壯丁,榮春社無法維持。迫於無奈,尚小雲只好向全體學生髮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哀嘆,揮淚宣布歷時12年之久的榮春社解散。

10月,改編劇《樊江關》問世。

1949年 49歲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尚小雲喜獲新生,開始文藝生涯的新一頁,不久,即率70多人到基層為工農兵演出。

12月,新編劇《墨黛》、《夜歸》問世。

1950年 50歲

1月,與長子長嶙、二子長春一起參加了中央文化部舉辦的“第二期戲曲藝人講習班”,認真學習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黨的文藝方針。

5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尚小雲劇團。先生邀請方英培白家林、李鳴盛、李恆春、王少芳等京劇界名流入團。

11月,尚小雲劇團赴南京演出一個月。之後,在鎮江揚州、上海、濟南、青島等地演出。沈君儒贈字:不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知君。

1951年 51歲 

4月,著名作家老舍給尚小雲寫信表示問候,並讚揚他“您演戲向來一絲不苟,真賣力氣,所到之處觀者如雲,要求加座,這與您的精湛技藝分不開,您肯到偏僻地方演出,不怕吃苦,不怕少賺錢,尤所欽佩!”

7月,新改編劇《平陽公主》上演。

9月,尚小雲劇團赴地處中蘇交界的伊春林業局和鶴崗林業局演出近一個月,全團同志冒著零下15度的

尚小雲尚小雲演出
嚴寒,轉點十餘處,歷盡艱辛,以“不計較環境好壞,不計較觀眾多少,不計較票房價值高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得到了林區職工的好評。

1952年 52歲 

春,赴南昌、無錫等地演出。 

6月,回老家河北南宮演出,並見鄉親故舊。

10月,赴石家莊、徐州、營口等地演出至年低。

1953年 53歲

4月,新編劇《血濺梨花閣》問世。

5月至年底,赴大連、瀋陽、哈爾濱、佳木斯、伊春、青島、石家莊、德州等地演出200天。

1954年 54歲

3月至9月,率團赴石家莊、德州、安陽、鞍山、天津等地演出220天。

1955年 55歲

5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的第一屆委員會常委至1966年底,連任二、三、四屆市政協常委。

6月至年底,率團分赴天津、濟南、煙臺、大連、本溪、上海、南京等地演出200多天。

是年,為人民解放軍授銜典禮演出於懷仁堂。

1956年 56歲

3月,任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副主任。

4月,收侯喜瑞、馬崇仁為弟子。

年內,率團赴南京、無錫、上海、杭州、鎮江等地演出240多天。

1957年 57歲 

夏,率團赴唐山、兗州、洛陽、太原、宣化、新鄉等演出100多天。

7月,率團赴古城西安和寶雞演出,場場爆滿,給三秦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12月,率團赴呼和浩特市演出。

1958年 58歲

1至10月,率團赴包頭、大同、重慶、九江、南昌、株洲、長沙、武漢、成都、黃石、蘭州、青島等地演出270多天。

1959年 59歲

1月6日,應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及陝西各界人士的邀請,決定支援大西北文化建設事業,帶領家人和劇團,乘火車到達古
城西安。

2月,任陝西省戲曲學校藝術指導,陝西省劇協常務理事等職。

尚小雲尚小雲

4月,將珍藏多年的學畫捐獻給陝西博物館。

8月,在西安上演改編劇《雙陽公主》,由於內容健康,導演手法新穎,大受觀眾歡迎,經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研究,確定將些劇作為赴京向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節目。

9月28日,任慶祝國慶十周年陝西省赴京獻禮演出團團長。

是月,在京招收9人來陝西學習。

12月,收孫明珠為弟子。

1960年 60歲

2月,由尚小雲傳藝而成長起來的貴州京劇團學員班來西安作匯報演出,很受西安觀眾歡迎。

3月,任中蘇友好協會陝西省分會理事,全國文教群英會陝西省赴京代表團副團長。

8月,經周恩來、鄧穎超介紹,收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河北梆子演員20多名為弟子。

1961年 61歲

5月7日,率團先赴西北煤礦基地銅川市為礦工演出,後去延安為老區人民獻藝。所到之處,備受歡迎。

5月30日,奉中央文化部電調,率陝西省同州梆子劇團赴京匯報演出,並任匯報演出團副團長。在京收劉秀容等為第子。

7月,應邀赴邯鄲為邯鄲京劇團傳藝,並為弟子胡小風排導《宇宙鋒》。

8月,應邀赴太原,為太原晉劇團青年團和臨汾劇青年團傳藝,並收太原晉劇青年團青年團演員冀萍等,太原市張友蓮等,臨汾王希英等為弟子。

12月2日,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在西安人民大廈隆重召開“尚小雲收徒傳藝大會”。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章澤出席會議並講了話。本次大會尚小雲所收徒弟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青年演員李瑞芳、馬藍魚、溫喜愛、雷若男、張亞莉和西安市各劇團的青年演員王玲玉、馬令童、邢風雲等總計35人。

1962年 62歲 

3月,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尚小雲演出的《昭君出塞》、《失子驚瘋》戲曲影片及《尚小雲舞台藝術》記錄片。

10月,赴濟南講學傳藝。

11月7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局在濟南召開“尚小雲收徒傳藝大會”。尚小雲接收山東省京劇團青年演員劉碧、高明華等40人為弟子。

1963年 63歲

1月,應邀赴貴州講學傳藝,並接收貴州省京劇團青年演員劉映秋、王秋芳等50多人為弟子。

5月,赴昆明講學傳藝,並收雲南省京劇團青年演員孫定榮等30人為弟子。

1964年 64歲

1月,陝西省京劇院成立,尚小雲首任院長。

尚小雲尚小雲

7月1日,任“全國京劇現代戲會演陝西代表團”團長。

7月25日,田漢代表中央文化部設宴招待參加“全國京劇現代戲會演”的尚小雲、周信芳蓋叫天、馬連良、俞振飛、姜妙香、蕭長華等。

1965年 65歲

3月,認真排導京劇現代戲《秦嶺風雲》,為西北地區現代戲會演準備節目。

7月15日,赴蘭州參加西北地區現代戲會演,並任陝西代表團團長。

1966年 66歲

10月,被“文革”中的陝西省京劇院“造反派”以“舊戲霸”、“封、資、修黑尖子”等政治帽子關進“牛棚”,遭受各種殘酷的批鬥,直到1976年含冤去世。

1975年 75歲 

12月31日,由夫人王蕊芳和秘書張靜榕等陪同去北京醫治眼疾,借宿學生吳素秋家中。

1976年 76歲  

1月8日,周總理逝世,尚小雲悲痛欲絕,與護理他的親人一起設靈堂悼念。

2月,眼疾白內障與腎疾日趨嚴重,聲稱“生為西安人,死為西安鬼”,再三請求回西安。

3月15日,由老伴、兒孫、學生等10多人護送返回西安,住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繼續治病。

4月14日,病情進一步惡化,但仍語重心長地叮嚀秘書:“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4月19日3時,尚小雲的心臟停止跳動,臨終時長嘆一聲:“惜天不假年,遺恨多多”。

1980年

9月1日,中央文化部將尚小雲的骨灰遷移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0月30日,尚小雲先生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隆重舉行。習仲勛、王崑崙及趙守一、賀敬之等領導同志及尚先生的親屬、朋友、學生總計10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鄧小平、彭真、烏蘭夫、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

紀念相關

2010年1月18日,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今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尚小雲劇照尚小雲劇照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部分京劇名家、專家學者、尚派弟子,尚先生之子、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等出席。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講話中說,我們今天紀念尚小雲先生,就是要深入回顧總結“尚派”藝術在京劇傳承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更好地從尚小雲先生創造“尚派”藝術的寶貴經驗中汲取營養,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努力創作和演出人民大眾喜愛的傳世佳作,努力培養技藝精湛、德藝雙馨的京劇領軍人物。在京劇藝術繼承、發展、創新的進程中,尚小雲先生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惜才愛才的無私精神,品格剛正的愛國精神,服務大眾的奉獻精神,都將是我們繼承發揚的寶貴財富。

京劇旦角演員百科(二)

孟憲瑢
孟金喜
梅竹芬
梅巧玲
馬六兒
梅蘭芳
馬博敏
馬帥[京劇旦角]
馬艷芬
馬艷雲
馬宗慧
馬小曼
毛世來
梅葆玖
南鐵生
聶文華[京劇旦角]
歐陽予倩
潘鐵君
曲素英
琴艷芳
琴雪芳
祁慧茹
邱富棠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齊淑芳
秦雪玲
任志秋
榮蝶仙
孫麗英[京劇旦角]
沈小梅
宋德珠
孫四敏
孫明珠
沈健謹
孫雙玉
沈正艷
孫甫亭
尚慧敏
時青山
孫賀先
宋奕萱
尚小雲
尚長麟
時小福
孫毓敏
孫福喜
孫榮蕙
孫花滿
尚富霞
孫德祥
孫彩珠
時世寶
孫喜雲
沈福存
孫心蘭
孫振泉
尚樹聲
史依弘
孫怡雲
尚明珠
閻嵐秋
閻虹羽
閻桂祥
閻貴雲
沈健瑾
宋丹菊
尚榮芳
石韞玉[京劇旦角]
舒昌玉
孫萍[京劇旦角]
蘇少舫
唐富堯
唐禾香
田寶琳
童芷苓
田桂鳳
田榮芬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陶默廠
王蓉蓉
魏海敏
吳素秋
吳江秋
吳蕙蘭
文榮壽
吳菱仙
吳吟秋
吳碧蘭
王曉燕[京劇旦角]
臥雲居士
文亮臣
吳富琴
王芳[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王順福
王長君
王麗卿
王世祥
王瑤卿
王夢婷
王幼卿
王玉敏
王盛意
王紫苓
王熙春
王夢雲
王蕙芳
王芸芳
王元禧
王吟秋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王麗芳
王潤菁
王婉華
王玉蓉
王克琴
王金蘭
王曉臨
王盛海
王雅娜
王小磚
王琴儂
周婧
周百穗
鄭秀蘭
鍾榮
張淑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陸瑤
王茵
王晶華
王元芝
王玉蘭
吳彩霞[京劇旦角]
徐俊[京劇旦角]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小楊月樓
徐如雲
徐碧雲
徐瀅
熊一華
筱翠花
熊明霞
荀慧生
荀令香
薛亞萍
許福英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許翰英
邢美珠
謝寶雲
許盛玉
雪艷琴
鮮牡丹
雪飄香
徐露[京劇旦角]
小王玉蓉
新谷鶯
夏美珍
許嘉寶
謝黛林
席慧馨
徐暢
小毛劍秋
俞八妹
雲燕銘
雲飄香
於蓮仙
余玉琴
姚玉芙
葉芳
楊秋雯
楊榮環
姚玉英
於玉蘅
楊至芳
楊磊[京劇旦角]
姚寶香
姚佩蘭
楊淑蕊
楊菊秋
楊桂雲
楊孝亭
余紫雲
楊春霞
姚佩秋
楊秋玲
言慧珠
袁慧琴
袁子明
閻金福
閻巍
閻世善
姚玉蘭
宇文若龍
楊菊萍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岳惠玲
姚佩霞
張正芬[京劇旦角]
張學浩
朱桂芳
張蘭[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張晶[京劇旦角]
張靜[京劇旦角]
張雲亭[京劇旦角]
張彩林
趙群[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張美娟[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朱小元
趙歡
趙桐珊
趙曉嵐[京劇旦角]
周利
張春秋
張君秋
周曼如
張正芳
朱俊好
張佳春
張藍田
朱幼芬
朱盛齡
張芷荃
張筱賢
周四十兒
鄭雙福
張三元
朱鳳桐
趙慧秋
張曼玲
周慰堂
鄭玉華
趙葆秀
訾睿
張嵐[京劇旦角]
張嘯竹
張逸娟
張雲仙
張笠媛
趙君玉
朱蓮桂
章遏雲
趙嘯瀾
趙喜貞
諸茹香
張蓉華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朱盛富
張雙蘭
張秀晶
張火丁

京劇四大名旦

藝名
原名

祖籍
代表作
生卒
梅蘭芳梅瀾字畹華、浣華江蘇省泰州市《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
程硯秋承麟,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吉林省通化、臨江一帶《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台抗婚》《竇娥冤》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尚小雲尚德泉綺霞河北省南宮縣《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
荀慧生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藝名又叫白牡丹字慧聲河北省東光縣《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玉堂春》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