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历法之争,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死刑?

原标题:清初的历法之争,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死刑?

汤若望在“康熙历狱”中还真得被清廷判处死刑,但是汤若望是在此事之后才病死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汤若望虽叛死刑但并没有死成。

一般而言,明清时代的来华传教士,首推利玛窦,其次便是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从小聪明好学,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以及神学训练。他比较佩服利玛窦在中国的“合儒”的传教策略,所以一生以利玛窦为榜样。

1618年4月,汤若望连同其他22名传教士来到中国,在经由澳门停留学习中国语言及文化后,最终于来到了北京。此时,已是1623年,距离明朝灭亡仅有20余年的时间。

汤若望虽然是传教士,但他主要的工作却是介绍西方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并致力推动明朝历法改革,尤其是他写著的《远镜说》以及协助徐光启编纂的《崇祯历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明入清之际,汤若望由于是特殊人才,不仅没有被清算,反而在清廷得到重用。在清廷,汤若望命掌钦天监事。他一边向清廷进献舆地屏图和浑天仪、地平晷、望远镜等新鲜玩意,一边修正历书。不久,汤若望被封太常寺少卿,而后是钦天监监正。

此时的汤若望正陷入一场由来已久的中西历法之争中。

当时,清廷用中西历法进行了一次测验日食活动。据清内阁“满文密本档” 记载:

经与大臣等会同置设观测仪器测验,大统历错一半,回回历差一时,西洋新法吻合,时刻分秒,毫厘不爽。明朝二十年来不用新法,我大清国不过施行几日,一测即验,犹如合对兵符,真可谓为神奇者也!全可尽心详录新法,以传为万年之楷模。

此事之后,汤若望备受朝廷信赖,甚至顺治帝还重修了宣武门天主堂,并亲笔题写了教堂的堂额。当然,这也引起了旧历法代表人物的不满。这事到了康熙年间则演变成直接你死我活的斗争。

康熙三年(1664),杨光先再次上书《请诛邪教状》(此人之前已经上书),矛头直指汤若望。据杨光先所书,汤若望罪名主要有三:一是历法荒谬;二是潜谋造反;三是邪说惑众。

历法荒谬也就算了,邪说惑众、潜谋造反你说有没有影子呢?你别说,仔细一琢磨似乎有点味道。汤若望曾让钦天监夏官正李祖白执笔,撰写了《天学传概》一书。书称“天主上帝开辟乾坤,生初人男女各一。初人子孙聚居如德亚国。”“在中国为伏羲氏,乃中国之初人,实如德亚之苗裔”。这里的德亚国就是犹太国,其实这就是“中国人西来说”。我中国怎么会为德亚国之后代呢?

除了《天学传概》之外,杨光先还举证“又布邪党于济南、淮安、扬州、镇江……香山嶴盈万人,踞为巢穴,接渡海上往来。若望借历法以藏身金门,窥伺朝廷机密。”杨所说的邪党应该就是传教士发展的教徒。

以上说辞非常有力。当时,清廷实际上还是鳌拜主政,杨光先的奏请得到应允。很快,汤若望及其义子潘尽孝被判处死刑,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被判凌迟处死。

判决虽然下来,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汤若望的命运。当时京城发生地震,天空又出现彗星,很多人视为不详的预兆,不应杀汤若望。后来,孝庄皇太后介入,从中斡旋,汤若望、杜如预、杨宏量等终于免于一死。不过,李祖白等五人没那么好运了,依旧执行死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