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卢沟桥

原标题:再忆卢沟桥

本文转自【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卢沟桥,这座横卧在北京永定河上的石桥拥有众多历史符号。这里有“卢沟晓月”的美丽风景,有“卢沟桥事变”的悲壮历史,有“数不清”的桥头石狮,还有骡马商队的蹄痕辙印……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这座800多岁高龄的古桥饱经沧桑,风采依然。

穿过宛平古城门,一座古桥赫然映入眼帘,像一道彩虹飞架在碧波荡漾的永定河上,让人不由得想起“卢沟桥事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怀着沉重的心情,缓步慢行卢沟桥,桥面已重新铺设,仅在中部保留着一段当年战争留下的真实桥面。只见这段桥面的石块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枪炮弹孔,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弹孔,耳边仿佛响起了枪炮齐鸣、子弹呼啸的声音。当年,卢沟桥经受了战争的炮火,目睹了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壮举。

老北京有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天下名桥各擅其长,而卢沟桥却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桥两侧有281根望柱、279块石栏板,栏板上刻有花纹,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共501只,是中国桥梁石狮雕刻最多的一座石桥。狮雕中既有金代、元代的,也有明代、清代的,可谓历代雕刻艺术的荟萃展示。这些石狮蹲伏起卧,搔首弄姿,大石狮上还雕有或背或抱、或隐或显的小石狮:有的目光炯炯,仿佛展示自己的威武;有的面带微笑,好似在玩耍嬉戏;有的凝视远方,恰似要发奋怒吼;还有的和蔼可亲,如慈祥的母亲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年深日久,有的被雷电击损,有的被枪炮破坏,有的被自然风化,但精湛的雕刻艺术却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底蕴和智慧。

走上卢沟桥,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这古桥上的繁华景象,夕阳下的古桥更加美轮美奂。落日飞霞,使整个天空都变成了耀眼的金色,黄昏下的卢沟桥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显得更加肃穆。夕阳照在卢沟桥上,凹凸不平的桥面仿佛都变成了一块块金石头,阳光洒在石狮子身上,狮子们好像更加意气风发。渐渐地,太阳慢慢地沉入了远处西山的怀抱,但晚霞还停留在天空,恋恋不舍地望着卢沟桥。此时,落日的余晖再次染红了卢沟桥,桥上闪耀的金黄色好像在回应着晚霞的眷恋。

任凭斗转星移,时事变迁,卢沟桥至今仍坚固而安静地跨越在宽阔的永定河上。两端桥头分别伫立着一间由4根雕刻精湛的龙柱拥着的阁亭,亭中央有一只趴伏地上、昂头向天的大龟,托起一尊巨大而做工精美的花岗石石碑。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碑文的字里行间,清楚地记载着当年卢沟桥的美丽和繁华。

古往今来,学子商旅进出京城,卢沟桥多为必经之地,“卢沟晓月”之所以成名,也与旅行送别有关。古代交通不发达,早晨从京城告别亲友的行人,到卢沟桥便已夕阳西下,该打尖住宿了。从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要在此留宿一夜。每到清晨,从夜宿不远的驿站走来,或从广安门赶早来的行人,到卢沟桥正见淡月疏星,四野云低,曙色苍茫,听茅店鸡声,看波光淼淼,感念前程或回忆平生,“卢沟晓月”更是难忘的景色,无怪成了八百年“燕京八景”之一。

天色又慢慢暗了下来,一轮明月升起,仿佛一个玉盘挂在深蓝的天幕中。人行桥上,凭栏远望,流水如线,远处青山隐约可见,令人难以忘怀。(文图:米广弘 文化学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