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早反一年后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却持续了八年?

安禄山早反一年后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却持续了八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7年2个月1天。之所以打这麽久,叛军先后出现了四位领导人物,分别是安禄山、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史思明(安禄山部将)、史朝义,唐王朝内部也是互相掣肘,期间断断续续才打了这么久。

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是唐朝东北方向的三个节度使,拥有精兵15万。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假借讨伐杨国忠的名义起兵叛乱,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洛阳。唐朝名将哥舒翰和安禄山的部队对峙在潼关,哥舒翰坚守待变,叛军也攻克不了潼关,唐玄宗和杨国忠却执意哥舒翰出战,结果导致唐军大败,长安城也没有积极布防,随即丢失了都城长安。

潼关之败,丢失长安非将领不能战,兵不够强,而是唐玄宗、杨国忠的错误指挥造成的。

安禄山之死

安禄山在打下长安后,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据史料记载,安禄山宠幸后妃之子,欲要其继承爵位。其子安庆绪知道后,担心自己的帝位和性命,于757年正月初五,安庆绪和安禄山的侍卫谋杀了安禄山,安庆绪自己称帝。

安庆绪叛乱后,安禄山的众多麾下将领们无心恋战,抢夺了大量的财物和美后各自逃窜。唐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等率领下,纷纷击溃安庆绪的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的部队溃散,大部依附了史思明,而安庆绪只带了1300人逃到邺城(河北邯郸临潼)。

按理说,此时唐朝军队如果乘胜追击,很快就能平息战乱。可这时唐肃宗却忙着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回归长安,分配权力呢。

安庆绪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拢溃败的军队,迅速壮大起来。尽管这样,唐军仍然击溃了安庆绪的主力部队,安庆绪龟缩在邺城等待史思明的救援,并许诺让位给史思明。号称60万的唐军与史思明5万精锐部队激战,此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天昏地暗,唐军溃败,九路唐军各自回归各自的驻地,史思明乘势夺取了洛阳。

史思明之死和叛军的覆灭。

758年史思明与安庆绪相互为援,邺城之战后,诱杀安庆绪以及他的主要将领,自己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

761年3月,史思明又犯了和安禄山一样的毛病,自己也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干死了,史朝义自己称帝。不过史朝义的威望也不如史思明,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了,最后被唐军击败。

史朝义的残部被原来叛军的其他将领所不容,最后自缢在范阳城外的树林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