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的历史给人感觉安史之乱之后就结束了呢?

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公元907年灭亡。而安史之乱是在公元755年爆发,公元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还存在了144年,这存在的时间,比秦朝、西晋、隋朝、元朝存在的时间还长呢?那为什么唐朝历史给人的感觉安史之乱之后就像结束了一样?

关于这个问题,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的,第一,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分界线,从国力上来讲,安史之乱前唐朝太强,太辉煌,似乎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显没了。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安史之乱的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现象,唐宣宗李忱搞得不错,被称小太宗,出现大中之治,但是整体上呢,还是不如安史之乱前,这也导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存在感不强。安史之乱后,唐朝似乎和西晋王朝一样,存在感不强。不可否认的是,大唐被安史之乱一刀斩为两段,此前是初唐、盛唐,是开拓进取的上升期,而之后的是中唐、晚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落期了。

第二、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土面积缩小,缺乏之前开疆拓土的精神,有的时候藩镇割据现象严重,也发生很多有影响的事件。向中学课本提及的李素学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瓜州张议潮归唐,还有黄巢起义等等。由于唐朝在兴盛时期远超西方历代国家王朝的兴盛,所以在走向衰落后给人的感觉。印象不深了。其实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延续了100多年,只不过再也无法回到强大强盛的国力,人一旦伤了元气,再用补药也难以恢复到最佳状态。国运也是一样,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唐朝在经过安史之乱后,没有王国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中央没有了权威,让人们感觉大唐已经灭亡。公元783年泾原兵变发生后,唐德宗李适出逃长安。由于对武将不信任,唐德宗以神策军为中央禁军,经任命宦官为监神策军左右兵马,使这支部队总人数超过15万。宦官们有了底气和实力,开始干政,甚至废立皇帝。皇帝在宦官面前没有了权威,这样也就非常的危险了。万般无奈下,皇帝们又找朝臣商议,想从宦官手中夺回皇权。结果以甘露之变惨遭告终。宦官专权成为大唐的大毒瘤。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央政府,皇帝权力已经好小了,而朝臣还是各自培育自己的势力,政权夺利,相互倾诈,朝臣党争又给奄奄一息的大唐沉重的一击,这样皇帝便形同虚设。

其实唐朝中后期人才辈出,可能是安史之乱开了先河,导致中后期的唐朝皇帝开始不信任武将。尽管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军政人才,但由于皇帝的掣肘,也难以有所作为,而早期投降的河北诸镇,又不效忠朝廷,这样,大唐一直没有解决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祸患及藩镇割据问题。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央政府一直处于夹缝中求得生存的状态。由于不信任武将是安史之乱不能取得真正的、完全的、彻底的胜利。

藩镇割据、朝臣党争、宦官专权是中唐晚期三大毒瘤,这同时导致中央政府没有存在感,让人觉得唐朝似乎已经结束了。应该说,唐朝的兴盛从安史之乱开始走下坡路。受安史之乱极大破坏力后,唐朝对于各藩镇势力控制能力逐步削弱,中央皇权被分化,统治力量失控。唐朝经过安史之乱打击后,存在感没以前强了,似乎给人一种结束的假象。大唐后期在藩镇割据、朝臣党争、宦官专权困扰下的社会状态,与前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给人的感觉呢,就是前后好似两个朝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