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安史之乱:安禄山为什么要起兵叛乱?

在华美的花萼相辉楼中,杨贵妃身姿绰约,冰肌玉骨,她的一颦一笑无一不展示着大唐的繁华。杨贵妃就是大唐荣耀的象征。

在极乐盛宴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率领贵妃杨玉环从皇宫出逃,跋山涉水。

在马嵬驿,为了保护李隆基,杨贵妃自缢身亡,一代贵妃香消玉殒。同时,安史之乱也让盛极一时的大唐状态急转直下。

据史料记载,在安禄山刚进宫时,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关系十分亲密,他们彼此就像见到了认识多年的老友一样,但为什么安禄山在一夕之间就发动了兵变呢?

把控人性,扶摇直上

安禄山年少时,曾经当过牙郎。所谓牙郎,就是在商贾买卖货物时讨论价格的人员。这也让安禄山练就了看人眼色,讨别人欢心的技能。

有一次,安禄山在市井之中偷窃了一只山羊。不幸的是,他被官兵所抓。他被吊起来处以鞭刑,安禄山情急之下对官兵说到:“你们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吗”。因为他情急当中说的一句话,他被留在了军中,被提拔为了偏将。

由于安禄山出身胡族,身体健壮,十分骁勇善战。他立下了许多出色的功劳。随后,他被幽州节度使收为了义子。幽州节度使嫌弃安禄山过于肥胖,安禄山知道后,便一口都不敢多吃,只为哄自己的“义父”开心。

安禄山十分擅长看人眼色,并且又身傍军功。他经常给王公贵族送十分昂贵的礼物。在高官们的帮助下,安禄山在短短八年之内就在朝堂之上爬到了很高的位置,也十分被唐玄宗宠信。

到了安禄山四十岁时,唐玄宗决定在平庐设立节度使。安禄山在诸多打点之下,获得了这个职位。从此他可出入朝堂,自由议论政事。两年之后,安禄山又接替了范阳节度使的位置。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高官的大臣们不断在李隆基面前说好话。其中也包括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十分擅长揣度人心。就像安禄山肚子里的蛔虫,安禄山心里想什么,李林甫都知道。就这样李林甫和安禄山狼狈为奸,互相支持,在朝堂上风生水起。

仅仅依靠大臣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安禄山看到唐玄宗如此宠爱杨玉环,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于是安禄山决定从贵妃入手,讨唐玄宗的欢心。

之后他拜杨贵妃做自己的“干妈”,虽然安禄山和杨玉环的年龄相近,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安禄山觉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安禄山每次进宫时,都首先要亲自去杨贵妃的宫中拜谒“母亲”。

四十五岁时,平步青云的安禄山已经成为御史大夫了,唐玄宗年老昏聩,天天同杨贵妃在梨园当中饮酒作乐。李隆基作为帝王,却对于朝堂之事知之甚少。安禄山观察李隆基如此喜爱歌舞,便勤加苦练胡旋舞。

此时安禄山体重已经高达三百斤,但他跳起来胡旋舞却十分轻巧灵活,甚至如同一阵迅猛的疾风。为了获得唐玄宗的喜爱,安禄山可以算的上是煞费苦心了。

他的努力所换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唐玄宗对他十分喜爱,觉得安禄山是他的知己。在他四十九岁时,他又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自此之后,安禄山已经是三城节度使,唐朝边关的所有精锐士兵都被安禄山掌握。为了与皇家关系更加密切,他的儿子还迎娶了皇太子的女儿为妻。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想登上那世间至高的位置。

由于他所管辖的驻地距离长安十分遥远,所以他利用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以防止侵略的名义,在范阳城旁边又建立了雄武城。雄武城表面上这是大唐的边防城池,实际上这个城池被安禄山用来储备大量的军用物资,安禄山司马昭之心可见一斑。

但安禄山距离长安遥远,无法得知皇帝的一举一动。他又在宫中安插了很多眼线,李隆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安禄山知晓,堂堂大唐皇帝被人玩弄在股掌之中而不自知。

杨国忠曾经多次劝说唐玄宗要小心安禄山,安禄山可能会叛乱。虽然杨国忠外戚专权,但是他也并不希望看到唐朝的天下被安禄山颠覆,因为杨家满门的荣华富贵都依赖于唐玄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唐玄宗听到杨国忠这样说后,随即派了调查人员去安禄山处。安禄山用重金贿赂这些官员,这些官员回到唐玄宗身边之后,都对安禄山大加称赞,均对认为安禄山对李隆基十分尊敬,没有一分一毫的不臣之心。

所以李隆基更加信任安禄山了。就这样,安禄山在边疆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李隆基还在沉迷于自己过去所创造的大唐盛世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到来。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他自称奉皇上旨意,讨伐奸臣杨国忠。他率领十五万大军,昼伏夜出,每日行进六十里。

唐朝已经享受了几十年的安稳了,虽然李隆基在年轻时是一位明君,但数年的养尊处优,已经让他已经不在是清醒的君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后,安禄山占领了东都洛阳城。成立了燕国。

诸多原因,起兵叛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安禄山起兵造反,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他一路从小小牙郎爬到三镇节度使,他清楚的知道大唐内部的状况,他明白大唐此时就是“花架子”。看起来外部恢宏盛大,实际已经可以算的上腐朽不堪,根本不足为惧。

如果自己想要登上大宝,以大唐境内现在剩余的老弱病残的士兵,根本是无法阻止他的。毕竟所有能人将士都在自己的手中。

一项政策的颁布,通常有利有弊,从这里就显示了出来,唐朝皇帝采用“募兵制”。所有的士兵一切开销均由国家负责,士兵与将军长期在一块,士兵自然更加听命于将军,甚至出现了“听调不停宣”的情况。

长期以往,安禄山甚至让这些大唐士兵忘记自己孝忠的应当是大唐皇帝。

其次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唐玄宗甚至将高仙芝,哥舒翰等所向披靡的大唐战将调到边疆去。他们的士兵也都为老弱病残,所有国家精锐力量都在安禄山手中,这些将士都可以一抵百。

一边是没有任何准备的“花架子”大唐,一边是准备充分的安禄山及数十万大军,战果已经显而易见了。皇帝昏庸,竟然认为唯一能和安禄山抗衡的朔方节度使心怀不轨,也久久不宣诏他,最终贻误战机。

第二安禄山清楚的知道大唐没有完善的战争机制,当战争发生时,没有有效的防御体系,甚至守卫皇宫的士兵都是商贾老板。

这种状况下,想要攻下皇宫,简直易如反掌。而且唐玄宗身边都是一群穷酸文人,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拿什么和自己日日训练的士兵相比呢?

第三他认为自己势力庞大,完全可以成为皇帝,为什么要屈居做老迈昏聩的李隆基手下呢,当他看到唐宫之奢侈,杨贵妃之美貌,心中难免不忿。

他觉得自己在战场上拼力厮杀,威名远播,身体健壮,未尝不可做皇帝。反观李隆基年老,已经无力支持诺大的大唐。

虽然自己现在与唐玄宗关系甚好,但唐玄宗年老,如果唐玄宗退位,那么下一任皇帝李亨肯定会拿自己这个异族人开刀。

安禄山当年为了讨好李隆基甚至说出了“自己只知道皇帝而不识太子”的言论,那时安禄山已经和李亨结下“梁子”了。等唐肃宗李亨即位时,自己已经年老,无法骑马上战场厮杀。只能做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倒不如自己占领主导地位。

占领天下,这样自己的后代们也是十分安全的。

前面提到过李林甫十分了解安禄山,安禄山发自内心觉得此人十分可怕,竟然能够感知到自己的所思所想。

后来李林甫下台之后,杨国忠成为右相,杨国忠对安禄山也是敬而远之。大唐地大物博,谁也不能保证若干年之后大唐会不会有第二个李林甫的出现。届时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与第二个“李林甫”抗衡。

如果自己成为了皇帝,普天之下就在没有自己惧怕的人了。他的一生已经看了太多人的眼色,他希望别人看他的眼色。在上述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安禄山叛乱。

李隆基失去杨贵妃之后,心中凄然,就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亨,自己去做太上皇了。而安禄山当皇帝后不久就被自己信赖的手下—李猪儿,刺杀身亡。自此,大唐由盛转衰。

但是,以唐玄宗的昏庸,即使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徐禄山,周禄山。大唐繁华的气数已尽,世人都说一切都是由于妖妃杨玉环,但是笔者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李隆基自身的过错导致的,而不能将这些过错强行加注在一弱女子身上。

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