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多学科视域下的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鹭岛。(毛章清提供)


【侨报讯】2023年11月26日,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多学科视域下的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共话国际传播。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指出,要将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创新高地。希望中心以创新模式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源,为重塑全球舆论生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探索新路径作出新贡献。活动上,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顾问、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被聘为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罗幸被聘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卓南生教授新作《国际风云评析50年》正式发布。

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林公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等参加活动并致辞。徐进功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将发挥多学科优势,整合资源,不仅要在国际传播领域生根发芽,还要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开花结果,打造我国东南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高地,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给大家提供了坚实的合作平台和丰富的学术想象,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厦门大学的力量。

揭牌仪式结束后,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和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多学科视域下的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研讨会由中心主任罗幸教授主持。论坛围绕国际传播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卓南生作题为《从新闻学到国际传播学——“日本模式”的借鉴与反思》的主题发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从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紧迫性谈起,强调了国际传播中的元话语及其建构逻辑。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于运全阐述了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构建与研究布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周庆安提出了国际传播中的文明身份认同的形势要求与研究方向,华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万安伦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阐述了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融媒体资讯中心主任邓金木从业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鹏围绕新时代中国台湾问题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展开精彩论述,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史晓东阐述了AI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和助力,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成员姚俊峰以表演机器人系列项目为例,展示数字化助力非遗文化国际传播的广阔前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成员谢清果从传播气质论的视域讲述了中华文明如何突出特性,从而增强国际传播的底气、骨气与志气。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行“新闻学茶座”(第38期)。26日下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新闻学茶座”(第38期)举行,“茶座”由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罗幸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程曼丽教授做主题为“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国际传播研究的认识论路径”的演讲。作为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首秀”,中心“牵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前者是刚刚诞生的国际传播研究机构,后者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两者并肩而立,同向而行,历史携手现实,长者牵手后进,有望开启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新的视野、新的征程和新的未来。

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立足中国东南沿海区位优势,依托厦门大学跨学科平台,致力于以创新模式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源,打造集理论研究、智库建设、实践探索、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服务国家、辐射全球的国际传播创新高地,继续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贡献厦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