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興會
華興會
華興會
華興會主要領導人,1905年拍攝於日本東京,第一排自左第一黃興、第四宋教仁
成立時間1904年2月15日,​120年前​(1904-02-15
創始人黃興
創始地湖南省長沙市
撤銷1905年7月30日,​118年前​(1905-07-30
併入中國同盟會
類型革命組織
總部長沙市
領導人黃興
華興會部分領導人(1905年攝於日本東京)。前排左起:1黃興,2未知,3胡瑛,4宋教仁,5柳揚谷;後排左起:1章士釗,2未知,3程家檉,4劉揆一

華興會清帝國末年,黃興所領導的一個革命組織,目的是推翻清帝國政權,建立民主自由國家。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長沙明德學堂(現湖南省長沙市明德華興中學)成立,1905年7月30日與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

背景[編輯]

1903年,沙俄向清朝提出7項要求,企圖侵佔中國東北地區,此舉觸及日本,東京《朝日新聞》首先刊載,留日學生遂於神田錦輝館召開學生大會。[1]:214月29日,留日學生決定組織義勇隊抗俄以為國民倡導。[2]:16據統計,各省留學生到會者500餘人,通過成立拒俄義勇隊,推陸軍士官學校藍天蔚為隊長,成員有黃興、楊守仁陳天華等,日日操練,意欲隨時開赴前線。[1]:21當中,尤以青年會成員最為積極,他們大都參加「拒俄義勇隊」,130人表示願赴戰場者,50人留東京辦事者,有女留學生願擔任看護。[1]:21-22留學生正欲改名學生軍,在清朝壓力下,日本政府勒令解散。[1]:225月10日,留日學生惟有在學生軍集會上,議決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以便跟進事態發展。[3]:257-273[4]其精神則不變,且公推代表二人回國,請袁世凱主戰。[2]:16北京大學堂及上海教育界均覆電贊成,並紛紛集會,擴大宣傳力量。[2]:16

5月,黃興於弘文學院畢業。是年6月初,黃興以「運動員」身份自日本回國,在湖南、湖北醞釀新行動。[2]:17黃興回到上海,暗中籌劃革命。他先在上海認識《蘇報》主編章士釗等新派人士,隨後受先前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的長沙明德學堂校長胡元倓的邀請,經武昌回到長沙。黃興途經武昌時,返回母校兩湖書院發表演說,武昌府知府兼院長梁鼎芬奉上令,將黃興驅逐出湖北省境。6月21日,清朝命令嚴厲緝拿倡言革命之學生,意圖以高壓手段鎮壓風潮,然而大勢所趨已不可遏阻,留日學生各種刊物均廢光緒年號,直書黃帝紀元。[2]:17黃興於是將隨身所攜帶4千餘冊《革命軍》和《猛回頭》分發給軍學各界,然後登輪返回湖南。黃興至長沙應聘明德學堂主講席,課餘則秘密進行革命活動。[5]:1-2

隨著活動影響,黃興受到一些保守人士的控告。明德學堂的董事龍璋等人為其擔保解圍。他決心全心投入革命,並辭去明德學堂教員的職務以不讓學堂受到牽連。為了籌集資金,他把自己在長沙老家的祖屋及農田一同變賣,換得大筆金額。其生活在祖屋的繼母毫無怨言並支持黃興的事業,與親戚一同搬出。黃興並在長沙小吳門正街創辦日語學校「東文講習所」,並翻印大量革命人士書籍,如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這些活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聯繫和宣傳作用,為以後華興會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成立[編輯]

1903年11月4日,黃興藉慶祝三十壽辰(虛歲)名義,賣掉自家莊園36畝土地[6],邀請章士釗與吳祿貞劉揆一宋教仁周震鱗翁鞏秦毓鎏柳聘農胡瑛徐佛蘇柳大任朱子陶任震陳其殷吳超澄譚人鳳蕭堃葉瀾張通典王延祉柳繼貞蕭翼鯤彭邦棟陳方度陳天華楊守仁張繼[7],長沙保甲巷彭淵洵家集會,商議籌設革命團體等事項。會上決定以「興辦礦業」為名,對外聲稱成立「華興公司」,入會者均稱入股,「股票」即會員證,並以「同心撲滿、當面算清」為口號,隱含「撲滅滿清」之意。1904年除夕(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明德學堂正式成立。黃興被推舉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確定了「雄踞一省,與各省紛起」的戰略方針,以「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為革命口號。華興會遂於長沙創立。[2]:18華興會之創立,以湖南、湖北留日學生及各學堂學生為主體,醞釀已久,《遊學譯編》之所論列,即其宣傳理論及溝通意見,而今可以行動。[2]:18黃興處事素來沉毅慎重,故此華興會創立之日,黃興被公推舉為會長後,即首先提議:望諸同志,對於本省外省各界與有機緣者分途運動,俟有成效,再議發難與應援之策。[2]:18於是會眾分門別頪,各認職務,積極進行。[8]:1-2自黃興創立華興會後,乃使胡瑛及宋教仁在湖北計議速立機關準備響應,於是分途連絡軍學兩界同志,發起組織科學補習所,故意標明研究科學,以愚弄官府耳目,實則此為武昌有革命運動機關之始。[2]:19

革命活動[編輯]

隨後約半年時間,華興會大力招募會員,先後有500多人加入,大部分是回國留學生和國內各學堂的知識分子。華興會並在外地設立分會,會員分別在湖南、上海、東京等地創辦了「同仇會」、「黃漢會」、「愛國協會」、「新華會」、「十人會」等組織,成為當時中國內部各省最有影響力的反清組織。自華興會成立,黃興以劉揆一曾獲交哥老會大龍頭、湖南洪江會首領馬福益,因畀以聯絡會黨之責,另一同仇會幾支配之,使哥老會黨徒與黃興會總部不相直接,藉防機密偶洩有礙大計。[2]:20為響應起義,增加了眾多人馬。在人員足夠的時候黃興決定提前在長沙發動起義,並在瀏陽、醴陵、衡陽、常德、岳陽、寶慶等地組織義軍向長沙進攻。華興會推舉黃興為主帥,劉揆一、馬福益為正副總指揮。起義商定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農曆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70歲壽辰大宴時在長沙起義,以安放在湖南省城官員賀壽之處的炸彈引發為起義信號。

1904年10月,起義的消息由於一個華興會員的消息走漏而被官府得知。10月24日,由於起義的風聲走漏,清兵出動查封華興會,游德勝、蕭貴生被捕。起義未發動即失敗。黃興等人在基督教聖公會教士黃吉亭等的掩護下,從長沙轉移到上海,再逃往日本。馬福益逃往廣西,次年再返回湘西洪江隱匿,並暗中和黃興聯繫,準備在洪江再次組織發動起義。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馬福益不幸在萍鄉車站被清兵逮捕,農曆三月初八日在長沙就義。

事後[編輯]

1905年,黃興民報社同仁在東京合影。前排左起:1未知,2程家檉,3黃興,4陳天華,5章士釗;後排左起:1宋教仁,2柳揚谷,3未知

黃興於1904年11月底到達東京。12月黃興與百餘名留學生組建革命同志會。1905年黃興回國策划起義再次失敗而回到日本。孫中山也於同年7月19日到東京,並與黃興相會。7月30日,同盟會籌備會議召開。華興會和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華興會主要成員都成為了同盟會的骨幹。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梁操雅、羅天佑:《教育與承傳:歷史文化的視角》,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11年1月20日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吳相湘:《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9月15日新版
  3. ^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4. ^ 〈軍國民教育會會約〉,1903年,刊〈紀事〉,《蘇報》1903年第二期
  5. ^ 劉揆一:《黃興傳記》,台北,1952年
  6. ^ 《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气壮山河·黄兴》. 新浪網. [2004-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18) (中文(簡體)). 
  7. ^ 劉揆一《創立華興會》
  8. ^ 錢旡咎編纂:《明德校史》,長沙,1947年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