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为什么这么强?只因为1952年发生了这件事!

复旦大学为什么这么强?只因为1952年发生了这件事!


复旦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重点大学。有人打过比方,放眼中国,能让城市高知和农村妇孺都竖起大拇指的高校,估计也只有北大、清华和复旦了(或许还有南大、交大)。


1905年,马相伯创建“复旦公学”,是为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大虞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


直至2018年,建国将近70年以来,复旦主要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

一次是1952前后的全国性院系调整,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的院系调整。这两次院系调整,对于复旦大学的实力提升、整体发展有着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没有院系调整,就没有今天的复旦大学,也就没有今天动辄上千人乃至数千人报考一个专业的“考研盛况”。


1952年的院系调整,在复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院系调整后,随着复旦大学师资力量的增强,科研和教学水平也大大提升。


9+6+4成全国之最


院系调整后的新复旦由复旦、浙大、交大、同济、暨南、南大、英士、安徽大学、华东新闻学院等9所公立大学;

大同、大夏、光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中国学院6所私立学校;

圣约翰、沪江、震旦、金陵4所教会学校,共计19所高校的有关系科合并组成。

复旦是当时全国院系调整中组合高校最多的大学!


国立英士大学旧照▲


英士大学是民国年间,著名国立大学,实力曾一度媲美浙江大学。


  • 1938年11月,为顾及战地青年求学,浙江省国民政府筹建“省立浙江战时大学”;
  • 1939年5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陈其美(字英士),校名更改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分设工、农、医三院于松阳、丽水;
  • 1942年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
  • 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并解散了英士大学,其院系并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照▲


原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区▲

圣约翰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享有“东方哈佛”、“外交人才的养成所”等盛名,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至1949年春,学校占地300余亩,设有文、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在校学生1200余人。


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停办,其院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


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包括顾维钧、林语堂、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刘鸿生、邹韬奋、严家淦、经叔平、贝聿铭(I.M. Pei) 、周有光、黄金祺、何占春(中国评弹理论家)等人。

原上海暨南大学老校门▲

暨南大学是一所主要招收华侨子弟的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06年,校址南京,初名暨南学堂。1911年停办,1918年复校,易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3年迁址上海真如镇,1927年改为国立暨南大学,设有文、商、法、理四个学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暨南大学迁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停办。暨南大学在上海真如时期为解放前该校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复旦院系调整具体情况


  • 1949年秋,上海私立暨南大学(后改为国立)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并入学生人数22人;
  • 1950年9月,复旦大学生物系海洋组并入山东大学;
  • 1951年4月,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交通大学;
  • 1951年7月,复旦大学教育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

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等校的有关系科陆续与复旦大学合并,具体情况如下:

  • 复旦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及上海学院四校的中文系合并组建复旦大学中文系;
  • 复旦俄文组、复旦英文组和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四校相关科系合并组建复旦大学外文系;
  •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校的历史系合并组建复旦大学历史系;
  • 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暨南大学等校的新闻系合并组建复旦大学新闻系;
  • 复旦大学数理系数学组和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四校的数学系合并组建复旦大学数学系;(苏步青调入复旦)


晚年时期的苏步青近照▲

苏步青是当代中国数学的奠基者之一,他首创了独具特色的微分几何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苏步青成为了仿射微分几何学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学术权威,1956年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据苏步青回忆,当年院系合并,得知自己被调往复旦大学,还是心有抵触的。一日,领导(省领导)请苏老吃饭,酒过三巡,半推半就之间竟然把他送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当然,到上海之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等主要领导也是亲自到车站迎接,可谓十分重视了。

  • 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和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除电讯组)、大同大学五校的物理系组建复旦大学物理系;
  •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七校的化学系组建复旦大学化学系;
  •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三所学校的生物系及浙江大学的人类学系组建复旦大学生物系;
  •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以及前已并入的大夏大学、英士大学等九校的经济系组建复旦大学经济系;


上海震旦大学老校门▲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有的系科也从复旦调出与其他院校合并或独立建立新的学校:


  • 复旦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统计、企业管理、银行、贸易、合作六个系及统计、贸易、银行三个专修科调出,组成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
  • 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园艺、农化三系调至东北沈阳,新建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
  • 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政治两系调出,与圣约翰等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并组成华东政法学院,校址在原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
  • 复旦大学外文系德文组调出,并入南京大学。
  • 原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不继续办理,学生转系,原浙江大学人类学系调整至复旦大学,暂不设系。


新世纪的强强联合


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复旦大学。复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比过去更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显著增强。

原上海医科大学建筑全貌▲


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上海医科大学,简称“上医”,当时是国内著名,国外知名的一流医科院校。民国时期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

1952年改名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中央指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上海医科大学,在国内位居前四,在医学领域“上医”是块响当当的牌子,素有“北协和,南上医”之美誉。

曾经,“上医”拥有14名一级教授,而复旦只有7名。


历史的赢家 今日的强者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与院系调整的关系一览表(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与院系调整的关系一览表(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教育部的最新学科排名,复旦拿得出手的,引以为豪的学科大多数都是通过院系合并,得以壮大发展的。


研究生招生与教育


院系调整,奠定了复旦大学如今的地位和学科实力版图,也才让复旦号称的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三个率先”更有底气。


  • 1923年,复旦大学心理学院在中国率先开始研究生教育;
  • 1949年,复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1977年,复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
  • 1984年,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都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根据学校官方公布的数据,近年通过系统确认报考复旦研究生(硕士学位)的人数已经将近甚至超过30000人。某些热门学科,例如金融学、新闻传播学、MBA等,报录比已经达到甚至超过20:1,30:1,可以说是炙手可热。

下面结合官方数据和复旦有关同学的反馈。我们从文、理、工、商、医五个学科大类,来对复旦的研究生报考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推荐。


(1)从人文社科领域看


复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报考。报录比较低并且统招名额相对较多是主要因素。


“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推荐报考。学科实力强大,统招名额较多是主要优势。(要知道目前主流985高校都在疯狂压缩统考生的名额)

(2)从理科领域看


复旦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推荐报考,国家重点学科加持,招生人数可观是主推理由。


(3)从工科领域看


复旦的“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学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位)”推荐报考。尤其是专业学位,招考人数较多,考试难度和竞争程度都较低。加上这都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学科,就业和科研前景都比较广阔。


(4)从商科领域看


复旦的“金融学”、“金融(专业学位)”、“国际商务(专业学位)”、“保险(专业学位)”都推荐报考。


这些专业都是泛经济领域的热门专业,并且招生规模庞大,考取概率较高。配合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新一轮深入改革,这些行业将有新的变化和更大的施展空间,发展前景看好。


(5)从医科领域看


复旦的(上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肿瘤学”、“老年医学”以及“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推荐报考。

结 语


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但是也更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潮流。对于高等学府而言也是如此,高校的兴衰,固然是学校师生星火相传,奋斗耕耘的结果,也跟时代发展乃至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遥想当年,战火纷飞。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在四川李庄(史语所)、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在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战争的洗礼中,依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依然培养出了一批名家大师。

新中国的院系调整,无论是合并还是拆分;是停办还是复校。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国家和社会环境的需求。由此造成的结果,也必然对今天,对后世的高等教育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复旦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今日的复旦是值得尊敬的,今日有志于报考复旦的同学们也是值得肯定的。


正所谓 “虽千万人,吾往矣……”

编辑于 2018-07-04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