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猛人:海瑞既是个清官,同时也是猛鬼

历史猛人:海瑞既是个清官,同时也是猛鬼

公元1587年11月13日,一位70多岁的老者死在了南京城,消息传来时,民间自发罢市,城中的老百姓们穿白衣戴白帽,祭奠哭拜者绵延百里不绝。

一位老者的去世,震惊了大江南北,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甚至流传到了日朝越等周边邻国,全球热榜了属实是。

去世的老人是:帝国文明的斗争者、皇帝忠心追随者、文武大臣一生的死敌、当地豪强尿裤第一人、华夏文明最后一位民间认证好门神——海瑞,海刚峰。



公元1224年~公元1264年之间,一位福建人到了广东番禺,他就是大名鼎鼎但鼎不起来的海俅。

海俅生海钰,海钰生海甫震,海甫震生海逊之,海逊之生海答儿,海答儿随父出军落户琼州,成为三品广州卫指挥使。

海答儿的孙子中最不起眼的就是海瀚,那最不起眼的孙子为啥能青史留名呢?

这就体现出有个好儿子的重要性了。

公元1514年1月22日,海瀚可以自豪地说: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海瑞出生了。

幼年海瑞

从海瑞出生那一刻开始,父亲就进入了寿命倒计时。

四年后,海瀚去世,海母谢氏与年幼儿子在偏远的海南岛开启了一系列的牛马生活。

海母望子成龙的风格在这一时间被发扬光大,其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以及强悍的意志力左右着海瑞的精神世界。

在别人家的娃娃都在玩撒尿和泥的益智小游戏时,陪伴海瑞的只有《大学》、《中庸》,这为海瑞的自闭以及严重的道德洁癖埋下了伏笔。

随着海瑞年龄渐长,他有了自己的偶像:华夏文明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有半个圣人之称的王守仁。

守仁心学自明朝中期开始到明政府彻底垮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我们一会讲到的高拱、张居正等人都受其影响,那简直是老母牛屁股挂鞭炮——牛逼爆了!

王守仁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海瑞,自此开始,海瑞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蜕变,他励志要做一位刚正不阿、不以权谋私的好官。

面对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海瑞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困难,想要当一位好官,最起码得有个官当啊。

当海瑞明白这一点之后,就开启了为时5年的悟道生涯。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原本想再接再厉,可接连两次会试海瑞均以失败告终。

554年,41岁的海瑞又又又一次悟了:

考试是年轻人的玩意,自己要是接着考,孙子都有了。

恰好这时候,广东布政使司给海瑞找了一个教谕的活,类似于现在市级重点高校教导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职位。

可教书先生当了没几个月,就碰到了领导视察。

按照大明律规定:高校老师在校园内地位最高,面对当地高官,拒不下跪。

延平府的官员就捏着嗓子说:哪来的一个山笔架?

古人用毛笔时,中间高两端低,存放毛笔比较方便,这句话和海瑞站着,周边两位老师跪着特别贴切,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本就是官员口嗨,调侃一下,没想到海瑞急了,直接递交一份辞呈:

本职初官,遽(ju)不得上人意,这等世界,究竟做成甚事业?母老在堂归期指日。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从这事中不难看出:海瑞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不会迂回,没有圆滑,一根筋还是个死脑筋,相比于戚继光,差的可不是十万八千里。

不久后,钦差大臣前来海瑞教书之地,所有师生一齐下跪,海瑞却怒喝道:

台谒(ye)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给钦差大臣当场吓了个屁墩。

官场生涯

公元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一场史诗级别的官场大戏正式开演。

淳安县,隶属于浙江省,距离衡水市大概1200公里。

按照以往惯例,县令到当地任职前需要先进行祭祀,然后手拿朱笔,佐贰官、首领官、杂官、六房典史一一点到,再之后接受官吏的拜贺,举行宴会。

可是海瑞把这些事项全都取消了,只保留了祭祀环节。

而这场祭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告诉淳安县百姓:我,海瑞,海阎王来了。

在祭祀的时候,海瑞讲了很多大道理,比如勤俭节约、休养生息、官员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服务百姓。

这场祭祀不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只能是有点效果,不多,只有一点。

周边官吏相视一笑,想当然地认为海瑞只是走个流程而已,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说你火你就火,不火也得火。

只不过第2天,这些官吏就傻眼了。

县令老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天24小时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干活的路上。

可是这些官吏早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本着懒驴子上套——打一鞭走一步的觉悟,开启了一系列的磨洋工生涯。

工作嘛,不就是为了给自己交五险一金的?谁把工作当正事啊?

海瑞遇到了人生中的第1个挫折:

有百姓前来告状,找不到值班小吏;县城里出了大事小情,这些官吏连个跑步前进都做不到,日常迟到早退贪污受贿,那更是家常便饭。

官吏们想的很简单,你海老爷就算再厉害,总不能跟整套班子斗气吧?你要是给脸不要脸,那我们就把你变成光杆司令。只不过令这些官吏没有想到的是,成为光杆司令后的海瑞,战斗力更加爆棚。

没有人抓犯人,海瑞就去大街上抓犯人;除了抓捕犯人之外,海瑞还顺带兼职做笔录、审犯人,羁押犯人到牢房,先后承包了知县、县丞、典吏、教官、阴阳官等各种各样的活。那简直是猫捉老鼠狗看门,自家地里自家人。



而且他还负责种地洗菜和做饭,连保姆和日常花销都省了。

这些官员们一看,跟在海瑞后面好坏还有口饭吃,可如果真撂挑子不干了,海瑞一个人把所有活都挑起来。那咱们可就喝西北风打饱嗝,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在面子和肚子之间,官员们果断选择了肚子。

本着狗不干我干,狗干我跟狗抢着干的职场觉悟,这些官员又陆陆续续来到了海瑞身边,成为了海瑞的左膀右臂。

这是海瑞针对当时官吏奸邪狡诈,盘剥百姓,贪污腐败的整体行情下的第1次胜利,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胜利。

在淳安县4年的时间里面,海瑞先后完成了:

明确土地人口的实际情况,不使穷富得上下其手;

重整均徭、清查虚税、禁革常例,明确起运、存留、各种税收标准;

为淳安县筑城,写《保甲告示》、《保甲法再示》,重点针对倭患;

制定《兵备道军政条约》,增强士兵战斗力;

颁布《禁馈送告示》,禁止百姓给官员送礼,打压贿赂风气。

此外,关押浙江总督胡宗宪飞扬跋扈的儿子并没收其全部资产;拒绝给严嵩党羽鄢懋卿拍马屁,赶出淳安县城。

在严嵩把持朝政、胡宗宪把持地方军财政大权的时候,海瑞做了这两件事仍然能活蹦乱跳,不得不说:命是真的硬。海瑞命硬能扛得住,可淳安县的官吏扛不住了。

因为海老爷当官的这几年,淳安县官员没法贪污受贿,还得每日严格约束,一个月下来就领个几钱银子,却活得跟牛马一样。



纯纯的苦瓜树上结黄莲,苦上加苦。

直到公元1562年12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淳安县的官员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因为在这一天,海瑞调任到了兴国县当知县。爷,你可别处霍霍吧。

对于兴国县来说,就如同老太太拄着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

海瑞在淳安县折腾就行了,干嘛非得来我们兴国县?

兴国县,隶属于江西省中南部,距离衡水市大概1400公里。

兴国县的大户人家把自家的房屋涂抹成了黑色,官吏也大多死走逃亡伤,能跑的全都跑掉了。

不过兴国县不用害怕太久,因为在公元1564年,海瑞跑到了北京城,成了正儿八经的京官。

北京城,距离衡水市大概260公里。

我一度怀疑海瑞在地方得罪了太多官员,所以这些官员使了个取巧的法子,既然您老人家精力这么旺盛,干脆去京城热闹热闹去吧,反正我们这个地方庙小王八多,到处是大哥,惹不起,实在是惹不起。

在公元1564年,海瑞正式赴任北京之前,出现了两个极端。海瑞每到一个地方任职,当地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当地官员却如丧考妣。

而海瑞前往其他地方赴任时,百姓如丧考妣,官员却欢呼雀跃。

1564年是嘉靖43年,此时的嘉靖早已忘记上班是什么滋味。

因为常年不办公,再加上杨爵等人对朝政提了点小小的个人意见而获罪,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对嘉靖提出批评,无论是吏部、户部还是刑部,见了皇帝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哑巴拜年,少说话多磕头。



直到公元1566年2月1日,一个不起眼的人在店铺里买好了棺材,然后把自己的家人赶了出去,断了联系。

在之后他写了一封信,送给嘉靖皇帝,这封信就是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气的皇帝发疯,吓得群臣胆寒,旁边太监憋不住想哭,民间百姓拍手叫好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

嘉靖皇帝看到奏书后,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怒吼一声:抓他!别让他跑了!

此时皇帝已顾不上威严,一心一意想手撕了海瑞。

而旁边的太监却小声告诉皇帝:跑不了,海瑞已经提前买好了棺材,现在正坐在棺材里量尺寸呢,妻子也离婚了,家里的仆人也全都散掉了。

太监说完这句话,嘉靖突然愣了一下,又拿过海瑞的治安疏,从头到尾不知读了多少遍,默默的说了一句:

这个人想当比干,我还不是商纣王呢。

在之后的若干岁月里,嘉靖皇帝的最大乐趣就是拿着海瑞的治安疏读,边读边气,边气边读,而朝堂上的臣子更是吓得敢怒不敢言。

和海瑞关系近的、早些年引荐过海瑞的、给海瑞说过好话的、哪怕就是朝堂上跟海瑞见过面、碰过头的,这个时候都大气不敢出。

鬼知道嘉靖皇帝什么时候一生气,起个连带责任,把全家老小都给嘎嘣了,那可就真的死不瞑目了。

可诡异的是:嘉靖皇帝只是把海瑞关进了大牢,不审问也不判刑,就这么相安无事。

海瑞倒也乐得自在,相比于自己家里拆东墙补西墙,结果还是住破房来说,牢狱里的饭菜反而更加美味,就这样一个饱三个倒,也算舒服。

有臣子认为:嘉靖皇帝舍不得杀海瑞,为了揣摩圣意,顺便讨个美名,户部有个叫何以尚的人,自作聪明,上了一封奏书:

希望嘉靖皇帝能够将海瑞释放出来。

嘉靖皇帝一下子气懵圈了,好坏我是你的主子,我都给人家骂娘了,你还在一旁来回叭叭?这不白养你这个狗娘养的了么?

直接命令锦衣卫先打上100棍,然后关进昭狱。

从那开始,朝堂上任何人都没给海瑞说过好话,毕竟保海瑞和保屁股间,很多大臣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公元1566年12月14日,嘉靖皇帝去世,提牢主事知道后,私下揣摩认为新皇帝不会为难海瑞,私自准备一大桌酒菜。

海瑞见到如此丰盛的美食,误以为自己时日无多,是最后一顿断头饭,甩开膀子就吃了起来。

等了好久,还没有把自己拉到刑场。看着海瑞疑惑的小眼神,提牢主事在一旁说:嘉靖皇帝已经死了,先生马上就能够出狱,受到重用。

海瑞听到这句话之后,先是一征,然后慢慢问道:真的吗?



在得知明确答复之后,海瑞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所有饭菜全都吐了出来,哭了整整一夜,这中间不知晕倒多少次。

不难发现:海瑞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爱国是他的人生准则,他可以豁出命去骂醒皇帝以换取皇帝的幡然醒悟,但面对皇帝的突然去世,作为忠心的臣子,海瑞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局面,以至于痛哭整宿。

从1566年12月14日到1587年10月14日,这22年时间里,海瑞再也没有受到过任何重用,一直是闲散官职。

无论隆庆皇帝还是万历皇帝,也无论是徐阶、高拱还是张居正,皇帝不待见,臣子们也不待见,可有人待见——平民百姓。

朝中大臣之所以不肯重用海瑞,倒不如说成不敢重用海瑞,因为海瑞太过极端,事事都想效仿大明律。

官员哪怕犯一点错误,海瑞都揪着不放,与这样的人办公实在太过压抑。

就比如徐阶,早些年有恩于海瑞,要不是徐阶暗中帮衬,海瑞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年了。

但当徐阶的儿子犯了错误后,海瑞却对事不对人,丝毫没有放徐阶一马的意思,愣是逼着徐阶把家中的一半良田退了出去。

海瑞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其严苛的政治作风,导致自己一辈子都没获得官吏集团以及上层人士认可。

其只认对错不讲人情的思想,公然与整个文官集团对立,导致海瑞人缘极差。

所以朝堂官员普遍认为:海瑞是标杆!是榜样!我们可以学习海瑞的精神,但绝不能人人都是海瑞,否则的话就大难临头了。

这里的大难临头,不是平民百姓的大难临头,而是明朝执政者以及执政官员的大难临头。

所以海瑞在自己人生的中后期,一直被认定为不适合做官的无用之人。

但如果我们仔细翻看海瑞的成长史,就不难发现:海瑞自始至终的定位,都是尽忠职守,不贪污不弄权的臣子。

上对得起天地良心下对得起平民百姓,因为海瑞是清官,让贪官无路可走,所以贪官皆讨厌海瑞。



万历15年,海瑞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的任上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这位老者在去世时家徒四壁,唯一值钱的是几件打着补丁的衣服和几样简单的家具。

临死前的最后一句遗言是对身边仅有的仆人说:明天你去兵部还他们6钱银子,因为兵部在前一天的时候给海瑞送来了过冬的柴火钱,而柴火钱多给了6钱银子。

兵部那么大,就真的差这六钱银子?按照一两银子660元汇率来算,6钱银子也不过400块钱。

什么钱哪怕死了都要去还呢?海瑞在乎的或许从来不是6钱银子,而是自己人生的信条,问心无愧。

海瑞孤独的离开人世,可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并不孤独。

这一天天色阴沉,气温有点低。

海瑞的死讯传来后,南京城的老百姓因此罢市。

海瑞的灵柩运回家乡时,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的人穿白衣戴白帽,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哭声感天动地。

有位诗人曾这样写道:

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官府贪污腐败横行,很难找到一心一意为民请命的清官,而海瑞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就如同黑暗天空当中的耀眼明星。

不可否认的是海瑞有严重的道德洁癖以及嫉恶如仇的非公平操守,但这些永远无法掩盖海瑞的光芒,当天底下所有的官员都在欺压百姓时,海瑞第一个站了起来。

面对朝廷中耀武扬威的严嵩、严世藩等人时,海瑞绝不退后半步。

哪怕是面对嘉靖皇帝,海瑞也做到了臣子的本分,上对得起朝廷君王,下对得起民间百姓。

在海瑞活着的时候,民间百姓就纷纷画出海瑞的样子,贴在自己的门上,以祈求平安。

海瑞是为数不多活着的时候就被评定为门神的人,同时海瑞也是迄今为止登上中国民间门神榜的最后一人。

当南京城大街小巷挤满了泣不成声的呜咽声时,百姓们正以极其特殊的方式送别心中的神。



参考文献:

《大明律》

《明史》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传

《治安疏》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海瑞抬棺谏俭(六十六)》

《海忠介公年谱》

《治黎策》

《海刚峰先生文集》

《万历十五年》

电视剧《大明王朝》

《明史·海瑞传》

《万历野获编》

《鄢懋卿传》

《国朝典故》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发布于 2022-09-21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