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南日岛战斗

南日岛战斗,是建国初期我军在福建莆田沿海对国军规模较大的一次反袭扰作战。此战从 1952 年 10 月 11 日开始至 14 日结束,历时3 天。

国军参战兵力 6000 余人,在8 架飞机的掩护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南日岛发动进攻。守岛官兵共计 400 余人,在敌众我寡,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抗击 ,遭致惨败。

作战过程中,大陆部队先后派出三批支援部队上岛 ,终因逐次增兵,贸然突击等原因导致作战失败,虽歼敌 800 余人,但造成自身损失 1300余人。

此战是第 28 军自金门战役以来又一次大的损失,暴露出海防部队一线海岛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分散驻防、不利支援等弱点,促使守岛部队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加强海防战备建设,从而为东山岛反登陆作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壹| 作战背景及双方企图

1951 年 1 月,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第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美军败退汉城以南。恼羞成经的杜鲁门推翻了半年前发表的“援蒋声明"中所谓的“本人已请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对中国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 的条陈。密令侵朝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给台湾送去飞机大炮,与校长密谋大规模进犯厦门、汕头等沿海地区。

杜鲁门

2 月,由宋美龄、“飞虎将军"陈纳德、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共同倡议,在美国匹效堡市正式成立了“西方企业公司” ,招募情报老手,借调美国武装部队军官等70 余人,于3 月抵达台北。在“西方企业公司"的幕后支持下,“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和大陈岛指挥官胡宗南的上万"反共救国军”,不时突袭我军控制的沿海岛屿,海峡形势日趋紧张起来。

胡琏

1951 年 3 月中旬,陈毅率工作组赴闽视察,检查战备和海防工作。

5月,福建省海防工作委员会成立,叶飞兼任主任。委员会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海防工作。但是,由于缺乏海防斗争经验和存在麻痹轻敌思想,海岛防御薄弱,还是造成了南日岛战斗失利。

南日岛位于莆田县东南海面,滑洲湾与平海湾交界处,同现在的隶头镇石城村隔海相望,离大陆约7.5 公里,建国初为莆田县第24 区,全区共11 个乡村,17500 多人。整个海岛地形为扁长形,故有东西半岛之称。

离该岛约 23 公里远的乌丘屿现在仍为台军所占领。从东南沿海的战略位置上看,南日岛是祖国大陆的门户和屏障之一,素有前沿阵地之称,故成为国军袭击的目标。

1952 年10月8日,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兼“福建游击军区司令"胡琏派特务化装成渔民,潜入莆田湄洲湾外的南日岛转悠了两天,得知南日岛只驻扎了解放军 2 个加强连和 2 个排,共计 400余人的兵力,胡琏分析认为这正是偷袭的好机会。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校长于 1952 年 10 月初签署占领南日岛的命令:决定 10 月 10 日武装进攻南日岛。

10 月 10 日上午9时,由国民党陆军第75 师 224团、225 团及南海总队共 6000 多人从金门出发,分乘 10 艘舰艇,在 8 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向南日岛发起袭击。

国军作战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夺占南日岛,摧毁岛上我党政机关,借机试探我福建沿海兵力虚实,并以此呼应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作战。

我军作战企图:依托现有阵地,固守海防一线,尽量迟滞敌进攻,以待内陆部队上岛增援 ,击败敌夺岛企图。

国军兵力部署:国军分二路进攻,第一路由南海总队组成,约 1500 多人,装备了全新的美式武器,配有 2 艘运输舰1艘炮艇和2 艘登陆艇,由王盛传、黄炳炎为总指挥,在原国民党莆田县长陈文照的带领下,拟在南日岛的东半岛登陆;另一路由国民党陆军第75师的224 团、225 团组成,共 5000 余人,配有 3 艘运输舰、2 条炮艇和2艘登陆艇,由师长王光尧率领,拟在南日岛的西半岛登陆。

我军作战部署:守岛部队仅有2 个连队和2 个加强排(1 个侦察排和1 个炮排) ,共 400 余人,分布在东西两半岛。东半岛有4 个排,驻扎在西沙乡。西半岛有4 个排,其中 1 个班驻扎在南日岛的最高点——尖山,其他的全部驻扎在石盘乡。

南日岛

贰| 作战经过

(一)国军大军压境,守岛部队孤军奋战

10 月 11 日6 时许,国民党陆军第 75 师 2 个团和南海总队分别到达登陆地点。南海总队从南日岛东面的港南乡登陆后,立即组织火力击退守岛的前沿部队,占领了九龙山和西户山制高点,并同守岛的解放军在西沙乡与港南乡交界处发生激烈枪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指战员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同南海总队进行殊死的决战。

南海总队则以优势的兵力,先用火炮摧毁守备部队的前沿阵地,然后集中火力猛攻。守备部队据险坚守阵地,击退南海总队的多次冲锋,战斗持续了 9 个多小时,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放弃阵地,向浮业乡东获尾一带撤退。然后,在山上重新组织火力,阻止南海总队的进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陆军第 75 师的 2 个团从南日岛的西面登陆。为了防止人多拥挤,第 224 团从岩下登陆,第 225 团从土地坪登陆,然后一路进攻驻石盘乡的守岛部队,另一路进攻区公所。224团一登陆,就同驻石盘乡的我守岛部队展开阵地战,由于在西半岛有一个机炮排,加强了守岛部队的火力。

胡琏

驻守石盘乡的我军官兵坚守阵地,奋起反击,击退了第 224 团的多次进攻。然而,国军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对我石盘乡阵地实施集中突击,压制位了我军火力,并分数路包抄。

在第 224 团的猛烈攻击下,石盘乡我军阵地被突破,大多数官兵壮烈晒牲。而第 75 师 225 团登陆后,立即向海楼乡区公所驻地进攻。区公所马上组织区武装班迎敌,但因战斗力不强,武装班被击溃。第 225 团直冲尖山,与驻守尖山的我军官兵展开激战,终因敌强我弱,尖山我军官兵大多血酒战场,少数受伤后被俘。中午 12 点后,西半岛全部被国军第 75 师所占领。

(二) 内陆部队分批支援,被敌各个击破

第 28 军和福建军区闻讯后,于11 日13 时30 分,派出步兵第249 团 5 个排登岛反击。当增援部队靠近后坎头准备登陆时,遭第224 团炮火袭击,登陆口岸被火力封锁。增援部队的机帆船被击沉2艘,伤亡 12 人,仅成功登陆一个排。随后,国军以 1 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 ,一次又一次向该排反击,都被该排击退。

经过几次血战,该排人员大部伤亡。国军再次冲击时,机枪组长李中志端起机枪猛扫,一批批国军士兵又倒了下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李中志一个人,子弹也打光了,8 个国民党兵向他冲来,李中志拿起仅有的一枚手榴弹,拉了火,扑向敌群。8 个国民党兵丧命,李中志也光荣献身。

由于国军已基本上占领了全岛,我军登岛部队兵力不足,且三面受敌,虽顽强奋战,不但未奏解危之效,反遭严重伤亡。

鉴于岛上形势严峻,第28 军于11 日16 时再次派出1 个海军陆战营,外加 1 个炮排和1 个机枪排,从福清下海,在南日岛西沙山湾登陆,增援南日岛。陆战营上岛后,因南海总队已长驱直入西半岛的腹地,故没受到敌人的阻击,便向南日岛的西面搜索,并迅速占领了九龙山和西户山高地,于 11 日晚占领了西沙的一个乡。

翌日,陆战营又继续向西进发 ,当前进到西半岛海墩乡草埔村时,受到南海总队的攻击,双方展开激战。增援部队且战且退,,当退到西沙、港南交界处时,受到南海总队的包围,陆战营的全体官兵面对绝境,临危不惧,奋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多血洒疆场。部分突围出来的士兵向东蔡尾撤退,又受到南海总队的炮击,当场阵亡 20 多人,剩下少数官兵分散在山上和乡村中,有的陆续被俘、被杀,有的一直躲避到战斗结束。

12 日下午,第 28 军再派第 247 团副参谋长石洪贞率第 2 营前往南日岛侦察情况和接回陆战营,以便查明情况后再次组织攻岛。

不料该营于 18 时到达南日岛西北部坑口滩头时,把侦察性攻击改为强行登陆,投入纵深战斗,致又陷入国军优势兵力包围之中。

13 日晨,国军开始向该营攻击。负责扼守坑口山的5连 9 班在副排长荆玉珍率领下,从6 时至 14 时,连续打退国军 1 个营规模的4 次冲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身上多处负伤的荆玉珍一人。

他忍着剧痛,从牺牲的战友身上和敌军尸首堆中寻现弹药,又击退了国军5 次冲击,最后英勇献身。战后,福建军区政治部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

第 247 团 2 营磨战至13 日 18 时,全营损失惨重,无力再战。

最后全营阵地上只剩下石洪贞一人。他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自己胸膛,为国捐躯。

(三) 沿海部队紧急总动员,国军仓惶撤退

南日岛的沦陷牵动了中央领导的心。华东野战军福建军区司令部根据军委指示,命令第 28 军组织力量,收复南日岛。

从10 月 12 日上午开始,连江、福清、莆田、惠安、晋江、同安、厦门等地的驻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并对南日岛呈包围态势。

13 日上午,驻福清莆田的我军部队开始用远程火炮炮击南日岛周边海域,封锁南日岛通往金门岛的海上通道,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大军压境,,国民党军队四面楚歌,加上南日岛的给养有限,一个小岛一下子增加了 6000 多人,吃住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因孤军深入,周边海面已被解放军封锁,校长只好放弃长期占领南日岛的计划。

10 月 13 日,国军在南日岛大律抢掠一番后,于当日晚上7 点左右陆续从南日岛东西两处撤退。

14 日凌晨,我军发起进攻,迅速在南日岛的众口岸登陆,但因岛上的国民党军大多已撤退,零星队伍马上被我军歼灭。

此次战斗,虽杀伤进犯的国军 800 余人,但由于领导机关判断情况错误,指挥不当,逐次增兵,遭敌各个击破,造成自身损失1个营、3 个连又8 个排,计 1300 余人。岛上党政机关和人民和群众亦遭到很大摧残。这是三野自金门失利后的第二次重大失利,叶飞闻知,悲痛异常。主席也来电严厉批评了福建驻军在南日岛的失利。

叁| 评析

这场作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我军与“联合国军" 展开政治和军事斗争极为激烈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国民党军趁我主力兵团集结于朝鲜作战,国内空虚之际,大肆突袭我沿海一线,企图摸清我作战部署情况,暗藏着反攻大陆的险恶用心。

我福建沿海部队本着立足自我、积极备战的指导思想,与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终因敌情把握不准、作战准备轻敌麻痹、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作战失败,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一) 轻敌麻痹,对敌前期的各种异常行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自 1951 年冬到 1952 年夏,国军曾 8 次派兵袭扰南日岛,企图以南日岛为跳板,实现“反攻大陆"的计划。窜犯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为 1951 年12 月7 日,国军"福建省反共救国军南海纵队”参谋长黄炳炎率 4 个中队 500 余人,在南日岛岩下登陆,分5 路向南日岛发起攻击。守岛部队官兵临危不惧,坚守待援,予敌以巨大杀伤。我增援部队上岛后,与守岛部队一道,共同向敌实施反击,歼其 150 余人,余敌登舰船逃窜。而其余数次登陆窜犯兵力规模均较小,在我驻岛部队和民兵力量的联合反击下,敌均以失败而告终,国军占领南日岛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退。

由于建国初期国军进犯南日岛过于频繁,而又屡遭失败,从而助长了驻岛部队的轻敌麻痹思想,驻南日岛的守备部队对敌占岛的一些异常迹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及时上报。甚至在反登陆战发生前期,国民党方面派遣特务进行实地侦察,如一些特工人员假冒收海鲜、理发和做小买卖的老百姓在岛上进行登陆前的侦察,以及岛上的敌特频频活动,夜间向乌丘岛方向发射电光信号 、窜扰前敌机在南日岛上空频繁活动等,这些异常迹象都没有引起守备部队的警惕。

这种麻痹思想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官兵受解放后和平形势的影响, 认为国民党军已败退台湾,无力反攻大陆,大仗打不起来,小规模的袭扰又不成气候。因而在行动上未能积极准备,战备工作组织松散、人员配备、弹药储备不足,未能够构筑坚固的坑道、工事、阵地,对来犯的敌兵力规模又未作充分估计,直接导致了这场作战的失败。

(二)敌情掌握不准,遭敌袭击后仓促应对陷入被动

10 月8 日,福建军区司令部已获悉金门之敌增加运输舰两艘,并有大举增兵迹象,判断敌有向我沿海一线发动袭扰的可能。然而,对于敌将以多少兵力、在什么时间 、袭扰什么地点等情况,我军却毫无所知。当敌舰从金门出发,向我位于福建中部的南日岛进发过程中,情报部门也没有能够及时跟踪掌握敌航向航程,及时通告相关部队做好迎战准备。

叶飞

直至10 月11 日7时30 分,当敌大肆登陆南日岛,并向守岛部队发动猛烈进攻之时,福建军区司令部才接到一线部队的报告称,敌舰 10 条在 8 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南日岛进袭。估计敌 10 艘舰船可能包括炮艇、机船在内。初步判断敌兵力约为 4000 人左右。

在这一明显低估敌兵力的判断影响下,第 28 军(原华野10纵)首长认为以目前岛上我军兵力,应付敌进攻可坚持一昼夜,于是决定派出一个陆战营上岛支援,以暂时稳定岛上作战态势,为后继大部队上岛赢得时间。

28军军长朱绍清

事实上,南日岛驻军在敌 6000 余人的进攻下,虽然浴血奋战,抗击达 10 个小时之久,却无法坚持到后续部队上岛。11 日和12 日上岛的三批部队均遭到优势之敌的猛烈进攻,且出发之时极为仓促,竟未携带电台,登陆之后均与后方失去联络,第 28 军指挥部至13 日依然无法掌握岛上作战态势。

在敌人效扰南日岛作战过程中,第 28 军指挥部始终未能够确切掌握敌情,以致造成作战决策的重大失误,这也是与当时我军侦察手段落后紧密相关的。当时,我海防侦察手段简单,多数哨所仅靠目力观察,受气候、天气影响较大,隐藏战线工作不够深入,掌握的情报信息极为有限。而国军在袭扰我之前,也特别注重加强隐蔽伪装,强调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我军,更加大了我判断敌行动企图和作战部署的难度,从而使我沿海一线部队在受敌突然佬击后,陷入仓促被动的局面。

(三)战法错误,增援部队逐次上岛遭敌各个击破

国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击南日岛之后,第 28 军先后派出三批支援部队。

其中第一批为第 249 团 5 个排,于11 日 13 时 30分起渡,准备于后坎头登岛反击。然而,此时我驻岛官兵绝大部分均已牺牲,全岛已为国军所控制。第一批支援部队在登陆点即遭到敌猛烈炮火袭击,损失惨重,仅仅上陆 1 个排,在与敌进行了拼死厮杀之后,该排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第二批支援部队 1 个海军陆战营于11 日 16 时起渡,距第一批支援部队出发时间仅为 2.5 个小时,登陆点为西沙山湾登陆,距第一批支援部队登陆点约有 4 公里。结果,部队上岛之后再次遭到敌优势兵力的袭击,最后寡不敌众,大部分人员壮烈牺牲。

第三批支援部队为第247团2营,于12日18时左右从南日岛西北部坑口码头登陆,上岛之后的作战情况与前二批如出一辙,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从三批支援部队的上岛情况来看,虽然投入部队的人数不少,总共为 2.5 个营,约2500 余人。然而,由于上岛支援的时间不一,且登陆地点相距颇远,尤其是前两批支援部队,在未能稳固阵地、站稳脚跟之前,即遭到绝对优势之敌的围攻。

对于第三批支援部队,第28 军派往上岛的目的为侦察敌情和接回第二批上岛的陆战营,以便查明情况后再次组织攻岛。然而,该营登陆南日岛之后,竟改侦察性攻击为强行登陆,投入纵深战斗,致又陷入国军优势兵力包围之中,不仅未能奏解危之效,改变敌我兵力对比,反而遭敌各个击破,最后大部壮烈牺牲,损失十分惨重。

这种在主客观上形成的“添油战术”,是增援作战行动中的大忌,使敌能够集中兵力,对我各个击破。

(四)基础设施薄弱,支援部队难以及时赶赴一线

从当时国际斗争形势来看,美国政府为牵制我朝鲜战场的军事力量,有鼓动国军反攻大陆,,以造成我两线作战之意。军委从整个战争全局出发,要求福建军区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海防战备任务。

从福建当时的防卫作战实际来看,沿海一线点多面广,岛屿密布,且国军占据海上行动的主动权,随时可能从我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登陆(岛 )窜犯袭扰,对福建军区海防战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根据这个实际情况,福建军区确定:在沿海一线重要岛屿和阵地配置部分兵力,而以主力配置于沿海浅近纵深。一旦国军对我实施窜犯袭扰,一线兵力首先依托阵地工事实施抗击,以赢得时间等待主力兵团的增援,之后再集中力量对敌实施反击。

从南日岛战斗之后的几场作战实践来看,这种战法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根据南日岛当时的实际情况,却难以运用这一有效战法。

从客观条件而言,南日岛与大陆相距约有7.5 公里,莆田县城至海边约有 60 余公里,沿海浅近纵深多为盐碱地、鱼塘、石质丘陵地,不便于部队机动和通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增援的部队抵达莆田县城之后,由于县城至海边没有公路,远程火炮难以及时抵达海边对敌舰实施火力压制,我数艘增援的机帆船均被敌击沉,部队无法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渡海登岛作战。

随后,莆田县委紧急动员全县人民抢修公路,两天三夜,硬是把一条约 60 公里长的公路从县城修到了海边。

战至 13 日中午,在我远程火炮的压制下,增援部队才得以成规模地组织部队和船只的集结,而国民党军队也正是迫于我大军集结准备登岛的压力,才最终确定放弃固守南日岛,仅仅在占领南日岛 3 天之后,即仓惶撤逃。

福建军区在吸取了南日岛战斗的教训后,即在沿海一线重要作战方向改造道路、储备船只,并在省内各地、市(县)都成立了对敌斗争委员会,如遇紧急情况,军队可随时征用民用车、船,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从而为之后成功抗击国军的窜犯袭扰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于 2023-03-09 16:12・IP 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