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歪课
张宗昌的诗和韩复榘的字,难怪有人说他们两人是文野之别

张宗昌的诗和韩复榘的字,难怪有人说他们两人是文野之别

民国时的山东,主政之人,先有张宗昌,后有韩复榘。张宗昌是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任山东省省长,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兵败下野,亡命日本,共督鲁三年。韩复榘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中原大战时背叛了冯玉祥,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主席,直到1938年初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张宗昌和韩复榘都是旧军阀出身,名声也都不太好,一个外号是狗肉将军、混世魔王, 一个被人叫做土皇帝、青天草包,人生结局更是都很惨,韩复榘是被蒋介石下令枪决的,张宗昌是被人在济南车站刺杀而死的。

后世流传的张宗昌和韩复榘形象,几乎都是胸无点墨的粗鲁武夫,相声中就有韩复榘的无数段子,如韩复榘在齐鲁大学校庆上的演讲:“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五分之八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 很好,都来啦!”



张宗昌更别提了,单就他那些诗就够让人喷饭的了。当山东省省长之前,张宗昌还是比较低调的,一直很认同自己的半文盲形象,也不会做什么附庸风雅之事,否则他也不会在被郭松龄骂时,就地跪下叫对方爹。

当了山东省省长之后,张宗昌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现在也算是全国有头有脸的大军阀了,不能再一天到晚骂骂咧咧,今天娶个小寡妇,明天抢个唱戏的,怎么也得题题字,做做诗啊。

于是,诗词界的泥石流诞生了。先来一首《游泰山》助助兴: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这首诗用词通俗易懂,很好的把泰山的形象写了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张宗昌还发挥了想象力,让泰山为之颠倒,实在是妙。

再来一首《大风歌》,看一下张宗昌张大帅的魄力: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这是七绝是张宗昌模仿汉高祖刘邦之作,开篇就很不俗,直接上了大炮,后面更是很自信的点出了“我张宗昌就是英雄”的主题,最后一句更是绝上加绝,张宗昌还要灭掉扶桑日本,魄力是大大滴呦。



不过,这位立志“吞扶桑”的张宗昌,一生却偏偏是日本人的狗腿子,你说讽刺不讽刺?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一万八千 名日本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次月张宗昌联合日本军队,对罢工人员进行了血腥镇压,共造成8人死亡,17人重伤,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史称“青岛惨案”。

1928年,张宗昌兵败下野后,选择的流亡地就是日本。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曾纠合鲁东余部在烟台登陆,结果失败,再次逃往日本。1932年,张宗昌回国,暂居北平,之后经石友三撮合,他和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还拜了把兄弟。



但很快,这一年9月3日,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刺身亡,而幕后就有韩复榘的黑手。

上面提到的张宗昌的诗是真的,但韩复榘的段子就只是段子了,后人编造的而已。韩复榘从小跟当私塾教师的父亲学习四书五经,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宣统二年(1910年),韩复榘闯关东,在新民府参加了北洋军,入职冯玉祥麾下,正是凭着写得一手好字,被冯玉祥从一名普通新兵,提拔为司书生,从此青云直上,与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等一起成为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至今世上还留有很多韩复榘的书法题字,其造诣绝对是超过一般人的。



韩复榘身在军营,南征北战,但仍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后来主政山东,也经常请著名学者沙明远为他讲解经书、史书。

当时的很多文人对韩复榘都比较认可。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评价韩复榘说:“韩复榘作战英勇,又比较有文化。”“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当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徐北文也说过:“韩复榘在西北军以能诗文、擅书法发迹……韩与张宗昌的不同,是由于文野之分。”

参考文献:《张宗昌全传》(苏全有著)、《民国人物传·第1卷·韩复榘》(沈庆生著)、《韩复榘与文化教育》(贾熟村著)、《论民国初期的山东军阀》(吕伟俊著)

发布于 2019-12-19 22:49